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聪 陈旻 +3 位作者 张陵蕾 李嘉 安瑞冬 李永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73,共10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源区的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目前对水源区气象特征缺乏整体的认知,其内部气象变化的时空差异和敏感性也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基于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缓解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源区的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目前对水源区气象特征缺乏整体的认知,其内部气象变化的时空差异和敏感性也需进一步阐明。因此,基于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对水源区降水和气温进行趋势、突变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化趋势来看,水源区气象要素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降水量以16.14 mm/10 a的速度显著增加,接近我国平均速度的3倍;气温上升速度为0.26℃/10 a,与全国平均速度持平。从时空分布来看,水源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分布变差系数为0.91,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72%;多年平均气温为3.62℃,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年内气温介于-16.7与16.4℃之间。同时,水源区内部气候敏感性存在差异,降水变化敏感区为水源区靠近两河口和双江口区域,清水河、石渠和色达为气温变化敏感站;敏感站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气象条件可能同时剧变,配水策略应避免风险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趋势 时空分布特征 变化敏感区 相关性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官山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乾柱 金可 +2 位作者 吴颐杭 罗袁 卢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7,203,共10页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 官山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了官山河流域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季节河水补给来源及其氢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河水丰水期δD和δ^(18)O值相对枯水期偏正,丰水期和枯水期氘盈余值(d-excess)平均值分别为12.59‰和11.30‰。官山河流域河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与长江流域大气降水线极为类似,表明河水主要受长江流域大气降水补给影响,丰水期同位素组成偏正则主要受到降水与水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流域内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沿程蒸发和高程效应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成果对官山河流域水文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组成 补给来源 影响因素 官山河流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文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多模式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3
作者 石英 徐影 +3 位作者 巢清尘 张梦然 韩振宇 王荣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24个全球气候模式结果,预估了SSP1-2.6、SSP2-4.5和SSP5-8.5(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排放情景)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分为水源区和受水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室...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24个全球气候模式结果,预估了SSP1-2.6、SSP2-4.5和SSP5-8.5(分别代表低、中和高排放情景)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分为水源区和受水区)未来气候变化,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1—2100年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以日最大降水量表征)均以增加为主,且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变化幅度增大。从未来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与基准期(1995—2014年)相比,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显示水源区和受水区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年平均气温均将增加,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将增多,且增幅随时间增大。从未来3个时段区域平均的变化看,所有模式模拟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平均气温相对基准期均增加,且模式间的一致性较好;模拟年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变化则显示出较大的不确定性,总体以增加为主。综合来看,水源区未来降水的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实施是有利的,但同时也需科学理解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 水源区 受水区 气候变化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径流丰枯遭遇特征及其对调水的影响
4
作者 王智元 刘欢 +4 位作者 胡鹏 王建华 贾仰文 王小辣 王宣宣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为量化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及其影响,聚焦西线工程3种主要调水方案,构建了基于Vine Copula函数的上下线断面径流丰枯联合分布模型,系统分析了各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特征,提出了调水适配度指标,开展... 为量化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不同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及其影响,聚焦西线工程3种主要调水方案,构建了基于Vine Copula函数的上下线断面径流丰枯联合分布模型,系统分析了各调水方案下的径流丰枯遭遇特征,提出了调水适配度指标,开展了不同调水方案下有利调水概率分析,多维度探究了不同调水方案对西线工程整体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案1(上线、下线调水量分别为80亿、90亿m^(3))的丰枯同步概率为52.0%,大于异步概率,调水适配度波动较大,为56.3%~66.0%,有利调水概率最低,为62.3%,调水稳定性较差;方案2(上线、下线调水量分别为40亿、130亿m^(3))因断面数量的增加使得丰枯同步概率下降为47.8%,调水适配度和有利调水概率分别为68.3%~74.9%和63.3%,均优于方案1;方案3(下线调水量为170亿m^(3))的丰枯同步概率为50.4%,近似等于丰枯异步概率,调水适配度最大可达76.0%,且波动幅度最小,调水适配性最佳,有利调水概率达69.3%,方案3可更有效利用断面间的径流资源,更有利于保障工程整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丰枯遭遇 调水适配度 Vine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3年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水质演变趋势
5
作者 衣鹏 纪源 +1 位作者 钱睿智 杨咏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水源区WQI的关键指标,构建了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同时采用2023年WQI数据评估了该模型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WQI年均值总体呈现增大趋势,2012—2017年WQI平均值为38.0,水质评价等级为较差,2018—2023年WQI平均值为67.4,水质明显提升并持续处于良好等级;水源区水体污染物类型主要为有机物质和氮磷营养盐,农业种植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加强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是解决水源区水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水质评价性能,有助于节约监测成本和提升评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指数评价法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水源区 江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化调度与区段水源组成分析
6
作者 李昕阳 郭旭宁 +4 位作者 李维雨 王银堂 董甲平 万新宇 刘为锋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成本较高以及水源组成划分不清的问题,构建了优化调度模型,对比分析了现状调度情景与优化调度情景下的供水量与抽江水量,并采用分水源统计方法分析了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不同水文年型的水源组成。结果表明:与现状调度情景相比,优化调度情景在特丰水年通过增加利用水源湖泊的蓄水,减少了5.0%的抽江水量,在特枯水年减少了3.6%抽江水量的同时,还能向受水区多供水671.7万m 3;在优化调度情景下,各区段供水水源均以长江水为主,特枯水年各区段均增加了长江水的占比,其中骆马湖—东平湖区段在减少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占比的同时增加了下级湖作为供水水源,特丰水年各区段均减少了长江水的占比,增加了洪泽湖水和骆马湖水的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模型 分水源统计方法 水源组成 供水量 抽江水量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7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多水源多目标水量调度模拟-优化双层耦合算法
8
作者 董远恒 徐斌 +4 位作者 张雨薇 薛煜婷 余莹莹 刘为锋 李江缘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6,共11页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水量调度问题涉及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等,关系结构复杂,决策变量众多,传统单一模拟方法或优化方法难以兼顾求解效率与优化性能的需求。针对此,提出一种多水源调度模拟-优化双层耦合求解算法,上层算法基于近似最优原... 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水量调度问题涉及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等,关系结构复杂,决策变量众多,传统单一模拟方法或优化方法难以兼顾求解效率与优化性能的需求。针对此,提出一种多水源调度模拟-优化双层耦合求解算法,上层算法基于近似最优原则模拟本地水源调配,下层算法引入大系统分解协调优化外调水调配,能够在保障优化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及北延段为研究区域,以受水区用户加权缺水率平方和最小与源头调水总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水量调度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模拟-优化双层耦合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相较于直接优化,模拟-优化双层耦合算法优化效果近似,但平均耗时更短;算法将本地水与外调水的联合调配按优先次序进行模型分解,提高了多水源调度结果的可解释性;算法能够为求解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多水源多目标水量调度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多水源 多目标 模拟-优化 大系统分解协调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9
作者 付柯锦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2,150,共7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水质安全,发展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等举措可以从根源上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基于生态旅游发展论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4个方面对水源区生态旅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水质安全,发展绿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等举措可以从根源上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基于生态旅游发展论述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从优势、机遇、劣势、威胁4个方面对水源区生态旅游创新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水源区生态旅游创新发展要遵循生态优先、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发展的四大基本原则,最后从七大方面论述了水源区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源区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 创新发展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以河南省淅川县为例
10
作者 芦艳艳 李红芳 +2 位作者 王婷 熊广成 樊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6,共6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河南省淅川县为研究区域,依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利用统计、遥感和气象等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学、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淅川县GEP核算。结果表明:2020年淅川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 138.23...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河南省淅川县为研究区域,依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利用统计、遥感和气象等多源数据,采用统计学、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淅川县GEP核算。结果表明:2020年淅川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1 138.23亿元。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言,生态调节服务价值最大,为989.67亿元,占GEP的86.95%;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相对较小,分别为95.79亿元和52.77亿元,占比分别为8.42%和4.63%。就生态调节服务项目而言,水资源调节价值最大,占GEP的43.68%;气候调节、水质净化和洪水调蓄总价值次之。2000—2020年,淅川县水域生态系统变化最大,增加量达189.72 km^(2),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最为显著。GEP核算结果反映出淅川县生态系统运行状况良好、生态服务价值可观,可为流域生态保护成效评估、“两山”高效转化和地方政府的绿色政绩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GEP核算 南水北调 淅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演化机制
11
作者 程明洋 田从争 张东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3-626,共14页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3个子系统,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机制,并利用平均趋势线划分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系统...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3个子系统,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乡村地域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了2000—2020年乡村地域系统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演化机制,并利用平均趋势线划分了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①乡村地域系统发展水平及协调水平逐年升高,二者均呈现“东西高、中间低,高低值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逐渐发展成以汉中市北部县域、安康市汉滨区、丹江口库区周边县域为核心的高水平集聚区,并形成汉台区–汉滨区–邓州市横向发展轴。②乡村地域系统协调类型可划分为低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土地发展引领型、高协调水–产业发展引领型4种类型,土地和产业发展是促进乡村地域协调水平上升和空间格局分异的主要驱动力。③资源环境条件决定了初期水源区乡村地域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而在产业发展和区域政策的调控下,不断促使水源区人类活动、资源分配以及经济格局发生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业 乡村振兴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水源区的综合影响评价
12
作者 卢仪思 景来红 +2 位作者 严登明 樊新颖 张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共8页
为了科学识别和评价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水源区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基于水源区工程区域概况,结合文献和规范标准,建立了一套兼顾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水能利用、社会经济的多准则层的西线一期工程调水... 为了科学识别和评价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水源区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基于水源区工程区域概况,结合文献和规范标准,建立了一套兼顾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水能利用、社会经济的多准则层的西线一期工程调水综合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的主客观综合权重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TOPSIS法对2012-2021年西线一期工程水源区综合状况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西线一期工程水源区综合状况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从2017年以前的不良状态改善到2021年更为健康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 水文水资源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评估
13
作者 张钰 崔萌 +6 位作者 唐梅英 严登明 刘杨 张权 盖永岗 虎珀 王珈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59,共9页
为定量评估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根据减水比与丰增枯减等原则设置7种调水方式,采用水文变异指标法和改进变化范围法,对不同调水方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上线6座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推... 为定量评估不同调水方式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根据减水比与丰增枯减等原则设置7种调水方式,采用水文变异指标法和改进变化范围法,对不同调水方式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上线6座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变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推荐调水规模,不同调水方式明显影响输水隧洞设计流量与水源水库调节库容等工程规模指标,均匀调水方式下隧洞设计流量较小,若减水比由60%减小至40%,热巴、阿安、仁达、霍那调节库容分别增加约1.4亿、0.3亿、0.4亿、0.8亿m3,满足丰增枯减需进一步增大调节库容以提高水库丰枯调剂能力;隧洞设计流量受调水保证率影响较大,在调水保证率不变时,各水库引水支洞设计流量差别控制在1.5 m3/s;不同调水方式下各水源水库下游水文情势整体变异等级多为中等,霍那为低等;水文情势变化与减水比的大小直接相关,减水比由60%降至40%,热巴、阿安、仁达、霍那下游水文整体变异度值分别减小14.58%、12.67%、15.58%、26.92%,而丰增枯减设置对水文情势改变视水库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 水源区 不同调水方式 丰增枯减 减水比 水文情势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十问”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鹏 王浩 +13 位作者 赵勇 宁远 蒋云钟 刘欢 曾庆慧 杨泽凡 周毓彦 董宁澎 闫龙 阿膺兰 张丰博 唐家璇 王玉莲 王建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3,共14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我国“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尚待建设的最后一环,而水源区可调水量是西线工程规划论证面临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从水资源本底条件与演变趋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调蓄水库与输水工程规模,调水对水源区及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影响的角度,提出了与水源区可调水量相关的10个问题;以长江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可调水量模拟分析模型,力图系统、定量地回答所提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在仅考虑满足水源区河道内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需水的前提下,“上线+下线”组合方案多年平均可调水量为1.59×10^(10)m^(3),“完全下线”方案在建设岗托水库进行联调时,多年平均可调水量将达到1.74×10^(10)m^(3);在综合考虑调水对水源区水平衡、水力发电和航运影响及其可接受程度后,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可调水量为1.22×10^(10)~1.26×10^(10)m^(3)。长远来看,应谋划西南片区水网与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连接与融合,在减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影响的同时,提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整体供水能力以及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条件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水源区 可调水量 生态需水 跨流域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降水变化及丰枯遭遇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荣 杜孝忠 +5 位作者 巢清尘 赵珊珊 叶殿秀 李修仓 李莹 张梦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1-580,共10页
基于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域内27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西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和四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两区降水的丰枯遭遇特征。结果表明:近62年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年降水量总体呈增... 基于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域内27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西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和四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两区降水的丰枯遭遇特征。结果表明:近62年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而受水区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夏、冬季水源区和受水区降水量均增多,春、秋季水源区降水量增多而受水区降水量减少;年和春、夏、秋季水源区枯水频率均低于受水区枯水频率,并且水源区枯水频率呈减少趋势,而丰水频率呈增加趋势;水源区和受水区年和四季降水丰枯异步频率普遍在60%以上,远大于丰枯同步频率,有利调水的5种丰枯遭遇在年和春、夏、秋季发生频率均超过50%。总体而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的降水具有较强的丰枯补偿性,且1971年以来有利调水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理论上存在保证供水的可能性。但水源区出现连续枯水年的频次较多。因此,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调度时需充分考虑水源区和受水区降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丰枯遭遇 南水北调西线 水源区 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红艳 薛宝琪 +1 位作者 李玉英 LI BLarry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5,共6页
为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工程沿线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和河南、河北18个省辖市共计20个地域单元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及sys-GMM估计法对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 为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工程沿线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和河南、河北18个省辖市共计20个地域单元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及sys-GMM估计法对受水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全区水资源静态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但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差异较大,呈京津板块>河南板块>河北板块格局,空间上呈现以京津冀、郑州2个都市圈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核心-外围”结构;全区水资源动态利用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作用有限;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城镇化进程、人口密度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水污染程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GML模型 sys-GMM估计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景锋 张海军 白云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 通过单线性回归(SLOPE)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法,用植被指数(NDVI)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植被分布变化趋势及机制,为保障水量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000—2019年水源区NDVI和入库流量呈现同步增长,植被逐渐变好,2007年以前NDVI增长幅度大,2008—2011年处于波动阶段,2012年以后增长幅度减小;NDVI变化最明显的是研究区东北部、西部和丹江口库区周边,这些区域地势相对低平、人口集中,中山和高山区NDVI变化不大;高程、坡度、人口数和城镇化是影响水源区NDVI分布的主要因素,降水、气温和产业比重是次要因素;各因素影响的强度和方向在空间上有异质性,自然地理因素对NDVI影响的最显著范围为高程1090 m以下、年均降水量980 mm以上的区域,人文地理因素影响的显著范围区是人口密度大、城镇化率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NDVI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应对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景来红 严登明 +2 位作者 崔萌 耿雷华 敖燕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29,共9页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是工程可行性论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当前西线工程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实践需求,识别了新形势下西线工程在调水阈值和调水扰动的适应性调控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减缓生态环境影响是工程可行性论证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当前西线工程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实践需求,识别了新形势下西线工程在调水阈值和调水扰动的适应性调控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了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及应对的总体研究框架,并提出重点研究方向:水源区水资源-水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演变机制、水源区生态环境需水评估方法与动态调配技术、变化环境下水源区水资源禀赋与可调水量阈值、调水生态补偿机制及生物入侵风险分析,以及系统视角下调水影响综合评估及方案优化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须妥善协调生态保护与调水工程间的潜在冲突,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综合效益在水源区与受水区公平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可调水量 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迪 曾思栋 +2 位作者 刘欣 阳林翰 夏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2,共9页
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水文过程的影响对其调水规划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种SSPs-RCPs情景下CMIP6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的输出结果,驱动DTVGM模型研究21世纪气候变化对西线工程水源区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 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水文过程的影响对其调水规划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种SSPs-RCPs情景下CMIP6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的输出结果,驱动DTVGM模型研究21世纪气候变化对西线工程水源区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下,2021—2100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3个水源区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均较基准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增幅随着辐射强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金沙江水源区年径流量及年代际径流量变化较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明显。未来各月平均径流也呈现出随年代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月份增幅存在差异,枯水期月径流量相对基准期的变化较小,丰水期增量较大。根据径流与气温、降水相关分析结果,径流量对降水的改变更为敏感,降水量的变化始终对径流具有显著影响,气温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随辐射强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及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DTVGM模型 CMIP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可可 刘金珍 +2 位作者 王中敏 刘扬扬 吴比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2,共7页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为保障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安全和湖北省补水区城乡生活供水安全,有必要在工程取水口周边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充分考虑水质保护要求、交通航运、港口建设发展、应急响应需求等因素的基础...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为保障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安全和湖北省补水区城乡生活供水安全,有必要在工程取水口周边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充分考虑水质保护要求、交通航运、港口建设发展、应急响应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三峡调度运行不同水位情况、工程引水代表流量和相应水质条件设计工况情景,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和应急响应时间估算结果,提出引江补汉工程龙潭溪取水口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议,为将来保护区划定提供技术支撑。计算结果表明,以龙潭溪取水口为中心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应≥1.3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保护区划分 水动力模型 溢油事故 应急响应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