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相关性变量的电网可靠性评估交叉熵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渊 陈嘉 +2 位作者 谢开贵 赖仲谋 胡家勤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1561,共11页
交叉熵法可显著加速电网可靠性评估,但往往聚焦于独立随机变量,若将其拓展至相关性变量可进一步提升加速性能。为有效获取相关性变量的重要抽样密度函数以实现其重要抽样,针对相关性建模中广泛使用的核密度估计模型(kernel density esti... 交叉熵法可显著加速电网可靠性评估,但往往聚焦于独立随机变量,若将其拓展至相关性变量可进一步提升加速性能。为有效获取相关性变量的重要抽样密度函数以实现其重要抽样,针对相关性建模中广泛使用的核密度估计模型(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开展了交叉熵优化研究。因KDE模型不属于指数分布家族,传统交叉熵优化难以实施,故利用复合抽样算法特点提出了新颖的直接交叉熵优化方法,推导出KDE模型最优权重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因权重参数数量级较小,直接优化易导致准确性退化,故基于子集模拟思想进一步提出间接交叉熵优化方法,将较小的权重参数优化转换成较大的条件概率优化,提升了优化准确性。通过MRTS79和MRTS96可靠性测试系统的评估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含相关性变量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高效加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随机变量 核密度估计 交叉熵法 复合抽样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卫恒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75,共6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熵值法测度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核密度估计法揭示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熵值法测度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核密度估计法揭示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高标准数据要素开放水平较低是制约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瓶颈;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且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国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的绝对差异均逐步缩小,东北地区则有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Dagum基尼系数法 核密度估计法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水平测度、动态演进及障碍因子识别
3
作者 胡苗 吴旭辉 鲁雪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4-89,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测算未来产业发展水平,用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未来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 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测算未来产业发展水平,用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未来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仍存在显著的梯度分布特征,且其主要依靠产业成长能力来带动。南方地区未来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子维度发展水平均领先于北方地区,且在南北方地区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和两极分化问题。我国未来产业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且带动效应与虹吸效应并存。产业成长能力和创新生态支持能力是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对应的主要障碍因子指标有产业结构升级、工业机器人渗透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但障碍因子在南北方地区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核密度 熵权法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链韧性、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2
4
作者 吕雅辉 袁佳伟 +1 位作者 张斯琪 史景宁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3,共7页
文章结合农业产业链运行机理和特征,从断裂韧性、冲击韧性、演化韧性三个维度构建了农业产业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等测算了2010—2022年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及其区域差异和动态... 文章结合农业产业链运行机理和特征,从断裂韧性、冲击韧性、演化韧性三个维度构建了农业产业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等测算了2010—2022年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及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整体水平偏低;我国农业产业链韧性区域发展不平衡,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不同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差异呈上升趋势,是造成农业产业链韧性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全国及各地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绝对差异在逐渐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韧性 熵值法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林婕 朱奥欣 +1 位作者 路继业 张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6-82,共7页
在技术迭代突破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机器人制造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文章基于中国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 在技术迭代突破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机器人制造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文章基于中国机器人制造相关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4年,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呈现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态势;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早期的集聚中心主要位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随后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扩展;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发现,产业扶持政策对机器人企业选址决策影响最大,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信息化水平和金融水平对机器人企业集聚具有重要影响,而工资水平和全球化水平则对企业区位选择具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产业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核密度估计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吕 彭春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4,共11页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城市群是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区域。本文基于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根据既有理论构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揭示其时空变动、区域差异及动态演...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城市群是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区域。本文基于2012~2022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根据既有理论构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测度,揭示其时空变动、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城市群总体及各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整体呈“多核辐射、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异格局;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及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城市群间差异仍旧显著且是总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城市群存在两极或多极化特征;Markov链结果显示,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邻域空间滞后水平提升能增加本地区向上转移概率;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随时间演进而提升,具有长期向高值集中的态势。据此,本文以先发城市群辐射带动、东北与中西部城市群崛起以及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角度为城市群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市群 区域差异 趋势演进 面板熵值法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法 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核密度估计的铁路外部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7
作者 张浩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为解决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精细度较低、针对性不强及靶向管控不足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的加权核密度估计模型,提出适用于铁路外部环境空间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试验区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加权核密度估... 为解决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精细度较低、针对性不强及靶向管控不足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的加权核密度估计模型,提出适用于铁路外部环境空间的风险评估方法。选取试验区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加权核密度估计的铁路外部环境空间风险评估方法可以从空间维度精准地对铁路外部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通过网格化划分,实现了对铁路外部环境高、中、低风险区域的准确识别,提高了风险评估的针对性和精确度,可为铁路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进而提高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外部环境 风险评估 空间分析 加权核密度估计 隐患 网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马海清 陈强强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892,共14页
探明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是有效消除碳减排目标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精准施策以实现农业碳减排目标的客观要求。在测算2014—2022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基础上,运用莫兰指数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 探明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是有效消除碳减排目标核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精准施策以实现农业碳减排目标的客观要求。在测算2014—2022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基础上,运用莫兰指数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碳排放动态演进趋势,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剖析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22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量总体趋于下降,畜牧养殖是主要排放源且其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区域农业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河西绿洲农业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高寒牧区>陇南山地雨养农业区。(2)农业碳排放总量空间集聚性弱且集中在河西绿洲农业区,其中酒泉和张掖2市为高-低集聚,金昌市处于低-高集聚,其余区域无明显集聚性。(3)4个农业分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递减态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4)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产业结构、总人口数对农业碳排放具有减排效应,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碳排放具有增量效应。从而,提出通过改良畜禽品种,实施适度规模养殖和全产业链精准经营管理来加大畜牧业减排降碳力度,减少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的使用,推广绿色技术应用,以实现农业碳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农业碳排放系数 核密度估计 地理加权回归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格局及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章杰宽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146,共18页
文章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TOPSIS方法,分别评价了中国2011—2019年272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和新质生产力水平,以此探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东部高于... 文章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TOPSIS方法,分别评价了中国2011—2019年272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和新质生产力水平,以此探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无论是全国还是区域层面,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差异特征均十分显著;2)从全国尺度看,全国、区域和省际之间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逐渐增加,但是省内城市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省内城市差异逐渐下降,西部地区则相反,全国和区域空间差异主要由省内城市差异引起;3)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在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自相关的可能性高于地理距离相近和地理与经济距离同时相近的情形;4)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该促进作用只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旅游依赖型城市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分异格局和机理,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建设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 时空格局 熵权TOPSIS方法 核密度估计 泰尔指数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曲熵权TOPSIS的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与时空演进研究
10
作者 张应青 许薇 +1 位作者 陈可男 罗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3,共11页
“新”和“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对其“新”的刻画可以从生产要素创新、科技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3个维度进行系统构建,对其“质”的跃迁可通过双曲熵权TOPSIS方法以更好表现其跃进性和非线性特征。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 “新”和“质”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对其“新”的刻画可以从生产要素创新、科技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3个维度进行系统构建,对其“质”的跃迁可通过双曲熵权TOPSIS方法以更好表现其跃进性和非线性特征。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和Markov链等方法,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来源、动态演进趋势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在2012~2023年间呈现整体提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显著不平衡,且新质生产力的跃迁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差距和内部差异。时空演进分析揭示了不同区域呈现“差异化提升”与“内部极化”并存的动态过程,以及空间外部性在生产力跃迁中呈现复杂的“低锁定、高促进、远拔高”空间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双曲熵权 TOPSIS 区域差异 Dagum基尼系数 时空演进 核密度估计 空间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
11
作者 王浴青 刘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8,313,共16页
研究采用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等方法测度分析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研... 研究采用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等方法测度分析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我国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在中等或中低水平波动徘徊,同时空间发展不均衡,区域差距较大。(2)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居民收入质量各维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也不均衡,收入数量水平维度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好,收入智力支撑维度的耦合协调度最低。(3)我国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度区域不平衡存在动态差异,其主要来源是区域间耦合不平衡,亦另有其他复杂因素。为推动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耦合协调,提出了调整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居民收入质量各维度均衡发展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质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区域差异 熵权法 核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PSO-LSSVM模型的发动机后向RCS序列预测
12
作者 傅莉 关一 +1 位作者 孙旭 崔哲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解决现有预测模型对发动机后向雷达散射截面(RCS)序列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PSO)优化算法,建立了PSO-LSSVM预测模型。在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基础上应用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进行粒子群位置初始化,得益于最优拉丁超立... 为解决现有预测模型对发动机后向雷达散射截面(RCS)序列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PSO)优化算法,建立了PSO-LSSVM预测模型。在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基础上应用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进行粒子群位置初始化,得益于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的空间填充的特性,初始粒子可以较为均匀有规律地分布在整个设计区域,在粒子寻优过程中可以寻到更优的采样点;通过动态调整惯性权重以及学习因子,平衡全局和局部的搜索能力,避免了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设计改进的PSO算法对最小二乘向量机(LSSVM)的核宽参数σ和正规化参数γ进行寻优,提高了LSSVM模型计算效率,改善了适应误差的最小化和平滑程度,采用PSO-LSSVM模型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以及LSSVM模型对发动机后机身RCS序列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通过模型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SO-LSSVM模型预测结果相比其他2种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 K最近邻法 核密度估计 统计特性 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Kernel密度估计的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万腾 李雨蒙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5,168,共8页
[目的/意义]为了有效评判图书情报类20种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期为主办单位正确认识期刊学术交流、渗透和利用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优化办刊模式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意见参考。[方法/过程]笔者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 [目的/意义]为了有效评判图书情报类20种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期为主办单位正确认识期刊学术交流、渗透和利用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优化办刊模式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意见参考。[方法/过程]笔者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图书情报类20种核心期刊2005-2016年学术影响力进行测算和动态演化的深度刻画。[结果/结论]研究发现:a.2005-2016年20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呈现W型上探下潜波动上升演化的状态,波动振幅较显著;b.不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呈现阶梯型层级分布格局,层级间差异显著,层内差异较少,整体上图书馆类期刊学术影响力要优于情报类期刊;c.2005-2016年图书情报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高斯Kernel密度分布曲线呈现迂回运动状态,2011年是分割点,在此之前,不同期刊学术影响力稳步上升且差距逐渐缩小,而在此之后,不同期刊学术影响力不断下滑变且两级分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情报 核心期刊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kernel密度估计 学术影响力 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三维创新生态系统及水平测度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李维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单元和新质企业组织;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创新网络、新质产业集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其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后,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凸显,空间效应也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熵值法 kernel密度估计 空间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宜庆 廖焱 王璠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1,共11页
在构建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21年面板数据,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我国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高校高质... 在构建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21年面板数据,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我国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结果表明: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但呈波动上升趋势;我国区域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不平衡,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态势;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但有缩小的趋势,且西部和东北地区伴有极化情况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高质量发展 熵权TOPSIS法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富民水平测度、动态演进及空间关联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以杰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8,共11页
生态富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立足生态和富民两个维度,构建包含物质生态、精神生态、居民收入、居民文化、居民教育、居民医疗、居民就业创业七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富民水平评价指标体... 生态富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立足生态和富民两个维度,构建包含物质生态、精神生态、居民收入、居民文化、居民教育、居民医疗、居民就业创业七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富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和西藏地区)的生态富民水平,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生态富民水平动态演进和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从生态富民水平变化趋势看,在全国层面,我国生态富民水平整体较低但呈快速上升态势,其中2013—2018年增速较慢,2019—2022年增速不断加快,生态、富民两个维度的得分均在不断提升;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生态富民水平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地区间差距较大。其中,东部地区生态富民综合得分高于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水平,中西部地区生态富民综合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和省份间差距看,在全国层面,我国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不断减弱,省份间差距逐渐拉大;在地区层面,东部地区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减弱,省份间差距不断扩大,中部地区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减弱,省份间差距不断缩小,西部地区生态富民水平极化现象始终比较严重,省份间差距变化不明显。从空间关联看,我国各省份生态富民水平空间关联特征显著,东部省份多数属于生态富民水平和空间关联性“双高”的H-H类型,中部省份多数属于生态富民水平或空间关联性“单低”的L-H或H-L类型,西部省份大多属于生态富民水平和空间关联性“双低”的L-L类型,且大多数省份空间关联类型比较稳定。因此,应打通绿色转化通道,助力生态富民水平提升;打造模块化生态富民模式,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提高生态富民空间关联水平,夯实区域生态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富民 动态演进 空间关联 核密度估计法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凯 赵燕 +2 位作者 甘畅 胡鸣镝 刘美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数字经济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分别测算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Kernel密度估计... 数字经济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首先,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分别测算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状态;最后,借助PVAR模型探究二者的互动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增幅较大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倒“N”型波动交替演化特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在研究期内,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时序上稳步提升,从期初的中度失调转为期末的基本协调状态,且存在“俱乐部收敛”发展趋向;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呈东部、西部、东北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短期内二者的交互效应较大;从长期影响来看,二者受自身发展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kernel密度估计法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经济新动能的测度评价及动态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天桥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4,共13页
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资本4个维度构建中国新经济新动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测度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指数,并借助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和收敛模型分析中国新经济新动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结果表明,中... 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资本4个维度构建中国新经济新动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测度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指数,并借助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和收敛模型分析中国新经济新动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子系统呈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资本”的分布格局;三大区域新经济新动能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态势。从地区差异角度而言,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非均衡性逐步凸显,但未发生两极分化现象;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为地区间差异。从收敛性看,全国以及三大区域新经济新动能具有显著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趋势;不同区域新经济新动能条件β收敛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新动能 熵权TOPSIS 核密度估计 泰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化与分布动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柴天姿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84-89,共6页
文章从创新投入质量、创新产出质量、创新转化质量与创新扩散质量4个维度切入,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基于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 文章从创新投入质量、创新产出质量、创新转化质量与创新扩散质量4个维度切入,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基于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变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呈持续提升趋势。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阶梯分布特点;在地区层面体现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总体上展现出差异缩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质量 kernel密度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动态演进、结构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蕙宁 谷彦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文章从经济质效并增、全域美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精神生活富裕四个维度建立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熵权法计算2012—2021年全国及各省份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差分解、变异系数与空间面板模型方... 文章从经济质效并增、全域美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精神生活富裕四个维度建立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熵权法计算2012—2021年全国及各省份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差分解、变异系数与空间面板模型方法,探析共同富裕的动态演进特点、结构差异和收敛性。结果显示:共同富裕水平总体偏低,但呈显著攀升趋势;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存在不同极化特点;精神生活富裕是引致共同富裕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中部、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存在σ收敛;全国、中部与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熵权法 kernel密度估计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