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aqing Oilfield mudstone's creep characteristic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小兰 刘建军 +1 位作者 杨春和 陈剑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71-474,共4页
In order to analyze mechanism of casing damage,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 and creep experiment of interbedded mudstone samples from Sanan development area of Daqing Oilfield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wer... In order to analyze mechanism of casing damage,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 and creep experiment of interbedded mudstone samples from Sanan development area of Daqing Oilfield under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were carried out.The changes of the mudstone's 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creep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increment of water saturation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ck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 rapid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water content,at the same time,the creep strain and creep strain rate of steady stat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ment of water content,and also the steady state creep strain rate is enhanc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deviatoric stress.Through the creep characteristic curves,a non-linear creep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mudstone considering the change of water contents is established,which will be used in future numer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STONE INTERLAYER CASING damage CREEP experiment water content NON-LINEAR CREEP eq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xVC复合粉的制备及高含量VC对WC–Co基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孝纯 康笑东 张国华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3,254,共9页
采用两步碳热还原法合成了WC–xVC复合粉,并以此为原料通过真空烧结法制备了不同Co含量(6%和10%,质量分数)的WC–Co–VC硬质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1420℃、1440℃和1460℃)对硬质合金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了Co和VC含量对WC晶粒尺寸以及... 采用两步碳热还原法合成了WC–xVC复合粉,并以此为原料通过真空烧结法制备了不同Co含量(6%和10%,质量分数)的WC–Co–VC硬质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1420℃、1440℃和1460℃)对硬质合金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了Co和VC含量对WC晶粒尺寸以及硬质合金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相对密度增大,当烧结温度为1460℃时,所有合金试样的相对密度均大于98.5%。此外,随着VC含量的增加,WC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这导致样品的硬度提高,断裂韧性降低。当VC质量分数为6%时,WC–6Co硬质合金和WC–10Co硬质合金的硬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HV301941和HV301838。在烧结温度和VC含量一定的情况下,试样的断裂韧性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试样的硬度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VC复合粉 wc–Co硬质合金 维氏硬度 断裂韧性 CO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on wind turbine blade icing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3
作者 LI Yan SUN Ce +4 位作者 JIANG Yu YI Xian GUO Wenfeng WANG Shaolong FENG Fang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3-520,共8页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 LWC ) on blade icing of wind turbin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blade icing wa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based on low speed viscous...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 LWC ) on blade icing of wind turbin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blade icing wa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based on low speed viscous N-S equation. The trajectory equation of water droplets was established by Lagrangian method. The mas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s of the water droplets impac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blade were solved based on control body theory. Three sections along blade span wise of a 1.5 MW wind turbine were decided to simulate icing. Five kinds of LWC were selected for simulation including 0.2,0.4,0.6,0.8 and 1.0 g/m^3 under two ambient temperatures of -10 ℃ and -20 ℃. The medium volume droplet diameter ( MVD ) was 30μm. The simulations included icing shape on blade surface, dimensionless icing area and dimensionless maximum stagnation thickness. Furthermore, the flow fields around both the iced blade airfoil and the original one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typical icing characteristics of icing shape, icing area and thickness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LWC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antiicing and deicing of wind turbine bl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ICING AIRFOIL NUMERICAL simulation liquid water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strate Water Content and Weight Loss,Mycelium Culture Time and Hypsizygus marmoreus Growth Yields 被引量:2
4
作者 GAO Junhui FENG Zhiyong CHEN Hui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Changes in the weight and water content of the growth substrate at different cultivation tim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Hypsizygus marmoreus growth yields.Highest growth yields(132.6~146.3 g per culture) were achieved w... Changes in the weight and water content of the growth substrate at different cultivation tim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Hypsizygus marmoreus growth yields.Highest growth yields(132.6~146.3 g per culture) were achieved when the mycelium culture and maturation period was between 80 and 90 days,and the substrate water content was 73%~74%.Physiological maturation of H.marmoreus mycelium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substrate water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含量 体重 菌丝 培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esel oil infiltration in soils with selected antecedent water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
5
作者 马艳飞 李永霞 +3 位作者 S.H.Anderson 郑西来 冯雪冬 高佩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924-1930,共7页
The effects of soil texture,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 on diesel oil infiltration in fine sand and silty clay loam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 Three physical and two empirical equations express diesel oil i... The effects of soil texture,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 on diesel oil infiltration in fine sand and silty clay loam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 Three physical and two empirical equations express diesel oil infiltration through soils with time, with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greater than 0.99. Diesel oil infiltrates more quickly in the fine sand than in the silty clay loam material. Diesel oil infiltration rates are foun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 for the silty clay loam material. The infiltration rate of diesel oil in the fine sand material increases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water content. The diesel oil saturated conductivity(Kdiesel)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bulk density for the silty clay loam column. Diesel oil sorptivity(S)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increased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 of the silty clay loam material. Changes in empirical parameters relative to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bulk density are similar to the parameter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ILTRATION diesel oil SOIL physical and empirical models initial water content bulk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超细晶WC-12%Co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傅声华 肖森 +3 位作者 陈维财 刘鑫 钟志强 黄云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经混料、压形、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8组不同碳含量的WC-12%Co硬质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分析了碳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为5.26%~5.42%的WC-12%Co硬质合金处于WC+γ... 经混料、压形、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8组不同碳含量的WC-12%Co硬质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分析了碳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为5.26%~5.42%的WC-12%Co硬质合金处于WC+γ二相区;当碳含量小于等于5.22%时,合金出现絮状、针状脱碳相;当碳含量大于等于5.46%时,合金出现黑色絮状的渗碳相,伴有粗晶、粗晶聚集及钴偏析现象。随着碳含量逐渐增加,WC晶粒逐渐长大,结晶趋于完整,晶粒边缘趋于平直化,晶界变得更加清晰,当碳含量达到5.54%时,WC晶粒边缘出现圆角。碳含量为5.26%~5.42%的合金处于WC、Co二相区,综合力学性能较优,硬度维持在1 777~1 695 kg/mm^(2),抗弯强度为3 357~3 29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含量 超细晶硬质合金 wc-12%Co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诱发湿陷型侧压力对黄土滑坡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国强 朱立峰 +1 位作者 张霞 刘港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黄土斜坡因湿陷所致侧压力促进坡体失稳滑动,是研究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黑方台黄土湿陷试验和坡体稳定性模拟,阐明了灌溉湿陷侧压力在坡体内部空间变异性及其促滑机理。结果表明,该区黄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灌区0... 黄土斜坡因湿陷所致侧压力促进坡体失稳滑动,是研究灌溉诱发黄土滑坡的基础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黑方台黄土湿陷试验和坡体稳定性模拟,阐明了灌溉湿陷侧压力在坡体内部空间变异性及其促滑机理。结果表明,该区黄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灌区0~15 m深度黄土为轻度湿陷,20~25 m深度黄土为中度湿陷,非灌区黄土均为强烈湿陷。当坡体含水率由4%增加到20%时,总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水平方向总位移由12 mm增加至140 mm,侧压力系数逐渐增大。饱和状态下,发生湿陷变形时的最大侧压力达123 kPa,湿陷型侧压力系数增加达1.4倍。湿陷导致坡体上部产生拉应力,在滑坡后缘深度在5 m以下的土体产生湿陷裂缝,形成优势通道;坡体内部因压应力集中而产生指向临空面的侧向压力,循着坡肩湿陷裂缝向坡体内部扩张,并沿弧形软弱带发生剪切破坏直至失稳。考虑侧压力对滑坡的促进作用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完善了灌溉型黄土滑坡的影响因素的表征,有助于完善黄土滑坡诱发灾害理论,为黄土滑坡的精确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湿陷性 侧压力系数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更新世黄土的湿陷特性及其湿陷预测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昱凯 李广林 +2 位作者 李同录 张子然 刘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间歇性的地表灌溉或工程运营引起的长期地表渗漏,会导致深层中更新世(Q_(2))黄土的增湿变形,进而影响构建筑物安全。为了预测Q_(2)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对陕西泾阳原状Q_(2)黄土进行了多个含水率下的高压固结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及压力... 间歇性的地表灌溉或工程运营引起的长期地表渗漏,会导致深层中更新世(Q_(2))黄土的增湿变形,进而影响构建筑物安全。为了预测Q_(2)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对陕西泾阳原状Q_(2)黄土进行了多个含水率下的高压固结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及压力下的湿陷系数,并基于试验结果,在δ_(s)-lgp半对数坐标系中,利用线性及Lorentz型函数构建Q_(2)黄土湿陷系数的压力相关模型,然后基于模型参数与含水率相关性,建立湿陷系数与压力和含水率的二元函数三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大,黄土的湿陷系数在δ_(s)-lgp半对数坐标系中均呈现出线性缓增-骤增-峰值-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各含水率下缓增-骤增阶段的分界压力不随含水率的变化而改变,均为饱和状态压缩曲线的结构屈服压力;各含水率下峰值湿陷系数和对应的压力均随含水率的增大逐渐减小。建立的湿陷系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Q_(2)黄土高压力范围内各含水率下湿陷系数随压力的变化,可用来预测Q_(2)黄土在不同含水率和荷载下的湿陷系数,对深厚层Q_(2)黄土的浸水、增湿湿陷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黄土 湿陷变形 湿陷系数 压力 含水率 湿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业用水权政策文本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丽娜 徐梦绮 +2 位作者 吴凤平 史珍 石常峰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用水权政策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效能,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已发布的农业用水权政策,构建“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遴选出的85份相关政策文本予以编码,进行单维统计分析和多维交互分...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用水权政策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效能,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已发布的农业用水权政策,构建“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利用内容分析法对遴选出的85份相关政策文本予以编码,进行单维统计分析和多维交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用水权政策在当前粮食安全的大格局下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未来政策应适度调整社会主体参与比例,让更多的主体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扩大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粮食安全战略;优化政策目标的体系结构,注重农业用水权政策目标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用水权 政策文本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成武 王方琳 +2 位作者 赵鹏 付贵全 唐卫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以2年生沙蒿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各指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揭示沙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干... 以2年生沙蒿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不同水分条件沙蒿叶片水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各指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揭示沙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增加,沙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持续降低,叶片水分亏缺(RWD)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沙蒿总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均随胁迫时间增加而持续降低,胁迫30 d时均降为最小值,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胁迫时间增加逐渐升高;3)沙蒿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主要气体交换参数对土壤水分都表现出明显的阈值响应,适宜进行正常光合生理活动的土壤含水率阈值为6.48%~17.51%;4)沙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随干旱胁迫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平缓上升趋势;5)沙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持续干旱胁迫导致MDA大量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随胁迫时间增加而升高,30 d时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能对干旱胁迫做出较早的响应,胁迫12 d时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较差,持续干旱对沙蒿CAT活性产生抑制。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沙蒿会通过提高叶片光能捕获转换能力、增强抗氧化水平等方式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 干旱胁迫 叶片水分含量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挤淤法中炸药埋深对土体参数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4 位作者 陈晟凯 秦伟 倪俊峰 高紫阳 张一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爆破挤淤法是厚度15 m以上的软弱土地基有效处理方法之一。为了研究炸药埋深对该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淤泥中爆破的模型试验,利用全自动十字剪切板进行了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探讨了炸药埋深对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等影响,... 爆破挤淤法是厚度15 m以上的软弱土地基有效处理方法之一。为了研究炸药埋深对该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淤泥中爆破的模型试验,利用全自动十字剪切板进行了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探讨了炸药埋深对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等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分别观测了不同炸药埋深下爆破前后土体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爆破会破坏爆点附近的土结构,导致孔隙率增加,不排水抗剪强度骤降,形成爆破扰动区;扰动区以外土体受到挤压导致不排水抗剪强度增加,形成爆破挤密区。爆破后土体含水率下降,爆心距越大下降越显著。炸药埋深为0.3倍淤泥厚度的爆后不排水抗剪强度减小最显著,约27%,扰动区范围最大,约为19.2 d(d为爆点直径),爆破效果最显著。因此,存在爆点最佳埋深,使得爆破效果最好,扰动土体的范围最大;可通过不排水抗剪强度确定爆破扰动范围。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中炸药埋深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挤淤法 炸药埋深 十字板剪切试验 不排水抗剪强度 含水率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状态矸石胶结充填体能量演化与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科 于祥 +2 位作者 何祥 侯永强 张连富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共17页
为探究不同含水状态矸石胶结充填体(gangue cemented backfill,简称GCB)能量演化规律及损伤破坏机制,制备了干燥、自然和饱水(含水率分别为0%、10%和25%)3种状态的GCB试样。基于单轴压缩试验获取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GCB试样的能量演... 为探究不同含水状态矸石胶结充填体(gangue cemented backfill,简称GCB)能量演化规律及损伤破坏机制,制备了干燥、自然和饱水(含水率分别为0%、10%和25%)3种状态的GCB试样。基于单轴压缩试验获取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GCB试样的能量演化规律,提出了能量强化/弱化系数,揭示了GCB试样的损伤演化机制,并建立了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段式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干燥与自然状态GCB试样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四阶段”特征,而饱水状态GCB试样仅存在“三阶段”特征;GCB试样由干燥到饱水状态,弹性模量和峰值强度呈指数函数递减,含水状态对充填体强度的弱化机制可分为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结构效应;干燥作用对充填体能量有强化作用,对耗散能的强化占主导地位,饱水作用对充填体能量有弱化作用,对弹性应变能和总应变能的弱化占主导地位;GCB试样由干燥向饱水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破坏形态主要经历拉伸破坏―拉剪混合破坏―V字形剪切破坏的转变,并伴有块体的脱落;不同含水状态GCB试样的变形破坏均为同一类型的损伤演化过程,但含水率增加会促进充填体损伤的发展,建立的不同含水状态GCB试样的分段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GCB试样的受载损伤破坏过程。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矸石胶结充填体的力学行为及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状态 矸石胶结充填体 能量演化 分段损伤本构模型 单轴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冻融过程未冻水含量演化特征及对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勇军 卢云龙 +3 位作者 王双龙 谢丽君 操警辉 安旭晨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9-1059,1121,共12页
冻融过程岩石孔隙内未冻水含量变化是影响其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系统(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岩石冻融过程(20、0、-2、-4、-6、-10、-15、-10、-6、-4、-2、0、20℃)孔隙水含量进行... 冻融过程岩石孔隙内未冻水含量变化是影响其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系统(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岩石冻融过程(20、0、-2、-4、-6、-10、-15、-10、-6、-4、-2、0、20℃)孔隙水含量进行监测,分析未冻水含量随温度的演化规律,并探讨岩石冻融过程未冻水含量演化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冻融过程岩石中孔隙水受温度影响显著,共经过5个阶段,即过冷段、快速冻结阶段、缓慢冻结阶段、缓慢融化阶段和融化加速阶段。(2)岩石在解冻过程中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岩样冻结过程未冻水含量明显高于解冻过程。与之对应,解冻过程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相对于冻结阶段显著提高。(3)冻融过程的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岩石弹性模量与未冻水含量的关系可由指数函数表示。冻结初期,岩石力学参数的变化主要受孔隙冰含量的增长及孔隙冰对岩石颗粒的胶结作用影响,随温度进一步降低,吸附水膜厚度下降,吸附能力增强,使孔隙冰与对岩石颗粒之间的整体性增强,岩石力学参数进一步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冻融回滞 未冻水含量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的砂泥岩混合料抗剪强度研究
14
作者 朱大鹏 邹思涵 +2 位作者 张明政 熊江 宋琨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开展砂泥岩混合碾压填方料抗剪强度参数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指导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四川省绵阳市境内某天然气处理厂4个超高填方边坡区内,开展13个砂岩与泥岩碾压后混合填料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开展砂泥岩混合碾压填方料抗剪强度参数测试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指导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评价、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在四川省绵阳市境内某天然气处理厂4个超高填方边坡区内,开展13个砂岩与泥岩碾压后混合填料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研究含石率﹑含水率及正应力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砂岩与泥岩碾压混合料的综合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为34.93 kPa,内摩擦角φ为31.38°;混合填方料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随含石率的增大而降低,内摩擦角φ随含石率的增大而增大;混合填方料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含水率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远大于含石率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含水率的变化。研究成果对确保混合料超高填方边坡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砂泥岩混合体 含水率 含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FDR技术的土体含水率模型研究
15
作者 高磊 袁泽 +1 位作者 王勤 高明军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土体含水率是影响土体工程性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土体含水率进行测定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采用主动加热光纤法,通过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进行土体含水率测定试验,以最大升温值法(ΔT_(max))标定土体含水率,得到土体含水率与光纤温... 土体含水率是影响土体工程性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土体含水率进行测定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采用主动加热光纤法,通过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进行土体含水率测定试验,以最大升温值法(ΔT_(max))标定土体含水率,得到土体含水率与光纤温度特征值之间的函数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土体光纤温度特征值随土体含水率、电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试验结果得到的4个含水率函数模型,在电加热功率越大且加热时间越长条件下,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借助含水率函数模型,可通过土体光纤温度特征值得到土体含水率预测值,但是函数模型预测精度有限;而本文建立的土体含水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土体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18%。结果表明,土体含水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对于土体含水率函数模型精度更高且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含水率 OFDR 函数模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草管理方式下的橘园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
16
作者 路丹 韦文茵 +5 位作者 黄雁飞 刘淑仪 范晓苏 邓婉珍 沈方科 黄太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广西柑橘果园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提高柑橘种植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防草布覆盖(grass-proof cloth mulching,GPM)和自然生草刈割(natural grass mowing,NGM) 2种杂草管理方式的田间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杂草管理方式对广西柑橘果园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提高柑橘种植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防草布覆盖(grass-proof cloth mulching,GPM)和自然生草刈割(natural grass mowing,NGM) 2种杂草管理方式的田间试验,以常规喷施除草剂为对照(CK),采用土壤水分监测传感器检测不同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析各处理在柑橘周年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结果】橘园降雨集中在2020年10月—2021年2月,各处理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受降雨的强烈影响,表现出较大波动,其中GPM处理变化最大,为29.2%~45.0%。除20 cm土层外,GPM和NGM处理均能提高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GPM和NGM处理可显著提高柑橘花芽分化及开花坐果期、幼果期40和60 cm以及0~60 cm土层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但对5和2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在果实膨果期、转色及成熟期,GPM和NGM处理可显著提高5、40和60 cm以及0~6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在柑橘全生育期,GPM和NGM处理的6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幅较大,分别比CK处理提高5.2%~7.4%和5.0%~7.4%。【结论】防草布覆盖和自然生草刈割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对橘园土壤蓄水保墒效果较好,推荐作为广西橘园杂草管理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草布覆盖 自然生草刈割 土壤含水量 橘园 杂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赵敏 王鑫平 +1 位作者 赵聪 黄学芳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肥施用量为主区,设置F_(1)(0 t/hm^(2)),F_(2)(45 t/hm^(2)),F_(3)(60 t/hm^(2))和F_(4)(75 t/hm^(2))4个处理;以保水剂施用量为副区,设置B_(1)(0 kg/hm^(2)),B_(2)(300 kg/hm^(2)),B_(3)(600 kg/hm^(2))和B_(4)(900 kg/hm^(2))4个处理,探究有机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值和有效水含量等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1)与单施保水剂相比,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处理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均增强,有效含水量增加。(2)有机肥施入量不同,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不同。试验土壤低吸力段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有效水含量均表现为:F_(3)>F_(2)>F_(4)>F_(1)。(3)F_(3)处理下,随着保水剂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与供水能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水含量与保水剂配施比例呈抛物线关系(R^(2)=0.949 3)。[结论]中量有机肥(60 t/hm^(2))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此有机肥投入量下保水剂的最佳配施比例是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保水剂 水分特征曲线 比水容量 有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快速测定湖南省饮用水源中八种金属元素
18
作者 肖自胜 刘洪榜 +4 位作者 谭印杰 刘思怡 兰支利 何斌鸿 尹笃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1,共7页
基于学生生源地域随机分布优势,对湖南乡村自然饮用水源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快速测定饮用水源中钙(Ca)、镁(Mg)、锰(Mn)、铁(Fe)、锌(Zn)、镉(Cd)、铜(Cu)、铝(Al)共8种主要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对金属... 基于学生生源地域随机分布优势,对湖南乡村自然饮用水源进行随机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快速测定饮用水源中钙(Ca)、镁(Mg)、锰(Mn)、铁(Fe)、锌(Zn)、镉(Cd)、铜(Cu)、铝(Al)共8种主要金属元素的浓度,并对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湖南省70个乡村随机饮用水采样点的Ca,Mg,Mn,Fe,Zn,Cd,Cu及Al这8种主要金属元素浓度均符合我国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仅有2个采样点的Mn元素浓度略微超出标准范围,其他元素浓度整体差别不大。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Ca,Mg,Fe和Cu这4种金属元素可能具有同源性。ICP-OES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检测效率高,适用于饮用水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快速测定,该实验技术的应用为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自然饮用水 金属元素含量 ICP-OES 随机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铁车辆空压机出口压力空气含水量影响因素分析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19
作者 李建兴 李怀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7-280,共4页
[目的]地铁列车空压机出口压力空气干燥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压力空气中含水量高,就会影响各用风设备的性能,进而影响行车安全。上海轨道交通运维人员在汛期对某些线路列车进行检修时发现,列车供风管路中存在液态水,这是因压力... [目的]地铁列车空压机出口压力空气干燥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压力空气中含水量高,就会影响各用风设备的性能,进而影响行车安全。上海轨道交通运维人员在汛期对某些线路列车进行检修时发现,列车供风管路中存在液态水,这是因压力空气中含水量过高而造成的。需要在现有条件下,研究如何调整维修策略,进而改善空压机在汛期的干燥能力。[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用于分析空压机出口压力空气含水量影响因素的试验方案,给出了使用田口方法分析数据进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运用该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能够分析出影响列车空压机出口压力空气含水量的主要因素,运维人员可据此结论制定适用于汛期的列车空压机维修策略。该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也可以推广应用至城市轨道交通其他设备运维策略的完善与优化工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空压机 压力空气 含水量 正交试验设计 维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层厚度对边坡抗蚀性影响试验研究
20
作者 蒋希雁 刘杰 +3 位作者 董长震 姚辉城 李明洋 黄日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140,共6页
纤维加筋土对边坡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为确定纤维加筋层最佳厚度,分别按纤维长度为5、10、20、30 mm和加筋率(纤维质量占干土质量的比例)为0.1%、0.2%、0.3%、0.4%、0.5%,制作麦秸秆纤维加筋土试样,通过崩解试验确定纤维长20 mm、加筋率0... 纤维加筋土对边坡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为确定纤维加筋层最佳厚度,分别按纤维长度为5、10、20、30 mm和加筋率(纤维质量占干土质量的比例)为0.1%、0.2%、0.3%、0.4%、0.5%,制作麦秸秆纤维加筋土试样,通过崩解试验确定纤维长20 mm、加筋率0.3%为麦秸秆纤维加筋土最佳配比,进而按此配比设置麦秸秆纤维加筋层厚度分别为0、3、6、9 cm的45°边坡,进行强度为12 mm/h、持续时间为9 h的模拟降雨冲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降雨情况下,麦秸秆纤维加筋层提高边坡抗蚀性的效果明显,纤维加筋层厚度越大边坡土体体积含水率越高、冲蚀量越小,纤维加筋层厚度为3、6、9 cm边坡的冲蚀量分别较无纤维加筋层边坡的冲蚀量减少53.4%、66.0%、67.0%,但厚度达到6 cm后随厚度继续增大边坡土体含水率不再明显增大、冲蚀量不再明显减小。从纤维加筋层对边坡土体含水率和抗蚀性的影响、整体防护效果及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麦秸秆纤维加筋层最优厚度为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纤维加筋层厚度 崩解试验 模拟降雨冲刷试验 冲蚀量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