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岩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比选研究
1
作者 张云龙 陈榆木 +5 位作者 王志伟 王辉 惠宝 刘昕华 胥锋涛 徐强 《山西建筑》 2025年第8期123-126,共4页
超大断面隧道由于其开挖跨度较大,施工过程烦琐复杂,导致围岩受到多次扰动。当隧道穿越软岩地层且埋深较浅时,隧道开挖过程的安全性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对隧道施工安全显得尤为关键。依托某浅埋软岩超大断面隧道,采用... 超大断面隧道由于其开挖跨度较大,施工过程烦琐复杂,导致围岩受到多次扰动。当隧道穿越软岩地层且埋深较浅时,隧道开挖过程的安全性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对隧道施工安全显得尤为关键。依托某浅埋软岩超大断面隧道,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两种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了两种施工方案下隧道地表沉降、隧道围岩位移、围岩应力和支护结构应力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较CRD法能够有效降低拱顶沉降值和底鼓变形,其地表沉降值和围岩垂直应力更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为具有类似地形地质的隧道施工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隧道 软岩 CRD法 双侧壁导坑法 数值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大断面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魏成杰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3期151-153,251,共4页
针对深部大断面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难度大的问题,以11302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在分析运输巷现场地质条件、围岩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锚杆、长注浆锚索、钢筋网、喷浆、滞后浅部注浆方式控制围岩变形,并给出围岩支护方案。采用的支护方... 针对深部大断面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难度大的问题,以11302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在分析运输巷现场地质条件、围岩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锚杆、长注浆锚索、钢筋网、喷浆、滞后浅部注浆方式控制围岩变形,并给出围岩支护方案。采用的支护方案通过增加锚杆、锚索长度提升了支护强度,并确保锚索锚固端位于稳定岩层中,用打设底板锚杆、注浆方式解决底鼓,在巷帮、拱顶深部(锚索注浆)及浅部注浆以实现软岩改造,让围岩与支护体系相互配合控制围岩变形。现场应用后,11302运输巷顶底板、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22、115mm,围岩变形量整体较小,可满足后续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大断面巷道 软岩巷道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埋深软岩巷道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
3
作者 臧德梁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62-66,共5页
红二煤矿矿井水文地质中等,断层多,+515 m水平轨道大巷围岩较软,岩性破碎,受大埋深、高应力影响,巷道支护失效,底板底鼓等问题尤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以+515 m水平轨道大巷为例,在支护技术、装备及管理上不断摸索和试验,采用锚网索喷+... 红二煤矿矿井水文地质中等,断层多,+515 m水平轨道大巷围岩较软,岩性破碎,受大埋深、高应力影响,巷道支护失效,底板底鼓等问题尤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以+515 m水平轨道大巷为例,在支护技术、装备及管理上不断摸索和试验,采用锚网索喷+全断面注浆加固支护技术,通过顶板钻孔窥视、表面位移监测、巷道顶板离层监测、巷道锚杆(索)受力监测分析,最终完成红二煤矿+515 m水平轨道大巷的修复工程。经过近2 a的观测,巷道变形量及修复效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研究结果为红二煤矿乃至类似条件矿井安全生产、巷道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支护 高应力 大埋深 全断面锚注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变形地层敞开式TBM支护体系优化研究
4
作者 徐鹏祖 徐海峰 郭敬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为了解决高地应力软岩地层隧洞围岩大变形导致支护体破坏、隧洞侵限、TBM后配套被卡的工程难题,通过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大变形段工程实践,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开发了新型灌混凝土箱型型钢拱架,研发了灌混凝土箱型拱架+预应力长锚索+自... 为了解决高地应力软岩地层隧洞围岩大变形导致支护体破坏、隧洞侵限、TBM后配套被卡的工程难题,通过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大变形段工程实践,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开发了新型灌混凝土箱型型钢拱架,研发了灌混凝土箱型拱架+预应力长锚索+自进式锚杆的主动控变形与被动强支撑的优化型的围岩支护体系;通过全站仪和多点位移计监测隧洞围岩宏观与细观变形,利用拱架应变计与锚索测力计监测支护结构受力情况,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证明了优化后的支护体系对围岩变形控制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敞开式TBM在高地应力软岩地层隧洞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大变形 断面监测 高地应力 数据分析 敞开式T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极不稳定软岩巷道安全高效施工技术研究
5
作者 陶银柱 《世界有色金属》 2025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基于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矿区工程地质情况和围岩状况,对该矿区大断面极不稳定软岩巷道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整套大断面极不稳定软岩巷道的支护和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沉降变形。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无轨机械化配套... 基于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矿区工程地质情况和围岩状况,对该矿区大断面极不稳定软岩巷道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整套大断面极不稳定软岩巷道的支护和施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围岩的沉降变形。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无轨机械化配套作业技术,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快速掘进,提高了施工进度,为项目创造了效益。本文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废石胶带巷道和导流隧洞等工程安全快速施工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极不稳定软岩巷道 超前支护 台阶法施工 无轨机械化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Crash Environments on Crashworthiness of Fuselage Sec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TANG Huan ZHU Shuhua +1 位作者 LIU Xiaochuan XI Xulo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2年第S01期1-8,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crash resistance of the civil aircraft structure in different crash environments,two environmental models of soft soil and water a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fuselage se... In order to study the crash resistance of the civil aircraft structure in different crash environments,two environmental models of soft soil and water a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fuselage section subjected to the vertical at the impact velocity of 7 m/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ft crash environment can have a certain cushioning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crash,but it will prolong the crash time and change the energy absorption mode.This work suggests that soft environment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forced l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SHWORTHINESS dynamic response fuselage section soft soil WA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stic zone analysis and support optimization of shallow roadway with weakly cemented soft strata 被引量:1
7
作者 Zhang Jihua Wang Lianguo +1 位作者 Li Qinghai Zhu Shuangshu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395-400,共6页
Based on a shallow roadway with weakly cemented soft strata in wester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ange and degree of plastic zones in soft strata roadways with weak cementation. Geological radars were used to moni... Based on a shallow roadway with weakly cemented soft strata in wester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ange and degree of plastic zones in soft strata roadways with weak cementation. Geological radar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loose range and level of surrounding rocks. A mechanical model of weakly cemented roadway was established, including granular material based on the measured results. The model wa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plastic zone radium. The predic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measured results which provide valuabl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analysis of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and support reinforcing design of weakly cemented roadways. Finally, a combined supporting scheme of whole section bolting and grouting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original supporting scheme. It is proved that this support pla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and plastic zone expansion of the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and thus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le and safe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coal seam Weakly cemented soft strata Granular material Geological radar Whole section bolting and grouting Combined suppor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陷场地变截面单桩动力特性与损伤评价
8
作者 张聪 冯忠居 +2 位作者 林路宇 周桂梅 陈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7-3046,3057,共11页
为探明震陷场地变截面单桩动力响应特性与损伤状况,以翔安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大型振动台试验,开展了0.10g~0.45g地震动强度下变截面单桩动力响应特性的研究,评价分析了变截面单桩损伤程度。结果表明:受桩周软弱土层震陷特性的影响,变... 为探明震陷场地变截面单桩动力响应特性与损伤状况,以翔安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大型振动台试验,开展了0.10g~0.45g地震动强度下变截面单桩动力响应特性的研究,评价分析了变截面单桩损伤程度。结果表明:受桩周软弱土层震陷特性的影响,变截面单桩桩顶水平位移动力响应、桩身加速度动力响应及桩身弯矩动力响应均随地震动强度增大呈增大趋势,桩基基频逐渐减小;变截面单桩弯矩最大值出现在震陷土层分界处,地震动强度为0.30g时,超过了其抗弯承载力;地震动强度为0.20g时,变截面单桩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加速度、桩身弯矩显著增大,桩基基频突降。基于系统损伤理论,震陷场地变截面单桩损伤状况分为稳定阶段、加剧损伤阶段、塑性破坏阶段共3个阶段。试验结束后,变截面位置处产生弯曲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软土震陷 振动台试验 变截面单桩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速公路深厚软基路桥过渡段跳车病害处治研究
9
作者 文斌 张从军 +1 位作者 郝宇萌 单天保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173-181,共9页
结合某在役高速公路路堤深厚软基桥头跳车实测累计沉降量40.60 cm病害处治工程,开展室内土工试验、理论计算及GEO5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5年内的累计剩余沉降量均超规范中桥头路基容许工后剩余沉降量不大于10.00 cm要求;提出“CFG桩... 结合某在役高速公路路堤深厚软基桥头跳车实测累计沉降量40.60 cm病害处治工程,开展室内土工试验、理论计算及GEO5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5年内的累计剩余沉降量均超规范中桥头路基容许工后剩余沉降量不大于10.00 cm要求;提出“CFG桩+路面重铺”等处治方案,进行检算校核,计算得剩余总沉降量9.76cm,表明处治设计方案较为可靠。结合工点需保通及基底存在前期已施工CFG桩特点,制定通车条件下的施工顺序及工艺,确保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土区 过渡段 病害 理论计算 剩余沉降量 CFG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穿越软土地层预加固数值模拟与变形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永哲 靳贻杰 +2 位作者 张志宇 王岩梓 杨平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依托佛山地铁3号线创驹区间盾构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加固方式下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研究了盾构穿越全断面软土地层时的变形规律,提出一套盾构安全穿越加固建议,并结合现场实测,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盾构在全... 依托佛山地铁3号线创驹区间盾构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加固方式下的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研究了盾构穿越全断面软土地层时的变形规律,提出一套盾构安全穿越加固建议,并结合现场实测,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盾构在全断面软土地层中推进时,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值均不断增大,且主要发生在盾构通过时及盾尾管片脱出后,同时该段也是预加固的主要作用范围;先行隧道对地表沉降影响大于后行隧道;盾构穿越未加固土层时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最大值分别为27.7 mm、13.78 mm、10.57 mm,采用超前预注浆加固时各变形分别为未加固的57.0%、69.1%、61.0%,采用三轴搅拌桩预加固时各变形分别为未加固的32.1%、50.2%、43.0%,预加固可有效控制变形,且三轴搅拌桩变形控制优于超前预注浆加固。当盾构区间地面环境复杂,不具备地面加固条件时,建议采用超前预注浆加固控制地表沉降量及隧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软土 盾构掘进 预加固方案 数值模拟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康 申玉生 +3 位作者 易鹏豪 宗志栓 邱泽刚 陈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并详细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竖向位移和初期支护内力变化。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所提工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在导洞开挖阶段,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竖向位移最为显著,且相邻导洞的开挖对位移影响有限。采用6导洞开挖方案,与4导洞开挖方案相比,底部最大位移值显著减少了21.5%,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底部的竖向位移速率也降低了6.1%。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期间,地层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是侧导洞变化速率的1.2倍左右,这表明中导洞对地层的影响更为显著。6导洞开挖方案在控制施工期间地层变形和结构受力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并加强监控和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施工 软土地层 浅埋暗挖 矩形大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炉山隧洞不良地质段“L”型地面超前注浆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利鹏 李坚 +3 位作者 雷啸天 郭亚欣 王廷超 陶志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4-1304,共11页
为解决隧道(洞)建设过程中不良地质段突泥涌水和软岩大变形等问题,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提出一种采用全孔长度超过500 m的地面“L”型定向钻孔注浆并辅以洞内超前注浆的加固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确定这一方法的具体设计方案。首先,... 为解决隧道(洞)建设过程中不良地质段突泥涌水和软岩大变形等问题,依托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提出一种采用全孔长度超过500 m的地面“L”型定向钻孔注浆并辅以洞内超前注浆的加固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确定这一方法的具体设计方案。首先,通过现场地质调查与分析,揭示不良地质区段香炉山隧洞建设的技术难点;其次,介绍“L”型定向钻孔注浆的施工过程及注浆工艺;然后,设计出一种能够提高地层稳定性的“L”型地面超前注浆方案,并对地层进行加固;最后,采用掌子面揭示、注浆技术以及大地电磁检测等手段证明现场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Z1+Z2+Z4”钻场设计为最优地面超前注浆技术方案;2)“L”型定向钻孔注浆辅以洞内超前注浆技术可满足盲区注浆区域覆盖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洞 输水隧洞 不良地质段 突泥涌水 软岩大变形 地面“L”型定向钻孔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基于衬砌结构弯矩最小化的隧道横断面优化设计
13
作者 张慧鹏 张涛 +2 位作者 石钰锋 赖世华 刘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191,199,共7页
[目的]为有效防止隧道衬砌破损及渗漏水,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横断面进行衬砌结构弯矩最小化设计研究。[方法]根据复合地层隧道围岩压力特点及合理假设,提出软土-硬土及土-岩两类复合地层隧道衬砌结构荷载作用模式。基于最理想的零弯... [目的]为有效防止隧道衬砌破损及渗漏水,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横断面进行衬砌结构弯矩最小化设计研究。[方法]根据复合地层隧道围岩压力特点及合理假设,提出软土-硬土及土-岩两类复合地层隧道衬砌结构荷载作用模式。基于最理想的零弯矩复合地层隧道优化思路,建立隧道横断面半结构力学模型,计算得出零弯矩隧道横断面合理轴线方程,以及复合地层分界线处及隧道横断面水平中线处直径解析表达式。简述了复合地层隧道横断面弯矩最小化设计流程。[结果及结论]软土-硬土隧道零弯矩横断面合理轴线呈梨形,土-岩隧道零弯矩横断面合理轴线呈类马蹄形;实际工程可基于隧道横断面合理轴线方程,通过综合评估和加权平均法来确定隧道横断面设计所需关键参数,从而设计出新型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横断面,以期最大限度减少复合地层隧道横向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隧道横断面 衬砌结构 弯矩最小化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胶结软岩巷道底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浩 王立兵 +1 位作者 王富成 范文宇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6,10,共7页
针对老公营子煤矿6号煤层西翼工作面运输巷道底鼓,影响煤矿井下运输和安全生产的问题。首先对巷道底板的岩性及结构进行取样和测试,发现其中含有亲水性较高的粘土矿物。其次,从巷道底板的力学机理出发,建立了巷道底板力学模型。通过增... 针对老公营子煤矿6号煤层西翼工作面运输巷道底鼓,影响煤矿井下运输和安全生产的问题。首先对巷道底板的岩性及结构进行取样和测试,发现其中含有亲水性较高的粘土矿物。其次,从巷道底板的力学机理出发,建立了巷道底板力学模型。通过增加底板锚固层厚度,可以有效控制底板变形,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现有巷道支护方案下的巷道变形,与现场实测变形结果相吻合,表明现有支护方案和参数不合理。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提出了“生石灰底铺层+预应力锚索+混凝土弧形梁+金属网+C20高强混凝土充填”的反底拱结构支护优化方案,并于井下试验段进行工业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巷道支护方案对控制顶底板及两帮变形的效果显著,有效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软岩巷道 数值模拟 控制底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海鹏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6期30-33,共4页
为了解决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难题,以G30连霍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现场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支护结构受力的监控量测情况,开展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合理施工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台阶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为了解决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难题,以G30连霍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现场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支护结构受力的监控量测情况,开展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合理施工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台阶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能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质量、进度要求,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软弱围岩隧道 监控量测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巷道全断面锚注支护技术应力分布特征研究
16
作者 赵磊 杨志 +2 位作者 陈新明 孙天恩 张留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53-58,共6页
针对软岩巷道分析其失稳变形破坏过程,提出全断面锚注支护技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赵固一矿在原支护方案和全断面锚注支护方案下的塑性区分布及垂直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在原支护方案下,底板塑性区破坏深达4 m,两帮处的集中应力分布明... 针对软岩巷道分析其失稳变形破坏过程,提出全断面锚注支护技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赵固一矿在原支护方案和全断面锚注支护方案下的塑性区分布及垂直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在原支护方案下,底板塑性区破坏深达4 m,两帮处的集中应力分布明显,最大集中应力系数为1.48。当采用全断面锚注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形成统一整体,底板塑性区范围减小至1 m以内,两帮处的集中应力基本消失。结合现场监测发现,顶板离层在支护后期基本趋于稳定,巷道日均表面变形量约为2 mm/d,巷道围岩状态整体稳定,支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全断面锚注支护 数值模拟 塑性区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桥头路基过渡段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博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9期64-66,共3页
文章从路基加固设计和处理技术要点两个方面出发,详细论述了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桥头地基过渡段软土路基处理技术,验算了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参数是否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在地基表层设置土工格栅,保证其拉伸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分析... 文章从路基加固设计和处理技术要点两个方面出发,详细论述了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桥头地基过渡段软土路基处理技术,验算了水泥搅拌桩的设计参数是否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在地基表层设置土工格栅,保证其拉伸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分析桩体的受力荷载情况,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的桩位误差等,重点剖析了过渡段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旨在提高桥头过渡段软土路基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桥头路基 过渡段 软土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大断面软岩巷道底鼓治理措施与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万里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4-6,10,共4页
以斜沟矿特厚煤层大断面软岩巷道反复强底鼓工程实际为背景,综合运用理论计算与现场监测方法,结合巷道底板岩层特性,判断巷道底鼓类型,引用巷道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巷道极限平衡区最大深度为11.05 m,设计“双应力壳-梁”控制巷道底鼓... 以斜沟矿特厚煤层大断面软岩巷道反复强底鼓工程实际为背景,综合运用理论计算与现场监测方法,结合巷道底板岩层特性,判断巷道底鼓类型,引用巷道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巷道极限平衡区最大深度为11.05 m,设计“双应力壳-梁”控制巷道底鼓措施。现场应用的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控制措施后,巷道底鼓量最大为17.49 cm,巷道底板围岩控制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大断面软岩巷道 巷道底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刚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以山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路桥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基于Midas有限元软件,分析软基路桥过渡段处治前后沉降量变化规律,并研究回填材料、高压旋喷桩对软基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效果,探讨高压旋喷桩的位置参数、尺寸参数对沉降量的影响。不... 以山东省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路桥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基于Midas有限元软件,分析软基路桥过渡段处治前后沉降量变化规律,并研究回填材料、高压旋喷桩对软基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效果,探讨高压旋喷桩的位置参数、尺寸参数对沉降量的影响。不进行处治时,填料区的沉降变形曲线呈“V”形,沉降量先增大后减小,距桥台台背4.5 m时,沉降量达到最大值0.11 m;随距路基中心线距离的增大,路基表面沉降量在不断减小。换填法使得填料区的最大沉降量距桥台台背距离在逐渐变大,换填效果随刚度的增加在逐渐减弱,且当填料刚度增大5倍时,填料区的沉降量普遍小于软土区沉降量。喷射注浆法的沉降控制效果较稳定,沉降量随桩长的增大不断减小,当桩间距从1 m增加到1.5 m时,5 m桩长填料区最大沉降量增大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桥过渡段 数值模拟 软土路基 差异沉降 沉降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水堡煤矿“三软”倾斜煤层巷道断面形状优化与实践
20
作者 朱长华 李泽鹏 +3 位作者 段崇营 刘文 王旭锋 薛远航 《山西焦煤科技》 2024年第12期17-21,共5页
针对甜水堡煤矿1304“三软”回风巷道梯形断面围岩变形大的问题,采用直墙圆弧拱形代替梯形断面。运用现场实测资料、理论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通过复变函数求出岩体内部正应力的分布特征,梯形断面的应力集中系数为1.9要高于直墙圆弧拱形... 针对甜水堡煤矿1304“三软”回风巷道梯形断面围岩变形大的问题,采用直墙圆弧拱形代替梯形断面。运用现场实测资料、理论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通过复变函数求出岩体内部正应力的分布特征,梯形断面的应力集中系数为1.9要高于直墙圆弧拱形断面的1.7,提出采用“锚网喷+锚索+钢筋梯”的围岩控制技术。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直墙圆弧拱形巷道使顶板移近量最大值控制到62 mm,两帮移近量小于40 mm,顶板浅部最大离层7 mm,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巷 围岩控制 断面优化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