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on oxidative stability of linked polymer solu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Zhao-xia Dong Mei-qin Lin +1 位作者 Jian Xin Ming-yuan L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on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a linked polymer solution (LPS) was studied by micro-filtration,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 The influenc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on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a linked polymer solution (LPS) was studied by micro-filtration,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the degree of the oxidative degradation of the LPS increased and the rapidity of the oxidative degradation was acceler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Consequently, the size of linked polymer coils (LPCs) of the LPS became small, and the plugging capability of the LPS decreased. At a fixed content of dissolved oxygen, with increasing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almost the same results were observed, namely, an increased degree of oxidative degradation, accelerated rapidity of the oxidative degradation and decreased plugging capacity, with decrease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LPS. At 90 °C, 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 LPS lost its plugging capability after having been degraded for a period of time. But at 40 °C, LPS with low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could be stable for a long time. The decreased plugging ability of LPS after oxidative degrada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decreased size and number of the LPCs due to the breaking of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 (HPAM) molecule segments and the structural changing of HPAM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ked polymer solution HPAM content of dissolved oxygen DEGRADATION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amphiphobic, strong self-cleaning and high-efficiency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s 被引量:2
2
作者 JIANG Guancheng NI Xiaoxiao +2 位作者 LI Wuquan QUAN Xiaohu LUO Xuw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2期421-429,共9页
Based on the amphiphobic theory on underground rock surface, a super-amphiphobic agent is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which can form nano-micro papilla structure on rock, filter cake and metal surface, reduce surface free... Based on the amphiphobic theory on underground rock surface, a super-amphiphobic agent is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which can form nano-micro papilla structure on rock, filter cake and metal surface, reduce surface free energy, prevent collapse, protect reservoir, lubricate and increase drilling speed. With this super-amphiphobic agent as the core agent, a super-amphiphobic, strong self-cleaning and high-performance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by combining with other agents based on drilled formation, and compared with high-performance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 and typical oil based drilling fluid commonly used in oilfiel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er-amphiphobic, strong self-cleaning and high-performance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 has better rheology,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filtration similar with that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 inhibiting and lubricating properties close to oil based drilling fluid. Besides, the super-amphiphobic system is non-toxic,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ield tests show this newly developed drilling fluid system can prevent wellbore collapse, reservoir damage and pipe-sticking, increase drilling speed and lower drilling cost,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safe, high efficien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drilling. Compared with other drilling fluids, this new drilling fluid system can reduce downhole complexities by 82.9%, enhance the drilling speed by about 18.5%, lower drilling fluid cost by 39.3%, and increase the daily oil output by more than 1.5 times in the same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super-amphiphobic agent water-based drilling fluid reservoir protection wellbor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相对渗透率模型
3
作者 崔传智 隋迎飞 +2 位作者 王一单 吴忠维 李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 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升高导致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变差,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非均匀分布、增黏等行为能够使占据大孔道流动空间的水相流动能力降低,缓解低效、无效水循环。目前,关于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研究主要以室内实验模拟为主,分析聚合物颗粒运移规律;而描述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过程中油水流动规律及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研究较少。首先,分析聚合物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非均匀分布现象,引入生物流体力学中红细胞树状叉体积分数分布理论,建立考虑聚合物颗粒相分离机制影响的体系黏度表征方法;其次,基于分形理论与渗流理论,建立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模型,通过与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验证模型准确性,并分析各因素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该研究对聚合物颗粒分散相驱油的开发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黏度表征 分形理论 相渗曲线 聚合物颗粒分散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互穿网络HAN基电控固体推进剂力学性能及燃烧启停性能
4
作者 奈慧敏 刘富涵 +4 位作者 王斌 夏德斌 张健 林凯峰 杨玉林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为了探究黏结剂聚乙烯醇(PVA)聚合度、交联剂硼酸(HB)含量、添加剂聚苯胺(PANI)以及壳聚糖(CTS)对硝酸羟胺基电控固体推进剂(HAN-ECSP)力学性能和燃烧启停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胀法制备试样,通过拉伸测试、燃烧启停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XRD... 为了探究黏结剂聚乙烯醇(PVA)聚合度、交联剂硼酸(HB)含量、添加剂聚苯胺(PANI)以及壳聚糖(CTS)对硝酸羟胺基电控固体推进剂(HAN-ECSP)力学性能和燃烧启停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胀法制备试样,通过拉伸测试、燃烧启停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FTIR-ATR)、光学电子显微镜对力学性能及燃烧启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聚合度PVA结晶度差别不大,PVA聚合度为(2400±50)时,─OH含量相对较多力学性能更好。HB含量影响PVA的交联密度,PVA_(2499)-20%HB致密性相对较差,表面凹陷不平整。PVA_(2499)-18%HB抗拉强度为2.36 MPa,抗拉伸长率为482.92%,力学性能最好,但对铜电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以8%的HB与PVA交联形成第一网络,加入PANI或CTS与PVA形成半互穿聚合物网络,PVA_(2499)-8%HB-2%PANI推进剂抗拉强度为1.03 MPa,抗拉伸长率为432.85%。PVA_(2499)-8%HB-1%CTS推进剂抗拉强度为0.87 MPa,抗拉伸长率为302.28%。添加PANI或CTS的ECSP均可以实现启停,且最高燃烧温度均可以达到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ECSP力学性能 燃烧启停性能 聚乙烯醇聚合度 HB含量 半互穿聚合物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臂结构抗高温高盐降滤失剂的合成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颖 余维初 +3 位作者 丁飞 舒文明 吴爱斌 丁伟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9,共11页
以季戊四醇烯丙基醚为核心,合成具有多臂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降滤失剂JHPAN,研究和分析JHPAN配制的钻井液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流变性能、降滤失性能和降滤失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加量(质量分数)为1.0%时,220℃老化前后,淡水浆的表观黏... 以季戊四醇烯丙基醚为核心,合成具有多臂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降滤失剂JHPAN,研究和分析JHPAN配制的钻井液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流变性能、降滤失性能和降滤失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加量(质量分数)为1.0%时,220℃老化前后,淡水浆的表观黏度分别为10.5和10.0 mPa·s,塑性黏度分别为9.0和11.0 mPa·s,动切力分别为1.5和1.0 Pa;在加量为1.0%时,220℃老化16 h后,饱和NaCl盐水浆的API滤失量和高温高压滤失量分别为11.8和25.5 mL;JHPAN的多臂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吸附基团和抗温耐盐基团有助于钻井液高温、高盐环境下形成致密的泥饼,从而提升其降滤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高温 高盐 超支化聚合物 降滤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O-SAP对高寒矿区不同级配煤矸石水分与披碱草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孙智龙 杨建英 +7 位作者 史常青 李成 李睿杰 王小展 杨春艳 邓莫楠 杨欣蕊 李佳静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15-4927,共13页
煤矸石保水性差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提高煤矸石基质的保水性,以SOCO–SAP(高分子聚合物常用作保水材料,以下简称SAP)质量分数、容重、煤矸石粒径级配3个方面研究重构煤矸石基质水分及披碱草生长特性,筛选出适宜于高寒矿区... 煤矸石保水性差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提高煤矸石基质的保水性,以SOCO–SAP(高分子聚合物常用作保水材料,以下简称SAP)质量分数、容重、煤矸石粒径级配3个方面研究重构煤矸石基质水分及披碱草生长特性,筛选出适宜于高寒矿区保水层重构的材料参数规格。结果表明:SAP的使用极显著地提高了煤矸石的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在容重和级配相同的条件下,其含量与SAP的使用量呈正相关;SAP可降低煤矸石的入渗速率,使用量越高,抑制水分入渗能力越强,在同一质量分数下,不同级配煤矸石的湿润锋到达土柱底部所用时间从短到长依次为偏砂<偏壤<偏黏;SAP质量分数为0.1%与0.2%时,不同级配煤矸石各深度体积含水率提升较小,但使用量为0.3%和0.4%作用效果明显,且2者无明显差异,表明SAP适量使用时,对煤矸石的水分运移效果最佳;随SAP使用量的提高,不同级配煤矸石基质所表现出的披碱草生物量为(偏壤>偏砂>偏黏),且在偏壤级配下,SAP使用量为0.3%时,生物量最大。因此,建议首选容重为1.3 g/cm^(3)、偏壤级配(2∶2∶2∶2∶2)、SAP质量分数为0.3%,来作为高寒矿区保水层构建的主要基质配比,其次是容重为1.3 g/cm^(3)、偏壤或偏砂级配、SAP使用量为0.3%或0.4%,这些配比基质保水性能较好,但植生性较前者较弱。该结果可为高寒无土矿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类似典型矿区土地复垦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矿区 煤矸石 高吸水树脂 含水量 粒径级配 保水性 披碱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建筑涂料的高分子有机物含量的测试方法——热失重法
7
作者 姜广明 肖凯巍 +3 位作者 郑仕超 高文才 冯艳 胡水 《工程质量》 2024年第6期40-44,共5页
无机建筑涂料的高分子有机物含量的测试,可以使用灰分法或热失重法。本文讨论了无机建筑涂料的组分的热失重特点,建立了无机建筑涂料的高分子有机物含量的热失重测试方法,并通过一组试验证明了高分子有机物含量与无机建筑涂料中的乳液... 无机建筑涂料的高分子有机物含量的测试,可以使用灰分法或热失重法。本文讨论了无机建筑涂料的组分的热失重特点,建立了无机建筑涂料的高分子有机物含量的热失重测试方法,并通过一组试验证明了高分子有机物含量与无机建筑涂料中的乳液添加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建筑涂料 高分子有机物含量 热失重法 碱金属硅酸盐 硅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建筑涂料的燃烧性能的分析和研究
8
作者 姜广明 徐凯斌 +3 位作者 陈云鹏 陶方超 尹承煊 胡水 《工程质量》 2024年第6期45-47,共3页
论文测试了大量的无机建筑涂料的燃烧性能,对无机建筑涂料的高分子有机物含量和燃烧性能的参数不燃性、燃烧热值、单体燃烧试验进行统计研究,讨论了标准对无机建筑涂料的要求,可供无机建筑涂料的产品配方设计参考。
关键词 无机建筑涂料 高分子有机物含量 燃烧性能 不燃性 燃烧热值 单体燃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溴芬酸钠滴眼液中聚合物的含量
9
作者 吴永芹 薛雯 +3 位作者 孟龙 王军 韩勇 张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80-82,132,共4页
目的建立溴芬酸钠滴眼液中聚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Waters C_(18)(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A为0.0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pH 4.5)-乙腈(75∶25),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00 nm... 目的建立溴芬酸钠滴眼液中聚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Waters C_(18)(4.6 mm×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A为0.0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pH 4.5)-乙腈(75∶25),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00 nm。结果聚合物与相邻杂质峰可以有效分离,溴芬酸钠峰的线性范围为0.1~10.0μg/ml(r=0.9995),检出限为0.02μg/ml,定量限为0.05μg/ml。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溴芬酸钠滴眼液中聚合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溴芬酸钠滴眼液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高聚物注浆材料性能对比研究
10
作者 吕桂洁 潘友强 李款 《北方交通》 2024年第11期34-37,共4页
针对含水状态下的半刚性基层裂缝修复工程,对比了自研和市售高聚物注浆材料在不同含水率下的膨胀倍率、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和粘结性能。结果表明,市售高聚物注浆材料对水较为敏感,含水率4%以上时过度膨胀至20倍以上,基本丧失力学性能;... 针对含水状态下的半刚性基层裂缝修复工程,对比了自研和市售高聚物注浆材料在不同含水率下的膨胀倍率、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和粘结性能。结果表明,市售高聚物注浆材料对水较为敏感,含水率4%以上时过度膨胀至20倍以上,基本丧失力学性能;而自研高聚物注浆材料在10%含水率下膨胀倍率仅为1.5,拉伸性能、压缩性能无明显衰减,粘结强度大于1.8MPa,显著优于市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基层 反射裂缝 高聚物注浆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密闭材料酸性组分VOC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继勇 《建井技术》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了测定充填密闭材料中酸性组分VOC含量,参照GB 18583标准进行了总挥发分和水分含量的研究。通过烘干温度、时间对总挥发分的影响,确定了适宜酸性组分总挥发分测试的试验条件。选择合适的中性剂,测试了充填材料水分含量。在稳定可再现... 为了测定充填密闭材料中酸性组分VOC含量,参照GB 18583标准进行了总挥发分和水分含量的研究。通过烘干温度、时间对总挥发分的影响,确定了适宜酸性组分总挥发分测试的试验条件。选择合适的中性剂,测试了充填材料水分含量。在稳定可再现的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充填密闭材料酸性组分的VOC含量数据。测试了充填密闭材料酸性组分的VOC值,范围在77.7~206.5 g/L之间。测试结果反映了酸性组分之间有害气体含量差异。探讨的测试方法可用于煤矿用高分子材料产品的VOC含量测试及安全指标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密闭材料 挥发性有机物 高分子材料 有害物质含量 总挥发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高分子抗静电剂中的硫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萍 申书昌 +1 位作者 隋丽丽 薛天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3,共1页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 高分子抗静电剂(polymer ANTISTATIC agent) 水解(hydrolysis) 氧化(oxidization) 硫含量(sulphur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环境下高分子材料改性粉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董金梅 徐洪钟 +2 位作者 朱定华 边疆 朱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6-1322,共7页
针对粉土的不良工程特性,采用高分子材料对粉土进行改性。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变化曲线确定其最优含水率;对最优含水率的改性粉土进行渗透试验、毛细水上升试验、抗冲刷试验以及干湿循环作用下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表明... 针对粉土的不良工程特性,采用高分子材料对粉土进行改性。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变化曲线确定其最优含水率;对最优含水率的改性粉土进行渗透试验、毛细水上升试验、抗冲刷试验以及干湿循环作用下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表明:①改性粉土渗透系数得到了明显的降低;②改性粉土毛细水作用得到了明显改善,毛细水作用的上升高度大幅度降低;③随降水时间的延长,试样质量损失呈递增的变化规律,但递增量很小,表明改性粉土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④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强度衰减较弱,破坏应变与最大应力变化很小;⑤土经高分子材料改性后,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适于粉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作为路基填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粉土 水环境 最优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准确测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科 张健 +3 位作者 陈文娟 薛新生 王姗姗 朱玥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6-360,共5页
定氮法检测海上油田注入井聚合物浓度具有快速、准确及安全的特点,但在应用到采出液聚合物浓度检测过程中发现,采出液中乳化原油、泥砂等杂质难以分离,会导致吸光度偏大而干扰测定结果。为提高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测定的准确性,本文分析... 定氮法检测海上油田注入井聚合物浓度具有快速、准确及安全的特点,但在应用到采出液聚合物浓度检测过程中发现,采出液中乳化原油、泥砂等杂质难以分离,会导致吸光度偏大而干扰测定结果。为提高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测定的准确性,本文分析了采出液中乳化原油粒径分布、残余聚合物水动力学直径及相对分子量质量分布,结合微孔滤膜的筛分原理提出并规范了采出液聚合物浓度"微滤膜过滤-定氮"检测方法。研究表明,采出液乳化油珠粒径主要分布在5数20μm之间,粒径中值9数17μm,80%以上乳化油珠粒径大于5μm,而残余聚合物水动力学直径在0.4数1.2μm之间,二者范围可明显区分。选用孔径尺寸为1.2数5μm微滤膜对采出液进行预处理,可使定氮法测定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时的误差由16%缩小到5%以内。该检测方法经过在海上注聚油田的反复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浓度 定氮 采出液 微滤膜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PDC钻头泥包的钻井液工艺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胜 余可芝 +2 位作者 邱文发 狄明利 杨波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0,92,共3页
钻井液的性能恶化是造成PDC钻头泥包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综合分析PY36-2-1井2次泥包时的钻井液性能,探讨了如何通过对钻井液性能的优化和宏观调控预防PDC钻头泥包。分析结果指出,在正常钻进时控制好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使其达到实现平... 钻井液的性能恶化是造成PDC钻头泥包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综合分析PY36-2-1井2次泥包时的钻井液性能,探讨了如何通过对钻井液性能的优化和宏观调控预防PDC钻头泥包。分析结果指出,在正常钻进时控制好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使其达到实现平板型层流的要求;在软泥岩段易发生泥包的地层采用注稀胶液或是向循环池大量补充稀胶液的方法来制造紊流;钻进期间尽量保证离心机、除砂器和除泥器的全程开启,必要时使用稀释的方法 ;振动筛的用法应以钻井液覆盖筛网总长度的75%~80%为宜;推荐直井润滑剂加量为1%~2%,斜井水平井加量为2%~3%;对于聚合物水基钻井液,应控制包被和抑制剂的浓度分别为5~8和30~5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泥包 聚合物钻井液 流变性 固相含量 润滑性 抑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原油破乳剂JHW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恕 鄢捷年 +2 位作者 蔡永茂 王淑华 赵玉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2,共2页
由于外来的表面活性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进入油藏,导致原油产出液形成的O/W乳状液比较稳定,现场使用常规的破乳剂存在原油脱水速度慢,脱水后原油含水率以及污水含油率高,不能满足电脱水的要求。在研究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形成的条件和机... 由于外来的表面活性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进入油藏,导致原油产出液形成的O/W乳状液比较稳定,现场使用常规的破乳剂存在原油脱水速度慢,脱水后原油含水率以及污水含油率高,不能满足电脱水的要求。在研究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形成的条件和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合成,研制出了JHW阳离子破乳剂。现场试验表明,该破乳剂脱水速度快,污水含油率低,JHW破乳剂在用量为常规破乳剂的一半的条件下,仍然满足现场聚合物驱化学脱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破乳剂 原油含水率 污水含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两亲聚合物为乳化剂研制高固含量乳液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强 曹爱丽 +3 位作者 黄积涛 孙继友 张嘉琪 王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5-37,共3页
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钠)P(VAC/AANa)两亲聚合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P(VAC/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固含量高、稳定性好、粘接性能强,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 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钠)P(VAC/AANa)两亲聚合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P(VAC/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固含量高、稳定性好、粘接性能强,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常规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乳化剂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水分入渗的动态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韩玉国 武亨飞 +5 位作者 杨培岭 丁涛 辛显华 孙敏 宋贺 李延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1-167,共7页
保水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对于缓解干旱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应用后会发生降解而最终失去保水作用,因此了解其在降解过程中引起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动态变化及水分运动的机理,是其能否正确应用的关键,本试验以保水剂在农业应用中的典型用量为基... 保水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对于缓解干旱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应用后会发生降解而最终失去保水作用,因此了解其在降解过程中引起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动态变化及水分运动的机理,是其能否正确应用的关键,本试验以保水剂在农业应用中的典型用量为基础,研究了保水剂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动态影响及一维土壤水分。结果表明,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其性能不断衰减是导致土壤物理性质不断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土壤中施用保水剂后土壤的质量饱和含水率明显增加,饱和导水率降低,但随着保水剂性能的逐渐衰减,饱和含水率呈现下降趋势,饱和导水率呈现上升趋势;施入保水剂后土壤的扩散率是一个曲面,并且随着保水剂自身性能的衰减,呈现逐渐扩展的趋势;施用保水剂后土壤入渗的湿润锋前进速度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施用保水剂土壤的饱和含水量增加和保水剂膨胀堵塞土壤孔隙造成的;通过对施用保水剂土壤的扩散率和导水率的分时段研究,最终建立施用保水剂土壤的一维水分运动方程5 H5t=55z D(H,T)5 H5z-5K(H,T)5z,试验证明其可行,且精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饱和含水率 饱和导水率 扩散率 入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储集层多参数精细评价及应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_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后伟 王海明 +3 位作者 刘荣军 许长福 王晓光 吕建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砾岩油藏不同渗透率储集层注入聚合物分子量优选及储集层多参数精细评价,成为聚合物驱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明确了采收率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当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到1 ... 砾岩油藏不同渗透率储集层注入聚合物分子量优选及储集层多参数精细评价,成为聚合物驱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明确了采收率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当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到1 500×104以后,采收率增幅逐渐变小。在此基础上,以补偿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的径向幅度差为回归参数,建立泥质含量的计算模型,采用孔隙度与泥质含量双因素建立的渗透率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砾岩储集层的渗流性。基于物理模拟实验与储集层多参数解释结果,确定了七东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不同地质分区的最优化注入聚合物分子量,并在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研究区日产油量由实施前的149.2 t提升到515.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砾岩油藏 聚合物驱 孔隙结构 泥质含量模型 储集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耐高温聚合物性能评价及筛选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晓华 肖磊 +3 位作者 张晋悦 杨力生 张丽庆 束华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1,共5页
本文针对双河Ⅶ下层系高温(96.5℃)、低渗(0.374μm2)的油藏特点,开展Ⅲ类及以上储量油藏用耐高温聚合物的筛选、评价研究。依据聚合物基本性能初选出5种耐温聚合物(100622、100621、SNF、2#、1#)进行耐温抗盐性、驱油能力评价,其中聚合... 本文针对双河Ⅶ下层系高温(96.5℃)、低渗(0.374μm2)的油藏特点,开展Ⅲ类及以上储量油藏用耐高温聚合物的筛选、评价研究。依据聚合物基本性能初选出5种耐温聚合物(100622、100621、SNF、2#、1#)进行耐温抗盐性、驱油能力评价,其中聚合物SNF(相对分子质量2.7×107,水解度26.03%)表现出很好的耐温抗盐性和驱油能力。浓度为1500 mg/L的聚合物SNF溶液,在96℃热老化90 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110.8%(氧含量控制<1.0 mg/L)。岩心驱替实验表明,高浓度聚合物溶液因具有较高的黏弹性,其驱油效率明显高于低浓度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合理范围为1500 2000 mg/L;随注入段塞尺寸增加,聚合物驱油效率增大,但超过0.5 PV时驱油效率提高缓慢,优化段塞尺寸为0.5 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油藏 热老化 聚合物浓度 氧含量控制 段塞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