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tical parameters of horizontal well influenced by semi-permeable barrier in bottom water reservoir 被引量:6
1
作者 乐平 杜志敏 +2 位作者 陈小凡 朱苏阳 贾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448-1455,共8页
It is well-known that barrier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horizontal wells developed in a bottom water drive reservoir. In most cases, reservoir barriers are semi-permeable. Based on pr... It is well-known that barrier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horizontal wells developed in a bottom water drive reservoir. In most cases, reservoir barriers are semi-permeable.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on impermeable reservoir barrier, a mathematical flow model was derived for a horizontal well of a bottom water drive reservoir with a semi-permeable barrier. Besides, analytical equations were also presented to calculate critical parameters, such as production rate,pressure and potential difference. The effects of barrier, well and reservoir parameters on our model results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barrier size is or the higher the barrier location is, the higher the critical production rate and potential difference of a horizontal well are. When the barrier permeability equals the formation permeability or the barrier width equals zero, the critical production rates converge to the values same to that of the case with no barrier. When the barrier permeability equals zero, the problem is regarded as a case of impermeable barrier. 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ing horizontal wells' critical production parameters in reservoirs with semi-permeable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well bottom water reservoir semi-permeable barrier critical rate cr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JZ-X油田气顶窄油环油藏井位优化和挖潜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岳宝林 孟智强 +3 位作者 房娜 郑炀 瞿朝朝 王双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平行于流体界面,部署于油水界面之上1/3油柱高度避气控水。综合调整阶段: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富集于井间滞留区,纵向上后期水体能量驱动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油层上部。对比井间侧钻、气顶注气和屏障注水方案增油量指标,当前剩余油挖潜策略以井间侧钻与气顶注气为主。井间侧钻通过低产低效井平面侧钻至井间,纵向高部位部署挖潜剩余油,单井净增油量为3.4×10^(4)~4.2×10^(4)m^(3);气顶注气通过采气井转天然气回注,补充气顶能量,气驱水平井上部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预测净增油量为5.2×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 底水 窄油环 井网部署 综合调整 剩余油 井间侧钻 注气 屏障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全华 陆云 +2 位作者 付云辉 陈冲 童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86,共5页
底水脊进是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准确地预测底水脊进的时间对于底水油藏合理开发至关重要。针对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并利用镜像反映和势叠加... 底水脊进是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重要问题,准确地预测底水脊进的时间对于底水油藏合理开发至关重要。针对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及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并利用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得到底水油藏水平井势分布,推导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公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见水时间相对误差为5.39%,隔板的存在大大延缓了水平井底水脊进的时间,且随着隔板半径增大和避水高度的增加,见水时间越长;水平井见水时间随着水平井段长度的减小和产油量的增大而缩短。该研究对于带隔板底水油藏中水平井段长度和避水高度的设计以及油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隔板 水平井 水脊 镜像反映 见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报公式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传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9-50,共2页
本文提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的理论预报公式,它在底水油藏的生产管理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油藏 油井 带隔板 底水油藏 见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成因及分布——以珠江口盆地陆丰13-1油田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邹信波 魏丛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99,共3页
从油井动态入手,结合由不同时期领眼井测井与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组合成的时间推移测井成果,充分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器对处于特高含水期的海陆过渡相砂岩油藏——陆丰13-1油田的2500油藏和2370油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分布的泥... 从油井动态入手,结合由不同时期领眼井测井与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组合成的时间推移测井成果,充分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器对处于特高含水期的海陆过渡相砂岩油藏——陆丰13-1油田的2500油藏和2370油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分布的泥岩夹层或钙质层、合采井的层间干扰、储层非均质性、局部低井网控制程度是珠江口盆地的陆丰13-1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的主要成因;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底水未波及的死油区、低渗透层带及低渗透区、局部连续分布泥岩"屋檐"区和弱淹油砂体的"三明治"面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 砂岩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非渗透遮挡层 阶梯式多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暂堵砾石充填层封堵底水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何龙 戴彩丽 +2 位作者 侯英 刘长华 赵福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7,160,共4页
南海西部油田WZ11-4-A15井采用砾石充填筛管完井,其上部油层的渗透率高于下部水淹层,为阻止底水上升,设计了先暂堵砾石充填层,再建立底水隔板的堵水方法。利用成冻时间、突破真空度等值图确定堵剂组成,以实测岩心封堵率表示堵剂封堵能力... 南海西部油田WZ11-4-A15井采用砾石充填筛管完井,其上部油层的渗透率高于下部水淹层,为阻止底水上升,设计了先暂堵砾石充填层,再建立底水隔板的堵水方法。利用成冻时间、突破真空度等值图确定堵剂组成,以实测岩心封堵率表示堵剂封堵能力,实验温度为主力油组温度(75℃)。所选油水隔板近井和过渡段堵剂为无机铬交联聚丙烯酰胺冻胶,远井段堵剂为酚醛预聚体交联聚丙烯酰胺冻胶,三种堵剂成冻时间分别为1,2,5天,突破真空度分别为0.62,0.50,0.38MPa。暂堵剂为加有氧化破胶剂的无机铬交联聚丙烯酰胺冻胶,成冻时间4小时,破胶时间12天。给出了各个堵剂的配方。该井堵底水施工中依次注入(单位m3)暂堵剂5,洗油液300,远井、过渡、近井隔板堵剂1450,560,230,关井5天,注柴油45,恢复生产后在约1年时间内平均日降水242.1m3,日增油19.9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井 堵底水 底水隔板 砾石充填层 暂堵 聚合物凝胶类堵剂 组成与配方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油井注入堵剂的合理隔板半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汪益宁 吴晓东 +2 位作者 赖枫鹏 吴晗 宫汝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4,4,共3页
在底水油藏开发的过程中,油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速度快、临界产量低、无水采油期短等难题。底水油藏由于存在底水,底水的锥进是底水油藏开发不可避免的问题。油井产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而导致油井关井。为了提高油井的产量,希望... 在底水油藏开发的过程中,油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底水锥进速度快、临界产量低、无水采油期短等难题。底水油藏由于存在底水,底水的锥进是底水油藏开发不可避免的问题。油井产水后,含水率迅速上升而导致油井关井。为了提高油井的产量,希望尽可能延缓油井的见水时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和临界产量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合理的隔板半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计算出底水油藏设置隔板半径时存在最优值。通过实例证明,当油井的隔板半径设置为合理半径,油井以临界产量生产时,油井的见水时间最晚,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临界产量 隔板半径 见水时间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边水窄油环油藏开采中后期开发方式 被引量:7
8
作者 岳宝林 祝晓林 +2 位作者 刘斌 陈存良 王双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具大气顶、窄油环、强边水特征的锦州X砂岩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后,面临着地层压力下降快、气窜严重、挖潜难度大等难题,亟待优化其开发方式。以几何相似、物性相似和生产动态相似为原则,对锦州X油藏进行剖面模型化,通过可视化二维物... 具大气顶、窄油环、强边水特征的锦州X砂岩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后,面临着地层压力下降快、气窜严重、挖潜难度大等难题,亟待优化其开发方式。以几何相似、物性相似和生产动态相似为原则,对锦州X油藏进行剖面模型化,通过可视化二维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了屏障注水方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推荐水平井平行井网屏障注水方案并确定实施技术要求。考虑到油藏的复杂性与开发风险,以气窜严重、纵向驱替不均衡、增产效果显著为原则,优选1个井组开展先导试验,提高对屏障注水的动态认识,为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 边水 窄油环 屏障注水 水障井 物理模拟实验 气窜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计算方法研究
9
作者 穆罕默德.霍加阿不都 邸运武 +2 位作者 曹秀义 胡大迁 唐林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对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进行评价,依据平面径向流原理、等值渗流阻力和镜像反应方法导出了考虑隔板时的临界产量模型。再以TH底水油藏为实例,对推导的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了隔板高度和隔板半径对临界产量的影响... 为了更加准确地对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进行评价,依据平面径向流原理、等值渗流阻力和镜像反应方法导出了考虑隔板时的临界产量模型。再以TH底水油藏为实例,对推导的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了隔板高度和隔板半径对临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层中的隔板会延缓水平井的见水时间,增大油井的临界产量。而通过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该模型对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临界产量 隔板脊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参与下的油藏隔夹层描述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竹 张婷婷 +5 位作者 张胜 胡少华 王贵重 别静 贺川航 李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3-1304,共12页
油田开发中后期井间隔夹层分布预测成为油藏精细描述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由于隔夹层导致的渗透差异成为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复杂的、非均质性很强的油藏类型,仅依靠露头地质资料、有限的直井信息、地质经验难以精准、合理... 油田开发中后期井间隔夹层分布预测成为油藏精细描述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由于隔夹层导致的渗透差异成为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针对复杂的、非均质性很强的油藏类型,仅依靠露头地质资料、有限的直井信息、地质经验难以精准、合理地表征复杂油藏中的薄隔夹层。本文充分利用水平井开发区丰富的水平井信息,提出一种新的直井与水平井联合的隔夹层描述新思路与新流程,引入了隔夹层敏感测井曲线的变化幅度参数值交会分析新技术,利用直井(段)的隔夹层识别、划分标准和地震构造面约束下的地层产状水平井曲线预测技术,构建出直井(段)与水平井的隔夹层等时对比格架、直井与水平井隔夹层测井响应关系,确定了水平井单井隔夹层类型和定量解释标准;探讨了水平井沿轨迹方向的隔夹层分布;综合多种信息和地质模型指导完成了水平井参与下的油藏隔夹层剖面对比分析、隔夹层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验证和修正了前人基于直井(段)隔夹层解释结果、明显地提高了隔夹层预测精度,最后结合动态开发资料综合分析了在隔夹层控制下的油水运动过程以及剩余油分布富集特征,为后续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以及新井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井 水平井 隔夹层描述 油水分布 剩余油气 油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