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9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milling in titanium alloys machining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成波 韦东波 狄士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550-2557,共8页
Electrical discharge milling(ED-milling) can be a good choice for titanium alloys machining and it was proven that its machin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to compete with mechanical cutting. In order to improve energ... Electrical discharge milling(ED-milling) can be a good choice for titanium alloys machining and it was proven that its machining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to compete with mechanical cutting. In order to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D-milling process, unstable arc discharge and stable arc discharge combined with normal discharge were implemented for material removal by adjusting servo control strategy.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de rotating speed and dielectric flushing pressure on machining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otating of electrode could move the position of discharge plasma channel, and high pressure flushing could wash melted debris out the discharge gap effectively. Both electrode rotating motion and high pressure flushing are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machin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discharge milling electrode rotating dielectric flushing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material removal rate tool electrode wearing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娜 田云龙 +3 位作者 张蕾 王胜涛 朱昌雄 李红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已初具成效,表现为2015—2022年的8年间,化肥用量减少15.7%,而粮食增产3.9%;化肥施用结构趋向合理化,表现为氮肥用量持续减少,复合肥用量持续增加;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也有所下降,2022年化肥施用强度(298.8 kg·hm^(-2))比2015年减少62.2 kg·hm^(-2),但施肥强度仍有进一步减量空间;化肥减量、养分利用、元素循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有望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进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科学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现状和未来的行动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氮肥利用率 减量增效 有机肥替代 施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地肥力下降成因与保护利用对策——基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仇少君 郝小雨 +4 位作者 赵士诚 徐新朋 王秀斌 何萍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黑土具有质地好、肥力高、适耕性强等特点,为全国贡献了1/4的粮食产量,但黑土地长期集约化利用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已引起国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并着重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探讨了黑土地肥力下降的... 黑土具有质地好、肥力高、适耕性强等特点,为全国贡献了1/4的粮食产量,但黑土地长期集约化利用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已引起国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并着重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视角探讨了黑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提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对策。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特征为有机质下降、结构变差、养分失衡、酸化严重和黑土层变薄等。从养分资源利用角度分析,黑土地肥力下降主要原因是黑土地集约化利用下秸秆长期移出农田,有机物料投入不足,以及化学肥料种类、用量、施用时间的不合理。为此,本文提出以养分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养分精准管理、以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及以有机物料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农牧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对策。总之,黑土地养分高效循环利用是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肥力下降特征 肥力下降原因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保护利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家伟 杨永辉 +4 位作者 张运红 李丙奇 韩伟锋 高翠民 刘小奇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花生专用复合肥中腐殖酸最优添加量,为腐殖酸增效肥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和普通复合肥(CF)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C...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花生专用复合肥中腐殖酸最优添加量,为腐殖酸增效肥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和普通复合肥(CF)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CF+HA)可增加花生的主茎长,促进花生增产,以3%添加量处理最优,单株总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12.6%、10.3%、2.2%和9.7%,还可提高花生蛋白质、脂肪、硬脂酸和木焦油酸含量,降低油酸、花生一烯酸和山嵛酸含量和油酸/亚油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的花生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CF处理,增幅分别为5.2%~21.7%,19.8%~82.8%,9.1%~12.5%和127.9%~174.8%,以CF+3%HA处理最高,该处理的磷肥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之显著增加68.5%、12.5%和18.4倍。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的花生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7.0%~16.1%,以CF+3%HA处理最低。综上所述,复合肥中添加腐殖酸能一定程度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促进氮磷的吸收和利用,以CF+3%HA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花生 产量 品质 氮磷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晓晨 刘雨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Tobit模型等分析各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为1.014,大部分处于最优状态以上,效率水平呈轻微下降态势。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但大多数区域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聚区域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自西向东呈轻微倒U形,且西部略高;自南向北呈U形,且南部略高。[结论]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播种面积和政府支农力度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效率呈负向影响,说明目前下辽河平原区各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发挥高值区域引领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化 聚集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杏种质创新培育及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董胜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山杏具有根系发达、耐寒、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作为亚洲地区特有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保健、生物能源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 山杏具有根系发达、耐寒、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作为亚洲地区特有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保健、生物能源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家能源和粮油安全以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杏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多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为科学研究和创新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育种工作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通过查阅国内外山杏相关报道,本研究综述了种质创新、基础生物学、高效培育技术、种仁功能成分评价及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山杏研究的重要成果。目前已建成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为山杏种质资源保护、种质创新及共享利用提供了重要平台,国内相关科研单位挖掘并选育了丰产、抗冻、晚花及变异类型等优异山杏种质资源和新品种。同时在山杏开花进程、花器官败育、授粉亲和性及低温胁迫响应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为山杏产量及品质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山杏重要经济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种仁成分合成累积与调控分子机制的解析为山杏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山杏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中,嫁接技术是加快推进山杏良种化、品种化进程的主要手段,山杏栽培技术亦由粗放管理逐步向集约化栽培方向发展,低产林改造、农林复合经营和抚育管理技术已逐渐成熟。山杏种仁富含多种功能成分,是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等行业的优质原料,其加工副产物亦可转化利用成为工业原料、医药试剂及农业物质,实现资源多元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种质创新 基础生物学 高效栽培 功能成分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家系养分利用效率
7
作者 陈丽娟 郝俊飞 +4 位作者 曹振宇 赵敏 侯思宇 张含国 张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6,共10页
以2年生15个落叶松家系苗为试验材料,施加氮、磷两种配方肥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组(CK),分析落叶松不同家系施肥后生物量、生物量增长量、苗高、苗高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差... 以2年生15个落叶松家系苗为试验材料,施加氮、磷两种配方肥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组(CK),分析落叶松不同家系施肥后生物量、生物量增长量、苗高、苗高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差异性,以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施肥后,15个家系的总生物量、苗高、地径、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与CK有差异显著(P<0.05)。方差分析表明,2次施肥处理与1次施肥处理的落叶松家系间的指标均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2次施肥处理时的落叶松家系生物量与生物量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径与地径增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物量增长量与地径增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综合得分前三的落叶松家系为15号家系(长73-11×日草103)、9号家系(长73-14×日草103)、2号家系(兴9×日76-2)。落叶松15个家系间所有指标平均变异系数提高了6.80%~22.31%。2、9、15号优良家系的生物量、地径相对总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2.4%~26.8%、18.4%~23.5%。2、9号家系苗高提高了55.4%~62.8%,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2.3%~25.4%、15.7%~18.9%、30.1%~35.6%。对氮素及磷素利用效率高的落叶松家系为15号(长73-11×日草103)、9号(长73-14×日草103)、2号(兴9×日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氮、磷利用效率 优良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闲期管理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8
作者 郭玲玲 高玉 +2 位作者 胡璇 栗丽 李廷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200,共9页
水分是制约旱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子,提高旱地冬小麦夏闲期降水蓄集效率是实现旱地小麦增产增效的重要路径。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设置5个夏闲期耕作处理,分别为夏闲期旋耕(农户模式,FT)、夏闲期增施有机肥+旋耕(OT1)、夏闲期增施有机... 水分是制约旱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子,提高旱地冬小麦夏闲期降水蓄集效率是实现旱地小麦增产增效的重要路径。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设置5个夏闲期耕作处理,分别为夏闲期旋耕(农户模式,FT)、夏闲期增施有机肥+旋耕(OT1)、夏闲期增施有机肥+深翻(OT2)、夏闲期增施有机肥+深翻+起垄(OT3)和夏闲期增施有机肥+深翻+起垄+覆膜(OT4),系统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夏闲期不同施肥耕作措施下降水蓄集效率、冬小麦产量形成、水氮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差异。结果表明:夏闲期施有机肥、深翻和覆膜等措施均可不同程度提高降水蓄集效率,其中以OT4处理的降水蓄集效率最高,达47.5%~64.4%,OT3处理因增加了土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降水蓄集效率较OT2处理下降了13.8%~21.0%。OT4处理较FT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成穗数,分别提高了19.3%和12.8%。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主要与成穗数有关,籽粒产量与穗数的相关系数达0.8371(P<0.05),不同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冬小麦地上部氮素吸收量为114.6~130.3kg/hm^(2),其中以OT4处理最高,较FT处理高13.7%(P<0.05),且OT4处理较其他处理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氮收获指数,并降低了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夏闲期施有机肥+深翻+起垄+覆膜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旱地麦田土壤对降水的蓄集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旱地小麦产量形成,增加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残留,对实现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及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闲期 施肥耕作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9
作者 尹飞虎 张富仓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新疆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棉果农业产区,而干旱缺水、土壤盐碱化及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对保障新疆农业生产、维护生态安全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 新疆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粮棉果农业产区,而干旱缺水、土壤盐碱化及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对保障新疆农业生产、维护生态安全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新疆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农业节水现状与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新时期国家对新疆农业发展的新定位和要求,提出了实施平原水库功能改造、减蒸降损工程、农田降盐节水工程、推动咸水资源化利用、发展生物节水技术、加强“四化”现代灌区建设、推进综合节水集成发展、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服务体系等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新疆现代节水农业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农业节水 高效利用 对策和建议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多层网络嵌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10
作者 盛科荣 李晓瑞 +1 位作者 吴石磊 李亚泽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05,共11页
采用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专利权转让数据和航班数据构建中国多层城市网络,实证检验了多层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特征。研究发现:①城市多层度数中心性和多层PageRank中心性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 采用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专利权转让数据和航班数据构建中国多层城市网络,实证检验了多层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特征。研究发现:①城市多层度数中心性和多层PageRank中心性对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表明城市多层网络中心性成为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来源。②多层网络嵌入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效应随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创业孵化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增强,表明城市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着多层网络嵌入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关系。③非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分别受益于多层PageRank中心性和多层度数中心性的提升,中西部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从多层网络嵌入中获得的收益明显高于东部城市。城市多层网络嵌入的研究必然对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城市网络 能源利用效率 吸收能力 网络资本 流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动物蛋白比例和添加丹参酮对大口黑鲈无鱼粉饲料应用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牛景彦 范洁梁 +1 位作者 王力 王岩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89-95,共7页
研究旨在评价无鱼粉饲料在大口黑鲈养殖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改进无鱼粉饲料应用效果的方法。基础饲料(B)鱼粉含量为40%,利用鸡肉粉完全替代B中的鱼粉构建饲料P,再利用一种复合植物蛋白原料分别替代P中的鸡肉粉19%和36%,将动物蛋白比例... 研究旨在评价无鱼粉饲料在大口黑鲈养殖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改进无鱼粉饲料应用效果的方法。基础饲料(B)鱼粉含量为40%,利用鸡肉粉完全替代B中的鱼粉构建饲料P,再利用一种复合植物蛋白原料分别替代P中的鸡肉粉19%和36%,将动物蛋白比例从65%分别降低至55%(PC1)和45%(PC2)。在P中分别添加0.1%和0.5%的丹参酮构建饲料PT1和PT2。试验鱼初始体质量为(18.0±0.1)g,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内饲养8周。结果表明:改变动物蛋白比例对鱼增重、试验结束时体质量(FBW)、摄食率、饲料系数(FCR)、氮贮积效率(NRE)、能量贮积效率(ERE)、氮废物排放量(NW)、肥满度(CF)、肝重指数(HSI)、内脏团指数(VSI)及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总能含量无显著影响。添加丹参酮显著影响NRE、CF和HSI,但对增重、FBW、摄食量、FCR、ERE、NW、VSI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与摄食B的鱼相比,摄食无鱼粉饲料(P、PC1、PC2、PT1和PT2)的鱼增重、FBW、NRE和ERE显著下降,FCR和NW显著增加,但CF、HSI、VSI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变化。综上可知,投喂无鱼粉饲料会导致大口黑鲈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下降,氮污染增加;改变动物蛋白比例和添加丹参酮未对无鱼粉饲料的应用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鱼粉饲料 生长 饲料利用效率 氮废物排放量 动物蛋白比例 丹参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与粮食生态安全:影响机制及实证检验
12
作者 李琴英 陈晓慧 陈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60,共16页
当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刚性增强的双重压力威胁着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粮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能否保障粮食生态安全尚待验证。文章采用2008—2022年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 当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刚性增强的双重压力威胁着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粮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农业保险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能否保障粮食生态安全尚待验证。文章采用2008—2022年全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粮食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的粮食生态安全水平,进而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农业保险对粮食生态安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2008—2022年我国粮食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地区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业保险对粮食生态安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环境友好与资源利用维度均能有效改善粮食生态安全状况;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主要通过提升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来保障粮食生态安全;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保险对粮食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而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尚未充分显现。鉴于此,应创新推广绿色农业保险产品、推进农业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健全绿色保险政策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粮食生态安全 环境友好 资源利用 规模效率 技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提升路径
13
作者 蒋志辉 王悦 谢成兴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1-910,共10页
为探究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新疆13个地区的数据,采用目标一致型两阶段网络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fsQCA方法对农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整体效率11年平均值均小于0.2,乌鲁木齐市... 为探究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新疆13个地区的数据,采用目标一致型两阶段网络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fsQCA方法对农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整体效率11年平均值均小于0.2,乌鲁木齐市自然禀赋高、人才优势明显,是整体效率最高的地区;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效率核密度曲线呈现出整体向左移、宽度逐渐变小的趋势,新疆各地农地利用效率的差距正在缩小,逐渐呈现集中趋势;新疆农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010年各地农地利用效率差距较大,随着时间推移差距逐渐缩小,新疆农业发展日趋均衡;新疆农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的组态分析结果主要包括4种模式:工业化水平-种植结构二元主导模式、经济与农业机械化双力协同主导模式、产业结构主导模式和多元协同促进模式。研究表明,新疆农地利用效率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为促进新疆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政府应关注农产品销售,合理倾斜农业资源,加强种植结构调整,注重经济水平提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利用效率 SBM模型 fsQCA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植被碳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与生态网络构建
14
作者 卢杰 施奇 +1 位作者 韩嘉华 于强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1-15,64,F0002,共17页
碳循环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循环的反馈效应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地区东南部(林芝市和昌都市)为研究区域,以相应月份和年份MOD17A2HGF GPP,MOD17A2HGF PSN_(net)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探讨时空变... 碳循环在全球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碳循环的反馈效应将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西藏地区东南部(林芝市和昌都市)为研究区域,以相应月份和年份MOD17A2HGF GPP,MOD17A2HGF PSN_(net)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探讨时空变化格局,并结合气象数据对藏东南植被CUE进行相应系统分析,还建立一个生态网络来研究CUE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月尺度上,区域CUE随生长季变化明显,变异规律在不同植被类型中有所差异。年尺度上,CUE整体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但2019-2022年CUE波动幅度加大。藏东南CUE随温度和降水变化,且温度对CUE变化更显著,相关性较强。气温和降水对藏东南区域CUE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现象。藏东南地区生态节点和廊道的数量逐年减少,需要添加生态垫脚石增加生态源地,减少生态廊道提高藏东南生态系统稳定。藏东南生态源区CUE的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碳利用效率 时空变化 网络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料冷能的氨动力CO_(2)船BOG再液化系统设计
15
作者 张晓荣 鲁捷 林轶群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针对氨动力CO_(2)运输船液氨冷能浪费和BOG再液化处理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液氨冷能的BOG再液化系统。以5万m^(3)CO_(2)运输船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船舶主机工况和环境温度下,利用HYSYS软件建立系统并模拟流程,开展系统效率和功耗计算... 针对氨动力CO_(2)运输船液氨冷能浪费和BOG再液化处理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液氨冷能的BOG再液化系统。以5万m^(3)CO_(2)运输船为研究对象,在不同船舶主机工况和环境温度下,利用HYSYS软件建立系统并模拟流程,开展系统效率和功耗计算,并与现有技术系统的功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船舶75%工况和环境温度为35℃时,利用液氨冷能的系统效率最大能达到73.5%;在船舶85%工况和环境温度为25℃时,该系统相较现有技术系统最多可以节约43.3%的船舶电力消耗。研究结果可为氨动力CO_(2)船BOG再液化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运输船 液氨冷能利用 BOG再液化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赋能木材加工产业创新发展
16
作者 韩雁明 吕斌 储富祥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统筹部署创新研究任务,构建以应用场景和问题导向为目标的项目实施机制,全产业链一体化组织,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统筹部署创新研究任务,构建以应用场景和问题导向为目标的项目实施机制,全产业链一体化组织,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并在企业开展大规模产业化示范,确保项目研究成果与行业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并通过项目研究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领木材加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总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中木竹材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为木竹材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与相关领域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研发计划 林业专项 木竹加工技术 绿色转型 智能制造 资源高效利用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层地区环向水耦合爆破地震勘探技术的振动响应特征研究
17
作者 王雁冰 付代睿 +3 位作者 申有义 冯阿建 郑文海 王健龙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49-461,共13页
为解决传统爆炸震源在黄土层等特殊地形条件下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和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采用环向水耦合爆破方法激发人工地震,开展现场试验。通过爆破测振仪监测地表振动响应,分析质点振动速度随爆心距变化规律,结合希尔伯特黄变换分... 为解决传统爆炸震源在黄土层等特殊地形条件下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和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采用环向水耦合爆破方法激发人工地震,开展现场试验。通过爆破测振仪监测地表振动响应,分析质点振动速度随爆心距变化规律,结合希尔伯特黄变换分析速度振动信号的时间-频率-能量特征;通过检波器获取环向水耦合单炮地震结果,采用双曲线时窗评价目的层连续性,结合能量、信噪比等指标评价地震资料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向水耦合爆破方法下的地表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大,传统爆破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为2.29 cm/s,多组水耦合爆破质点振动速度峰值的平均值为3.304 cm/s,提升幅度达44.3%;速度峰值随爆心距增大的衰减速度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震波在黄土区域传播带来的能量耗散;EMD分解后得到的各阶IMF分量与原信号的相关性及频带能量均呈现正态分布特点,首尾模态低,中间模态高。传统爆破方式振动信号瞬时能量峰值可达3.13(cm/s)^(2)·Hz,环向水耦合爆破则为13.56(cm/s)^(2)·Hz,振动信号瞬时能量远远大于传统爆破方式;环向水耦合爆破在目的层双曲线时窗范围内的地震波主频、能量、信噪比3组指标均大于传统爆破方式,3指标分别提升了55.9%、33.3%和12.11%,水耦合爆破条件下的地震资料质量更高。环向水耦合爆破的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大、衰减慢、地震资料双曲线目的层连续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向水耦合爆破 地震勘探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地震波 能量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案例库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
18
作者 贺字典 高玉峰 +3 位作者 杨敏 杨娟 刘敏 曹蜢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99-102,共4页
案例教学法是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的选择与构建是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扶贫脱贫政策、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区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与发展和“减肥减药”双减政策的原则,构建了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是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的选择与构建是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扶贫脱贫政策、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区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与发展和“减肥减药”双减政策的原则,构建了教学案例库,内容包含葡萄、草莓、生姜、北苍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9个教学案例。通过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推动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热情和家国情怀,实现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 案例库构建 灰色关联分析 应用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进与预测
19
作者 梁劲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179,共8页
分析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进并进行趋势预测,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模型对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效率值进行分解,结合Dagum基尼系数对效率值进行时空演进与差异... 分析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进并进行趋势预测,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模型对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效率值进行分解,结合Dagum基尼系数对效率值进行时空演进与差异分析,通过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进行趋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稳步上升且呈“双元”驱动特征,但中游、下游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受到技术效率的制约。(2)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呈上游、中游、下游逐级下降态势,超变密度对效率值差异的贡献率最大。(3)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类型的转移受邻近地区的影响较大,长期看,效率值的平稳分布总体呈现向高值集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 EBM模型 Dagum基尼系数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20
作者 闫晓霞 张斐斐 张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103,共14页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哪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如何显著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还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年份-省份”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化石...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哪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如何显著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还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年份-省份”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创新、节能和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均能正向影响地区能源结构转型,但影响程度各异;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影响不明显,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及降低碳排放强度是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渠道;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正向调节节能和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对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省份了解各自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转型情况提供依据,可以为各省制定差异化能源结构转型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利用效率 碳排放强度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