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7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llenge and Perspective of Yangtze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1
作者 YUAN Hong-renProfessor-Senior Engineer, Yangtze Valley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Bureau, Wuhan 430051,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0-53,共4页
The major faced problems at present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re: ① uneffective control in river water pollution threatens seriously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② shrinkage of lake area and serious eutrophication; ... The major faced problems at present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re: ① uneffective control in river water pollution threatens seriously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② shrinkage of lake area and serious eutrophication; ③ soil-water losses degrad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basin; ④ the impact of TGP and S-N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n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basin. In the light of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rategy must be adjusted and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supported by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① establishing overall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lief system; ② developing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agriculture; ③ taking "giving priority to water saving on the basis of pollution control" as urban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strategy; ④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 with sources control as main point; ⑤ guaranteing water demand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⑥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maintaining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n the basis of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⑦ study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rans-basin water transfer and western China devolopment. The key of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s to reform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rice policy. It is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s well as the whole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ERMEASUR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echanism status quo of water resourecs YANGTZE rvi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煅烧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楼思迪 曾彦琦 +5 位作者 任浏祎 杨思原 包申旭 汪少华 李维峰 王良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磷石膏(PG)是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球产量巨大,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中国PG年产量已达0.75亿t,全球累计堆积量超过60亿t。大量堆积的PG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带来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阻碍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磷石膏(PG)是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全球产量巨大,中国是其主要生产国。中国PG年产量已达0.75亿t,全球累计堆积量超过60亿t。大量堆积的PG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带来水、土壤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阻碍了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PG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天然石膏相似,其在建筑行业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潜力,可用于生产各式建筑材料。本研究聚焦于PG的煅烧工艺,旨在研究现阶段将其转化为β-半水石膏(β-HPG)和Ⅱ型无水石膏等高价值建筑材料的工艺。研究探讨了传统煅烧方法以及更先进的流化床煅烧技术。此外,还探索了煅烧‒酸浸联合处理等创新方法,以提高PG利用的质量和效率。煅烧过程可分为脱水、分解和相变三个阶段,温度控制对最终产品性能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流化床煅烧和两步流化床煅烧在效率和产品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低温慢烧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均匀性并降低了能耗。煅烧‒酸浸联合处理显著提高了PG的白度和纯度,使其适用于高附加值应用。优化后的煅烧工艺可有效将PG转化为高质量建筑材料,为PG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煅烧技术 资源化利用 建筑材料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资源利用演化及低碳化实现的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梁鼎成 谢珠璨 +4 位作者 葛君函 解强 刘广波 椿范立 陈庆平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高碳资源主要作为能源使用。虽然有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但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高碳资源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从全球高碳资源发展和利用过程来看,推动高碳...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高碳资源主要作为能源使用。虽然有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但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高碳资源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严重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从全球高碳资源发展和利用过程来看,推动高碳资源的低碳化利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气候变暖和生态破坏等重大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此,系统阐述了高碳资源的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必要性,并探讨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可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措施,逐步降低高碳资源的碳排放强度,实现其从源头、过程到终端全过程的低碳、清洁和高效利用。在长期内,充分利用高碳资源的原料属性,通过不断优化与创新利用技术,推动高碳资源的精细化与高值化利用,以生产化学品的方式有效减少碳排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展望未来,随着可再生资源的快速发展,高碳资源与可再生资源进一步融合,将成为应对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挑战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资源 低碳化利用 能源结构 化工产品 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景晓栋 田贵良 程飞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全面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及耐心资本的概念,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其中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结构优化与能级提升、生产要素... 全面分析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及耐心资本的概念,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机理,其中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资源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结构优化与能级提升、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及形态变革、水资源管理创新与制度建设、市场协同与风险管理、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以及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8个核心维度;指出耐心资本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协同路径包括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提升水利产业的“含新量”、健全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长效机制、拓宽多元化投资和融资渠道及强化水利项目的监测和环境评估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基础设施 耐心资本 水利新质生产力 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亮点论文
5
作者 杜恩在 何春阳 +4 位作者 黄庆旭 刘志锋 江源 吴秀臣 于德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在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中,涌现出了众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有7篇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它们关注植物资源、水资源、人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评估等自然资源学科热门和前沿领域,研究立意深远、观点新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 在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学科建设中,涌现出了众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有7篇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它们关注植物资源、水资源、人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评估等自然资源学科热门和前沿领域,研究立意深远、观点新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影响力研究 亮点成果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水足迹的天山北坡地区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6
作者 董俊巧 刘星才 李占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基于2006-2020年天山北坡的GDP、水资源总量、供水量、化学需氧量(COD)与氨氮(NH3-N)排放量等基础数据,采用灰水足迹方法,对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天山北坡各城市灰水足迹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于东西部的分布特... 基于2006-2020年天山北坡的GDP、水资源总量、供水量、化学需氧量(COD)与氨氮(NH3-N)排放量等基础数据,采用灰水足迹方法,对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天山北坡各城市灰水足迹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于东西部的分布特征。在时间上,灰水足迹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016年相比2006年整体上升了11.56%,而2020年又较2016年下降了23.30%。各城市间灰水足迹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多数城市以农业灰水足迹为主,而乌鲁木齐市生活灰水足迹也占有较大比重,石河子市的工业灰水足迹占比最大。天山北坡整体及部分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在2014-2016年出现明显好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指数稳步增长。然而,博州与塔城地区指数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表明该地区仍面临较大压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需进一步提升。评估结果可为当地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 可持续性 灰水足迹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SDGs的喀斯特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性评估——以贵州省为例
7
作者 张豪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构建喀斯特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性评估体系,分析2005—2020年水土资源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水土资源可持续性的驱动因素,得到如下结果。1)1... 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构建喀斯特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性评估体系,分析2005—2020年水土资源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水土资源可持续性的驱动因素,得到如下结果。1)15年间,贵州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性指数持续上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2)4个子目标的可持续性指数变化过程不同,且协调度呈现持续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和持续上升4种变化趋势。3)水资源和生态用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潜力指数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并经历“西升东降”的变化过程;农业用地的贡献潜力指数持续下降,“中心低边缘高”的格局不断强化;建设用地的贡献潜力指数持续上升,“中心高边缘低”的格局逐渐形成。4)“石漠化治理面积”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对水土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影响因子的属性越接近,协同驱动效应的增强越明显。因此,在喀斯特地区,持续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水土资源 可持续性 喀斯特地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的时空分布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8
作者 常镇 赵兴玲 +7 位作者 吴凯 张箭 梁承月 王昌梅 杨斌 尹芳 张云杰 张无敌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8-63,76,共7页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 为促进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评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化利用潜力,利用畜禽日排泄系数和污染物含量系数测算畜禽粪污排放量、氮磷承载量、区域畜禽理论养殖量、沼气潜力及肥料潜力。结果表明:2010—2020年,在仅考虑农作物土地播种面积消纳畜禽粪便的情境下,云南省土地播种面积氮磷承载量除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分别在2017和2018年出现磷污染,其余州(市)氮磷承载量有较大上升空间;云南省畜禽粪污年养分总量在84.81万~104.98万t,养分总量可替代化肥用量的37.77%~53.40%;畜禽粪便可产沼气年均量46.67亿m^(3),年均天然气折算量28.00亿m^(3),年均标准煤折算量33.32万t,折年均碳减排潜力22.66万t。由此可得,云南省要进行进一步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推动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土地承载力 时空分布 资源化利用 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9
作者 刘爽 陈伏龙 +2 位作者 姜波 高源 王统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了分析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选取17项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能够较好揭示不确定性系... 为了分析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模型选取17项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能够较好揭示不确定性系统内在规律的集对分析法与偏联系数法建立切实适用于本区域的可持续评价模型,对新疆喀什地区2010—2019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三元半偏减法集对势诊断该区域发展态势,识别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脆弱性指标.结果表明:新疆喀什地区各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不一,其中,2010—2013年与201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较好,区域内水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与利用,2014—2016年、2018—2019年区域内政策规划基本合理,水资源综合可持续能力一般;集对分析法对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影响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较为脆弱的指标包括人口密度、人均GDP、生活用水量与生态用水量.研究结果可为促进新疆喀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DPSIR模型 集对分析法 三元半偏减法集对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视角下广灵县水资源优化配置
10
作者 张宇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基于广灵县2018—2022年产业用水量与社会经济指标等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在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等方面的节水潜力,并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1)充分利用外调水;(2)持续推进深度节水行动;(3)加强应急保障。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地... 基于广灵县2018—2022年产业用水量与社会经济指标等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在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等方面的节水潜力,并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策略:(1)充分利用外调水;(2)持续推进深度节水行动;(3)加强应急保障。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地开采和利用广灵县水资源,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 节水分析 优化配置 广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源蛋白替代常规饲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宫艺鸣 陈梦龙 申红 《饲料博览》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应对全球饲料原料紧缺及常规饲料生产带来的环境挑战,聚焦昆虫源蛋白替代常规饲料的潜力,文章通过分析黑水虻、黄粉虫、家蝇幼虫等昆虫的原料特性、营养组成及加工技术,结合动物试验数据,评估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昆虫... 为应对全球饲料原料紧缺及常规饲料生产带来的环境挑战,聚焦昆虫源蛋白替代常规饲料的潜力,文章通过分析黑水虻、黄粉虫、家蝇幼虫等昆虫的原料特性、营养组成及加工技术,结合动物试验数据,评估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昆虫干物质蛋白质含量达27%~71%,氨基酸组成均衡,且富含抗菌肽、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成分。动物试验证实,昆虫源蛋白可提升家禽的生长性能、改善生猪的脂质代谢、增强鱼类的抗逆能力,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抗氧化功能改善动物健康。由此得出,昆虫源蛋白具备替代豆粕与鱼粉的潜力,未来需开发低成本加工技术、构建全产业链协同模式,深化功能机制研究,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源蛋白 饲料替代 有机废弃物资源化 畜牧业绿色转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视角的农业遗产区“自然-人文”整体性保护框架
12
作者 廖常左 李睿达 +2 位作者 程海帆 郝书坤 张盼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6,145,共8页
农业遗产根植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及长期的经验积累,在农耕文明的传承及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流域是天然地理单元,其复合系统特性为农业遗产整体保护及自然-人文耦合机制提供了全景框架。本研究立足流域视角,构建以水文均衡调控为核心,统... 农业遗产根植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及长期的经验积累,在农耕文明的传承及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流域是天然地理单元,其复合系统特性为农业遗产整体保护及自然-人文耦合机制提供了全景框架。本研究立足流域视角,构建以水文均衡调控为核心,统筹各要素核心价值及保护对策的农业遗产区的整体性保护框架,力求水权公平配置,保障流域上下游生态与文化协同演进,确保农业遗产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识别流域关键问题,以云南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的大瓦遮河流域为例,围绕目前流域上下游出现的水环境问题,从自然-人文等保护要素提出相应对策,探讨上下游协同的保护修复及“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互构管理,以期为遗产区保护发展目标及管理对策提出多维视角,实现农业遗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管理 公平性 可持续性 水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进口对我国农业节水控水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喻妍 田清淞 刘念洁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7,共8页
基于1998—2021年我国245类HS 6位编码农产品的生产用水需求和进口贸易数据,探究了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多维节水效应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产品生产用水需求在品种间和地区间均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我国利用农产品进口形成节水... 基于1998—2021年我国245类HS 6位编码农产品的生产用水需求和进口贸易数据,探究了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多维节水效应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产品生产用水需求在品种间和地区间均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我国利用农产品进口形成节水效应的基础;我国农产品进口主要存在直接节水效应、产品结构效应、进口节水效率和全球净节水效应4个层面的节水效应,但不同节水效应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多维节水效应之间并未实现充分协调,存在进口规模大而进口产品结构不优、进口直接节水量大而进口节水效率不高,以及在部分国家呈现负的全球净节水效应等潜在隐忧。因此,要持续推进农产品进口空间多元化、进口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区域农业技术合作等,以实现对国际市场水资源利用的长期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农产品进口 节水效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砂沟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优选
14
作者 朱燕琴 陈东生 +2 位作者 汪治鹏 赵霞 冯福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目的】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针对兰州市大砂沟灌区目前存在的用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构建了兼顾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的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和水资源配置综合评价体系。【方法】通过非支配排... 【目的】立足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针对兰州市大砂沟灌区目前存在的用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构建了兼顾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效益的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和水资源配置综合评价体系。【方法】通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模型,采用Topsis+熵权法对解集中的优化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找出区域水资源最佳配水方案。【结果】19个情景模式中,方案S_(8)与理想解的贴近度S_(i)最高,达到0.865,较现状模式S_(i)(0)显著提高,S_(8)为最佳配水方案。优化后灌区经济效益提升了37.7%,灌溉用水量降低了16.9%,农业水分生产力提高了94.6%。评价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方案兼顾了灌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效益。【结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和水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可为管理者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和灌区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 水资源 多目标优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研究进展
15
作者 尚海洋 胡玥 苏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413,共17页
深入探讨水、能源、粮食各子系统间复杂的耦合关系,从复杂协同视角系统性地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概念起源、内涵界定、输入输出以及影响因素,为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当前研究涉及耦合关联、仿真... 深入探讨水、能源、粮食各子系统间复杂的耦合关系,从复杂协同视角系统性地梳理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概念起源、内涵界定、输入输出以及影响因素,为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当前研究涉及耦合关联、仿真预测和安全测度等多个层面,耦合关系和仿真预测仍是实证研究重点。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经历了从单因素到双因素乃至多因素的动态演变,社会、环境、文化等外部因素逐渐纳入系统研究,纽带关系内部机理及外部关联仍需加强探索。未来应该进一步拓展纽带关系耦合系统框架研究、促进跨区域多部门协同合作研究,加强风险预警与系统韧性研究,推动大数据与纽带关系信息融合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纽带关系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管理 水-能源-粮食 纽带关系 协同 研究框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ECTREⅢ的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
16
作者 樊立娟 黎嵘岚 高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研究对中国西北缺水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湟水流域特征,从气候因素、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ELECTREⅢ评价法评价了湟水流...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研究对中国西北缺水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湟水流域特征,从气候因素、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ELECTREⅢ评价法评价了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状况。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整体可持续利用能力为中等水平;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特征是影响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湟水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应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推进外流域调水、加强流域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和加强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等。研究成果可为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和优化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ELECTREⅢ评价法 隶属度 气候因素 湟水流域 缺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沿黄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分析
17
作者 宋瑞丽 万占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9,共8页
揭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改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宏观调控、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沿黄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2年河南面板数据,运... 揭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改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宏观调控、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沿黄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2年河南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TOPSIS法,对水资源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和交互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河南沿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郑州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新乡水资源利用成效最差;(2)河南沿黄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不断提升,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最高,濮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3)河南沿黄城市整体呈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水资源利用的特征,但各市差异明显;(4)河南沿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但水平仍较低,在时序上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演变历程,在空间上呈现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的分布格局,且各市耦合协调演变历程不尽相同。要结合城市特点,注重节能环保、提升农业工业节水措施、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水资源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沿黄城市 水资源利用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市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18
作者 孙彦 费晨 +3 位作者 王晓拓 倪成功 田斌 陈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2期118-121,152,共5页
该文对滁州市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前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包括粪肥就近还田、固液分离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构建“村回收、镇归集、县处理”的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等。结果表明,有效实施这些措施,... 该文对滁州市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前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包括粪肥就近还田、固液分离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构建“村回收、镇归集、县处理”的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等。结果表明,有效实施这些措施,滁州市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得到了显著的资源化利用,在提升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了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效益。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滁州市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有机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固液分离技术 经济和环境效益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孟飞 邹志刚 +2 位作者 汪卫华 姚伟 王庆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后续将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并进一步规划建立月球基地。月球探测任务由探测勘察进入到开发利用新阶段,月面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是未来月球探测的重点任务。总结了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后续将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并进一步规划建立月球基地。月球探测任务由探测勘察进入到开发利用新阶段,月面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是未来月球探测的重点任务。总结了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国内外重要进展,涉及月球资源勘探、水冰等挥发分分析、月球矿物冶炼与材料制备、月面建造与月壤3D打印等四个方面。同时,月球资源开发利用面临极端月面环境、独特月壤理化特性、全流程无人自主控制等重大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未来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和研究思路,可为后续科学研究和工程任务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资源 开发利用 勘探 矿物开采 水冰提取 月面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aulic Energy Development of Changjiang Valley in First 5 Decades of 21st Century
20
作者 QIU Zhong enProfesso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3-28,共6页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is rich in hydraulic energy resources. A rough estimation of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and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for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as drawn out on the ...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is rich in hydraulic energy resources. A rough estimation of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and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for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as drawn out on the basis of new data.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ion, the developable water energy resources of the whole valley is 257 627.60 MW with an annual energy output of 1 195.142 billion kW·h - respectively amounting to 120.6% and 116.3% of the General Investigation result in 1980. The proportion of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in the technically developable volume ranges the medium level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3-step plan for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will come up to the standard of medium-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mid of the 21st century. Calculation reports from related departments show that the national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in the Year 2050 will be 6 200 billion kW·h (basic scheme) ~11 600 billion kW·h (ideal scheme) while the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of the South-west, Central and East areas of the nation with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will amount to 44% ~ 50 %.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electric power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hydraulic energ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should be speeded up by stressing its strategic position and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he structure of the electric energy components of the three areas will be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hydroelectricity. The hydroelectricity should b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outh-west area; both the hydroelectric and fossil-fired power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Central China; the fossil-fired power should b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power while nuclear power will be properly developed in the East China. In the Year 205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able hydraulic energy in the whole valley will be basically complet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hydropower in the electric energy components will be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energy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objectives CHANGJIANG River VAL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