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Bayesian invers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s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 An earth dam case study
1
作者 AN Lu CARVAJAL Claudio +4 位作者 DIAS Daniel PEYRAS Laurent JENCK Orianne BREUL Pierre ZHANG Ting-t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930-3947,共18页
Most earth-dam failures are mainly due to seepage,and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to avoid a disaster.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seepage analysis,... Most earth-dam failures are mainly due to seepage,and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rovides an indication to avoid a disaster.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are encountered in the seepage analysis,and may be reduced by an inverse procedure that calibrat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o observations on the real system being simulated.This work proposes an adaptive Bayesian inversion method solved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based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simulation.The optimized surrogate model achieves 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at 0.98 by ANN with 247 samples,whereby the computational workload can be greatly reduced.It is also significant to balanc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ANN model by adaptively updating the sample database.The enrichment sampl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posterior distribution after iteration,which allows a more accurate and rapid manner to the target posterior.The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the hydraulic analysis of an earth dam.After calibrating the global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earth dam with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at the downstream unsaturated location,it was validated by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values at the upstream saturated location.In addition,the uncertainty in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as reduced,from 0.5 to 0.05.It is shown that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prior information is valuable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yesian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dam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data bayesian invers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of gold dissolution in cyanide media 被引量:3
2
作者 S.Khoshjavan M.Mazloumi B.Rez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976-1984,共9页
The effects of cyanidation conditions on gold dissolution were studied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ing. Eighty-five dataset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gold dissolution. Six input parameters, time, solid ... The effects of cyanidation conditions on gold dissolution were studied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ing. Eighty-five dataset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gold dissolution. Six input parameters, time, solid percentage, P50 of particle, NaCN content in cyanide media, temperature of solution and pH value were used. For selecting the best model, the outputs of models were compared with measured data. A fourth-layer ANN is found to be optimum with architecture of twenty, fifteen, ten and five neurons in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hidden layers, respectively, and one neuron in output layer. The result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how that the squar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2) of training, testing and validating data achieve 0.999 1, 0.996 4 and 0.9981, respectively.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highest and lowest effects on the gold dissolution rise from time and pH, respectively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ANN coincid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OLD CYANIDATION modeling sensitiv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Partial Ring Current Index Using LSTM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1
3
作者 LI Hui WANG Runze WANG Ch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3-883,共11页
The local time dependence of the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during magnetic storms indicates the necessity of forecasting the localized magnetic storm indices.For the first time,we construct prediction models for the Su... The local time dependence of the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during magnetic storms indicates the necessity of forecasting the localized magnetic storm indices.For the first time,we construct prediction models for the SuperMAG partial ring current indices(SMR-LT),with the advance time increasing from 1 h to 12 h by 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neural network.Generally,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decreases with the advance time and is better for the SMR-06 index than for the SMR-00,SMR-12,and SMR-18 index.For the predictions with 12 h ahead,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738,0.608,0.665,and 0.613,respectively.To avoid the over-represented effect of massive data during geomagnetic quiet periods,only the data during magnetic storms are used to train and test our models,and the improvement in prediction metrics increases with the advance time.For example,for predicting the storm-time SMR-06 index with 12 h ahead,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predi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s from 0.674 to 0.691,and from 0.349 to 0.455,respectively.The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performance for forecasting the storm intensity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for intense storms is usually less than the relative error for moderate st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storm Partial Ring Current index(PRCI)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铁资源开发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董东林 张陇强 +1 位作者 张恩雨 傅培祺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3-644,共22页
南水入冀新水情下,百泉泉域地下水环境发生改变,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有待查明。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自组织聚类)和同位素(δD和δ^(18)O)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矿业活动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并基于熵变权... 南水入冀新水情下,百泉泉域地下水环境发生改变,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有待查明。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自组织聚类)和同位素(δD和δ^(18)O)等方法系统揭示了矿业活动与南水入冀下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并基于熵变权水质指数(Entropy-weighted water quality index,EWQI)进行了水质分级评价。南水入冀后,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位整体抬升。时间上,呈现出既有年际动态变化又有年内季节变化特征。空间上,补给区表现为剧变型,而径流、排泄区呈缓变型。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泉域东南部的煤、铁矿密集区。泉域岩溶地下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以Ca-HCO_(3)型和Ca-SO_(4)型为主导。主要阴阳离子质量浓度遵循ρ(HCO_(3)^(-))>ρ(SO_(4)^(2-))>ρ(Cl^(-))和ρ(Ca^(2+))>ρ(Mg^(2+))>ρ(Na^(+))>ρ(K^(+))的顺序。各离子沿着径流路径呈现出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特征。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石(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风化溶解和反向阳离子交换作用主导。人为活动对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SO_(4)^(2-)和NO_(3)^(-)质量浓度有一定程度影响。岩溶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并且在入渗前发生了二次蒸发作用,氘盈余值在径流过程中有所降低。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质量整体优于第四系地下水,分别有50%的岩溶水和37.5%的第四系水样满足饮用目的。TDS、ρ(SO_(4)^(2-))和ρ(NO_(3)^(-))是影响泉域地下水水质的关键指标。引起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水质恶化的潜在人类活动主要包括矿山排水、农业灌溉和城市污水排放。通过水质分级评价,提出了泉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百泉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的供水安全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泉泉域 南水入冀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水文地球化学 熵变权水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用水量影响要素及其关联规则
5
作者 郑炎辉 徐小迪 +2 位作者 李俊辉 林树彦 何艳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共11页
区域用水量影响要素及其关联规则识别对于合理预测用水需求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珠三角地区历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F,random fores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 区域用水量影响要素及其关联规则识别对于合理预测用水需求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珠三角地区历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F,random fores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并综合采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和部分依赖图(PDP,partial dependence plots)方法,系统识别了珠三角地区用水量影响要素及其与用水量的关联规则,揭示了各影响要素贡献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用水量影响要素按重要度排序依次是GDP、人口规模、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农田实灌单位面积平均用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ANN模型和RF模型决定系数平均值分别在0.94和0.92以上;用水量影响要素空间上呈现中心城市以人口为主导、周边地区以耕地面积为主导的特点;珠三角地区用水量对于人口规模和耕地面积变化的响应最为明显。研究可为珠三角地区未来用水需求预测以及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用水量 SHAP方法 P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因子影响分析的LSTM梯级泵站站前水位实时预测模型
6
作者 高怡然 卢龙彬 +2 位作者 桑国庆 王维林 刘鲁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5,共9页
相比于传统的渠道水动力学方程求解站前水位,机器学习模型因其响应快、稳态误差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渠道水位预测。然而,输入数据庞杂、时序预测困难等原因直接限制和影响了预测精度,如何准确评价输入数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是水位预... 相比于传统的渠道水动力学方程求解站前水位,机器学习模型因其响应快、稳态误差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渠道水位预测。然而,输入数据庞杂、时序预测困难等原因直接限制和影响了预测精度,如何准确评价输入数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是水位预测模型应用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以南水北调东线两湖段典型工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测试输入数据对预测结果影响分析的框架,构建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模型的泵站站前水位实时预测模型,通过对各输入因子的敏感性分析,实现预测模型数据输入集的优化,并基于该数据组合对不同预见期下的邓楼泵站站前水位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以长沟站前水位、长沟泵站流量、邓楼站前水位指标作为输入参数的组合最优,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EMA)、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 EMS)、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ERMS)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EMAP)4项指标均小于0.05,相关系数(r)和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剔除突变数据后最大水位误差不超过0.0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神经网络 站前水位 水位预测 敏感性分析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i-autogenous mill power prediction by a hybrid neural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2
7
作者 Hoseinian Fatemeh Sadat Abdollahzadeh Aliakbar Rezai Bahra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51-158,共8页
There are few methods of semi-autogenous(SAG)mill power prediction in the full-scale without using long experiments.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feed moisture,mass flowrate,mill l... There are few methods of semi-autogenous(SAG)mill power prediction in the full-scale without using long experiments.In this work,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feed moisture,mass flowrate,mill load cell mass,SAG mill solid percentage,inlet and outlet water to the SAG mill and work index are studied.A total number of185full-scale SAG mill works are utilized to develop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nd the hybrid of ANN and genetic algorithm(GANN)models with relations of input and output data in the full-sca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NN model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ANN model in predicting SAG mill power.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input parameters on SAG mill power.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GANN model shows that the work index,inlet water to the SAG mill,mill load cell weight,SAG mill solid percentage,mass flowrate and feed moisture have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mill power,while outlet water to the SAG mill ha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mill pow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NN model could be useful to evaluate a good output to changes in input operation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utogenous mill mill power predic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秦艳 徐庆 +3 位作者 陈晓倩 刘振鸿 唐亦舜 高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 当前地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频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环境监管部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地表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具有高频率和高时效等特点,系统论述了基于在线监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包括数据软测量、预处理方法和水质预测模型等,分析了不同水质预测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质预测预警和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预测模型 在线监测 时间序列分析 自回归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融合算法的水体叶绿素a反演研究
9
作者 陈玲 董晓华 +2 位作者 马耀明 章程焱 薄会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为了准确反演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以黄柏河东支流域为例,采用STNLFFM时空融合算法,对2017年GF-4和Sentinel-2反射率数据进行融合,以重构Sentinel-2影像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应用算法前后获取的水质参数-光谱特征响应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 为了准确反演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以黄柏河东支流域为例,采用STNLFFM时空融合算法,对2017年GF-4和Sentinel-2反射率数据进行融合,以重构Sentinel-2影像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应用算法前后获取的水质参数-光谱特征响应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模型对叶绿素a的预测效果以验证时空融合算法的可行性,利用重构后影像光谱特征与水质参数的响应关系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2017年黄柏河东支流域各水库水体叶绿素a浓度。结果表明:利用时空融合算法生成的影像接近真实影像,提高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叶绿素a的效果,R2从融合前0.659提高至融合后0.844,且基于时空融合算法获取的水质参数-光谱关系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精度较好,R2和MRE达到0.925和9.461%,反演的叶绿素a浓度空间差异性明显。证明了时空融合算法在水质参数反演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NLFFM时空融合算法 黄柏河 人工神经网络 水质反演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位校正指数的嘧啶类含能材料爆轰性能
10
作者 堵锡华 宋明 徐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0-898,I0002,共10页
为研究嘧啶类含能化合物的爆轰性能与其分子结构的构效关系,根据嘧啶类含能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相互连接的空间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子结构指数——定位校正指数B;此外还计算了19个含能化合物分子的电拓扑态指数,并优化筛选出其中的E 13... 为研究嘧啶类含能化合物的爆轰性能与其分子结构的构效关系,根据嘧啶类含能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相互连接的空间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子结构指数——定位校正指数B;此外还计算了19个含能化合物分子的电拓扑态指数,并优化筛选出其中的E 13作为分子结构描述符,将E 13与定位校正指数B结合,与嘧啶类含能化合物的爆轰性能进行回归分析;将B和E 13这两种结构指数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神经网络结构采用2-3-1的结构方式,构建了预测嘧啶类含能化合物爆轰性能好的神经网络法模型。结果表明,每个模型的总相关系数均超过0.99,达优级相关,计算得到的氧平衡、爆热、爆速和爆压的预测值与文献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9%、1.05%、0.37%和1.28%;如将指数扩展到与噁三唑稠环类含能材料分子、含氟唑类含能化合物分子的爆轰性能等进行分析预测,同样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说明嘧啶类含能材料分子的爆轰性能与定位校正指数、电拓扑态指数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嘧啶 噁三唑稠环 含氟唑类化合物 爆轰性能 定位校正指数 电拓扑态指数 神经网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KNN与代价敏感多分支深度神经网络的审计数据异常检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斌 宁德军 +2 位作者 卢俊哲 陈松伟 沈建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8,共9页
面对日益提高的审计客观性和不断增长的审计任务,提升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正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选取电力行业某企业的财务凭证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财务凭证数量多、数据类型多样和数据正负样本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KN... 面对日益提高的审计客观性和不断增长的审计任务,提升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正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选取电力行业某企业的财务凭证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财务凭证数量多、数据类型多样和数据正负样本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KNN与代价敏感多分支深度神经网络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地缩小核查范围,且得到的支出存在审计疑点的财务凭证中涵盖尽可能多的审计问题,从而更有助于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能够有效发现审计疑点及涵盖审计问题,结果优于现有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审计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异常检测 代价敏感 多分支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煜东 许卫晓 +3 位作者 于德湖 邱玲玲 陈阵隆 邱玉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为了实现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快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法,设计低层、多层和小高层共3个典型RC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四川雅安地区为目标场地,基于条件均值... 为了实现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快速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法,设计低层、多层和小高层共3个典型RC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四川雅安地区为目标场地,基于条件均值谱选取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所得样本数据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以地震动强度信息和结构信息为输入预测结构响应,同时对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平均谱加速度具有最高的平均影响值,提出的方法为快速预测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 地震响应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DT-LSTM的闽江流域水质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扬岚 沈惠柔 +4 位作者 许一涵 尤添革 郑艺婧 谢候展 宁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6,共10页
闽江作为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其生态保护对维护全省水生态环境而言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利用水质评价和预测方法对水质状况进行有效分析,选取闽江流域2017年1月-2023年8月共20处水质监测站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各站点水质... 闽江作为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其生态保护对维护全省水生态环境而言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利用水质评价和预测方法对水质状况进行有效分析,选取闽江流域2017年1月-2023年8月共20处水质监测站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各站点水质状态进行判断;比较LSTM模型和GBDT-LSTM模型的拟合结果,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各监测点除总氮外的水质指标均呈现较好趋势,各监测点的总氮浓度存在差异,整体情况较差,其中位于三明和南平市的河段由于当地重工业发达,导致水体中的硝态氮不断增加,进而致使河段内总氮浓度过高。2)流域水质的WQI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水质状况普遍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仅有少数监测点的水质状况处于很差状态,从中上游携带的泥沙等固体的堆积导致了连江琯头的水质情况较差;沙县斑竹溪渡口由于位于三明和南平的交界处,且沿岸分布较多重工业城市,故水质状态略差;相较于南平和三明的大型重工业企业,位于古田县的监测点以农业、轻工业为主,对水质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水质状况因此较好。3)采用GBDT对变异程度较高的各水质指标在预测模型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GBDT-LSTM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相较于LSTM模型更好,更有利于对水质状况进行精确地预测。4)水体中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等含量的不断增加主要源于大量的工业废水,建议加强对临近闽江流域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控制,科学合理地实现工业污染排放和污染物容量在时空上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水质预测 水质综合指数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梯度提升树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泵站计算机自动化及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大东 吴西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0,共4页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泵站的利用效益,对水利泵站进行数字化信息管理,并对水利泵站的计算机自动化和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远程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远程管理模块、网络传输系统、模拟量采集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数据库。为了...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泵站的利用效益,对水利泵站进行数字化信息管理,并对水利泵站的计算机自动化和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应用研究。远程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中心、远程管理模块、网络传输系统、模拟量采集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数据库。为了充分利用水利泵站的自动化和远程监控系统,缩短维修时间,借助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作业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评估,预测水利泵站的作业状态。为了验证水利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性能,对其进行调试和作业状态预测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且可准确预测水利泵站的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泵站 计算机自动化 远程监控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状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DELM-LSTM组合模型的湖泊水位多时间尺度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周 姜涛 +2 位作者 范鹏辉 牛超群 陈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5,共8页
针对水位时间序列具有线性与非线性混合、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带来的预测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深度极限学习机(DELM)的EMD-DELM-LSTM组合模型,其中DELM和LSTM采用并联结构预测,并与EMD串联连... 针对水位时间序列具有线性与非线性混合、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带来的预测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深度极限学习机(DELM)的EMD-DELM-LSTM组合模型,其中DELM和LSTM采用并联结构预测,并与EMD串联连接。首先使用EMD将原始信号分解为若干个具有单一特征的本征模态函数(IMFs),再将IMFs分类重组为高、中、低频信号后输入DELM-LSTM并联结构中进行预测并重构。以广州某大学重要湖泊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EMD-LSTM、EMD-DELM、LSTM、DELM和BiLSTM模型相比,本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预测性能均有显著提升,其中40 min时间尺度下的预测性能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分别较对比模型提升43.08%、22.92%、45.79%、30.92%和47.31%。可见,本模型对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水位预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预测 EMD-DELM-LSTM 经验模态分解 多时间尺度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输出性能敏感性分析
16
作者 梅轩彰 钟建琳 +1 位作者 彭宝营 张天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70,共9页
为了优化用于余热回收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以输出性能为指标,对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持续时间、膨胀持续时间和排气持续时间这5个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利用正交试... 为了优化用于余热回收的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以输出性能为指标,对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持续时间、膨胀持续时间和排气持续时间这5个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利用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输入因素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持续时间、膨胀持续时间、排气持续时间;最佳的输入因素参数配置为,进气压力0.3 MPa,进气持续时间40 ms,膨胀持续时间70 ms,排气持续时间70 ms和进气温度30℃,峰值输出电压可达8.96 V,峰值输出功率可达33.74 W。该方法适用于研究参数的敏感性,可为后续的参数优化与系统改进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自由活塞膨胀机-直线发电机 输出性能 人工神经网络 正交试验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增强型地热系统产热性能:以伊通盆地花岗岩体热储层为例
17
作者 周玲 郭州朋 +2 位作者 类红磊 张延军 陈云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950-8961,共12页
探究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EGS)工程采热性能,对提高系统产热效率、延长储层寿命是至关重要的。以伊通盆地北部昌27井实际地质构造、岩性、地热特征及热物性测试为基础,以地下4054~4168 m花岗岩为热储层建立三水... 探究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EGS)工程采热性能,对提高系统产热效率、延长储层寿命是至关重要的。以伊通盆地北部昌27井实际地质构造、岩性、地热特征及热物性测试为基础,以地下4054~4168 m花岗岩为热储层建立三水平井水热耦合数值模型,并在此水平井模型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热储产热能力预测模型,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系统换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生产温度、焓值差和压力差与水平井数值模型的相对误差基本不超过±1.0%、±2.0%和±3.0%,预测准确性较高。水平井地热开采中,对系统生产温度造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井间距和注入速度,对系统发电效率造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注入速度和裂隙渗透率。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采用三水平井开采地热能可选择开采方案井间距600 m,注入温度60℃,注入速度23 kg/s,裂隙渗透率1×10^(-10 )m^(2)。在该工况下系统的经济寿命可达32年,累积发电量为605.9 GW·h,比基础模型提高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热储 EGS 水热耦合模型 BP神经网络 产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和MLP-ANN模型重建中国陆地水储量数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巨佳丽 武传号 +1 位作者 胡晓农 龚郑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25,共15页
基于GRACE重力卫星的产品数据为大尺度的陆地水储量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数据长度有限,无法满足长序列研究需求。基于气象和水文观测数据,利用可变下渗容量曲线(VIC)模型在中国十大水资源分区构建了流域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型输出的... 基于GRACE重力卫星的产品数据为大尺度的陆地水储量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数据长度有限,无法满足长序列研究需求。基于气象和水文观测数据,利用可变下渗容量曲线(VIC)模型在中国十大水资源分区构建了流域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型输出的土壤水和雪水储量,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构建了基于多层感知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MLP-ANN),重建了中国地区1980—2018年高分辨率(0.25°)的陆地水储量距平(TWSA)月尺度数据集,并利用2003—2018年的GRACE数据对重建的TWSA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VIC模型总体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且湿润流域的模拟精度优于半干旱流域;②重建的TWSA在空间分布上与GRACE数据高度一致,可以较好地捕捉到绝大部分流域TWSA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③1980—2018年,TWSA在华北平原、辽东、松花江西部、西南及西北部分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5 mm/a),而显著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少部分地区(>20 mm/a)。重建的TWSA数据可为中国地区的水文气象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GRACE VIC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数据重建 十大水资源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取向度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子君 乔英 邵家儒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纤维取向度对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质有着明显的影响。采用机器视觉方法从扫描电镜(SEM)照片中提取纤维取向度是一种兼顾效益和成本的做法。为准备训练和测试数据集,基于正交椭圆纤维闭合近似模型推导了一种取向分布,并结合接收-... 纤维取向度对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质有着明显的影响。采用机器视觉方法从扫描电镜(SEM)照片中提取纤维取向度是一种兼顾效益和成本的做法。为准备训练和测试数据集,基于正交椭圆纤维闭合近似模型推导了一种取向分布,并结合接收-拒绝算法和RSA算法实现了短纤维复合材料几何结构的重构,从而生成大量模拟SEM图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BP神经网络(GLCM-BP)用于取向度的预测,并与常见的形态学分割、结构张量关系、卷积神经网络算法(CNN)方案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算例表明,GLCM-BP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纤维取向度,测试数据的拟合相关性达到0.99,均方误差约为0.01,满足工程使用的需要。横向对比发现:结构张量公式在平面分布中的预测结果明显偏小;在低纤维体积分数时,形态学方法和GLCM-BP法预测结果最好;在高纤维体积分数时,GLCM-BP和卷积神经网络表现更好。本文提出的GLCM-BP法也有一定抵抗噪点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取向度 人工神经网络 形态学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聚类和JS散度的RBF神经网络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镇林 伍世虔 +1 位作者 叶健 银开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2-1068,共7页
针对如何确定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隐层结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聚类和JS散度的RBF神经网络。为解决K-means算法对初始值敏感的问题,提出基于距离的自组织初始聚类,将戴维森堡丁(DBI)指数作为准则函数,进一步提高聚... 针对如何确定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隐层结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聚类和JS散度的RBF神经网络。为解决K-means算法对初始值敏感的问题,提出基于距离的自组织初始聚类,将戴维森堡丁(DBI)指数作为准则函数,进一步提高聚类精度,得到代表数据集分布特性的隐节点;为解决隐节点冗余和相似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敏感度分析的隐节点删除方法和基于詹森-香农(JS)散度的隐节点合并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隐层结构 自组织聚类 K-MEANS算法 戴维森堡丁指数 敏感度分析 詹森-香农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