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ergistic regulation of current-carrying wear performance of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 被引量:1
1
作者 TU Chuan-jun GONG Pei +4 位作者 REN Gai-mei CHEN Gang CHEN Jian HONG Li-rui LIU 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2973-2987,共15页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RMCBCs)are cri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ed electric tools.However,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ir wear resistance and heat dissipation remains a challenge.RMCBCs prepared with flak...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RMCBCs)are cri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ed electric tools.However,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ir wear resistance and heat dissipation remains a challenge.RMCBCs prepared with flake graphite powders that were evenly loaded with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RMCBCs-W@Cu)exhibited a low wear rate of 1.63 mm^(3)/h,exhibiting 48.6%reduction in the wear rate relative to RCMBCs without additives(RMCBCs-0).In addition,RMCBCs-W@Cu achieved a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0.243 and low electric spark grade.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s provide particle reinforcement and generate a gradation effect for the epoxy resin(i.e.,connecting phase)in RMCBCs,which weakens the wear of RMCBCs caused by fatigue under a cyclic current-carrying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 current-carrying wear particle reinfor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90E钢表面锰系复合磷化膜在中高温环境中的耐磨性能
2
作者 张思婉 张聪正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共7页
采用浸渍法在Q390E钢表面制备掺杂自润滑聚四氟乙烯颗粒的锰系复合磷化膜,并借助扫描电镜、摩擦磨损试验机和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研究锰系复合磷化膜在中高温环境中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锰系复合磷化膜完全覆盖Q390E钢且具有良好致密性... 采用浸渍法在Q390E钢表面制备掺杂自润滑聚四氟乙烯颗粒的锰系复合磷化膜,并借助扫描电镜、摩擦磨损试验机和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研究锰系复合磷化膜在中高温环境中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锰系复合磷化膜完全覆盖Q390E钢且具有良好致密性,其晶粒表面及晶粒间隙处附着和填充许多PTFE颗粒。随着环境温度从150℃升至300℃,锰系复合磷化膜表面磨损程度加重,平均摩擦系数从0.50增至0.55,磨痕开口处宽度从210μm增至390μm,磨痕最大深度从4.2μm增至6.9μm,磨痕截面面积相应的从415μm^(2)增至1 340μm^(2)。但处在相同环境中,锰系复合磷化膜的耐磨性能明显好于Q390E钢。锰系复合磷化膜中掺杂许多PTFE颗粒呈分散状态,PTFE颗粒转移到摩擦界面能有效发挥减摩作用,减轻锰系复合磷化膜表面磨损程度,因而锰系复合磷化膜在中高温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系复合磷化膜 聚四氟乙烯颗粒 Q390E钢 耐磨性能 中高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SiC陶瓷表面的高温自润滑耐磨涂层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马楚楚 张垚 +8 位作者 李天杨 王有缘 曾鲜 龚小龙 曾飞 孙华君 闫春泽 史玉升 刘凯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3D打印SiC陶瓷因其轻质高强、耐高温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加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改善3D打印的SiC陶瓷表面摩擦性能,采用溶胶法结合离心雾化干燥制备三种不同成分的YSZ-Al_(2)O_(3)-CaF_(2)-C热喷涂用复合粉体,利用大... 3D打印SiC陶瓷因其轻质高强、耐高温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加工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改善3D打印的SiC陶瓷表面摩擦性能,采用溶胶法结合离心雾化干燥制备三种不同成分的YSZ-Al_(2)O_(3)-CaF_(2)-C热喷涂用复合粉体,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陶瓷表面沉积对应的复合涂层(Ca0C0、Ca5C10、Ca10C5),并详细研究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其在室温和600℃下的摩擦性能和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三种复合涂层呈典型的层状结构,主要由YSZ、Al_(2)O_(3)和m-ZrO_(2)物相组成,其中Ca10C5和Ca5C10涂层中还有CaF_(2)、C相。未加CaF_(2)、C润滑相的Ca0C0涂层在室温和600℃下的磨损率最低,但具有最大的摩擦因数。加入CaF_(2)和C润滑相的Ca5C10和Ca10C5涂层在室温和600℃下的摩擦因数均大幅减小,体现出较好的自润滑性能。但加入润滑相后,涂层的硬度降低且涂层内部的孔隙缺陷增加,从而伴随磨损率升高。综合来看,Ca10C5涂层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室温下0.239、600℃下0.175)和较低的磨损率(室温下1.02×10^(-5)mm^(3)/(N·m)、600℃下0.84×10^(-5)mm^(3)/(N·m)),体现了良好的自润滑和耐磨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耐磨 自润滑 等离子喷涂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功能陶瓷涂层的设计及其在机械工程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刘一 赵辰 +4 位作者 冯金宝 于强亮 于波 周峰 刘维民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92,共26页
微弧氧化(MAO)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在轻金属表面生成陶瓷涂层,显著提升其防腐、耐磨、热控等性能。综述了MAO技术在功能性陶瓷涂层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MAO技术在防腐、润滑耐磨、热控及热防护、电绝缘和... 微弧氧化(MAO)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在轻金属表面生成陶瓷涂层,显著提升其防腐、耐磨、热控等性能。综述了MAO技术在功能性陶瓷涂层设计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MAO技术在防腐、润滑耐磨、热控及热防护、电绝缘和彩色涂层领域的设计研究,并总结了优化电解液组分、电源参数及后处理工艺对涂层性能的提升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改变电解液成分和工艺参数,可以显著提高涂层的致密性和硬度,提升涂层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通过后处理工艺,涂层表面的微孔和裂纹得以填充,从而加强涂层与基体的机械结合力和化学结合力,避免涂层脱落或剥离,可以进一步改善涂层性能或赋予新的功能。研究还发现,MAO涂层在热防护方面的优异性能,可以通过调节涂层的颜色、厚度和结构,控制其太阳吸收率和红外发射率。另外,电绝缘和着色涂层的研究同样显示了MAO技术在功能性涂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系统总结MAO技术在功能性涂层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优化MAO功能涂层的多种设计策略,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为MAO技术在更多功能性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未来进一步提高涂层性能、拓宽MAO技术的应用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涂层 复合涂层 电解液 防腐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Ti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有机复合涂层防护性能研究
5
作者 谷永瑞 焦进超 +2 位作者 张津 连勇 郑开宏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6-68,共13页
目的研究AZ91-Ti表面MAO/有机复合涂层的长效防护性,以及其膜下腐蚀行为。方法在AZ91-Ti表面制备EP/PU和MAO/EP/PU等2种膜层,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阻抗谱、划伤试验等系统对比研究涂层的性能,并分析涂层的失效机制。结果电化学测试... 目的研究AZ91-Ti表面MAO/有机复合涂层的长效防护性,以及其膜下腐蚀行为。方法在AZ91-Ti表面制备EP/PU和MAO/EP/PU等2种膜层,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阻抗谱、划伤试验等系统对比研究涂层的性能,并分析涂层的失效机制。结果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2种涂层的阻抗值均随着盐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然而,单一EP/PU涂层在720 h盐雾试验后出现明显鼓泡现象,而MAO/EP/PU复合涂层在960 h盐雾试验后无明显变化。单一EP/PU涂层的膜下腐蚀呈现横向扩展的局部腐蚀和丝状腐蚀特征,MAO涂层能够有效抑制腐蚀介质的横向扩散,从而显著提升复合涂层的耐久性。划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体系下AZ91-Ti的腐蚀扩展面积与AZ91相当。结论MAO中间层通过机械互锁和化学稳定双重作用,显著提升了有机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和腐蚀介质阻挡能力,有效提高了AZ91-Ti复合材料的长周期耐腐蚀性能,使其达到了同等防护下商用AZ91镁合金的水平,为AZ91-Ti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微弧氧化 空气喷涂 耐腐蚀 膜下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组织研究
6
作者 孙佳琪 郑顺奇 王瑈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 在通过数值模拟优选液体铸浸浇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制备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积较大的直浇道和高度较低的横浇道,充型过程中紊流较少;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存在以Si、Na为主要成分的过渡区;Al、O、Si扩散形成的Na_(2)SiO_(3)等化合物和Fe扩散进入Al_(2)O_(3)颗粒,都可改善Al_(2)O_(3)颗粒润湿性,优化铸渗效果,促进Al_(2)O_(3)颗粒与灰铸铁基体的结合;过渡层的显微硬度最低为165HV~235HV,Al_(2)O_(3)颗粒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至2005HV~2230HV,铁基体的显微硬度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稳定在230HV~294HV;Al_(2)O_(3)颗粒增强灰铸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为319.1 MPa,抗压强度为51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增强 液态铸渗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位制备多元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迟一鸣 余璐涛 +3 位作者 钱大虎 王建刚 韩伯群 姚建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6,共13页
目的针对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钛基复合涂层,以扩展它在高负载耐磨环境下的应用。方法采用激光合金化工艺在钛合金表面原位制备多元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涂层,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B_(4)C与Ni基合金粉末混合后制备... 目的针对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钛基复合涂层,以扩展它在高负载耐磨环境下的应用。方法采用激光合金化工艺在钛合金表面原位制备多元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涂层,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B_(4)C与Ni基合金粉末混合后制备的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当B_(4)C的质量分数为0时,涂层主要由网状Ni-Ti金属间化合物和β-Ti基底组成,加入B_(4)C后的涂层中原位生成了TiB_(2)、TiB、TiC等多元陶瓷颗粒,且随着B_(4)C含量的增加,原位生成的陶瓷强化相含量显著增加。涂层内出现了板条状组织和块状组织,颗粒状第二相数量明显增加。当B_(4)C的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20%时,涂层的显微硬度逐渐提高,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最高提升至1006.7HV0.3,约为基体的2.65倍,涂层的耐磨性能随着B_(4)C含量的增加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当B_(4)C的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的耐磨性能最佳,相较于基体提高了约6.3倍。结论原位生成的棒状TiB_(2)为颗粒状TiC提供了有效的异质形核核心,熔池中多元TiB_(2)、TiC可相互依附、相间生长,最终形成颗粒-棒状、颗粒-板条状或颗粒-块状的复合组织,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合金化 原位自生 多元颗粒 TiC-TiB_(2)复合组织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颗粒增强Ni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8
作者 曹洪治 陈华辉 +1 位作者 马文星 范磊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9-630,共12页
煤炭开采、石油化工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的机械装备对部分关键零部件材料的磨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设计制备了大尺寸氧化锆颗粒(ZTAp)承载与小尺寸碳化钨颗粒(WCp)强化基体相结合的混杂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介质、冲蚀角... 煤炭开采、石油化工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的机械装备对部分关键零部件材料的磨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设计制备了大尺寸氧化锆颗粒(ZTAp)承载与小尺寸碳化钨颗粒(WCp)强化基体相结合的混杂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介质、冲蚀角度、ZTAp尺寸、WCp含量对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适量ZTAp、WCp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固定体积分数的ZTA颗粒,尺寸越大,复合材料冲蚀磨损性能越好,其主要失效形式为脆性剥落和疲劳断裂。WC颗粒通过第二相增强、固溶强化以及析出强化的方式,提高了基体的硬度和耐磨性,抑制了酸性介质中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冲蚀过程中主要失效形式为脆性断裂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颗粒增强 金属基复合材料 耐冲蚀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激光熔覆WC颗粒强化涂层耐磨防腐性能的影响(特邀) 被引量:4
9
作者 姚喆赫 戴温克 +6 位作者 邹朋津 余沛坰 王发博 迟一鸣 孙振强 张群莉 姚建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4,共12页
面向海洋、矿山等领域机械部件表面耐磨防蚀涂层制备需求,针对陶瓷颗粒强化涂层高耐磨性能与高耐腐蚀性能难以兼容的问题,搭建了超声辅助激光熔覆试验平台,制备了有无超声作用下的碳化钨(WC)颗粒强化涂层。研究了超声对复合涂层微观组... 面向海洋、矿山等领域机械部件表面耐磨防蚀涂层制备需求,针对陶瓷颗粒强化涂层高耐磨性能与高耐腐蚀性能难以兼容的问题,搭建了超声辅助激光熔覆试验平台,制备了有无超声作用下的碳化钨(WC)颗粒强化涂层。研究了超声对复合涂层微观组织形貌、元素分布、WC表面合金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开展了有无超声试样硬度、摩擦磨损与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能够细化晶粒,平均晶粒尺寸从101.0μm降至59.6μm,抑制偏析,促使WC表面合金层溶解与熔覆层元素的均匀分布;超声作用下,试样平均显微硬度由310 HV0.1提升至425 HV0.1,同时超声作用下WC颗粒周围硬度分布更加均匀;有无超声作用下试样失重量分别为6.5 mg和8.8 mg,试样磨损率分别为0.032 3 mg/m和0.043 8 mg/m,试样磨损率降低了26.2%;超声作用下试样腐蚀电流密度由5.20μA/cm2降低为2.13μA/cm2,同时电化学阻抗谱表明超声作用下试样表面具有更大的电容阻抗环、阻抗模量与相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WC颗粒强化涂层 超声 耐磨性能 防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框架增强聚四氟乙烯仿生复合材料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雨驰 雷磊 +3 位作者 刘旻帑 赵仲航 郑靖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40,共12页
针对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材料耐磨性差这一工业润滑领域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中受人牙釉质釉柱/釉间质微观结构的抗磨作用机制启发,基于有限元分析和1种乙酸锆改进的定向冷冻技术,设计制备了定向多孔氧化锆陶瓷框架增强聚四氟乙烯仿生复... 针对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材料耐磨性差这一工业润滑领域的瓶颈问题,本研究中受人牙釉质釉柱/釉间质微观结构的抗磨作用机制启发,基于有限元分析和1种乙酸锆改进的定向冷冻技术,设计制备了定向多孔氧化锆陶瓷框架增强聚四氟乙烯仿生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摩擦学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良好,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远优于聚四氟乙烯和商用聚四氟乙烯自润滑复合材料易格斯.与易格斯材料相比,仿生复合材料的硬度提高约1.8倍,弹性模量提高约15.2%,抗压强度提高约2.8倍,磨损体积降低约76.6%.仿生复合材料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与定向多孔陶瓷框架增强结构密切相关,这种陶瓷框架增强结构具有Voigt模型(复合材料承载能力上限)承载特性,能够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承载能力,避免材料表面发生严重变形和破坏,提高耐磨性.同时,仿生复合材料的氧化锆陶瓷框架占比仅为25.6%(体积分数),高含量的聚四氟乙烯填料能够有效地在摩擦接触界面形成自润滑转移膜,实现良好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定向多孔陶瓷框架 仿生设计 耐磨性能 自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对Fe-Cr-C-Nb-V系堆焊合金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艾孝文 龚建勋 李再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通过埋弧堆焊将复合粉粒与H08A实芯焊丝制成Fe-Cr-C-Nb-V系堆焊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研究Cr含量对其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Cr-C-Nb-V系堆焊合金组织由α-Fe与沿晶γ-Fe等基体和(Nb,V)C... 通过埋弧堆焊将复合粉粒与H08A实芯焊丝制成Fe-Cr-C-Nb-V系堆焊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研究Cr含量对其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Cr-C-Nb-V系堆焊合金组织由α-Fe与沿晶γ-Fe等基体和(Nb,V)C、M7C_(3)、M_(3)C(M为Fe,Cr,V等)等硬质相组成;随Cr含量增加,针状铁素体数量减小,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Nb,V)C相尺寸及数量基本稳定,沿晶(Fe,Cr,V)_(7)C_(3)碳化物的数量增加,形貌由点状变为枝状。湿砂橡胶轮式磨损试验表明,Fe-Cr-C-Nb-V系堆焊合金耐磨性先升高后降低。提高主要与γ-Fe基体的Cr固溶强化,十字花状、条状、点状等形态的(Nb,V)C弥散并协同强化作用相关,降低与沿晶(Fe,Cr,V)_(7)C_(3)碳化物析出相关。γ-Fe体积分数、沿晶(Fe,Cr,V)_(7)C_(3)碳化物的数量及形态影响合金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粉粒 实心焊丝 堆焊 耐磨性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流密度下电沉积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与耐磨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志翔 赵远涛 +5 位作者 田冉 刘沈强 潘正阳 李文戈 尹莉 刘彦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1,2,5,10 A·dm^(-2)电流密度下制备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耐磨性能;通过COMSOL软件对阴极表面镍晶粒生长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下金刚石颗粒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的优化作用...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1,2,5,10 A·dm^(-2)电流密度下制备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耐磨性能;通过COMSOL软件对阴极表面镍晶粒生长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下金刚石颗粒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的优化作用。结果表明:在1,2 A·dm^(-2)电流密度下复合涂层的结构致密均匀,金刚石含量较多,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金刚石含量减少,涂层表面出现金字塔结构;复合涂层呈现出明显的[200]丝织构,随着电流密度的减小,织构强度降低,晶粒尺寸减小。小电流密度下更多金刚石颗粒的沉积阻碍了其底部镍晶粒的生长,且金刚石颗粒周边较高的电流密度使得金刚石对镍晶粒的细化作用加强。在干摩擦的条件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复合涂层的稳定摩擦因数和磨痕尺寸增大,磨粒磨损程度增大,耐磨性能降低;当电流密度为1 A·dm^(-2)时,复合涂层的稳定摩擦因数最小,磨痕深度和宽度最小,耐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 电沉积 微观结构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金具用Q235钢表面激光合金化耐磨耐蚀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海飞 李凤瑞 +4 位作者 王河 钱大虎 余璐涛 迟一鸣 姚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08-219,共12页
目的解决电网连接金具存在的硬度低、耐磨性差、易腐蚀失效等问题。方法采用激光合金化工艺在常见连接金具材料Q235钢表面制备均匀致密的K500涂层和K500+WC复合涂层,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WC颗粒的溶解析出行为,并对其耐磨性... 目的解决电网连接金具存在的硬度低、耐磨性差、易腐蚀失效等问题。方法采用激光合金化工艺在常见连接金具材料Q235钢表面制备均匀致密的K500涂层和K500+WC复合涂层,研究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WC颗粒的溶解析出行为,并对其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K500涂层由γ-(Fe,Ni,Cu)单相固溶体组成,其组织结构从底部到顶部经历了从平面晶向柱状晶、枝晶,最后到顶部等轴晶的转变。K500+WC涂层主要由γ相固溶体、WC、W2C组成,在熔池中WC颗粒边缘溶解,形成了几微米的元素扩散区域,该区域内析出枝晶状、块状碳化物,熔池底部富Fe元素区域还析出了鱼骨状Fe3W3C碳化物。K500涂层和K500+WC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分别为244.73HV0.2、355.27HV0.2,磨损率分别比基材降低了41.48%、85.39%,耐磨性能显著提升,这得益于γ相的固溶强化及碳化物的弥散强化效应。结论K500涂层中的Ni、Cu等元素在腐蚀初期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将涂层与腐蚀性介质隔离,有效降低了腐蚀速率。加入WC颗粒后,耐蚀性良好的γ相含量降低,涂层内部微界面增多、腐蚀通道增加,导致K500+WC涂层的耐蚀性略微降低,但仍明显优于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合金化 电网连接金具 WC颗粒 耐磨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瞻 马明全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以铝粉和镁粉为基础材料,以SiC颗粒为增强体材料,制备建筑用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分别在SiC的质量分数为0~32%时测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3~18 MPa的外载荷下摩擦不同距离时,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Si... 以铝粉和镁粉为基础材料,以SiC颗粒为增强体材料,制备建筑用的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及耐磨性。分别在SiC的质量分数为0~32%时测试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3~18 MPa的外载荷下摩擦不同距离时,研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结果表明:SiC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中SiC团聚较明显,力学性能不佳;SiC的质量分数为8%时,铝基复合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较优异;当SiC的质量分数为8%时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在较高载荷作用下始终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摩擦距离越长,铝基复合材料耐磨性降低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磨性 SIC颗粒 增强体材料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梯度增强层的制备研究进展
15
作者 蒋一征 刘洲超 +1 位作者 李宁 柴珍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1-36,42,共7页
碳化物增强金属表面复合材料兼具碳化物的高硬度、高模量及基体的高韧性、高塑性优势,是提高金属材料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碳化物颗粒体积分数提高,复合材料强度显著增大的同时韧性却大幅下降。如何改善碳化物/金属复合材料的... 碳化物增强金属表面复合材料兼具碳化物的高硬度、高模量及基体的高韧性、高塑性优势,是提高金属材料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碳化物颗粒体积分数提高,复合材料强度显著增大的同时韧性却大幅下降。如何改善碳化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强韧性倒置问题成为复合材料研究领域基础性难题之一。目前,报道的碳化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复合强韧化方式主要有表面梯度化、纳米复合、表面应力以及新型结构等方式。主要讨论了金属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表面梯度增强层的研究进展和制备现状,详细探讨了表面梯度增强层的优势,并提出了利用表面处理技术制备金属表面碳化物陶瓷梯度复合层,以期实现零件表面增强体的连续或逐级变化;同时保持基体的良好性能,有望提高金属材料的使役性能,增强表面特性,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梯度增强层 陶瓷颗粒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熔覆层耐磨性研究进展
16
作者 贾华 于吉鲲 +3 位作者 鞠恒 唐继武 高明 蔡卫国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3-960,共8页
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既具有铁基体的良好强度和冲击韧性,又具有陶瓷颗粒高硬度与高耐磨性等优点,在提高材料耐磨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现有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结果,首先从铁基体和陶瓷颗... 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既具有铁基体的良好强度和冲击韧性,又具有陶瓷颗粒高硬度与高耐磨性等优点,在提高材料耐磨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现有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结果,首先从铁基体和陶瓷颗粒的选择方面介绍了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熔覆层的成分设计;其次详细介绍了焊条电弧堆焊、气体保护电弧堆焊、等离子弧堆焊、埋弧堆焊和激光熔覆技术等铁基复合材料熔覆层的制备方法;再次从陶瓷颗粒类型、数量、大小和形态以及与铁基体的匹配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陶瓷颗粒对铁基复合材料熔覆层显微组织、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最后对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熔覆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颗粒 铁基复合材料 熔覆层 耐磨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熔渗烧结制备耐磨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乐陶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7,共7页
利用真空熔渗烧结工艺,制备含有Cr_(3)C_(2)与TaC陶瓷颗粒的耐磨复合涂层,分析复合涂层的截面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Cr_(3)C_(2)与TaC陶瓷颗粒的复合涂层成型良好,复合涂层主要由γ/γ’、Cr_(23)C_(6)、Cr_(7)C_(3)... 利用真空熔渗烧结工艺,制备含有Cr_(3)C_(2)与TaC陶瓷颗粒的耐磨复合涂层,分析复合涂层的截面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Cr_(3)C_(2)与TaC陶瓷颗粒的复合涂层成型良好,复合涂层主要由γ/γ’、Cr_(23)C_(6)、Cr_(7)C_(3)、Cr_(3)Si、TaC和G相构成,复合涂层中的碳化物通常作为G相的形核质点,G相通常呈现出包覆其他析出相的状态。这些析出相使得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大幅提升。当Cr_(3)C_(2)含量为20%时,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随着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涂层的上半部分区域出现了较多的微观孔洞,涂层硬度逐渐下降。添加TaC复合涂层中TaC颗粒分布在涂层颗粒间隙,当TaC含量为20%时,涂层区域硬度达到了1207HV0.2,与添加Cr_(3)C_(2)陶瓷颗粒的复合涂层相比,添加TaC陶瓷颗粒的复合涂层组织分布更加均匀,力学性能提升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复合涂层 陶瓷颗粒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2增强Ti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18
作者 赵欢 刘靖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47-151,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氧化锆陶瓷掺杂量的钛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锆颗粒添加前后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物相组成;测试并分析了氧化锆含量对钛基复合材料硬度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钛基复合材料主要...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氧化锆陶瓷掺杂量的钛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锆颗粒添加前后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物相组成;测试并分析了氧化锆含量对钛基复合材料硬度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钛基复合材料主要由等轴状初生α相、β相和次生α相及弥散分布的氧化锆增强相组成;随氧化锆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多,钛基复合材料的硬度从纯钛的282.26 HV显著提升至5wt%氧化锆含量对应的484.32 HV,且复合材料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提升。5wt%氧化锆含量的钛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氧化锆陶瓷增强相 硬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颗粒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招柱 薛群基 +1 位作者 刘维民 沈维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利用 MHK- 50 0型环 -块磨损试验机 ,对陶瓷颗粒 Si C、Si3N4 、BN和 B2 O3填充的聚四氟乙烯( 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 GC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和光学显微镜对 PTFE... 利用 MHK- 50 0型环 -块磨损试验机 ,对陶瓷颗粒 Si C、Si3N4 、BN和 B2 O3填充的聚四氟乙烯( 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 GC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和光学显微镜对 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添加B2 O3降低了 PTFE的摩擦系数 ,而添加 Si C、Si3N4 及 BN则增大了 PTFE的摩擦系数。但是 ,Si C、Si3N4 、BN和 B2 O3均可将 PTFE的磨损量降低 1~ 2个数量级 ,其中以 Si3N4 的减磨效果最好 ,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复合材料 陶瓷颗粒 填充 摩擦磨损 摩擦表面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耐磨铸造表面复合材料的现状及其今后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耀辉 于思荣 +1 位作者 任露泉 赵玉谦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了推动国内在金属基耐磨铸造表面复合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对这类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耐磨性能和影响其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综合介绍与评述。目前,金属基耐磨铸造表面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兴未艾,尽管其制造工艺的研... 为了推动国内在金属基耐磨铸造表面复合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对这类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耐磨性能和影响其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综合介绍与评述。目前,金属基耐磨铸造表面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兴未艾,尽管其制造工艺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它的摩擦学性能和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之研究报道都还不多,然而毕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几个方面已经成功应用和可望投入应用之实例的简明阐述,展现了金属基耐磨铸造表面复合材料良好的实用前景,并就其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个值得重视的主攻方向。应当特别还强调指出的是,在对这类复合材料深入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开展其在工程上的应用研究,以不断拓展它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复合材料 金属基体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