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put-Output模型的新疆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爽 李莉 荣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101-105,109,共6页
根据2007和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等相关资料,利用Input-output模型和水资源结构偏差系数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新疆各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农业用水消耗量... 根据2007和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等相关资料,利用Input-output模型和水资源结构偏差系数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新疆各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农业用水消耗量远高于其产出效益,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产业的水资源消耗呈现递减趋势。此外,工业和建筑业的水资源配置较为合理。最后,为促进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合理配置 input-output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沿海地区水-能系统耦合研究
2
作者 赵良仕 杨爽 许淑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51-2867,共17页
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水和能源需求大幅攀升,沿海地区面临严峻的水和能源短缺挑战。将水和能源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研究水-能系统耦合对制定水-能协同管理政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能系统的... 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水和能源需求大幅攀升,沿海地区面临严峻的水和能源短缺挑战。将水和能源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研究水-能系统耦合对制定水-能协同管理政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能系统的研究逐渐丰富,但从虚拟水和隐含能流动视角下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水-能系统耦合的研究较少。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测度了虚拟水和隐含能的流动、水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用水和能耗的拉动效应;从用水与能耗的相对系数和相对乘数两方面研究了水-能系统关联,分析沿海各省各部门相对于沿海地区整体水平下的水-能联系强度;考虑耦合网络中各省各部门的虚拟水和隐含能流动特性,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水-能系统耦合协调状态。研究发现:(1)虚拟水净流入的5个省同样是隐含能的净流入省,包括广东、浙江、天津、山东和福建,此外海南也是隐含能的净流入省。农业、建筑业是虚拟水流动关键部门,建筑业是隐含能流动关键部门。主要能源部门中炼焦(石油加工和炼焦)是与用水密切相关的关键领域,针对各省在水部门耗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政府应采取不同的措施。(2)各省水生产供应业均呈现HwHe的特点,生产过程中应同时注重节水节能,HwLe、LwHe部门应分别将节水与节能作为缓解资源压力的重点。(3)建筑业(SwSe)的用水和能耗相对乘数均远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与其他部门表现出强烈的水-能联系,是节水和节能的关键部门。(4)沿海地区各部门水-能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都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结合水-能利用效率和拉动效应划分,各部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协调水和能源利用关系、部门间拉动效应及虚拟水和隐含能的流动。本文旨在为沿海地区水-能协同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能系统关联 耦合协调度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立体关联研究
3
作者 杨传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3-2345,共13页
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追求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控制水能消耗并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为此挖掘深层次产业经济联系,架构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立体关联理论框... 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追求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控制水能消耗并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为此挖掘深层次产业经济联系,架构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立体关联理论框架,设计产业要素足迹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创建函数修正投入产出表夯实数据基础.选择2002年至2022年中国产业为研究对象,计算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构建中国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立体关联网络,动静态对比解析网络属性及关系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中国产业水、能、碳全碳足迹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总量大幅增加,其中水足迹增加主要源于产业直接足迹增加,而能足迹和碳足迹则是归于产业间接足迹增加.(2)各产业水-能-碳及双要素的三维足迹存在巨大差异,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特点和足迹特征提升要素使用效率.(3)研究期产业水-能-碳各种网络各项指标及耦合后性能均有所改善,但循环可持续性、共生互利及关联状况均未达到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三维全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关联网络 中国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的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志强 姜文桓 卢诗月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05-2016,共12页
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是扰动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重要因素,单要素变化会产生联动效应,传递生态压力,影响区域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运用环境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模型呈现“... 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是扰动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重要因素,单要素变化会产生联动效应,传递生态压力,影响区域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运用环境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模型呈现“水-能-碳”网络系统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混合水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居民消费,混合能、混合碳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资本形成总额。(2)水类网络循环率小于42%,能类网络和碳类网络循环率小于25%,网络系统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3)水类网络、能类网络、碳类网络系统鲁棒性向发展停滞一侧倾斜,整体展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4)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各部门间的水系统、能系统、碳系统关联性不强,控制与依赖关系尚处于偶发状态,产业间“水-能-碳”未能形成协同关系。厘清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规律,为实现低碳高效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提供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分析 环境投入产出 “水--碳”耦合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O和ENA的中国省区能源-水资源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才志 靳春玉 阎晓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2-40,共9页
能源和水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密切相关。分析区域间的能源和水资源流动,并量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促进两种资源的协同管理。利用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水资源耦合网络核算框架。... 能源和水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密切相关。分析区域间的能源和水资源流动,并量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能够促进两种资源的协同管理。利用2012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水资源耦合网络核算框架。框架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30个地区的能源最终消费量为40.62亿吨标准煤当量(tce)(不含中间消费),水资源最终消费量为4937.78亿m3,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的角度来看,山东和江苏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量均较大。②从混合水资源和混合能源流动情况来看,水资源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新疆和黑龙江,能源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为内蒙古和山西;混合水资源和混合能源输入量较大的地区多为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③水资源网络和能源网络的循环率都小于10%;系统鲁棒性都向冗余度高的一侧倾斜,此时效率偏低;耦合网络中,浙江对大多数地区的依赖程度较大。分析各地区水资源和能源消费情况以及转移路径,能够为解决能源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水资源耦合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生态网络分析(ENA)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露明 谢兴华 +2 位作者 朱珍德 王麓翔 吴俊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5-881,共7页
为研究我国2010—2017年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时序演化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产中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构建了以农业用水量、能源产品使用量、排灌耗能量、能源产品生产用水量... 为研究我国2010—2017年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时序演化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产中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构建了以农业用水量、能源产品使用量、排灌耗能量、能源产品生产用水量作为输入变量,以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为输出变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我国有19个省份尚未达到DEA有效状态,大部分省份的农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有较大上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20个)的综合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宁夏、甘肃、新疆三个西北省份的纯技术效率明显落后,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粮食纽带关系 数据包络分析 农业资源 投入产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和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省际水-能源-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解子琦 邢万里 闫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41,共7页
产业体系中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费是紧密联系的,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需要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水资源与能源协同利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DEA分析法对2012... 产业体系中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费是紧密联系的,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需要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水资源与能源协同利用,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DEA分析法对2012~2017年我国各省(区、市)的水资源和能源投入利用效率评价,对各省(区、市)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对各省(区、市)规模报酬进行判断,研究水资源、能源投入对经济的影响。接着采用投入产出法研究水资源和能源产业之间的相关联系,分析两者之间的供求关系和依赖程度。结果显示,我国省际经济与水资源和能源之间存在协同发展关系,水资源和能源投入将会刺激经济发展;整体上来看,水资源部门发展依赖能源部门的发展,个别地区能源部门对水资源部门依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能源 投入产出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复杂度的MIMO-OFDMA下行链路资源分配方案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娜 顾品标 +1 位作者 闵锐 曹宁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3-468,共6页
针对MIMO-OFDMA下行链路系统,考虑在总功率和BER以及用户数据速率成比例的约束下,以获取整个系统吞吐量极大化为准则,提出一种基于成比例公平性约束的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在子载波分配时,松弛成比例约束条件,使用户数据速率近似地成比... 针对MIMO-OFDMA下行链路系统,考虑在总功率和BER以及用户数据速率成比例的约束下,以获取整个系统吞吐量极大化为准则,提出一种基于成比例公平性约束的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在子载波分配时,松弛成比例约束条件,使用户数据速率近似地成比例于每个用户分配的子载波数,在功率分配时,推导出一种线性的不需要迭代的低复杂度功率分配方案。仿真和分析表明,整个方案在保证系统吞吐量的前提下,取得了用户间良好的速率公平性,同时又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分配 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频分多址 注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O-SDA中国虚拟水贸易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袁国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07,共6页
虚拟水贸易作为解决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的战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量化地区虚拟水贸易格局,并分析该格局下区域虚拟水贸易量变动的驱动因素是研究虚拟水和水资源管理的新思路。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2002-2011年中国... 虚拟水贸易作为解决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的战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量化地区虚拟水贸易格局,并分析该格局下区域虚拟水贸易量变动的驱动因素是研究虚拟水和水资源管理的新思路。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2002-2011年中国虚拟水进出口贸易量,分析中国当前虚拟水贸易格局,再运用结构分解法,分解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虚拟水净进口贸易量变动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虚拟水贸易呈现净出口状态,其中制造业和农业的虚拟水进口和出口贸易量最大,占虚拟水进出口总量比例最高,是当前中国虚拟水贸易格局的决定产业。规模要素对中国虚拟水净进口贸易量变动逐渐由负向驱动变成正向驱动,强度要素和规模要素对虚拟水净进口贸易起正向作用。了解中国虚拟水贸易格局,探索虚拟水政策化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能为中国缓解用水矛盾,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贸易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地区产业能-水足迹效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秀丽 郭丕斌 王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999-9010,共12页
我国煤炭资源型地区众多,但其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形势严峻,如何针对能源和水这两种重点资源进行协同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基于区域不同产业能-水耦合视角,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对2002—2012年山西省不同产业的能-水足迹效... 我国煤炭资源型地区众多,但其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形势严峻,如何针对能源和水这两种重点资源进行协同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基于区域不同产业能-水耦合视角,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对2002—2012年山西省不同产业的能-水足迹效率进行评价,并采用结构分解分析能-水耦合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1)研究期间,山西省各产业能-水足迹都呈上升趋势,能源足迹的增加主要表现为各产业间接消耗能源的增加,而水足迹的增加主要表现为各产业直接消耗水资源的增加。(2)不同行业能-水足迹效率差异很大,足迹较大的产业其足迹效率都较低。尽管研究期间各产业能-水足迹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大部分产业能-水足迹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3)从各产业能源足迹效率和水足迹效率的耦合情况来看,各产业能-水足迹效率耦合状况趋于优化,逐步由低水足迹效率和中等能源足迹效率(WlEm)为主转变为中等水足迹效率和中等能源足迹效率(WmEm)为主,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4)从能-水足迹效率影响因素来看,各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导致能-水足迹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是各产业能-水足迹上升的主要原因,部门间的联系和地区经济结构对能-水足迹效率的影响也逐步增加。这些发现从理论上揭示了资源利用强度和效率对产业能-水消耗的影响机制,从实践上对资源型地区节能节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足迹效率 水足迹效率 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煤炭资源型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能源利用效率与资源压力核算 被引量:17
11
作者 洪思扬 王红瑞 +1 位作者 梁俊芬 方伟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基于多层次投入产出法,核算了京津冀地区各部门的三层次体现水强度及体现能源强度,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水与能源的"源"与"汇"流通特征,构建了水-能源贸易间接消耗资源压力指数,对贸易引发的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化分析... 基于多层次投入产出法,核算了京津冀地区各部门的三层次体现水强度及体现能源强度,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水与能源的"源"与"汇"流通特征,构建了水-能源贸易间接消耗资源压力指数,对贸易引发的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全行业平均体现水强度分别为69.90 m^(3)/万元、68.51 m^(3)/万元和103.13 m^(3)/万元,体现能源强度分别为28.58 GJ/万元、22.84 GJ/万元和38.29 GJ/万元,资源利用效率天津最高、河北最低;北京和天津受限于资源禀赋条件,倾向于调入原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其经济和资源之间的脱钩发展得益于将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转移至其他省份,河北则为京津地区资源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体现水贸易对北京和天津各部门水资源压力的缓解作用显著强于河北,体现能源贸易对北京各部门能源压力的缓解作用显著强于天津和河北;体现水贸易对京津冀地区能源压力的影响显著低于体现能源贸易对水资源压力的影响,能源耗水在水-能源纽带关系中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与能源 资源强度 资源压力 多层次投入产出法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省际农业水-土-碳足迹流动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锦 刘源 +5 位作者 赵荣钦 杨文娟 吴航星 彭超月 郭敏 刘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615-9626,共12页
水-土-碳多要素耦合研究是近年来资源环境领域的热点之一。开展农业水-土-碳足迹流动分析有助于揭示农业生产和贸易带来的跨区域环境影响,对不同区域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协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 水-土-碳多要素耦合研究是近年来资源环境领域的热点之一。开展农业水-土-碳足迹流动分析有助于揭示农业生产和贸易带来的跨区域环境影响,对不同区域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协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科学识别不同省区农业水、土、碳足迹的空间格局、流动特征及关联状况。主要结论如下:(1)省域尺度农业水、土、碳足迹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这归因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耕作方式及种植结构等的区域差异;(2)农业水、土、碳足迹流动主要从西部和北部流向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这与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密切相关,表明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农产品消费导致了西部和北部地区资源的虚拟占用和隐含碳排放;(3)农业水、土、碳足迹及其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关系,经济发展状况、地区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某一要素或几种要素的消耗强度,进而影响其关联作用;农业水、土、碳足迹流动表现出明显的关联性特征,空间关联网络存在不均衡性,关联渠道有待丰富;(4)建议未来加强农业技术革新,提高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水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开展基于水-土-碳跨区域影响的横向农业生态补偿,实现中国省际协同减排和资源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农业 省际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我国农村水利项目投入产出效率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滢俐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148-153,共6页
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10~2012年我国31个地区的农村水利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进行分析,然后利用SPSS聚类分析进一步对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010~2012年我国农村水利项目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 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10~2012年我国31个地区的农村水利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地域差异进行分析,然后利用SPSS聚类分析进一步对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010~2012年我国农村水利项目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指数的年均下降率为2.9%,呈略微下降的特征;各地区的TFP指数有增有减,存在显著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平均TFP指数增长最快,中西部地区平均TFP指数不增反退;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近年来我国多地区TFP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东部地区拥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和长期的财政支持,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导致其发展水平不一;西部地区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水利项目发展良好。总之,我国农村水利项目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农村水利开发规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水利项目 DEA—Malmquist指数 投入产出效率 聚类分析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虚拟水流动格局变化对区域水资源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江楠 吕小瑜 +2 位作者 李伟峰 陈利顶 韩立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8,共11页
【目的】合理的虚拟水调动是缓解水压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在人口聚集的城市群地区,用水需求激增导致区域缺水问题严重。城市群内部不同地区间的紧密关联有助于促进虚拟水贸易,对优化城市群水资源配置、缓解水资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方... 【目的】合理的虚拟水调动是缓解水压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在人口聚集的城市群地区,用水需求激增导致区域缺水问题严重。城市群内部不同地区间的紧密关联有助于促进虚拟水贸易,对优化城市群水资源配置、缓解水资源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解析极端缺水的京津冀城市群内外间及其内部的虚拟水流动格局与变化,并揭示其对缓解区域水压力的作用。【结果】结果表明:(1)2012—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与外部地区的虚拟水贸易量先增加后减少,而城市群内部虚拟水自给量却先减少后增加,2015年后京津冀内部虚拟水贸易增强;(2)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虚拟水流动格局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虚拟水主要由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周边城市流入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和廊坊市),且随时间的推移,流动强度和向中心城市的集中程度均不断加强;(3)虚拟水流动明显缓解了京津冀中心城市的水资源压力,其实际水压力指数比虚拟水流动后的假定水压力指数年均下降12.12%,且下降程度逐年增加,但却加重了周边城市的水资源压力。【结论】京津冀城市群虚拟水流动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的缺水压力,但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虚拟水流动格局优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法 城市群 不同城市 虚拟水流动 水压力指数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内蒙古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正 杨武 +2 位作者 王炳亮 何进宇 李淑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28,共4页
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四水四定”发展理念、合理进行区域水资源配置是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分析并对比了内蒙古2012、2017年各部门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部门关联性及部门间虚... 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四水四定”发展理念、合理进行区域水资源配置是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别分析并对比了内蒙古2012、2017年各部门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部门关联性及部门间虚拟水的转移量的实际状况。结果表明,各部门完全用水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部门产出乘数最高为自治区基础产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不断增大,对其他部门经济拉动力不断增强,可见主导产业仍为工业;内蒙古虚拟水流向主要为农业到制造业和建筑业,制造业到其他行业,农业部门是最大的虚拟水净输出部门及虚拟水流出源头。研究成果可以分析“十三五”以来内蒙古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以及为“十四五”以后水资源配置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投入产出模型 水资源经济效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空间转移网络及其结构韧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梦雨 田贵良 阎晓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2,共7页
水资源短缺影响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水足迹探究水资源利用的空间转移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2、2015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水资源空间转... 水资源短缺影响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基于水足迹探究水资源利用的空间转移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2、2015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水资源空间转移网络及其结构韧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疆和黑龙江省是水足迹输出量较大的地区,而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省等经济规模较大的省区通常是水足迹输入量较大的地区。关于水资源结构韧性指标:在层次性方面,2012~2017年网络度分布拟合曲线斜率|a|较大,这表明水资源网络的层次性明显;在匹配性方面,单个节点与其邻域之间存在更多的负相关性,并且链接路径通常是异构和多样化的;在传输性方面,2012~2017年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在1.40~1.70之间,表明该区域的可达性和扩散性相对较大;在聚集性方面,水资源网络中的大多数地区与其他相邻区域之间的链接相对紧密,孤立区域中的节点数量较少。此外,区域水资源网络节点的聚类系数与度值之间呈现一定的负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空间转移网络 结构韧性 社会网络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灰水和碳足迹减污降碳空间联合网络研究
17
作者 楚亮 顾岩 +1 位作者 席文佳 郑欣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197,共11页
当前,中国面临着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成了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该文以减污降碳为背景,利用2012年和2017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2012年和2017年中国30个地区间贸易产生的灰水足迹与碳排放量,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 当前,中国面临着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成了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该文以减污降碳为背景,利用2012年和2017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2012年和2017年中国30个地区间贸易产生的灰水足迹与碳排放量,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关系的视角,对2012年和2017年省际间灰水足迹和二氧化碳空间联合网络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河南和江苏等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灰水足迹和碳排放量较大,海南、青海和宁夏等经济规模较小的地区灰水足迹和二氧化碳排放较小。(2)山西和内蒙古是主要的灰水足迹和碳排放净流出区域,广东、浙江和江苏是主要的灰水足迹净流入区域,地区发展和交通因素是灰水足迹和碳排放流动差异的主要原因。(3)在2012年和2017年中国省际灰水足迹和二氧化碳的空间联合关系中,所有地区均处于空间网络中。个体特征表明,西北经济规模较小的地区以溢出效应为主,经济规模较大的地区以接收其他地区的溢出关系为主,这是产品或服务流动导致的。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灰水足迹 二氧化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甘肃省水足迹及虚拟水贸易研究 被引量:56
18
作者 蔡振华 沈来新 +1 位作者 刘俊国 赵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481-6488,共8页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危机,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水生态环境也呈现出恶化的趋势。水足迹是近年来提出的衡量人类活动对于水生态系统影响的指标,能够帮助决策者制定水资源管...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危机,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水生态环境也呈现出恶化的趋势。水足迹是近年来提出的衡量人类活动对于水生态系统影响的指标,能够帮助决策者制定水资源管理及保护的政策,从而实现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运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方法计算并分析了甘肃省1997、2002和2007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的虚拟水强度、水足迹以及虚拟水贸易情况。结果显示:(1)甘肃省第一产业的虚拟水强度最高,但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足迹也因此有所下降;(2)虚拟水贸易方面,甘肃省以虚拟水净出口为主,尤其是第一产业,每年虚拟水净出口量约全省总水资源量的10%。建议甘肃省继续巩固已有的节水成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建议适当调整贸易格局,合理控制虚拟水出口,以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危机,保障地区水安全与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贸易 投入产出分析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的广东省水足迹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谭圣林 刘祖发 +2 位作者 熊育久 廖晨 陈志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4-1570,共7页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广东省面临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水足迹反应了生产人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所消耗的水资源总量,为缓解广东省水资源危机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与2007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广东省的...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广东省面临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水足迹反应了生产人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所消耗的水资源总量,为缓解广东省水资源危机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与2007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广东省的水足迹,结果显示,(1)2007年广东省的水足迹为316.4亿m3,其中本地水足迹占64.1%、外来水足迹占35.9%。(2)从产业水足迹看,第一产业虽然消费需求最小,但相应的水足迹最大,广东省的外部水足迹主要来源于该产业;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最大,但水足迹相对较小,各省市通过该产业输入广东的水足迹普遍较小。(3)在空间上,广东省的外来水足迹主要来源于湖南、广西、湖北和贵州等省区,且各地输入广东的水足迹随距离增大呈减小趋势。(4)从产业用水看,第一产业的完全用水系数最大,以直接用水为主;第二、三产业以间接用水为主。因此,提高农林牧渔业等水足迹较大行业的外部供给比例、积极扩大水足迹较小的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用水效率,加强与水资源充沛省市的贸易,可缓解广东水资源危机,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安全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足迹 投入产出法 虚拟水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行业水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和夏冰 王媛 +2 位作者 张宏伟 王文琴 王丽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2-768,共7页
选取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基于假设抽取法的水资源消耗产业关联度计量模型,比较各行业水资源的直接消耗和纵向集成消耗,定量测算出我国行业间水资源的流动转移情况.通过分析得到:不同行业的水资源直接消耗量与满足自身需求... 选取2007年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基于假设抽取法的水资源消耗产业关联度计量模型,比较各行业水资源的直接消耗和纵向集成消耗,定量测算出我国行业间水资源的流动转移情况.通过分析得到:不同行业的水资源直接消耗量与满足自身需求所需的水资源量有所差异,但是对于经济系统而言,所有行业水资源的直接消耗总量等于为满足最终需求所需的水资源总量,即水资源在经济系统的不同行业之间发生了转移;在经济系统中,农业、基础工业作为产业链上游行业将大量的水资源通过中间投入的方式转移到其下游行业中,轻工业、高科技工业等产业链下游行业的直接消耗的水资源无法满足自身需求,必须从其上游行业转移水资源;水资源从产业链的上游逐级向下游转移,维持着经济系统产品的生产与交换;如果行业的最终需求不变,单纯调整产业结构仅是将水资源消耗量大的行业进行区位或行业上的转移,而经济系统水资源消耗的总量并没有改变.本文通过定量化的方式来研究行业水资源消耗关联,初步揭示了水资源在行业间的消耗规律,能够为产业调整提供新视角,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水资源转移 产业关联 假设抽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