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区冬季空气污染物垂直分布与气象状况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晓云 潘莉卿 +2 位作者 吕伟林 轩春怡 高燕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9-286,共8页
在北京城区布点实测了冬季 (2 0 0 0年 1月 2 6日~ 2月 2日 )主要空气污染物 (SO2 、NOx)浓度的垂直分布以及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分布 ,并对该时间段内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 在北京城区布点实测了冬季 (2 0 0 0年 1月 2 6日~ 2月 2日 )主要空气污染物 (SO2 、NOx)浓度的垂直分布以及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分布 ,并对该时间段内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 ,污染物浓度剧增 ;随着气象状况的交替变化 ,污染物浓度也呈交替变化的规律 ;在同一建筑物的不同高度 ,污染物浓度分布存在差别 ;在同一建筑物不同朝向处 ,污染物浓度也存在差异 ,特别是在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 ,空气质量差异可达一个级别。此外 ,城南和城北处的污染物浓度也有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污染物浓度 垂直分布 气象条件 冬季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层建筑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噪声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昌伟 赵勇 +3 位作者 苗蕾 张军 樊巍 孙中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93-1797,共5页
以空气颗粒物和噪声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物监测仪和噪声仪,研究了颗粒物和噪声在不同天气状况下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0~56m之间,TSP、PM10随高度增加而减小,56~116m之间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低空中的PM2.5、PM1相差... 以空气颗粒物和噪声为研究对象,利用颗粒物监测仪和噪声仪,研究了颗粒物和噪声在不同天气状况下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0~56m之间,TSP、PM10随高度增加而减小,56~116m之间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低空中的PM2.5、PM1相差不大,而100m以上高空中的PM2.5、PM1污染程度明显大于地面。(2)天气条件影响颗粒物污染程度。晴天和大风天颗粒物的污染相对较轻,阴天时污染最重。(3)Leq(A)随高度增加而增大,最高点(116m)处的噪声比地面高约4dB。晴朗和阴天条件下,噪声差别不大;在大风天气条件下,高层建筑顶层的噪声污染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状况 颗粒物 噪声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低空风、温度层结对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影响初探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蔷 赵淑艳 金永利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U01期153-159,共7页
20 0 1年 1月 5~ 1 2日 ,2月 2 1日~ 3月 1日两次在北京方庄居住小区内进行了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与气象要素垂直探测 ,历时 1 6天。共获取了 83次 (一天 8次 )边界层垂直温、压、湿、风连续的探空资料以及不同高度 (地... 20 0 1年 1月 5~ 1 2日 ,2月 2 1日~ 3月 1日两次在北京方庄居住小区内进行了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与气象要素垂直探测 ,历时 1 6天。共获取了 83次 (一天 8次 )边界层垂直温、压、湿、风连续的探空资料以及不同高度 (地面、1 0 0m、5 0 0m)逐时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 3 0 6个。该文分析了低空风日变化规律、时空分布规律、边界层气象条件对污染物垂直分布影响等等 ;并对 1月 1 2日、2月 2 7日两天高浓度污染日的天气特征、温度层结和低空风以及 2月 2 5~ 2 6日出现 1 0 0m浓度值高于地面现象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垂直分布 气象条件探测 北京地区 低空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天气过程粗细颗粒中水溶性离子组分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新春 代亚亚 +4 位作者 陈红娜 陆辉 杨兴华 霍文 何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1000,共10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利用80 m梯度观测塔及BSNE梯度集沙仪采集了2015年7—11月沙尘天气过程7个不同高度沙尘样品,分析了粗、细组分离子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粗颗粒(≥63μm)组分中主要水溶性离子SO_4^(2-)...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利用80 m梯度观测塔及BSNE梯度集沙仪采集了2015年7—11月沙尘天气过程7个不同高度沙尘样品,分析了粗、细组分离子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粗颗粒(≥63μm)组分中主要水溶性离子SO_4^(2-)、Cl^-、Ca^(2+)、Na^+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细颗粒(<63μm)组分质量分数,其中,粗颗粒组分中,水溶性离子SO_4^(2-)、Cl^-、Ca^(2+)、Na^+质量分数分别为3 530.59、2 871.08、3 107.92、2 136.00 mg·kg^(-1),而细粒组分中SO_4^(2-)、Cl^-、Ca^(2+)、Na^+质量分数分别为1 058.33、1 726.41、1 826.87、1 377.60 mg·kg^(-1);粗颗粒组分中4种主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细颗粒组分中相应离子质量分数的1.5~3.3倍。K^+、Mg^(2+)、NO_3^-质量分数差别不明显。各离子在粗、细组分中的变化趋势也具有差异性,粗颗粒组分中离子变化更明显。(2)扬沙、沙尘暴天气粗颗粒组分中4种主要离子质量分数在32 m高处出现最大值,32~80m随高度升高呈下降趋势,K^+、Mg^(2+)、NO_3^-离子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在24 m或32 m处;细颗粒组分中,所有离子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4 m高处,24~80 m随高度升高呈下降趋势;粗、细颗粒组分中离子浓度均在63 m处出现小幅增加。(3)浮尘天气细颗粒组分的变化趋势明显好于粗颗粒组分。受沙垄颗粒物影响,细颗粒组分水溶性离子的垂直分布整体规律性较好,粗颗粒组分波动性较大。(4)筛分法与马尔文激光粒度法得到的粗、细颗粒组分含量相差较大,筛分法得到的粗颗粒组分百分含量偏小、细颗粒组分含量偏大,粗、细组分中的水溶性离子的垂直分布与实测结果存在偏移,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沙漠腹地沙尘天气过程垂直剖面沙尘颗粒的分布及水溶性离子组分特征,进一步为沙尘数值预报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离子 垂直分布 粗细颗粒 颗粒组分 沙尘天气 沙漠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