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超前预报瞬变电磁粒子群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周金 高树全 +1 位作者 徐正宣 王树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5-803,共9页
为解决目前隧道超前预报瞬变电磁常规反演方法对掌子面前方含水体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全空间模型正演算法的隧道瞬变电磁粒子群非线性反演方法,对掌子面前方含水体进行预报。建立全空间低阻夹层模型和掌子面前方含低阻体模型进... 为解决目前隧道超前预报瞬变电磁常规反演方法对掌子面前方含水体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全空间模型正演算法的隧道瞬变电磁粒子群非线性反演方法,对掌子面前方含水体进行预报。建立全空间低阻夹层模型和掌子面前方含低阻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首先,采用全空间正演算法计算得到正演数据,将正演数据添加高斯噪声后作为观测数据;然后,采用粒子群反演算法对观测数据进行迭代反演,通过粒子群的更新—评价—择优过程不断调整模型,直到满足拟合误差阈值得到最优解;最后,将粒子群反演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并与常规烟圈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方法预报隧道含水体的有效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反演结果的电性特征和层厚与理论模型基本一致,反演方法对低阻夹层界面和低阻体的位置刻画比较准确,对低阻体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2)算法的计算速度在迭代后期随着高斯噪声的增大而降低,但仍存在下降收敛的趋势,具有较高的全局寻优能力。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粒子群反演结果相比常规烟圈反演结果,其低阻异常范围变小、异常轮廓更为清晰、浅部的细节更加丰富、成像精度相对更高,隧道开挖结果验证了粒子群反演方法能准确定位含水体的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超前预报 瞬变电磁法 粒子群反演 含水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范立民 孙魁 +6 位作者 马万超 胡俭 马雄德 王建文 吴立群 苗彦平 荣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928,共12页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 近十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矿开采频频受到了直罗组地下水的威胁,甚至出现了突水事故。区内以直罗组地下水为充水水源的大水矿井连片分布,且与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关系密切。为阐释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分布区矿井涌水模式,在直罗组古河道砂体空间分布及其对地下水赋存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尺度、井田尺度和工作面尺度,分析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与矿井涌水的关系,提出了直罗组古河道砂体下矿井涌水模式。结果表明:神府南区直罗组古河道冲刷带沿红碱淖—尔林兔—锦界一线发育,冲刷带内延安组第5段几乎被冲刷剥蚀殆尽,在局部地区延安组第4段也遭受了冲刷。根据砂分散体系分析和隔水岩组发育特征,将冲刷带内充填沉积的古河道砂体分为3级。直罗组古河道砂体富水性的强弱主要受控于砂体规模、物性特征和风化作用,一级砂体(主河道)区域富水性强于二级砂体(分支河道)及三级砂体(三角洲间湾、分流间湾)区域,当砂体遭受风化后,其富水性将进一步增强。基于不同尺度下砂体分级、风化砂体厚度与矿井涌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区东部现阶段古河道砂体下生产矿井的3种涌水模式。强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分布区,风化砂体厚度一般≥30 m。中等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一级砂体的边缘或二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30 m。弱涌水模式,主要位于三级砂体区域,风化砂体厚度一般<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罗组含水层 古河道砂体 矿井涌水模式 水资源保护(保水采煤)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含水体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3
作者 薛国强 李海 +3 位作者 陈卫营 余传涛 常江浩 于景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5,共9页
老窑采空区、顶底板含水层、陷落柱、溶洞、裂隙等潜在含水体,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致灾因素,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随着煤炭开采规模和深度的逐渐加大,地质条件和观测环境日趋复杂,此环境下含水体探测成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 老窑采空区、顶底板含水层、陷落柱、溶洞、裂隙等潜在含水体,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致灾因素,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随着煤炭开采规模和深度的逐渐加大,地质条件和观测环境日趋复杂,此环境下含水体探测成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巨大难题,亟需创新电磁精细探测理论与技术。瞬变电磁法能够获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由于煤矿含水体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电阻率差异,该方法成为探测含水体的主要方法之一。首先总结了煤矿含水体的赋存特征及其电磁法探测的物理基础。然后,综述了近年国内瞬变电磁探测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煤矿含水体探测中的应用和前景。理论方面,重点介绍了近年被引入瞬变电磁场数值模拟的时变点电荷载流微元近场理论和矿井瞬变电磁法的物理基础——地下全空间电磁理论,这2项理论都得益于数值模拟手段的发展,近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方法方面,对修正式中心回线装置、电性源瞬变电磁法、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和矿井瞬变电磁法等新型瞬变电磁法装置进行介绍。随着相关数据处理和反演技术的发展,这些新装置开始在煤矿含水体中得到应用,并展现出与传统方法截然不同的技术特点。最后,指出瞬变电磁多分辨探测方法技术、大数据技术、煤矿多层采空区精细探测技术和瞬变电磁高分辨数据采集装备研发是近年煤矿复杂含水体探测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体 煤矿 探测 瞬变电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庄煤矿3煤顶板岩层富水性分区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文泉 李加祥 +3 位作者 张红日 席京德 官云章 于旭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56,共4页
分析了矿井顶板水害及防治现状 ,以兴隆庄煤矿 4 31 8工作面为例 ,用信息拟合方法对顶板富水性进行分区 ,应用模糊评判预测方法进行了顶板水量预测计算 :涌水量等级为 3级 ,正常涌水量为 0 .5~ 1 .5m3/ min,最大涌水量为 2 .2 5m3/ min... 分析了矿井顶板水害及防治现状 ,以兴隆庄煤矿 4 31 8工作面为例 ,用信息拟合方法对顶板富水性进行分区 ,应用模糊评判预测方法进行了顶板水量预测计算 :涌水量等级为 3级 ,正常涌水量为 0 .5~ 1 .5m3/ min,最大涌水量为 2 .2 5m3/ min,与实际涌水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水 富水性 涌水量 模糊评判 兴隆庄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内隐伏含水体电法探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程久龙 李文 王玉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为探明工作面底板内隐伏含水体,研究利用一种新的直流电法——平行双极-偶极电阻率法——进行探测.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实验模拟在大型水槽中进行,利用铁块模拟含水体,水模拟围岩.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反演计算目标体的... 为探明工作面底板内隐伏含水体,研究利用一种新的直流电法——平行双极-偶极电阻率法——进行探测.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实验模拟在大型水槽中进行,利用铁块模拟含水体,水模拟围岩.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反演计算目标体的位置.实验表明,采用平行双极-偶极电阻率法探测工作面内隐伏的含水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也因其观测信号强、适应范围广的优点,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内含水体 平行双极-偶极电阻率法 水槽模拟实验 电阻率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淡化泵水润滑轴承试验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叶晓琰 冯耀宁 +2 位作者 汪靖 张德胜 胡敬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0-51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转速下水润滑轴承动压润滑效果和系统稳定性,依据海水淡化泵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水润滑轴承试验台.基于试验对水润滑轴承周向压力分布及轴心轨迹进行监测分析,同时采用刚体求解方法对轴心涡动轨迹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试验... 为了研究不同转速下水润滑轴承动压润滑效果和系统稳定性,依据海水淡化泵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水润滑轴承试验台.基于试验对水润滑轴承周向压力分布及轴心轨迹进行监测分析,同时采用刚体求解方法对轴心涡动轨迹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低转速时,楔形间隙内润滑介质水较少,水膜压力分布不连续且压力值较低,各监测点的压力曲线不稳定;随着转速的增大,润滑介质水增多,流体动压润滑效果增强,水膜承载效果增强,压力分布与压力曲线开始趋于稳定,表明整个轴承-转子系统开始趋于稳定;同时,随着转速的增大,液膜厚度增大,轴颈涡动振幅增大,涡动中心明显上移,试验实测结果与CFD模拟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采用数值模拟来研究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泵 水润滑轴承试验台 刚体求解 压力脉动 轴心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井二次涌水原因分析及注浆治理措施 被引量:5
7
作者 钱自卫 马保明 +1 位作者 姜振泉 刘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2,共4页
山西潞安集团黑龙煤矿副斜井在经过迎头预注浆后,在预注浆段内掘进时再次发生涌水现象,导致井筒被淹。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初次注浆形成的软粘土与浆液共同的裂隙充填体稳定性差。对于涌水裂隙采取分流泄压再堵水的总体治理方案,即变不可... 山西潞安集团黑龙煤矿副斜井在经过迎头预注浆后,在预注浆段内掘进时再次发生涌水现象,导致井筒被淹。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初次注浆形成的软粘土与浆液共同的裂隙充填体稳定性差。对于涌水裂隙采取分流泄压再堵水的总体治理方案,即变不可控涌水为可控水后再注浆处理。涌水点注浆堵水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布设检查孔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分析注浆质量较好,为类似有软粘土充填裂隙岩体的注浆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 软粘土充填 充填体稳定性 注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子沟煤矿河床区强含水层下安全采煤技术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延春 杨峰 李文宝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1-94,共4页
为了防止罐子沟河床区强含水层对矿井造成重大水害,罐子沟煤矿实施了大规模水文补勘工程,认识到罐子沟河床区6号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富水性不均匀,沿罐子沟划分了4个富水性分区,并且远离罐子沟,其具有富水性减弱的特点,制定了先易后... 为了防止罐子沟河床区强含水层对矿井造成重大水害,罐子沟煤矿实施了大规模水文补勘工程,认识到罐子沟河床区6号煤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的富水性不均匀,沿罐子沟划分了4个富水性分区,并且远离罐子沟,其具有富水性减弱的特点,制定了先易后难、分区治理开采的技术途径。采取了井上、下联合疏排水的方法,基本疏干了Ⅱ区砂岩含水层;根据井下探放水孔的探测结果,将工作面布置在无水区域等,实现了Ⅱ区6101和6102工作面的顺利开采。结果表明河床区强含水层分区疏干开采的方法是可行的,是我国河下采煤的新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含水层 安全采煤 突水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岩溶裂隙水的富水性及其电性特征-以保定西部山区为例
9
作者 卢放 罗旋 +1 位作者 胡文广 于蕾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6-997,共12页
为揭示太行山北段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分布规律,采用电阻率、极化率、半衰时和偏离度分析不同含水层介质结构、不同含水岩组和不同地下水系统岩溶裂隙水与电性参数的关系,探讨研究区岩溶裂隙水富水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电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为揭示太行山北段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分布规律,采用电阻率、极化率、半衰时和偏离度分析不同含水层介质结构、不同含水岩组和不同地下水系统岩溶裂隙水与电性参数的关系,探讨研究区岩溶裂隙水富水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电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含水层介质结构按照溶蚀孔洞型→断层型→褶皱型→岩体阻水型的排列顺序,半衰时值分布范围依次降低,而偏离度值分布范围依次升高;四种电性参数对奥陶系含水岩组、蓟县系含水岩组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极化率、半衰时和偏离度难以识别拒马河、界河-唐河以及瀑河-漕河三种岩溶裂隙地下水系统类型;奥陶系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优于蓟县系含水岩组;就含水层介质结构而言,溶蚀孔洞型富水性最佳,断层型和褶皱型次之,岩体阻水型富水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裂隙水 单位涌水量 电性参数 含水层介质结构 含水岩组 地下水系统 富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充水含水层Q—S曲线类型判别与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燕 马亚杰 +4 位作者 刘金国 李瑛 张辉 马爱军 王东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2,共5页
针对煤矿充水含水层抽水试验Q—S曲线类型判别方法、Q—S曲线类型与水文地质特征关联的规律性进行分析,以开滦林南仓矿和东欢坨矿典型充水含水层历史抽水试验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比分析了曲度法、作图法和Excel趋势线法3种常用判别方法在Q... 针对煤矿充水含水层抽水试验Q—S曲线类型判别方法、Q—S曲线类型与水文地质特征关联的规律性进行分析,以开滦林南仓矿和东欢坨矿典型充水含水层历史抽水试验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比分析了曲度法、作图法和Excel趋势线法3种常用判别方法在Q—S曲线类型判别中的适宜性,以及典型充水含水层中抽水试验Q—S曲线类型与10 m降深单位涌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曲度法适宜性较差,作图法与Excel趋势线法适宜性较好,两者的判别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Q—S曲线 Excel趋势线 单位涌水量 富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瞬变电磁法的改进及其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伍小刚 李天斌 +1 位作者 张中 薛德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为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掌握掌子面前方含水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较为常用的探测含水不良地质体的物探方法为传统瞬变电磁法。由于以往没有重视探测装置与地质体间的耦合关系,传统瞬变电磁法沿单一测线进行... 为保证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需要掌握掌子面前方含水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较为常用的探测含水不良地质体的物探方法为传统瞬变电磁法。由于以往没有重视探测装置与地质体间的耦合关系,传统瞬变电磁法沿单一测线进行数据采集的方式只能从单一角度发射磁场从而获得单一角度的探测结果,因此一直存在预报不准、漏报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文章对传统瞬变电磁法进行了改进。基于探测装置与地质体间的良-强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能从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多角度探测的共轴偶极法,通过转动探测装置从多个角度发射磁场,使单一角度无法探测的地质体也能与磁场达到良-强耦合效果,从而降低预报不准、漏报的可能性。共轴偶极法具有多个角度的探测结果,多个结果相互印证,具有比传统方法更高的准确性。在九绵高速公路天池隧道里程为YK223+135—YK223+035段内进行传统方法和共轴偶极法预报,开挖验证表明共轴偶极法对含水节理裂隙和岩溶裂隙等含水不良地质体的预报准确性比传统方法高,可为类似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瞬变电磁法 共轴偶极 含水不良地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余热排出泵轴承体的受热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滕国荣 李彦军 +1 位作者 严建华 黄道见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7,共5页
余热排出泵是核电站中核岛安全停堆的重要保障,而轴承体又是余热排出泵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部件。应用传热学理论,分析了轴承体的受热状态,结果表明余热排出泵内高温流体的热量通过泵轴传递到轴承体,再加上轴承的高速旋转摩擦产生的热... 余热排出泵是核电站中核岛安全停堆的重要保障,而轴承体又是余热排出泵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部件。应用传热学理论,分析了轴承体的受热状态,结果表明余热排出泵内高温流体的热量通过泵轴传递到轴承体,再加上轴承的高速旋转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轴承体的温度过高,影响轴承体的安全稳定运行,须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根据传热学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循环冷却水量与出口水温的关系,为循环水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排出泵 轴承体 传热分析 冷却水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灾害诱发煤矿水害事故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齐庆杰 孙祚 +5 位作者 刘文岗 王安虎 杨敬虎 刘思昀 孙立峰 王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5-402,共8页
煤矿作为承灾体,面对洪水灾害的冲击威胁,脆弱性凸显。洪水不仅会直接导致淹井事故、工业广场破坏等,还会间接诱发井下涌水异常、突水、透水、地下水污染等链生灾害事故。为了定量评估洪水灾害诱发煤矿水害事故风险大小,加强煤矿洪水灾... 煤矿作为承灾体,面对洪水灾害的冲击威胁,脆弱性凸显。洪水不仅会直接导致淹井事故、工业广场破坏等,还会间接诱发井下涌水异常、突水、透水、地下水污染等链生灾害事故。为了定量评估洪水灾害诱发煤矿水害事故风险大小,加强煤矿洪水灾害防治工作,基于灾害风险科学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三要素经典理论和煤矿洪水灾害防治现状,构建了煤矿洪水灾害设防情况调查指标体系,建立了洪水灾害诱发煤矿水害事故风险评估模型,并在遵义市桐梓县某煤矿进行了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洪水诱发煤矿水害事故风险评估涵盖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等灾害风险关键要素。其中,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主要考虑致灾因子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强度等;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价主要考虑地形、水系等因素评价孕灾环境对致灾因子的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主要2两方面因素决定:(1)承灾体对洪水灾害的设防水平,设防水平越高,承灾体脆弱性越低;(2)在孕灾环境中暴露于致灾因子的人员、资产数量,数量越大,承灾体脆弱性越高。通过对该煤矿应用所提出的风险评估模型,得出该煤矿洪水诱发煤矿水害事故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为定量评估洪水诱发煤矿水害事故风险提供了方法,为煤矿做好洪水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承灾体 煤矿水害 风险评估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优、缺点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安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对仪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对红外探测仪器的改进起到指导作用。详细阐述红外探水的基本原理、特点、测线布置方式和预报判读依据,结合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玉... 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对仪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对红外探测仪器的改进起到指导作用。详细阐述红外探水的基本原理、特点、测线布置方式和预报判读依据,结合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玉屏至凯里段隧道工程实例,多次准确预报出掌子面前方存在的隐伏含水构造,从而成功避免了隐伏含水构造对隧道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对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地质预报 红外探水仪 掌子面 隐伏含水体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含水气藏自适应控水完井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旭 周朝 +3 位作者 姚志良 李晓益 张睿 王旭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0-1046,共7页
针对酸性含水气藏的自适应控水完井技术研究仍为空白,缺乏适用于酸性含水气藏的自适应控水完井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为此,综合考虑地层气体非达西渗流和应力敏感效应,建立了酸性含水气藏的沉积硫饱和度模型,引入时变表皮系数反映沉积硫... 针对酸性含水气藏的自适应控水完井技术研究仍为空白,缺乏适用于酸性含水气藏的自适应控水完井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为此,综合考虑地层气体非达西渗流和应力敏感效应,建立了酸性含水气藏的沉积硫饱和度模型,引入时变表皮系数反映沉积硫饱和度对地层渗透率的影响;设计了满足酸性含水气藏控水和防硫堵双重要求的新型流道型流入控制件;建立了考虑硫沉积的酸性含水气藏自适应控水完井的地层-井筒动态模拟方法,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优化自适应控水完井关键参数。研究表明:与酸性含水气藏射孔完井相比,优化后的自适应控水完井造成的附加阻力损失很小,最大附加压降小于0.67 MPa,能够在控水的同时维持酸性气井正常生产;自适应控水完井技术可以降低日产水量和累计产水量,在10 a预测末期累计产水量降幅达22.7%。优化后的自适应控水完井技术可以实现酸性含水气藏的有效控水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藏 含水气藏 水平井 自适应流入控制 控水完井 数值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矿坑水纳米颗粒特征及启示
16
作者 王嘉龙 张鹏 +5 位作者 左蕾 崔中旭 邵光宇 谭肖波 于晓兵 刘睿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8-894,共7页
为证实稀土元素可以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选取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区矿坑水为研究对象,对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进行了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单颗粒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坑水中含有大量(含)稀土纳米颗粒和其他类型纳米颗粒。其... 为证实稀土元素可以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水体中,选取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区矿坑水为研究对象,对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进行了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单颗粒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坑水中含有大量(含)稀土纳米颗粒和其他类型纳米颗粒。其中,(含)稀土纳米颗粒成分主要为C、F、La、Ce,其他类型的纳米颗粒含O、S、C、Al、Si、K等元素。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稀土元素在矿坑水中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同时,(含)稀土纳米颗粒成分与矿区稀土矿体(氟碳铈矿、萤石)成分类似,能够反映矿体的成分信息,进而为利用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研究矿体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稀土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携带有一些有毒元素,可能会影响矿区的生态系统,因此应该对稀土矿床矿坑水中的纳米颗粒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坪稀土矿床 (含)稀土纳米颗粒 矿坑水 矿体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