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
1
作者 杨清海 廖成龙 +5 位作者 贾德利 祝英俊 于川 孔令维 于洋 杜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用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管柱间电能与信号的近距离无线传输,为井下多个智能配产器供电,并实现双向通讯。研制了适应井下复杂工况的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智能配产器、地面控制器等核心工具,以及大通径丢手锚定器、油井过电缆封隔器等配套工具,实现了技术定型。在大庆油田完成10口井现场试验,两管柱井下对接快捷、可靠,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工作稳定,实现了井下分层流量、压力、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分层产液量调控,提高了储层认识程度,取得了增油、降含水的生产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电磁耦合 电能无线传输 信号无线传输 井下实时监测 注采协同调控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解堵控水体系
2
作者 魏亚军 常笃 +3 位作者 韩创辉 易永根 张争 李建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目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酸液酸化解堵后形成优势通道,整体呈现窜流出水、含水量持续上升的问题,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果。利用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界面改性作用改变岩石润湿性而控水。以葵酸、(2−羟乙基)二... 目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酸液酸化解堵后形成优势通道,整体呈现窜流出水、含水量持续上升的问题,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果。利用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界面改性作用改变岩石润湿性而控水。以葵酸、(2−羟乙基)二甲胺、1,4−二溴−2丁烯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季胺化反应引入酯基和烯烃并合成一种具有低毒性、低刺激性、易生物降解特性的双头阳离子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DWIO,评价了DWIO的润湿反转、吸附、控水稳砂、缓蚀性能,具有“一剂多用”特性。复配缓速酸(HCl+氟盐+有机膦酸)及增效剂等形成解堵控水体系。结果室内实验结果显示,该解堵体系驱替后油相渗透率增加2~3倍,而水相渗透率并未上升且产水率降低了9.71%、日产油量增加10.5%。在长庆油田致密油藏南梁区块山X井现场应用后,含水率下降12.4%,最大日产油量达2.1 t。结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解堵控水体系可有效解决致密砂岩储层老井酸化解堵后含水率上升、有效期短、增产幅度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解堵 表面活性剂 降水增油 解堵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水驱油田高含水期控水稳油关键开采技术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刘义刚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渤海油田原油增量是国内原油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稳定开发对于保障国内原油供给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渤海油田开发进入高-特高含水阶段,需要研发适合海上特点的水驱油田控水稳油开采技术。立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挑战... 渤海油田原油增量是国内原油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稳定开发对于保障国内原油供给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渤海油田开发进入高-特高含水阶段,需要研发适合海上特点的水驱油田控水稳油开采技术。立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挑战,历经十余年的技术攻关与实践探索,渤海水驱油田控水稳油开采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进展。重点阐述了渤海油田分注分采、高效调堵、增产增注、高效举升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应用成果。未来,渤海油田将继续针对水驱油田控水稳油开采难题,重点攻关精细注采联调联控、自调控调剖调驱、低成本解堵增产增注与机采井高效能采油等技术,探索更为高效、智能、低能耗的海上油田开采技术,进一步推动渤海水驱油田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水驱油田 高含水期 控水稳油 分注分采 高效调堵 增产增注 高效举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条带状背斜油藏边部注水开发产能影响因素
4
作者 谢启超 田亚飞 +4 位作者 乐平 宋鹏 刘新菊 刘建 刘万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0-566,共7页
JY油田Y油藏为典型窄条带状背斜油藏,其储集层注入水极易沿河道中心方向突进,导致油井快速水淹,产量递减快;由于对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产能影响因素认识不清,此类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窄条带状背斜油藏... JY油田Y油藏为典型窄条带状背斜油藏,其储集层注入水极易沿河道中心方向突进,导致油井快速水淹,产量递减快;由于对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产能影响因素认识不清,此类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窄条带状背斜油藏精细数值模型,通过对比论证提出了“边部注水+逐步转注”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部注水+逐步转注”开发不仅可以增大边水能量,使得井网双向受效,还可以有效延缓构造高部位油井的见水时间,大幅度降低油井含水率。另一方面,在考虑油藏构造特征的前提下,量化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产能特征,明确了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等参数的合理界限,论证了不同储集层物性下油藏面积的适应性。可为同类型油藏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条带状背斜油藏 边部注水 产能影响因素 稳油控水 油井转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曲线标定技术可采储量的极限含水率 被引量:2
5
作者 连建文 汪耀宗 杨继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5,共9页
在动态法标定可采储量中,水驱曲线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方法是注水油藏不采取重大调整措施、不改变开发方式、水驱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时的向前预测,其将极限含水率标准定为0.98,缺乏科学依据。不同油藏的水驱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应在4种... 在动态法标定可采储量中,水驱曲线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方法是注水油藏不采取重大调整措施、不改变开发方式、水驱状况基本保持稳定时的向前预测,其将极限含水率标准定为0.98,缺乏科学依据。不同油藏的水驱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应在4种水驱特征曲线中选择最接近油藏实际的水驱规律,而不是以技术可采储量最低去选择,造成标定的技术可采储量可靠性不强。为此,将4种水驱特征曲线和产量递减法进行反演优选和联合消元,形成新的水(液)油比与递减产量关系式,不仅可以确定极限含水率,也实现了动态法标定技术可采储量结果的唯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特征曲线 可采储量标定 极限含水率 产量递减方程 水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油田二类油层聚驱上返时机计算方法
6
作者 陈宝玉 董雅婷 +2 位作者 冯诗淼 秦旗 杨其浩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58,共6页
为合理确定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极限含水率,充分考虑油田效益最大化,评估油田生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针对二类油层聚驱潜力层系接替投产时机问题,基于盈亏平衡原理与产量递减规律提出一种明确上返开发时机的新方法.打破选取98%(水的体... 为合理确定不同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极限含水率,充分考虑油田效益最大化,评估油田生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针对二类油层聚驱潜力层系接替投产时机问题,基于盈亏平衡原理与产量递减规律提出一种明确上返开发时机的新方法.打破选取98%(水的体积分数)作极限含水率行业标准的限制,基于油价、油田实际产出、成本和税金等经济参数,运用投入产出平衡理论,推导出聚合物驱油田单井经济极限含水率计算模型.利用产量递减规律预测处于后续水驱阶段的油层未来含水变化趋势,结合经济极限含水率,明确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时机,即层系接替投产时机.以D油田二类油层为例,计算不同油价和产液规模下的经济极限含水率,评价油井生产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并预测油田含水率变化,明确了开发投产时机.结果表明,经济极限含水率与油价和日产液量均呈正相关,对于具有较高采油速度的化学驱油层而言,高油价下的极限含水率可达99.02%,远超行业标准.根据建立的经济极限含水率模型预测的开发投产时机,延长了油井高含水期效益生产的寿命,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对油田化学驱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二类油层 聚合物驱 产量递减 经济极限含水率 开发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复合体系调驱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肖建洪 姜娜 +1 位作者 马辉 陈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80,共3页
为提高凝胶体系对聚合物驱后高渗透地层的深部调驱效果,开发了由聚丙烯酰胺乳液、无机颗粒和Cr3+交联剂组成的凝胶复合体系。通过室内成胶实验,优选出了适合现场施工的6号和7号配方。室内封堵实验表明,在高渗透岩心中,注入7号配方的凝... 为提高凝胶体系对聚合物驱后高渗透地层的深部调驱效果,开发了由聚丙烯酰胺乳液、无机颗粒和Cr3+交联剂组成的凝胶复合体系。通过室内成胶实验,优选出了适合现场施工的6号和7号配方。室内封堵实验表明,在高渗透岩心中,注入7号配方的凝胶复合体系后,再驱8倍孔隙体积水,封堵率高达98.6%,说明该体系可以到达岩心深部发挥调驱作用,且7号配方的封堵效果优于6号配方。利用7号配方的凝胶复合体系对6个井组进行调剖后,注水井油压上升了1.8MPa,对应油井见效高峰时含水率下降了6.9%,累积增产原油1.1305×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体系 复合体系 调驱技术 聚合物驱 聚丙烯酰胺乳液 应用 CR^3+ 调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选择性化学堵水技术在高尚堡油田浅层油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怀珠 李良川 梁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8-430,共3页
高尚堡油田浅层油藏为边底水驱动油藏,油水层间隔层较薄,在开发过程中易形成边底水突进、水窜、水淹等情况,使油井含水量迅速上升,油井产能下降,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用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十六烷基溴和丙烯酰... 高尚堡油田浅层油藏为边底水驱动油藏,油水层间隔层较薄,在开发过程中易形成边底水突进、水窜、水淹等情况,使油井含水量迅速上升,油井产能下降,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用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十六烷基溴和丙烯酰胺合成了堵水剂HWSO。3%HWSO溶液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105℃时达到最大值35Pa·s。岩心选择性封堵实验表明,该堵剂对油水选择性封堵能力差异达5.26倍。在高尚堡浅层北区高104-5平35井现场试验,该堵剂的降水增油效果明显,累计增油892t,累计降水68000m3,含水率下降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高含水 选择性化学堵剂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分层注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姜颜波 程玉桥 +1 位作者 元福卿 祝仰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5-67,共3页
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 ,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改善注聚层间吸水状况 ,有效地扩大波及体积。针对胜利油区油藏和水驱开发特点 ,以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研究为基础 ,对分层注聚采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分层注入可... 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 ,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改善注聚层间吸水状况 ,有效地扩大波及体积。针对胜利油区油藏和水驱开发特点 ,以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研究为基础 ,对分层注聚采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分层注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层间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量 ,效果好于合注。在矿场应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分层注聚入 降水增油 提高采收率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探讨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继风 田晓东 +1 位作者 郭玮琪 王天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1,70,共4页
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是反映油田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综合指标,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预测开发指标的核心指标。基于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建立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指出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至少有2种变化形态,可以利用其... 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是反映油田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综合指标,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预测开发指标的核心指标。基于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建立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指出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至少有2种变化形态,可以利用其变化规律来判断水驱曲线的应用条件;分析指出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之间为线性关系,斜率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基于此建立了利用动态资料评价采油速度的方法,并同时给出了含水上升速度与含水率及采油速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可以用来评价含水与采油速度的高低。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理论关系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所得的研究成果对矿场应用和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含水上升率 含水上升速度 采油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井调堵压裂技术 被引量:21
11
作者 达引朋 李建辉 +3 位作者 王飞 黄婷 薛小佳 余金柱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79,共6页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高渗带影响,常规重复压裂存在含水率上升、增产幅度低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根据典型油藏长期注采开发实际,采用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结合加密井生产资料,研究了中高含水油井调堵压裂增产机...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高渗带影响,常规重复压裂存在含水率上升、增产幅度低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根据典型油藏长期注采开发实际,采用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结合加密井生产资料,研究了中高含水油井调堵压裂增产机理,分析了不同调堵压裂参数对油井重复改造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前置调堵控含水、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提单产”的重复压裂技术思路。通过室内试验,研发了PEG-1凝胶,凝胶主剂质量分数为5%~10%时,可保持较高水平的凝胶强度;优化注入排量为1.5 m^(3)/min,注入量为300~600 m^(3),可在裂缝深部40~80 m处封堵高渗条带;优化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技术,缝内净压力提高到5.0 MPa以上,实现了压裂裂缝由低应力区向高应力区扩展,以动用侧向剩余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实施调堵压裂后单井日产油量平均增加1.07 t,含水率降低9.0百分点,实现了中高含水井重复压裂“增油控水”的目的。该调堵压裂技术为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中高含水井 调堵压裂 增油控水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剩余储量潜力分析及挖潜方向 被引量:33
12
作者 吴晓慧 王凤兰 +1 位作者 付百舟 尹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1,i003,共4页
建立了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计算各类井地质储量的新方法并对喇萨杏油田各类井地质储量进行了测算。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 分析了喇萨杏油田剩余储量分布特点, 明确了油田进一步调整挖潜的方向。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驱分... 建立了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结合计算各类井地质储量的新方法并对喇萨杏油田各类井地质储量进行了测算。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 分析了喇萨杏油田剩余储量分布特点, 明确了油田进一步调整挖潜的方向。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驱分类井控制剩余可采储量比例、含水、采油速度等开发状况, 分析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针对各类井网目前含水接近的情况, 论证了满足一定产油量约束下的各类井产液比例与产油比例尽量接近于它们的地质储量比例时控水效果最好。应用此结论, 研究了喇萨杏油田水驱分类井优化结构调整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储量比例 产油比例 含水 优化 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霞 孙建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101,共4页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历经12年,聚合物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油藏工程配套技术。聚合物驱对象逐步由主力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为了积极探索三类油层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大庆油田分别在萨南、萨中、萨北开发区,...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历经12年,聚合物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油藏工程配套技术。聚合物驱对象逐步由主力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为了积极探索三类油层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大庆油田分别在萨南、萨中、萨北开发区,对葡萄花、萨尔图、高台子油层开展了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井距条件下,三类油层可以实现低分子量聚合物的连续注入;聚合物驱在三类油层中的应用,见到了一定的增油降水效果,中心井区综合含水平均下降幅度为5—7个百分点;聚合物驱过程中,表外储层没有得到有效动用,表内储层动用厚度没有明显增加;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注聚参数条件下的储层动用状况认为,三类油层聚合物驱更适合采取低分子量、相对高浓度的注入方式;从各试验区的总体效果来看,大庆油田三类油层应用聚合物驱技术,预计可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聚合物驱 增油降水 动用状况 注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凝胶堵剂的制备及在注水开发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怀珠 郭吉清 +1 位作者 孙蓉 郑家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67,共4页
针对冀东油田中深层注水开发油藏存在注入水沿平面单向突进、吸水剖面差异大、注采调控难度大等问题,用水玻璃、网络保水剂和延迟活化剂制备了水玻璃凝胶堵剂,分析了水玻璃凝胶堵剂的成胶原理,研究了该堵剂的注入性与封堵性能,并在冀东... 针对冀东油田中深层注水开发油藏存在注入水沿平面单向突进、吸水剖面差异大、注采调控难度大等问题,用水玻璃、网络保水剂和延迟活化剂制备了水玻璃凝胶堵剂,分析了水玻璃凝胶堵剂的成胶原理,研究了该堵剂的注入性与封堵性能,并在冀东油田开展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由水玻璃、延迟活化剂和网络保水剂(质量比为5∶1∶0.2)制备的水玻璃凝胶堵剂注入性和封堵性良好,对中渗和低渗填砂管的封堵率分别为93.5%和97.3%;堵剂选择性较好,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进行封堵,堵剂突破后低渗储层的分流率由29.8%增至85.2%,高渗储层的分流率由70.2%降至14.8%。包裹硅酸凝胶、硅酸盐沉淀的大分子交联网状结构提高了水凝胶的成胶强度。水玻璃凝胶堵剂在冀东油田现场应用6口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平均单井注水启动压力上升4.67 MPa,吸水剖面得到改善,注入水波及体积增加,对应8口油井见效,累计增油431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凝胶 堵剂 增油降水 注水开发油藏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中高含水油田提液潜力动态计算方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晨 张金庆 +1 位作者 周文胜 王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115,共6页
提液是海上中高含水油田减缓产量递减的一项有效措施。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油井提液动态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对区域静态资料的依赖性和局限性,但常规动态法只能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难以量化提液潜力。基于渗流理论,首先建立油井无... 提液是海上中高含水油田减缓产量递减的一项有效措施。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油井提液动态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对区域静态资料的依赖性和局限性,但常规动态法只能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难以量化提液潜力。基于渗流理论,首先建立油井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定量表征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油井无因次历史最大合理生产压差确定方法,并进一步提出油井最大产液量实时计算方法,从而达到动态法直接量化油井提液潜力的目的。应用实例表明,W油田实施提液后各井产液量基本达到了计算值,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该方法仅需要油井产液量和产油量2个基本生产动态数据就可以直接量化油井提液潜力,克服了海上油田区域静态资料不足的问题,具有数据基础简单、结果合理、操作简便和可实施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海上中高含水油田提液潜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含水油田 最大产液量 提液潜力 生产压差 采液指数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高含水期稳产措施宏观决策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月明 陈耀武 +2 位作者 雷占祥 杜庆军 刘晓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油田开发产量递减的规律和特点,在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调剖措施为例,从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及工艺参数等三方面研究了稳产措施的适应性。并针对油田生产的特点,建立了稳产措施不确定性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了稳产... 针对油田开发产量递减的规律和特点,在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调剖措施为例,从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及工艺参数等三方面研究了稳产措施的适应性。并针对油田生产的特点,建立了稳产措施不确定性目标规划模型,研究了稳产措施的宏观决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晋45断块宏观决策中。应用结果表明,建立的宏观决策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油田的实际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稳产 措施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影响采油速度的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智刚 张宸恺 +4 位作者 阿布都艾尼 刘旺东 哈兰·哈依白 潘国华 叶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8-591,共4页
针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因素,收集了130个国内外中高渗碎屑岩油田及碳酸盐岩油田的生产动态数据,其中大部分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开采。按照原油黏度和储集层渗透率将油田分为低黏高渗、低黏中渗、中黏中渗、中黏中高渗、中黏特高渗、中高黏特... 针对采油速度的影响因素,收集了130个国内外中高渗碎屑岩油田及碳酸盐岩油田的生产动态数据,其中大部分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开采。按照原油黏度和储集层渗透率将油田分为低黏高渗、低黏中渗、中黏中渗、中黏中高渗、中黏特高渗、中高黏特高渗油田。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开展了不同开发阶段在不同原油黏度、储集层渗透率、油藏储量丰度、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下的采油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油黏度、油藏储量丰度、储集层渗透率主要影响开发初期的采油速度,对开发后期影响较小;井网密度和注采井数比主要影响开发中后期的采油速度,对开发初期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 含水率 采油速度 采收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田开发后期注采结构调整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0
18
作者 卢军 张继谦 +1 位作者 杜学军 薛国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6,共4页
河南油田东部的稀油区油田(均为普通黑油油藏)为砂岩油田,至1997年10月含水率高达90.51%,处于开发后期。由于1986年以来重视注采结构的综合调整,1996年底核实稀油区水驱采收率为41.9%,其中的双河油田(... 河南油田东部的稀油区油田(均为普通黑油油藏)为砂岩油田,至1997年10月含水率高达90.51%,处于开发后期。由于1986年以来重视注采结构的综合调整,1996年底核实稀油区水驱采收率为41.9%,其中的双河油田(主力油田)为45.5%,调整效果显著。在注水结构调整中,控制超注区域和层段的注水量,提高欠注区域和层段的注水量。井网调整的具体做法是:小区块、小开发单元注水由边外向边内转移;面积较大单元由集中注水向分散注水转移;高含水井注水由主力层向非主力层转移;厚油层由分层注水向分段注水转移。缩小吸水剖面和产液剖面的差异性才能提高存水率,矿场注水结构调整的具体做法是:对储集层物性不同的油田采用分压力、分水质注水;厚油层利用层内夹层细分层段注水,对这样仍达不到配注要求的层段,分层改造后注水。在产液结构调整中,每年对低效、无效油井进行补孔、堵水、转换层系和关井等综合治理,减少平面干扰;厚油层细分成最小流动单元或渗流单元开采,减少层内纵向干扰;产油层细分改造;根据油层的沉积亚相,采取不同的提液对策。砂岩油田水驱开发后期注采结构调整是难度很大的长期工作,要有长期目标和短期运行方案,不断总结、不断调整。表1参4(郭海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开发 砂岩油田 开发后期 注采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周期注水方法改善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 被引量:24
19
作者 梁文福 吴晓慧 孙晓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24,共2页
阐述了周期注水采油机理, 研究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周期注水的组合方式和合理参数,并通过典型实例证明, 周期注水是改善非均质油层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喇嘛甸油田 高含水后期 周期注水采油 油田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对不同韵律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机理——以苏丹H油田为例 被引量:22
20
作者 饶良玉 吴向红 +1 位作者 李香玲 李贤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99,117-118,共4页
以苏丹块状底水油藏H油田为原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正韵律、反韵律、复合正韵律和复合反韵律底水油藏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夹层半径、厚度及分布条件下各种韵律油藏的开发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对不同韵律... 以苏丹块状底水油藏H油田为原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正韵律、反韵律、复合正韵律和复合反韵律底水油藏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夹层半径、厚度及分布条件下各种韵律油藏的开发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对不同韵律底水油藏,含夹层油藏的开发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控水效果随着夹层半径的增大而变好;夹层厚度对开发效果影响不大,低含水期正韵律底水油藏和中高含水期反韵律底水油藏控水效果相对较好;夹层分布在距离油水界面较近或存在多夹层情况下开发效果好;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夹层之间和夹层下部。不同韵律底水油藏的开发策略主要为充分利用隔夹层优化射孔,结合垂向与水平渗透率之比控制采油速度和适时实施人工夹层等减缓底水锥进速度。H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充分利用隔夹层优化射孔并部署加密水平井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夹层 数值模拟 控水稳油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