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brid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and ultrasonic ranging 被引量:1
1
作者 Lin Qi Yu Liu +2 位作者 Chuanshun Gao Tao Feng Yue Y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PPS)using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has wide applications towards various emerging fields such as smart healthcare,emergency rescue,soldier positioning,etc.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PPS)using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has wide applications towards various emerging fields such as smart healthcare,emergency rescue,soldier positioning,etc.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PPS is limited by the cumulative error of inertial sensors,complex motion modes of pedestrians,and the low robustness of the multi-sensor collaboration structure.This paper presents a hybrid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and ultrasonic ranging(H-PPS).A robust two nodes integration structure is developed to adaptively combine the motion data acquired from the single waist-mounted and foot-mounted node,and enhanced by a novel ellipsoid constraint model.In addition,a deep-learning-based walking speed estimator is proposed by considering all the motion features provided by different nodes,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cumulative error originating from inertial sensors.Finally,a comprehensive data and model dual-driven model is presented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motion data provided by different sensor nodes and walking speed estimator,and multi-level constraints are extrac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verall system.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H-PPS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ngle PPS and outperforms existing algorithms in accuracy index under complex indoor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strian positioning system wearable inertial sensors Ultrasonic ranging Deep-learning Data and model dual-driv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IT技术的智能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琦 王鑫 段晓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2,共12页
基于电阻抗成像(EIT)技术的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工业、医疗和电子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EIT成像原理,总结了EIT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传感器材料、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算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EIT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人机交... 基于电阻抗成像(EIT)技术的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工业、医疗和电子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EIT成像原理,总结了EIT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传感器材料、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算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EIT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和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更轻薄柔软的传感器材料、软件算法的优化、物联网和5G技术的普及、成本的降低和制造工艺的改进,将使得基于EIT的智能可穿戴传感器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工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传感器 电阻抗成像(EIT) 材料优化 硬件设计 软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印刷柔性传感器在人体健康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邵艳秋 任婷 +7 位作者 王迪 姬旭 柳林 杨荟 杨皓婷 张吉振 陶金龙 孔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4-32,共9页
随着可穿戴技术的迅速发展,可印刷柔性传感器作为一种创新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已在人体健康监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可印刷柔性传感器在人体健康监测中的研究现状,从印刷方式、传感机制以及材料性质等角度出发,并结合可... 随着可穿戴技术的迅速发展,可印刷柔性传感器作为一种创新的传感器制备方法,已在人体健康监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可印刷柔性传感器在人体健康监测中的研究现状,从印刷方式、传感机制以及材料性质等角度出发,并结合可印刷柔性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重现性等方面对目前的可印刷柔性传感器展开了系统的总结。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可印刷柔性传感器在新型可穿戴电子设备和人体疾病防控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可印刷柔性传感器在实际应用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健康监测 导电材料 可穿戴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电子手套的手部运动虚拟现实系统
4
作者 王大鹏 韩柄添 +3 位作者 张晓航 刘腾 孟垂舟 郭士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为提升虚拟现实系统对于触觉感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手部触觉感知穿戴式电子手套和一个虚拟现实系统。在穿戴式电子手套每根手指的背部布置柔性弯曲传感器(Flex)采集手指弯曲度信息,并在指尖布置力敏电阻... 为提升虚拟现实系统对于触觉感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手部触觉感知穿戴式电子手套和一个虚拟现实系统。在穿戴式电子手套每根手指的背部布置柔性弯曲传感器(Flex)采集手指弯曲度信息,并在指尖布置力敏电阻器(FSR)实现触觉感知;传感器通过阻抗分压电路与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经过模数转换(ADC)转换为数字信号;收集的传感器信号经过数字低通滤波电路后,通过串口通讯发送至开发的虚拟现实软件,并通过识别不同手势及物体抓握实验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触觉感知信号采集速率高达50 Hz;对于26个字母手势的模式识别准确率高达85.31%;物体抓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对于手指捏持力度的精确反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可穿戴式电子手套 虚拟现实 数字低通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组合部署的猪只行为识别研究
5
作者 何金成 杨万林 +1 位作者 刘涛 庄俊玮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49,共8页
猪只行为监测是实现猪只智能化、精细化养殖的关键技术。采用姿态传感器,设计两种可穿戴设备,分别部署在试验猪的背部和颈部,采集俯卧、侧卧、采食、站立、行走、犬坐和排泄7种日常行为数据。采集的行为数据集有3种,分为单源部署(背部... 猪只行为监测是实现猪只智能化、精细化养殖的关键技术。采用姿态传感器,设计两种可穿戴设备,分别部署在试验猪的背部和颈部,采集俯卧、侧卧、采食、站立、行走、犬坐和排泄7种日常行为数据。采集的行为数据集有3种,分为单源部署(背部或颈部)和组合部署(背部+颈部)。采集的信号进行小波降噪、数据信号的选取、数据分割、时域特征提取、Relief算法特征选择等数据处理,其中Relief算法特征选择结合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确定特征保留数,以处理好的数据进行输入,建立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4种分类模型,比较各模型性能。结果表明,组合部署的总体准确率明显高于单源部署。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卷积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在组合部署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0.59%、87.14%、91.67%和82.5%。综合各种评价指标,组合部署的分类模型以CNN卷积神经网络最佳。两个姿态传感器组合部署及融合信息可以很好地对猪只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对猪只日常行为监测和健康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只行为 部署位置 可穿戴设备 姿态传感器 RELIEF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呼吸力学的柔性可穿戴呼吸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君 鹿楠 +4 位作者 李婷 成玲 牛丽 郝天煦 张诚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为促进呼吸监测技术在可穿戴纺织品领域的应用,以人体呼吸力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呼吸监测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等人群下的重要作用,从基底形式和信号调制形式2个角度出发,重点总结归纳了以导电纤维和光导纤维为敏感元... 为促进呼吸监测技术在可穿戴纺织品领域的应用,以人体呼吸力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呼吸监测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等人群下的重要作用,从基底形式和信号调制形式2个角度出发,重点总结归纳了以导电纤维和光导纤维为敏感元件的柔性可穿戴呼吸监测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对比了各种类型的优缺点,综述了柔性可穿戴呼吸监测技术在医疗保健、运动健身和工作生活领域的应用。总结认为:柔性可穿戴光电式呼吸监测传感器相较于电学式传感器有抗电磁干扰、测量电气安全等优势;基于强度调制原理的光纤传感器较基于波长调制原理的光电式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信号处理硬件小、受环境干扰小等优势;提出了智能可穿戴呼吸监测设备目前存在的局限性问题。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性能需要在保证精确度的基础上实现耐用性、耐水洗性且有效地消除运动伪像;需要优化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且在满足检测灵敏度和数据采集连贯性的基础上提高穿戴者佩戴舒适度;传感器需要实现在服装上的可逆性拆卸、可重复性使用和可穿戴呼吸监测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力学 可穿戴 电学式呼吸监测传感器 光电式呼吸监测传感器 呼吸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柔性水凝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金利 王晨晓 +6 位作者 郑俊杰 王赛娅 樊蒙召 李云飞 杨朝然 邢瀚元 曹骏晨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2,共6页
穿戴柔性水凝胶传感器作为新型智能传感器,因在健康监测、环境感知和运动跟踪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水凝胶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生物兼容性、柔韧性、透气性和高水合特性,成为柔性电子设备的理想选择。首先介绍了水凝... 穿戴柔性水凝胶传感器作为新型智能传感器,因在健康监测、环境感知和运动跟踪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水凝胶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生物兼容性、柔韧性、透气性和高水合特性,成为柔性电子设备的理想选择。首先介绍了水凝胶的交联机制和传感原理,其次分析了天然水凝胶、合成水凝胶、杂化水凝胶在可穿戴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特点并简述了水凝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3D打印技术、自组装技术、微纳米加工技术、自由基聚合法、逐步聚合法、微波辅助法、溶剂蒸发法和气相沉积法,这些方法进一步拓宽了柔性水凝胶传感器的应用范围。最后,总结了可穿戴柔性水凝胶传感器在运动与健康、电子皮肤、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柔性水凝胶 传感器 传感机理 应用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MS介质层的双层柔性电容式传感器
8
作者 朱源祥 黄尧 +5 位作者 吴大鸣 许红 郑秀婷 孙靖尧 庄俭 高小龙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5,共5页
为了得到人体运动状态信息,需精准测量人体关节处的应变,提出了一种制作柔性电容式传感器的方法。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作为传感器的介电层,设计了丝网印板的图案,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电极材料印刷在介电层薄膜上,使其作为电极... 为了得到人体运动状态信息,需精准测量人体关节处的应变,提出了一种制作柔性电容式传感器的方法。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作为传感器的介电层,设计了丝网印板的图案,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将电极材料印刷在介电层薄膜上,使其作为电极层,形成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柔性电容式传感器单元。然后,将2个传感器单元贴合在一起,制备为双层柔性电容式传感器。将其放置在测试平台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双层传感器的电极层厚度均匀,其值约为60μm。双层传感器具有更高的初始电容,其值为1.793 nF,在相同应变下,能得到更大的电容变化量,即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检测到1%的应变。无论是在压力测试还是应变测试下,双层传感器均比单层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S=0.29 kPa^(-1),GF=0.73),并且,具有较好的耐疲劳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PDMS 双层 柔性 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uO/PVA纱线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杨磊 刘涛 +5 位作者 徐李晟 胡蝶 高付蕾 丁新波 祝国成 刘旭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为了制备能够监测微小形变的纱线传感器,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氧化铜(CuO),并将其与PVA复合,制得CuO/PVA导电水凝胶,再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了涤纶/聚乙烯醇/纳米氧化铜(PET/CuO/PVA)纱线传感器。经过测试与分析... 为了制备能够监测微小形变的纱线传感器,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氧化铜(CuO),并将其与PVA复合,制得CuO/PVA导电水凝胶,再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了涤纶/聚乙烯醇/纳米氧化铜(PET/CuO/PVA)纱线传感器。经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CuO质量分数为0.6%时,CuO/PVA导电水凝胶的电导率为0.16 S/m,且其拉伸应变性能良好、稳定性较高。当PET/CuO/PVA纱线传感器中CuO的质量分数为15%时,纱线传感器的电导率可达到0.89 S/m,响应速度小于71 ms;在1%~5%的应变范围内,其灵敏度达到了2.38,并且能够实现连接蓝牙实时输出。研究表明所制备的PET/CuO/PVA纱线传感器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纱线传感器 传感性能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纤维基LC谐振湿度传感器的设计与性能优化
10
作者 倪昌强 钟卫兵 +2 位作者 王栋 李沐芳 蒋海青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可穿戴纤维基湿度传感器可用于人体生理信号实时监测。在镀银芳纶表面湿法涂覆SA和PVA等亲水聚合物,将其在织物基底上刺绣形成LC谐振回路获得可穿戴纤维基湿度传感器。利用湿度与亲水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容变化,引起LC谐振回路的... 可穿戴纤维基湿度传感器可用于人体生理信号实时监测。在镀银芳纶表面湿法涂覆SA和PVA等亲水聚合物,将其在织物基底上刺绣形成LC谐振回路获得可穿戴纤维基湿度传感器。利用湿度与亲水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容变化,引起LC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偏移,实现对湿度的无线、无源传感。研究镀银芳纶表面涂覆的亲水聚合物的组分对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SA/PVA传感器中,SA越多,灵敏度越大;但SA︰PVA为8︰2时,传感器回复性能降低。优化的湿度传感器灵敏度高达0.94 MHz/%RH,且回复性能优异。最后将该湿度传感器集成在智能口罩上,实现了对人体呼吸频率的准确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传感器 湿度传感 湿法纺丝 LC谐振器 智能口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王琼玲 孙煌 +4 位作者 刘文洁 郑丽慧 李一民 王南 李锐洁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520,共5页
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出院后2~3个月内死亡和再入院高发,这一特殊时期被定义为“易损期”,易损期管理的重点在于识别高危人群以便密切随访、加强干预。目前尽管引入许多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策略,减少了心衰患者的住院率,但患者再入院率仍较高... 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出院后2~3个月内死亡和再入院高发,这一特殊时期被定义为“易损期”,易损期管理的重点在于识别高危人群以便密切随访、加强干预。目前尽管引入许多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策略,减少了心衰患者的住院率,但患者再入院率仍较高,这不仅加重了医疗系统的负担,还增加与反复住院相关不良预后风险。远程监测是早期发现心衰恶化和在明显失代偿前进行干预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包括患者远程报告生命体征监测、可穿戴设备、心脏植入式电子器械的信息和有创远程血液动力学监测。当前已出现多种远程心脏监测设备,其可用性及安全性以及对降低心衰再住院风险的有效性已开展了多项研究,其中可穿戴式设备因其无创、便携性、费用低等因素易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就此对远程监测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测 可穿戴式设备 血液动力学传感器 心力衰竭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耐低温水凝胶的制备及在柔性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孔宪华 杜全斌 王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3,共6页
基于柔性的可拉伸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或软机器人中下一代传感系统的关键组件。为了解决柔性材料强度低、低温耐受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基于聚丙烯酰胺和共晶溶剂(PAAm/DES)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离子导电水凝胶。结果表明,PAAm/DES... 基于柔性的可拉伸传感器是可穿戴设备或软机器人中下一代传感系统的关键组件。为了解决柔性材料强度低、低温耐受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基于聚丙烯酰胺和共晶溶剂(PAAm/DES)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离子导电水凝胶。结果表明,PAAm/DES水凝胶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应力为0.95~3.2 MPa,对应的拉伸应变为550%~1200%。此外,PAAm/DES水凝胶具有极佳的黏附能力,可以完美的和不同材料进行贴合。PAAm/DES水凝胶还表现出低温耐受性,在-20℃的环境下仍然提供90 mS·m^(-1)的电导率。同时,在低温环境下PAAm/DES水凝胶显示出稳定的信号响应,在500次的拉伸循环中保持不变的信号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可穿戴设备 耐低温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触觉传感器智能感知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尹宝凡 杨静 +1 位作者 李少波 胡建军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柔性触觉传感器在信号检测、灵敏度和可拉伸性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展现出在人体活动监测、个人医疗、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景。首先,对压阻式、压容式、压电式和摩擦式触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调研,包括结构设计、... 柔性触觉传感器在信号检测、灵敏度和可拉伸性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展现出在人体活动监测、个人医疗、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景。首先,对压阻式、压容式、压电式和摩擦式触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调研,包括结构设计、功能材料和性能参数的最新进展。然后,详细分析了柔性触觉传感器在人体活动监测、个人医疗、人机交互和电子皮肤应用场景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触觉传感器 电子皮肤 触觉感知 可穿戴电子设备 柔性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柔性撑鼻器的双通路可穿戴MEMS呼吸监测微系统
14
作者 赵文浒 王嘉祥 +3 位作者 胡致远 苏开明 李铁 杨卓青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0-799,共10页
呼吸作为维持生命的关键生理过程,与呼吸暂停、哮喘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监测需求,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集成柔性撑鼻器的双通路可穿戴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呼吸监测微系统.该微系统... 呼吸作为维持生命的关键生理过程,与呼吸暂停、哮喘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监测需求,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集成柔性撑鼻器的双通路可穿戴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呼吸监测微系统.该微系统集成了柔性撑鼻器、呼吸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模块,能够持续实时监测鼻腔内气流.传感器的敏感单元采用折叠式金属电阻结构,通过平面MEMS技术沉积在玻璃基底上,基于热阻效应,实现信号测量.传感器嵌入柔性撑鼻器后,可同时监测鼻腔内左右两侧的呼吸信号,尤其适合长时间连续监测.通过信号模拟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灵敏度、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上表现出色,并且在模拟呼吸暂停和哮喘等疾病的测试中,传感器能够准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呼吸信号,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各种呼吸疾病.基于此,本文开发了一种集成柔性撑鼻器的双通路可穿戴MEMS呼吸监测装置,旨在实现连续、实时且长时间的呼吸监测,特别适用于睡眠期间的异常呼吸筛查与健康监控.此外,该系统还能捕捉人体鼻周期的变化信息,为深入分析呼吸模式和生理节律提供了新的数据维度,展现了在长期健康管理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监测 微机电系统 可穿戴设备 热阻效应 呼吸疾病 呼吸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型微纳光纤的声带振动传感器及语音智能识别研究
15
作者 王智君 黄嵊釉 +5 位作者 李昆 杨杨 陈复旦 罗彬彬 吴德操 邹雪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2,共12页
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传感器衬底嵌入直径为4μm,弯曲半径为1 mm的S型微纳光纤,研制了一种可穿戴的声带语音识别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人体发声时声带产生振动引起传感器的光强度变化将其转变为电信号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声带振动... 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传感器衬底嵌入直径为4μm,弯曲半径为1 mm的S型微纳光纤,研制了一种可穿戴的声带语音识别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人体发声时声带产生振动引起传感器的光强度变化将其转变为电信号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声带振动信号的识别。利用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对26个英文字母的识别率为96.8%,对日常词汇的识别率为97.75%,凸显了传感器在语音识别方面的普适性。该传感器具有制作简便,快速振动响应(222 ms)、可重复性且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医疗领域和健康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光纤 声带振动 语音识别 目标检测算法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伟平 王润 +1 位作者 周丽娟 梁敬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共5页
传统的刚性传感器由于难以集成到柔性电子器件中且不能适应复杂变形环境等问题,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制备基于人类自然感知能力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概述了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从... 传统的刚性传感器由于难以集成到柔性电子器件中且不能适应复杂变形环境等问题,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制备基于人类自然感知能力的柔性压力传感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概述了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工作机理,从传感层所使用的离子活性材料和微结构设计的角度重点介绍了离子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离子型柔性压力传感器在电子皮肤、医疗健康、运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 离子凝胶 柔性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可穿戴电子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NPs@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17
作者 张雪婷 高晓红 +2 位作者 杨旭礼 王梁宇 包育闻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针织传感器在沿线圈方向和垂直线圈方向对0~30%拉伸应变、10~500mm/min拉伸速度以及500次循环应变,具有较好的响应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该传感器可以监测人体运动过程中不同关节的弯曲程度,对面部肌肉运动有良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银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接收的穿戴式光学传感器提升人-传感器接触状态的稳定性
18
作者 葛晴 刘瑾 +2 位作者 韩同帅 刘文博 卢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4-921,共8页
在无创可穿戴式光谱传感器领域,确保人体与传感器接触状态的稳定性对于提升传感器性能至关重要。人体的动作会改变肌肉和皮肤的扭曲程度,改变接口处传感器与皮肤的接触状态,使得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偏移。入射角的变化影响光在皮肤中的传... 在无创可穿戴式光谱传感器领域,确保人体与传感器接触状态的稳定性对于提升传感器性能至关重要。人体的动作会改变肌肉和皮肤的扭曲程度,改变接口处传感器与皮肤的接触状态,使得光的入射角度发生偏移。入射角的变化影响光在皮肤中的传播路径,进而影响到传感器接收的皮肤表面漫反射光的强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一种专用于人体成分无创检测的可穿戴式近红外光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感光部分采用环形结构设计,这不仅增大了接收光的面积,还能够360°角度平均经皮肤表面漫反射的光,有效地减少了由光源入射角度变化引起的各向异性干扰。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了光入射角度在1.2°、2.5°、5°、15°、45°范围内随机变化,以及0°至5°单方向变化时,单点与环形传感器的性能差异。模拟结果显示,环形传感器的信噪比显著高于单点检测器,大约提高了十倍,相应地,其检测的最低血糖浓度限也更低,是单点检测器的十分之一。环形探测器不仅降低了由于入射角随机变化引起的各向异性干扰,而且在两个不同的探测器处接收到的干扰表现出更强的共模特性。因此,采用一对同心圆环形探测器并对其信号进行差分抵消,可以进一步抑制入射角变化带来的干扰。在人体实验中,受试者在空腹状态分别使用环形检测器和单点检测器采集动作变化下的漫反射光信号。实验结果表明,环形传感器结合差分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人体动作引起的人-传感器接触状态变化的干扰,信号变化幅度在0.0005~0.001 a.u.,满足0.5~1 mmol·L^(-1)精度的无创血糖检测要求。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双环形接收的穿戴式光学传感器在人体检测中表现出优异的高信噪比性能,显示出其在无创人体成分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式 光学传感器 无创测量 蒙特卡洛模拟 差分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二硫化钼纤维薄膜的挠曲电效应与扭转传感特性
19
作者 张嘉诚 于影 +4 位作者 左雨欣 顾志清 汤腾飞 陈洪立 吕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7,共8页
纤维薄膜的挠曲电效应受到挠曲电材料的显著影响,为探究聚丙烯腈(PAN)/二硫化钼(MoS 2)纤维薄膜中MoS 2质量分数对其挠曲电响应电流、电压及剪切挠曲电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静电纺丝制备PAN/MoS 2纤维薄膜,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 纤维薄膜的挠曲电效应受到挠曲电材料的显著影响,为探究聚丙烯腈(PAN)/二硫化钼(MoS 2)纤维薄膜中MoS 2质量分数对其挠曲电响应电流、电压及剪切挠曲电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静电纺丝制备PAN/MoS 2纤维薄膜,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拉伸试验机对纤维薄膜的结构形貌、元素含量、力学特性等进行表征,基于自行搭建的扭转挠曲电响应测试平台,测试不同MoS 2质量分数对PAN/MoS 2纤维薄膜挠曲电效应的影响。选用MoS 2质量分数为50%的PAN/MoS 2纤维薄膜制备扭转传感器研究其对不同扭转角度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挠曲电流、电压和挠曲电系数随着纤维薄膜中MoS 2质量分数的增大而提高,且在MoS 2质量分数为50%时挠曲电压、电流和挠曲电系数达到最优,分别为176.41 mV、102.85 pA和34.2 nC/m;PAN/MoS 2纤维薄膜扭转传感器能够敏锐感应扭转角度的变化。通过木头人关节处绑缚扭转传感器的应用实验,证实PAN/MoS 2扭转传感器能够准确捕捉关节的扭转变化,可为柔性扭转传感器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挠曲电效应 扭转传感器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 聚丙烯腈/二硫化钼纤维薄膜 静电纺丝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湿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贾正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8,共9页
为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传感单元柔性湿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重点剖析了高分子聚合物基、纸基、织物基、纱线基等柔性材料的设计策略,以及湿法纺丝、浸渍、喷涂、喷墨打印、印刷、折叠、缝纫、刺绣、编织等制造技术对传感器灵敏度... 为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传感单元柔性湿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重点剖析了高分子聚合物基、纸基、织物基、纱线基等柔性材料的设计策略,以及湿法纺丝、浸渍、喷涂、喷墨打印、印刷、折叠、缝纫、刺绣、编织等制造技术对传感器灵敏度与响应速度的提升机制,并系统综述了柔性湿度传感器在呼吸监测、汗液监测、伤口监测、运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未来研究需聚焦多功能异质集成、自供电技术融合、生物相容性优化等方向,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感知,以推动柔性湿度传感器在个性化医疗、智能运动装备等场景的深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湿度传感器 柔性材料 制造技术 可穿戴设备 智能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