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与Society的中英语义差别对比分析
1
作者 李莹 《海外英语》 2024年第7期18-20,24,共4页
翻译过程中,中英文同一组词的语义不对等问题引起语义学者兴趣,而高频互译的“社会”与society这组词在译者与读者视角下语义对等性极强,由此语义差别研究较少且研究空间较大。该文研究该组词的字典释义,对比探究两者的语义不对等性,归... 翻译过程中,中英文同一组词的语义不对等问题引起语义学者兴趣,而高频互译的“社会”与society这组词在译者与读者视角下语义对等性极强,由此语义差别研究较少且研究空间较大。该文研究该组词的字典释义,对比探究两者的语义不对等性,归纳语义差别背后原因。研究发现,“社会”和society存在语义不对等;“社会”一词包含“社交”和“公共”两大含义,而society一词对应其中“社交”之意,表现出一定的不对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学 社会 society 不对等 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乡村借贷新探
2
作者 马新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 秦汉乡村借贷既非古典借贷,亦非严格意义上的高利贷,它只是被当时乡村社会所普遍接受的特有借贷形式。这一借贷形式具有较强内循性,多以乡村居民间借贷为主,富商大贾以及城市商业资本难以介入;也有较强应急性,多是乡村居民生存急需时的借贷行为,经营性或扩大再生产的借贷颇为少见;还有较强行政性,王朝官方既是重要放贷方,又是监管者与仲裁人,直接介入乡村经济事务。这些特点减少了商品经济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乡村社会发展与繁荣。但是,从长时段视角看,它也影响乡村社会对外来经济要素的接纳,制约乡村社会进一步发展,使其长期处于简单再生产的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乡村社会 借贷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的淡出与市民的凸显——黑格尔对卢梭公意构想的批评
3
作者 陈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9,共16页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关于卢梭未能区分公意(volontégénérale)和众意(volontéde tous)的批评,一向被认为是对卢梭的误读,有言过其实之嫌。不过,鉴于卢梭式“公意”的核心特质在于以普遍利益和共同善为希求对象...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关于卢梭未能区分公意(volontégénérale)和众意(volontéde tous)的批评,一向被认为是对卢梭的误读,有言过其实之嫌。不过,鉴于卢梭式“公意”的核心特质在于以普遍利益和共同善为希求对象,这势必要求与之相应的意志主体不能仅仅表现为中性的希求能力,而且应当具备规范性的认知维度。更进一步的问题在于,意志主体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规范性维度?黑格尔认为,意志的这种规范性维度只能是内生的,只有经由市民社会对“市民”的陶冶逐步发展而来,而不能像卢梭的国家对待“公民”那样,借助签订契约或外在教化,直接获得一种外铄的规范性。据此,我们有理由推论出黑格尔和卢梭的真正分歧,在于是否承认市民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不仅必须存在于国家之外,而且构成了国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黑格尔 公意 普遍意志 市民社会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水旱灾害演变及应对策略
4
作者 汤秋鸿 徐锡蒙 +11 位作者 周羽暄 谢亦周 杨千僖 贺莉 彭守璋 胡亚伟 靳晓辉 樊玉苗 GAFFNEY Paul Patrick Joseph 王志慧 邓浩鑫 任艺佳 《水利发展研究》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文章分析了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未来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水旱灾害呈现出极端事件频发、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等新情势,大规模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旱灾害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水旱灾害损失... 文章分析了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及未来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水旱灾害呈现出极端事件频发、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等新情势,大规模人类活动加剧了洪旱灾害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水旱灾害损失倍增。针对当前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不完善、应对新形势准备不足、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薄弱、流域抗旱能力整体偏弱等,提出了四个适应性对策:加强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建设,统筹流域内外和上下游水资源调配,提升水旱灾害智慧化防御水平,推进气候韧性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极端事件 防御能力 韧性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舞剧“奇观”效应的内外部阐释——“消费社会”的一种视觉文化建构
5
作者 慕羽 《民族艺术研究》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中国新主流舞剧的“奇观”效应(Spectacle)是“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一种视觉文化建构,它不仅是舞者身体和舞台视觉上的冲击,而且是一种通过身体、视听等手段构建起来的文化形态模式,还是一种中国社会正在向现代“消费社会”转化过程中的... 中国新主流舞剧的“奇观”效应(Spectacle)是“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一种视觉文化建构,它不仅是舞者身体和舞台视觉上的冲击,而且是一种通过身体、视听等手段构建起来的文化形态模式,还是一种中国社会正在向现代“消费社会”转化过程中的审美文化现象。“奇观”是对中国舞剧创作中一个显性特点的描绘,也广泛存在于对中国舞剧的中外批评话语中。这个用语在日常语境和学术语境中具有不同含义,需要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考察。中国舞剧面临着如何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吸引观众的挑战。中国舞剧在创作上,应保持艺术性与市场性的平衡,避免过度追求“奇观”而忽视了舞剧的内在审美和文化价值。在传播上,需要在尊重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减少对“奇观”的依赖,探索与国际有影响力舞剧对话的路径,以实现真正的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观 景观社会 消费社会 视觉文化 审美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玛丽·雪莱《末世一人》中的生态思想
6
作者 龙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人类面临的时代新论题。玛丽·雪莱在《末世一人》中批判了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警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认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共生、承担人类主体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人类面临的时代新论题。玛丽·雪莱在《末世一人》中批判了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警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认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共生、承担人类主体责任的生态理想。玛丽·雪莱非常具有前瞻性地认识到,西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给人和自然带来了潜在威胁,其表达的生态思想与当今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倡议有吻合之处。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重读《末世一人》,这一视角的解读是中西文明互鉴的新尝试,希望能为“后人类”社会应对新挑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雪莱 《末世一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中心主义 后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三位一体译者行为研究
7
作者 李正栓 吴朝凤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王红公(Kenneth Rexroth)对中国文学英译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乐府诗这一文类的翻译也可圈可点。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框架非常适于对他们的译者行为进行分析,以李正栓的... 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王红公(Kenneth Rexroth)对中国文学英译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乐府诗这一文类的翻译也可圈可点。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框架非常适于对他们的译者行为进行分析,以李正栓的乐府诗英译作为参照,更显示出他们译者行为的规律和特点。韦利注重读者阅读体验,贯彻大众化审美诉求,整体偏向务实。王红公青睐译文再创造,整体亦侧重务实。李正栓坚持“忠实对等”原则,力争三大视域求真。三位一体框架能助力全方面剖析译者行为,解密不同译文背后的译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从军征》 译者行为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创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历程与经验——以大学外籍教师的引入为例
8
作者 李函颖 刘雨心 陈峥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6,I0006,共14页
一个国家对于世界人才的吸引力与经济实力有关,人才友好型生态系统的构建尤为重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创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全面西化到本土化的两极发展阶段;制度重塑中的显性排他阶段;主动国际化的形式平权阶段... 一个国家对于世界人才的吸引力与经济实力有关,人才友好型生态系统的构建尤为重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创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全面西化到本土化的两极发展阶段;制度重塑中的显性排他阶段;主动国际化的形式平权阶段;“共生社会”的体系化建设阶段。这一过程累积的关键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共识性“国际人才理念”是人才中心建设的价值取向,政策法令及其执行模式是人才中心建设的制度保障,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是人才中心建设的主体机构,第三方机构是人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力与生态系统,文化心理的双重性是人才中心建设的“双刃剑”。中国在创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时应继续坚定对外开放的“国际人才理念”,加强政府引导下多主体协作的系统性谋划与落实,并重视文化软实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校 大学外籍教师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大学国际化 共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三位一体译者行为研究
9
作者 李正栓 刘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毛泽东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立意高远、叙事磅礴,所述的黄洋界保卫战也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政治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出发... 毛泽东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立意高远、叙事磅礴,所述的黄洋界保卫战也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政治价值和学术价值。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从“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出发,对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译者行为特征进行详察。本文选取了三个国家的译者对《西江月·井冈山》的英译,通过译文之间的对比,可以彰显毛泽东的诗人形象,助力提升毛泽东诗词译文质量,也可以展示文化自信,助力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月·井冈山》 译者行为批评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探究——以日本退休题材畅销小说为视角
10
作者 童晓薇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5年第1期62-73,共12页
退休对支撑日本“企业中心”社会运转的广大工薪族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同时,退休作为一种制度,以外界强制的方式提醒当事人从此进入老境,要求他们过上与老年“相匹配”的生活,使“老年”成为一种被标准化的规训,约束着他们的想... 退休对支撑日本“企业中心”社会运转的广大工薪族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同时,退休作为一种制度,以外界强制的方式提醒当事人从此进入老境,要求他们过上与老年“相匹配”的生活,使“老年”成为一种被标准化的规训,约束着他们的想法和行动,造成退休后“第二人生”的建构困难重重。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始,日本陆续出现以“退休”为题材的小说,其中不少作品登上畅销书榜,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热议。本文以退休题材畅销小说为视角,通过分析小说对退休者苦境和窘境的讲述,考察老年自我认知建立的特点与困难,反思老年的意义,为身处老龄化社会中的我们构建积极老年观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退休 畅销小说 老龄化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提质增效的内在逻辑、困境及策略
11
作者 尹成鑫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应用实践,职业教育专业教学领域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库建设模式,有效满足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考试评价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构建一个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满足个性化与...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应用实践,职业教育专业教学领域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库建设模式,有效满足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考试评价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构建一个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满足个性化与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资源平台,成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提质增效的关键起点。从理念发展、政策演进及现实改革三个层面出发,分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提质增效的内在逻辑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境,并据此提出资源库提质增效的具体实现策略,旨在通过资源库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资源库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何以提升——协同视角下多元供给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张志欣 《当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2期89-99,共11页
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供需协同是新时代对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在需求侧,终身学习需求存在层次性和分散性、非经济性和低投入、多元性和弱传达性等特征;在供给侧,供给主体从行... 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供需协同是新时代对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在需求侧,终身学习需求存在层次性和分散性、非经济性和低投入、多元性和弱传达性等特征;在供给侧,供给主体从行政主导迈向多元参与、供给形态从垂直注入迈向协同分工、供给模式从统一供给迈向灵活多元、供给决策由经验主义迈向数据驱动。当前,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在协同过程中,还存在供给不足的平衡性问题、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和供需错配的耦合性问题。因此,基于协同视角构建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型。该模型强调以学习者需求为逻辑起点,在供给侧集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协同供给,明确了政府主导、教育机构参与、企业支持和社会组织助力的基本定位,通过需求感知与动态响应、合作与沟通、技术保障与支持、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确保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推进,推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不断优化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协同 终身学习 公共服务 多元供给 学习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风险社会”的治理观照与中国方案
13
作者 李桂花 柳丽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2-34,共13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显著增多并持续蔓延,“全球风险社会”已然成为表征当今世界发展态势的重要主题;同时,风险的全球化紧密了世界各国利益攸关、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探寻世界变局确定性出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显著增多并持续蔓延,“全球风险社会”已然成为表征当今世界发展态势的重要主题;同时,风险的全球化紧密了世界各国利益攸关、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探寻世界变局确定性出路的基本方案。然而,当前西方大国弃人类生存风险化与共同体化的事实状态于不顾,在全球治理实践中固守“中心—边缘”的治理思路,导致了严重的治理责任困境、信任困境、协同困境。“全球风险社会”的现实表征与治理困境呼唤新的治理秩序产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思想智慧,着眼于人类共同的生存关切,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以及多元文明和合共生的治理价值,实现了同西方霸权治理逻辑的根本分野,是旨在开启各国平等、有序参与全球治理的多元化世界格局,实现共享发展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风险社会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方“society”观念的生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应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3,共5页
近代西方的"society"观念经历了三次变迁:19世纪以前,"society"是契约社会的代名词,其要义是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要求国家成为专门的职能部门,权力受到制衡和监督,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19世纪上半叶,黑格尔的&... 近代西方的"society"观念经历了三次变迁:19世纪以前,"society"是契约社会的代名词,其要义是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要求国家成为专门的职能部门,权力受到制衡和监督,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19世纪上半叶,黑格尔的"civil society"确立了个人—社会—国家框架,指出了社会伦理存在的缺陷,认为社会只是家庭与国家的中介环节,不再是终极的伦理归宿;19世纪下半叶,系统整体的社会观由社会学者确立,"society"具有了跨时空含义。与此同时,社会进化学说确立了西方社会优越性的理论基础,"西方中心论"获得支持,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ety 个人 国家 社会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市化地区空间生产模式与规划反思——以深圳坂田片区为例
15
作者 吕凯 隆妮 +2 位作者 刘浩 李云 魏广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深圳坂田片区作为实证案例,构建“权力—资本—社会”三元—三圈层辩证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坂田片区的空间生产轨迹契合资本的三级循环;在空间生产的早期阶段,资本主体发挥市场资源的效率,快速完成工业化,权力空间...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深圳坂田片区作为实证案例,构建“权力—资本—社会”三元—三圈层辩证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坂田片区的空间生产轨迹契合资本的三级循环;在空间生产的早期阶段,资本主体发挥市场资源的效率,快速完成工业化,权力空间呈现权力二元化特征,社会主体作用较小;空间生产完成工业化进入城市化阶段时,以政府为核心的权力主体通过制度政策和城市规划引导空间生产,资本主体主要面向城市空间建设,社会主体影响空间生产的运作效率;当空间生产进入城市化转型阶段时,权力主体顺应空间功能转型而改变规划导向,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并将对应的社会主体纳入核心圈层。并且,总结归纳权力主体的空间规划权驱动、资本主体的空间价值增量驱动、社会主体的话语权驱动机制,从规划思维转型、规划秩序建构和规划实施路径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为其他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权力 资本 社会 坂田片区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ale Struggle in Patriarchal Society-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Gimmal and Crumbs of Agalloch Eaglewood-the First Incense Burner
16
作者 李姝颖 《海外英语》 2014年第3X期172-173,共2页
Zhang Ailin created so many various kinds of female charaters in her novels;females who own distinct characters and identities just have similar fates and struggles.This paper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similar fates and... Zhang Ailin created so many various kinds of female charaters in her novels;females who own distinct characters and identities just have similar fates and struggles.This paper tries to probe into the similar fates and struggles of two heroines with different identities in the same social background by analysing the novel Gimmal and Crumbs of Agalloch Eaglewood-the First Incense Burner from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riachal society FEMALE STRUGGLE Gimmal CRUMBS 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amin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through a Small Window
17
作者 雷娟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0X期252-253,共2页
Language and society are so closely intertwined.From th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language not only has denotation functions,but also has a function of signaling the speakers' social and personal backgrounds.Pe... Language and society are so closely intertwined.From th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language not only has denotation functions,but also has a function of signaling the speakers' social and personal backgrounds.Personal names,as a kind of language use,although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nd from times to times,they still signal something about people's social identities.Chinese names have very rich connotation.Chinese naming system is a mirror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and personal names have revealed a lot of time features.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change in the choice of words for Chinese given names during the time period of 1940s to the current from th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It focus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ange of language use in personal names and the change of society,as well as on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ideology on the choice of Chinese given n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and society LANGUAGE use social IDEOLOGY personal NA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管制药物转移的解读
18
作者 张奕 刘畅 +2 位作者 陈家欣 曹秀珠 赵林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输液治疗中的管制药物转移对医疗、法律和社会均具有潜在威胁,管制药物转移的管理面临着挑战。对2024版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首次提出的关于药物转移的预防、识别和处理等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的临床... 输液治疗中的管制药物转移对医疗、法律和社会均具有潜在威胁,管制药物转移的管理面临着挑战。对2024版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首次提出的关于药物转移的预防、识别和处理等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相关决策制订提供参考,以减少输液治疗中的药物转移,保护患者和临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制药物 药物转移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静脉治疗 药物管理 药物滥用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建设驱动下的三北平原传统人居环境体系研究
19
作者 马迎雪 郭巍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2,共9页
【目的】历史上的三北平原曾频繁地开展陂塘与海塘的建设,促使当地形成了与水利建设相适应的传统人居环境体系。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探索这种自然与人文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传统水利人居环境体系的特征及演变规律,对未来三北平原的... 【目的】历史上的三北平原曾频繁地开展陂塘与海塘的建设,促使当地形成了与水利建设相适应的传统人居环境体系。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探索这种自然与人文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的传统水利人居环境体系的特征及演变规律,对未来三北平原的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陂塘和海塘水利建设为线索,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和图示分析法,从区域尺度和聚落尺度揭示水利建设影响下形成的水利—农田格局、聚落系统的特征;以沈师桥村为例,解析水利建设背景下的空间管理组织模式。【结果】三北平原整体可划分为与陂塘水利和与海塘水利相互适应的两大区域;其水利—农田格局可分为溇沼圩田、泾浜圩田、规则圩田和灶港盐田4个类型;聚落系统与水利—农田格局相适应;空间管理组织方面以家族为核心,衍生出水利联盟组织和沙涂控产组织。【结论】深化了对传统时期三北平原人居环境体系的认知,明确未来三北平原的研究与实践应紧密结合当地水利建设特色,为保护和构建契合地方特色的当代人居环境体系提供了切实且具前瞻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居环境 水利风景 陂塘 海塘 水利社会 三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纺织企业管理的多元策略与实践
20
作者 郑永光 张默涵 +2 位作者 饶伟锋 靳晓雅 李永贵 《纺织器材》 2025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加快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以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为例,分析纺织企业在绿色转型中面临的投入不足、意识薄弱、供需失衡等共性问题,深入剖析长源纺织绿色转型的多元策略与绿色转型举措,总结其转型成效。指出:纺织企业要积极推进... 为加快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以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为例,分析纺织企业在绿色转型中面临的投入不足、意识薄弱、供需失衡等共性问题,深入剖析长源纺织绿色转型的多元策略与绿色转型举措,总结其转型成效。指出:纺织企业要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实施差异化绿色提升策略,降碳减污、节能增效,力争持续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强生态效益、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行业 绿色转型 多元策略 可持续发展 经济 生态 社会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