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_(p)/Al复合材料高效低损伤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重阳 韩基山 +2 位作者 王毅 赵波 唐进元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共19页
铝基碳化硅(SiC_(p)/Al)复合材料在实际加工中存在加工效率低、刀具磨损严重和表面完整性差等问题,上述问题限制着SiC_(p)/Al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实现SiC_(p)/Al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本文从工艺参数的选择、界面冷却润滑、刀具选用及优化... 铝基碳化硅(SiC_(p)/Al)复合材料在实际加工中存在加工效率低、刀具磨损严重和表面完整性差等问题,上述问题限制着SiC_(p)/Al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实现SiC_(p)/Al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本文从工艺参数的选择、界面冷却润滑、刀具选用及优化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传统机械加工的研究现状。从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超声辅助加工、磨料水射流加工、激光加热辅助加工以及电化学射流加工的研究现状出发,详述了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切削力、刀具磨损、材料去除形式、表面和亚表面损伤方面出发,论述了加工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在总结现有加工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多能场复合加工是改善SiC_(p)/Al切削性能、降低刀具磨损及表面损伤、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复合材料 表面完整性 材料去除形式 刀具磨损 多能场复合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多悬臂冒口去除机运动学仿真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昌生 尚欣 +1 位作者 王瑞方 陈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高效完成一系列大型挡板、铲板类铸件浇冒口去除,设计了一款集成4套电弧切割装置于一体的多悬臂冒口去除机。对于切割装置末端运动轨迹问题,结合去除机切割工艺流程,运用逆运动学分析得到末端轨迹与驱动函数的关系式,对去除机整机进... 为高效完成一系列大型挡板、铲板类铸件浇冒口去除,设计了一款集成4套电弧切割装置于一体的多悬臂冒口去除机。对于切割装置末端运动轨迹问题,结合去除机切割工艺流程,运用逆运动学分析得到末端轨迹与驱动函数的关系式,对去除机整机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对比理论与实际运动曲线验证去除机各切割装置可以按设定轨迹平稳运行且无干涉,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并为多悬臂式组合机构运动规律分析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口去除机 ADAMS 运动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流加工的流场压差均匀性研究
3
作者 金贵祥 文东辉 +3 位作者 王世军 韦美钧 汤炉滨 袁巧玲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0-639,共10页
剖析了磨料流流场压差不均匀性的成因,依据Preston方程推导得到了压差与材料去除量的函数关系。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入口压力、工件直径、磨料粘度对三段区域流场压差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入口压力和工件直径越大,压差均匀性越差... 剖析了磨料流流场压差不均匀性的成因,依据Preston方程推导得到了压差与材料去除量的函数关系。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入口压力、工件直径、磨料粘度对三段区域流场压差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入口压力和工件直径越大,压差均匀性越差;增大磨料粘度有利于压差的均匀性;工艺参数对压差均匀性影响显著程度为入口压力>磨料粘度>工件直径。进一步地,以工件直径为变量进行磨料流加工实验,分析了压差对不同加工区域材料去除/均匀性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流加工 流场压差 均匀性 材料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土壤背景影响的多光谱遥感影像玉米叶面积指数估算
4
作者 付新阳 崔利华 +1 位作者 董雨昕 韩文霆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394,共11页
土壤背景对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准确估算存在影响,传统土壤背景去除方法由于消除了土壤像素的面积信息从而导致目标区域光谱与玉米LAI的相关性降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土壤背景去除方法,该方法在去除土壤像素光谱... 土壤背景对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准确估算存在影响,传统土壤背景去除方法由于消除了土壤像素的面积信息从而导致目标区域光谱与玉米LAI的相关性降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土壤背景去除方法,该方法在去除土壤像素光谱反射率的同时保留了土壤像素面积信息,基于该方法对多光谱影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26个植被指数与Mean等8个纹理特征,结合株高/叶绿素含量等作物长势协变量,对以上3种不同类型的特征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多个输入特征集合,利用8种建模算法建立多个LAI估算模型,并与基于传统土壤背景去除方法的LAI估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土壤背景去除方法在保留土壤像素和植被像素面积信息的前提下有效消除了土壤光谱反射率对植被光谱反射率的影响,基于该方法建立的LAI估算模型效果均优于传统方法;多类型特征融合可提高多光谱影像对LAI的模型估算精度,纹理特征对LAI的估算效果优于植被指数;机器学习模型对LAI的模型估算效果优于传统统计回归算法,最优模型是经本文所提土壤背景处理方法预处理后以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株高/叶绿素含量作为输入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模型,其测试集调整决定系数R_(Adj)^(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9515、0.2421和0.1795。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准确估算玉米LAI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积指数 多光谱遥感 土壤背景去除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门控拉曼光谱和支持向量机的陈皮鉴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冯浩恒 李可清 +6 位作者 牛园园 孙青荻 徐金畅 方广有 陈建 胡旻 王振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57-2562,共6页
陈皮的药效和价格受产地及年份的影响较大,亟需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传统的化学分析技术虽然精度较高,但操作复杂、设备昂贵且耗时较长。拉曼光谱因其高特异性和无损检测特点,成为一种潜在的快速检测手段。然而,陈皮强烈的荧光背... 陈皮的药效和价格受产地及年份的影响较大,亟需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传统的化学分析技术虽然精度较高,但操作复杂、设备昂贵且耗时较长。拉曼光谱因其高特异性和无损检测特点,成为一种潜在的快速检测手段。然而,陈皮强烈的荧光背景限制了常规拉曼光谱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结合时间门控拉曼(TG拉曼)光谱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提出了一种高效、无损的陈皮鉴别方法。研究选取了六组来自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不同产地和年份的陈皮样品以及一组人工合成的陈皮样品,并通过实验比较了波长532和1064 nm连续波与532 nm脉冲TG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表明,TG拉曼光谱能够有效去除荧光干扰,显著提高拉曼信号的信噪比,使得更多化学成分的特征拉曼峰得以提取。陈皮的关键拉曼峰值出现在856、1084、1112、1264、1300、1340、1456、1607和2935 cm^(-1)。光谱分析显示,陈皮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果胶、纤维素、脂肪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1607 cm^(-1)处的黄酮类特征峰呈现出显著的强度变化,是区分不同产地与年份陈皮的关键标志拉曼峰。基于提取的光谱特征,本研究采用多种核函数构建SVM分类模型,并通过优化模型参数,发现径向基函数(RBF)核表现最佳。在对不同陈皮样本进行训练与测试后,分类准确率最高可达到96.43%,充分展示了TG拉曼光谱与SVM结合的卓越分类性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具备高效、无损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精准鉴别陈皮样品,并在产地溯源与年份鉴定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综上所述,本研究为陈皮及其他中药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损检测技术,特别是在解决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的时间消耗和高成本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一技术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真实性鉴定及溯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门控拉曼光谱 陈皮 支持向量机 荧光去除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Ni金属陶瓷激光辅助射流电化学加工去除机理
6
作者 郑亚风 王贺超 +5 位作者 黄天天 马勇博 田懿 王晔 吴国龙 姚建华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0-143,共14页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射流电化学加工(LAJECM)过程中激光对WC-Ni金属陶瓷材料组织钝化的影响,并阐明其材料去除机理。方法在中性电解液中开展LAJECM实验,并结合电化学测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波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EDS)...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射流电化学加工(LAJECM)过程中激光对WC-Ni金属陶瓷材料组织钝化的影响,并阐明其材料去除机理。方法在中性电解液中开展LAJECM实验,并结合电化学测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波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EDS)等分析方法。结果在激光辐照作用下,加工截面轮廓从“W”形转变成“U”形,提高了加工深度和定域性,材料去除率和加工电流增大,加工表面质量得到改善。激光加速了钝化层的脱落,促进了材料的均匀溶解。同时,在激光辐照下,表面钝化层组织的成分发生了变化,WO_(3)的比例降低,而WC的比例升高。结论在JECM过程中,同时发生了溶解和钝化,Ni相优先溶解,而WC易被氧化生成钝化层。在LAJECM过程中,激光诱导的冲击力效应导致阳极平衡电位发生阴极偏移,增大了加工电流密度;激光的热效应使得电解液的温度急剧升高,导致水分蒸发和盐浓度增加,从而加快了电化学反应速率;激光热-力耦合作用共同促进了物质的传递,使离子加速通过表面钝化层,并渗透至基体,进而削弱了钝化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加速了钝化层的脱落,促进了材料的均匀溶解。在激光脉冲间歇期,电化学反应重新主导加工过程,加速了钝化层的再生,加工区域呈现钝化层破坏与再生交替进行的动态平衡,实现了材料的持续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去材加工 激光辅助射流电化学加工 钝化层 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螺旋倾斜式青核桃脱皮机的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蔡宗寿 王一博 +4 位作者 李龙 徐亮 李兴成 王文均 马兴彪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1,共10页
为解决小型青核桃脱皮机出现脱皮的适用性不好、脱净率较低、果壳破损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螺旋倾斜式青核桃脱皮机。该青核桃脱皮机结构简单,主要装置有脱皮螺旋、清理刷、刮削栅板、机盖、机架以及动力装置。脱皮机工作时,... 为解决小型青核桃脱皮机出现脱皮的适用性不好、脱净率较低、果壳破损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螺旋倾斜式青核桃脱皮机。该青核桃脱皮机结构简单,主要装置有脱皮螺旋、清理刷、刮削栅板、机盖、机架以及动力装置。脱皮机工作时,青核桃连续均匀地从喂料口进入,脱皮螺旋旋转对青核桃产生挤压、搓擦和刮削等作用使青皮剥离而分离,同时受到脱皮螺旋的推送作用,最终剥净核桃从出料口排出,剥离的青皮从栅板缝隙中排出。利用EDE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脱青皮过程中青核桃的运动状态和破损情况,运动速度集中在0.6~2.5 m/s,破损率在2.22%左右,之后在搭建的试验台架上进行青核桃脱皮试验,统计脱净率、破损率数据,最后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的组合为喂入量1.20 kg/s,倾斜角度7.54°,脱皮螺旋转速121.68 r/min,此时青核桃脱净率为96.01%,破损率为3.99%。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能够有效脱掉青核桃青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核桃 脱皮机 脱皮螺旋 脱净率 破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轴承WC-10Co-4Cr涂层的气囊抛光工艺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逸轩 姜晨 +2 位作者 王玲奇 叶卉 姜臻禹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80-1688,共9页
关节轴承作为精密传动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其内圈质量直接影响着关节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和服役寿命。针对关节轴承WC-10Co-4Cr涂层内圈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提高关节轴承内圈表面质量的气囊抛... 关节轴承作为精密传动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其内圈质量直接影响着关节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和服役寿命。针对关节轴承WC-10Co-4Cr涂层内圈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提高关节轴承内圈表面质量的气囊抛光工艺方法。首先,采用工件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了静力学仿真,验证了气囊抛光工作时轴承工件表面压力的均匀分布;然后,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探究了气囊抛光不同工艺参数(如主轴转速、充气压力、下压量、磨粒粒径和抛光时间)对关节轴承内圈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最后,根据加权综合评分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优化,利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找到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当主轴转速为1500 r/min、充气压力为0.2 MPa、下压量为0.3 mm、磨粒粒径为0.25μm、抛光时间为30 min时,关节轴承内圈外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最低值0.010μm,材料去除率可以达到最大值4.905375×10^(-4)mm^(3)/min。该研究结果为后续运用气囊抛光技术提升关节轴承服役寿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抛光正交实验 关节轴承内圈外表面 多目标优化工艺参数 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 轴承精度及服役寿命 硬质合金涂层超精密加工 气囊工具接触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决明子籽粒抛光研磨设备的设计与试验
9
作者 高学文 黄操军 +3 位作者 毛占辉 袁鑫宇 佟尚谕 何泽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11-119,共9页
决明子为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将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后方可入药。传统的研磨工艺耗时费力,且加工精度难以控制,研究设计了一种全自动抛光研磨装备,主要由气吸式上料系统、平移运输装置、双磨盘结构以及压力调节装置等... 决明子为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将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后方可入药。传统的研磨工艺耗时费力,且加工精度难以控制,研究设计了一种全自动抛光研磨装备,主要由气吸式上料系统、平移运输装置、双磨盘结构以及压力调节装置等部件组成,整个加工流程包括取料、运输,研磨和储存,均由电气系统控制设备自动执行,无需人工干预,且可随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加工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加工精度的需求。设备搭建完成后,参考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GB/T 21719-2008,通过试验分析,决明子籽粒的研磨度接近10%时就已达到峰值,而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籽粒所受的机械应力以及热应力超过自身极限强度,导致籽粒断裂,致使破碎率逐渐上升。通过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研磨度、破碎率与磨盘间距、研磨时间、研磨转速的回归模型,以提高研磨度、降低破碎率为优化目标,研究得到关键参数的最优组合磨盘间距2.4 mm、研磨转速170 r·min^(-1)、研磨时间12 s,验证试验测得研磨度为9.07%、破碎率为4.51%。研究结果可为决明子研磨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加快了农机装备在农业信息化、产品自动化、生产高效化等方面的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表层种皮去除 中药膏剂 单片计算机 自动控制系统 往复式研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珩磨光整加工技术研究综述
10
作者 李祚庥 祝锡晶 +1 位作者 郭千瑜 胡庆昊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超声珩磨具有加工效率高、表面质量优、适用材料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低损伤复杂孔类结构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在国防装备制造领域,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对表面完整性与服役性能的要求严格,超声珩磨技术逐步发展为超声珩磨光整加工技... 超声珩磨具有加工效率高、表面质量优、适用材料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精度、低损伤复杂孔类结构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在国防装备制造领域,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对表面完整性与服役性能的要求严格,超声珩磨技术逐步发展为超声珩磨光整加工技术。针对薄壁缸套、阀体、齿轮等零部件精加工存在的问题,首先概述了超声珩磨光整加工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历程;接着,详细分析了超声珩磨磨粒冲击作用、空化作用、声流作用协同下的多角度材料加工去除机理;然后,总结了该技术的实验工艺参数组合优化研究、工件的表面质量评价指标与超声珩磨光整加工表面网纹织构一体化优势;最后,针对超声珩磨光整加工技术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作出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珩磨 光整加工 去除机理 工艺参数优化 表面网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切梗丝机压实切面测量与应用
11
作者 戴宇昕 张可洲 焦跃层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5,共10页
【目的】测量切梗丝机压实切面的压实效果,研究其对切梗丝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切梗丝机压实切面进行图像获取、点云图转换及Grab Cut分割,并进行全变分提取和标准分转换,实现对切梗丝机压实切面的定量测量,同时应用... 【目的】测量切梗丝机压实切面的压实效果,研究其对切梗丝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切梗丝机压实切面进行图像获取、点云图转换及Grab Cut分割,并进行全变分提取和标准分转换,实现对切梗丝机压实切面的定量测量,同时应用全变分标准分对切后产品梗签量和切梗丝厚度均匀性进行辅助判定与验证。【结果】(1)全变分标准分P与机器视觉测量值满足P=0.05R_(vB)/R_(v)(x)的关系;(2)全变分标准分P在不同位置的计分变异系数为0.27%~1.29%;针对不同压梗尺寸的物料进行测量时,全变分标准分P测量的变异系数为0.25%~1.37%,该方法准确性符合定量分析要求;(3)随着压实切面全变分标准分P递增,压实切面的压实效果变好,梗签剔除量降低47.15%,梗丝宽度合格率提升21.95%,标偏由0.024 mm降低至0.013 mm。【结论】该方法对压实切面具有可靠的描述能力,能有效评价压实效果,可辅助推断切梗丝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切面 GrabCut分割 全变分 梗签剔除量 切梗丝厚度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for buckets layout based on muck removal analysis of TBM cutterhead 被引量:4
12
作者 YANG Mei XIA Yi-min +2 位作者 LIN Lai-kuang QIAO Shuo JI Zhi-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729-1741,共13页
The layout of the buckets for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directly affects the muck removal efficiency of cutterhead during excav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for TBM,the optimal design of bucke... The layout of the buckets for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directly affects the muck removal efficiency of cutterhead during excav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for TBM,the optimal design of bucket layout was investigated.The whole muck transfer process was simulated by discrete-element method(DEM),including the muck falling,colliding,pilling up,shoveling and transferring into the hopper.The muck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ize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muck samples from the water-supply tunnel project in Jilin Province,China.Then,the influence of the bucket number and the interval angle between buckets on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as the number of buckets increased from four to eight,the removed muck increased by 29%and the residual volume decreased by 40.5%,and the process became steadier.Different interval angles between buckets wer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removed muck irregularly,but the residual muck number increased generally with the angles.The optimal layout of buckets for the cutterhead in this tunnel project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and the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TBM was verified by the actual data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design buckets layou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tunnel boring mach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Rotary Ultrasonic Machining Mechanism 被引量:1
13
作者 YA Gang, QIN Hua-wei, YANG Shi-chun, XU Yong-wa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9-60,共2页
Ultrasonic machining (USM) is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achining hard and 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glass, engineering ceramics, semiconductors, diamonds, metal composites and so on. However, the low mate... Ultrasonic machining (USM) is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achining hard and 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glass, engineering ceramics, semiconductors, diamonds, metal composites and so on. However, the low material removal rate due to using abrasive slurry limits further application of USM. Rotary ultrasonic machining (rotary USM) superimposes rotational movement on the tool head that vibrates at ultrasonic frequency (20 kHz) simultaneously. The tool is made of mild steel coated or bonded with diamond abrasive. Therefore, abrasive slurry is abandoned and coolant is used to carry debris out of working area. Compared with USM, rotary USM can obtain much higher material removal rate, deep holes, and fine precision, which leads to its further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CNC technology, rotary USM can be used to conduct contour machining of hard and brittle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movement of abrasive particles in tool tip of rotary ultrasonic machining is analyzed. The impacting and grinding of abrasive in tool tip to machined surface are considered as main factors to material removal rate. The process of crack forming and growing in one loading and unloading cycle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ing stages: a) When abrasive particle acts the pressure on work-piece, the macro cracks in periphery of contact area are exerted increasing tensile stress. b) As the tensile stress increase to the critical of material tension, the one of cracks in periphery of contact area begins to propagate around contact area and develop beneath the surface to certain depth. c) Indentation area varies with increasing of load, the circle crack around contact area steadily or dynamical propagates towards inside of work-piece. d) As tensile stress in crack increases to critical of crack steady failure, circle crack suddenly becomes conic crack. e) Further increase load, the crack continues to grow while contact area is surrounded by conic cracks. f) During unloading, conic crack begins to close, some of cracks continue their extension towards the surface and forms a circle groov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aterial removal rate shows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on material removal rate are static load, grid and concentration of abra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chined materials, rotational speed of tool and feed speed of work-pie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machining CERAMICS material removal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ultrasonic-pulse electrochemical compound machining based on particles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成光 张勇 张飞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The electric double layer with the transmission of particles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chemistry.In accordance with this theory,the cavitation catalysis removal mechanism of ultrasonic-pulse elect... The electric double layer with the transmission of particles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chemistry.In accordance with this theory,the cavitation catalysis removal mechanism of ultrasonic-pulse electrochemical compound machining(UPECM) based on particles was proposed.The removal mechanism was a particular focus and was thu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s.The principles and experiments of UPECM were introduced,and the removal model of the UPECM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UPECM was established.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for the main processing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particles size,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amplitude,the pulse voltage and the minimum machining gap between the tool and the workpiece,were also studied through UPEC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s promote ultrasonic-pulse electrochemical compound machining and thus act as the catalyzer of UPECM.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processing speed,machining accuracy and surface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under UPECM compound mach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pulse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PECM) cavitation catalysis removal mechanism PARTICLES electric double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der mixed 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process for micro machining of C103 niobium alloy 被引量:1
15
作者 Niladri Mandal Nitesh Kumar Alok Kumar Das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84-101,共18页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viability of the powder-mixed micro-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PMECDM) process to fabricate micro-holes on C103 niobium-based alloy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Three processes...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viability of the powder-mixed micro-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PMECDM) process to fabricate micro-holes on C103 niobium-based alloy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Three processes are involved simultaneously i.e.spark erosion,chemical etching,and abrasive grinding for removal of material while the classical 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process involves double actions i.e.spark erosion,and chemical etching.The powder-mixed electrolyte process resulted in rapid material removal along with a better surface finish as compared to the classical micro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MECDM).Further,the results are optimized through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and study of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 hole wall surface obtained at optimized parameters.In the selected range of experimental parameters,PMECDM shows a higher material removal rate(MRR) and lower surface roughness(R_(a))(MRR:2.8 mg/min and R_(a) of 0.61 μm) as compared to the MECDM process(MRR:2.01 mg/min and corresponding Raof 1.11 μm).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C103 niobium alloy Surface integrity Material removal rate Hybrid powder mixed EC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钼圆基片平面研磨及其表面创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阎秋生 陈缘靓 +2 位作者 夏江南 雒梓源 汪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192,共12页
目的实现金属钼圆基片高效平坦化加工,获得超光滑表面。方法采用游离磨料对钼圆基片进行平面研磨加工,研究磨料种类及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研磨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研磨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材料去除率(MRR)与表面粗糙度(Ra)的建模分析,... 目的实现金属钼圆基片高效平坦化加工,获得超光滑表面。方法采用游离磨料对钼圆基片进行平面研磨加工,研究磨料种类及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研磨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研磨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材料去除率(MRR)与表面粗糙度(Ra)的建模分析,对比钼材与高硬脆和高塑性材料,揭示其研磨工艺特性、探究其表面创成机理。结果钼圆基片材料去除快慢和表面形貌受各因素作用的综合影响。CeO_(2)磨料适合钼圆基片的研磨加工,材料去除方式为二体、三体摩擦塑性去除;在研磨过程中,MRR随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的递增而先增大后减小,在研磨盘转速为60 r/min、研磨压力为0.026 MPa条件下MRR达到最大;除磨料因素外,其他工艺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MRR和Ra随加工时间的延长而趋于稳定;使用粒径W1 CeO_(2)磨料在研磨盘转速为60 r/min、研磨压力为0.026 MPa下研磨40 min后,表面粗糙度Ra由46 nm降至9.53 nm,MRR达1.16 mg/min。结论采用游离磨料研磨方法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表面粗糙度,获得良好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圆基片 研磨 工艺参数 材料去除率 表面粗糙度 加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胡麻油工作液电火花成形加工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智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4,共7页
传统的电火花工作液煤油或碳氢矿物油等,存在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且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而绿色可持续制造也是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文章提出利用植物油胡麻油为工作液在电火花成形加工中的实验研究,旨在实现绿色可持续电... 传统的电火花工作液煤油或碳氢矿物油等,存在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且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而绿色可持续制造也是当今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文章提出利用植物油胡麻油为工作液在电火花成形加工中的实验研究,旨在实现绿色可持续电火花加工。研究响应参数电流、脉冲宽度和间隙电压对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值,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胡麻油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胡麻油为工作液时,材料去除率显著提高,可获得更好的加工表面,表面裂纹明显减少,重铸层厚度更薄。说明胡麻油具有代替传统工作液的潜质,有望进一步促进绿色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材料去除率 表面粗糙度 表面裂纹 重铸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抓料机阀控冷却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勇 曾献勇 +2 位作者 李西德 刘惺 辜永建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0,共9页
针对抓料机液压散热系统能耗高、散热器易积尘及海拔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冷却风扇反转除尘及引入风扇转速修正系数的电液比例控制方案,基于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分析,通过试制产品开展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控制策略的液压... 针对抓料机液压散热系统能耗高、散热器易积尘及海拔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冷却风扇反转除尘及引入风扇转速修正系数的电液比例控制方案,基于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分析,通过试制产品开展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控制策略的液压散热系统,能根据油温实时调节散热风扇转速,液压油温在55~80℃区间的风扇转速响应更快、能耗更低;风扇反转防尘除尘能力明显,节能效果显著,散热器散热能力明显提升,可为类似风扇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料机 液压散热 反转除尘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去除过程中Rehbinder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天 言兰 +4 位作者 王福增 谢鸿 税妍 张涛 姜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4,共16页
精密机械加工过程中,利用Rehbinder效应对工件表面特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控制零件表面质量。不同工程材料的Rehbinder效应的微观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宏观结果都是降低工件表面硬度,使材料去除过程更容易进行。回顾了Rehbinder效应概念... 精密机械加工过程中,利用Rehbinder效应对工件表面特性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控制零件表面质量。不同工程材料的Rehbinder效应的微观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但宏观结果都是降低工件表面硬度,使材料去除过程更容易进行。回顾了Rehbinder效应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并对其内涵和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为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方法提供思路,对材料表面完整性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列举了近年来科研人员对Rehbinder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对比其在硬脆材料和塑性材料加工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和微观作用机理,总结Rehbinder效应的影响因素,如极性分子的吸附活性、工件材料的晶粒尺寸等。揭示了Rehbinder效应中极性分子的吸附作用,以及吸附作用后的扩散、位错和间隙三种促进机制,并综述离散元法、有限元法和分子动力学等数值仿真方法对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Rehbinder效应机理的研究。Rehbinder效应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加工表面的改性机制,研究Rehbinder效应作用下的表面活性剂与被加工表面的匹配机制是提高材料表面完整性的关键,对推动精密制造工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去除 Rehbinder效应 机械加工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内表面磁力研磨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博 李富柱 +3 位作者 郭玉琴 王匀 申坤伦 狄智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4,共17页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体磁性磨具研磨、超声辅助磁力研磨和电解磁力复合研磨等加工方法的技术特点,并分析评述了其局限性。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材料主要以微量切削与挤压、塑性变形磨损、腐蚀磨损、电化学磨损等方式去除,材料种类不同,去除机理也不同。其中,硬脆性材料主要以脆性断裂、塑性变形和粉末化的形式去除;塑性材料在经历滑擦阶段、耕犁阶段和材料去除阶段后主要以切屑的形式去除。此外,还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研究,对单颗磁性磨粒材料去除模型和“磁力刷”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今后的研究发展给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内表面 磁力研磨加工 材料去除机理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