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小河沟流域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西宁 曹丹 +3 位作者 李超 刘恭辅 靳琪 袁鹏超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为探索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碳汇能力评估方法,以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把1952年在该流域内设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场作为核算情景、未治理对比观测小流域董庄沟作为基线情景,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测... 为探索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碳汇能力评估方法,以黄土高塬沟壑区南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把1952年在该流域内设立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场作为核算情景、未治理对比观测小流域董庄沟作为基线情景,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测、野外调查等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情况,把人工林地划分为10个碳层进行样区设置、植被和土壤样品采集及理化指标测定,评估了人工林地增绿增汇、植物措施和淤地坝保土固碳、流域综合治理减蚀减排3种主要途径的碳汇能力。结果表明:人工林地增绿增汇能力为6.40 t/(hm^(2)·a),其中植被碳库、土壤碳库碳汇能力分别为5.85、0.55 t/(hm^(2)·a);植物措施保土固碳能力为0.92 t/(hm^(2)·a),淤地坝(坝地)保土固碳能力为30.84 t/(hm^(2)·a);流域综合治理减蚀减排能力为0.14 t/(hm^(2)·a)。淤地坝保土固碳能力最大但坝地面积相对较小、人工林地增绿增汇能力与淤地坝相比相对较小但面积较大、减蚀减排是通过优化土地管理措施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重要环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建议:因地制宜大力兴建淤地坝,加强对水土保持林的管护和更新,各项治理措施协同配合,更好地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碳汇作用,提高区域水土保持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碳汇能力 增绿增汇 保土固碳 减蚀减排 评估 南小河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流工况对CO_(2)相变储能换热器的影响
2
作者 邓广哲 袁超 蔚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73,共11页
碳排放不仅涉及能源消耗与工业发展,更关乎人类生活方式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为降低碳排放,相变储能技术已成为碳捕集与存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一种CO_(2)-水热管储能换热装置展开研究,分析不同CO_(2)与热流体温度状态对换热特性的影响... 碳排放不仅涉及能源消耗与工业发展,更关乎人类生活方式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为降低碳排放,相变储能技术已成为碳捕集与存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一种CO_(2)-水热管储能换热装置展开研究,分析不同CO_(2)与热流体温度状态对换热特性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探索满足给定工况的气-水两相流换热规律,并基于理论框架解析影响相变储能换热器性能的控制参数。结果表明:CO_(2)出口温度与热流体温度呈显著相关性,初始温度每升高1℃,CO_(2)温度平均上升0.27℃;CO_(2)相变吸热量随初始温度增加呈指数递增趋势,而热源制热量则与初始温度保持线性关系;在水泵功率恒定时,系统性能系数随热源温度升高逐渐降低;当热源温度恒定时,能效比与水泵功率呈正相关,能效比是热源制热量与水泵功率协同作用的结果;当热流体温度优选为80℃,且水泵功率设定为1.5 kW时,系统能效比达到最优。合理匹配热流体温度与水泵功率可实现热泵性能优化,对节能降耗及提升CO_(2)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CO_(2)-水热管换热器 能效比 热做功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隧道施工期绿色生态环保技术措施与管理实践
3
作者 夏润禾 沈琦 +2 位作者 欧阳国伟 马晨 李一鸣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9-259,共11页
为切实做好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长大隧道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于绿色低碳发展背景,结合长大隧道工程项目绿色生态环保技术应用,从隧道绿色施工主要涉及的绿色建造、弃渣资源化利用、生产生活废水处理、节材节地、节能排放... 为切实做好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长大隧道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于绿色低碳发展背景,结合长大隧道工程项目绿色生态环保技术应用,从隧道绿色施工主要涉及的绿色建造、弃渣资源化利用、生产生活废水处理、节材节地、节能排放等方面,对施工期项目环水保标准化建设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结合长大隧道的施工流程和特点,应充分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进一步深化隧道洞口工程早进晚出理念、高度机械化施工理念、隧道清污分流理念。2)按照“减量化、资源化、集约化”的原则,通过隧道弃渣资源化综合利用,节约用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持续强化参建人员树牢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加强施工期各项环水保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绿色施工 零刷坡 清污分流 污水处理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配施生物炭对夏玉米农田N_(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崔沐行 庞桂斌 +5 位作者 赵辉 蔡晨阳 黄乾 王昕 董文旭 徐征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0,共8页
为明确调亏灌溉下配施生物炭对N_(2)O排放的影响及生物炭的经济可行性,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调亏灌溉和施炭量两个因素,其中调亏灌溉设置全生育期充分灌溉(F)、拔节期调亏灌溉(D1)和灌浆期调亏灌溉(D2)两个水平,施炭量设置0 t/hm^(2)... 为明确调亏灌溉下配施生物炭对N_(2)O排放的影响及生物炭的经济可行性,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调亏灌溉和施炭量两个因素,其中调亏灌溉设置全生育期充分灌溉(F)、拔节期调亏灌溉(D1)和灌浆期调亏灌溉(D2)两个水平,施炭量设置0 t/hm^(2)(B0)、低炭15 t/hm^(2)(B15)、高炭30 t/hm^(2)(B30)3个水平。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浆期调亏灌溉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较全生育期充分灌溉分别减少了2.81%~42.74%、11.78%~15.08%;拔节期调亏对产量的生成有负面影响,施加生物炭能够补偿作物产量但达不到增产目的,灌浆期调亏不仅不会造成减产还能提升水分利用效率,且施加生物炭会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随施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生物炭的成本与收益来看,施加生物炭不具有经济可行性。研究表明,灌浆期以50%~60%田间持水量调亏补灌,配施30 t/hm^(2)生物炭可以提高夏玉米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并减少N_(2)O排放,短期施加生物炭不具有经济效益,但其长期作用下的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生物炭 夏玉米 N_(2)O 节水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动态模型模拟预测我国亚热带森林土壤和地表水化学对氮硫沉降降低的响应
5
作者 周剑兴 李秉珍 +2 位作者 韩怡蒙 夏凡 谢丹妮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00-2712,共13页
以我国西南部重庆铁山坪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模型MAGIC,结合长期观测数据,预测酸沉降减少后土壤和地表水化学的长期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十四五”的排放控制政策(到2025年SO_(2)排放总量保持与2020年相同,NOx和氨气(NH3)... 以我国西南部重庆铁山坪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模型MAGIC,结合长期观测数据,预测酸沉降减少后土壤和地表水化学的长期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十四五”的排放控制政策(到2025年SO_(2)排放总量保持与2020年相同,NOx和氨气(NH3)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和8%)设置的“实际减排”情景,到2050年亚热带森林土壤水(S1和S2)和地表水(SW)硫酸根(SO_(4)^(2-))浓度先升高,到2028年之后保持平稳,2021~2050年其平均值分别为1426,1414和938μeq/L,尚未恢复到1980年水平,恢复滞后23年左右;土壤水硝酸根(NO_(3)^(-))到2050年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其阈值(443μeq/L),地表水NO_(3)^(-)浓度已经低于其阈值(411μeq/L),地表水NO_(3)^(-)浓度得降低相对于穿透水滞后13年左右;盐基阳离子(钙,Ca^(2+))在土壤和地表水中浓度升高;土壤和地表水p H值和ANC均低于酸化指标阈值,酸化恢复存在滞后效应.当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政策,即SO_(2)至2030年降到2021年的80%,至2050年降到2021年的70%,NH3、NOx和Ca^(2+)至2030年降到2021年的60%,至2050年降到2021年的40%,才可以使强酸性阴离子恢复到阈值以内,pH值持续上升,土壤和地表水ANC恢复到0μeq/L以上.此外,未来全球温度上升对土壤酸化严重的亚热带森林土壤和地表水中主要强酸性阴离子和酸化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体减排 酸沉降 亚热带森林 土壤和地表水化学 MA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田采出水回注地层CO_(2)封存赋存状态研究
6
作者 杨术刚 任金蔓 +4 位作者 蔡明玉 刘浩童 刘双星 薛明 张坤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3,671,共9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背景下,气田采出水回注协同CO_(2)地质封存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拓展CO_(2)地质封存效益路径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CO_(2)在气田采出水回注地层的赋存状态演化将直接影响CO_(2)的封存效率和长期安全性。从CO_(2)-气田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背景下,气田采出水回注协同CO_(2)地质封存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拓展CO_(2)地质封存效益路径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CO_(2)在气田采出水回注地层的赋存状态演化将直接影响CO_(2)的封存效率和长期安全性。从CO_(2)-气田采出水-储层岩石相互作用机理出发,运用PHREEQC软件,系统研究了CO_(2)压力、采出水矿化度、储层岩石类型和地层温度对溶解矿化相CO_(2)、自由相CO_(2)2种赋存状态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结合反应过程矿物组成与溶解矿化比例变化,分析了影响气田采出水回注地层CO_(2)赋存状态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长石、绿泥石是促进CO_(2)矿化反应的主要矿物,而伊利石与方解石则是主要的固碳矿物;(2)溶解矿化相CO_(2)物质的量(以下简称CO_(2)溶解矿化量)随CO_(2)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气田采出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砂岩体系中CO_(2)溶解矿化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灰岩体系中CO_(2)溶解矿化量随温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加;(3)模拟条件下,CO_(2)压力变化导致的砂岩与灰岩体系中CO_(2)溶解矿化比例变化介于47%~72%,岩石类型差异导致的CO_(2)溶解矿化比例变化介于10%~45%,采出水矿化度与地层温度变化导致的砂岩与灰岩体系中CO_(2)溶解矿化比例变化分别介于2%~31%和3%~15%。研究成果对深化碳封存CO_(2)赋存状态演化及影响因素认识、推进气田采出水回注协同CO_(2)地质封存由理论研究向现场示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气田采出水回注 减污降碳协同 PHREEQC软件 CO_(2)-水-岩相互作用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UF/FO耦合技术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的工艺研究
7
作者 李晓亮 耿安朝 +3 位作者 张延昊 盛忠祥 肖飞鹏 李旭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7,共6页
通过分析船舶生活和海上油气平台污水的产排特点,利用自主研发的非浸没式超滤技术作为正渗透的预处理,利用海水作为正渗透的驱动液,构建了NSUF-FO耦合工艺装置,对某海上油气平台生活污水进行小试试验,经过调试及连续数月的运行跟踪,该... 通过分析船舶生活和海上油气平台污水的产排特点,利用自主研发的非浸没式超滤技术作为正渗透的预处理,利用海水作为正渗透的驱动液,构建了NSUF-FO耦合工艺装置,对某海上油气平台生活污水进行小试试验,经过调试及连续数月的运行跟踪,该耦合技术对海上生活污水中大部分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截留性能,去除率均达到94%以上,产水水质各项指标均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制》(GB 4914-2008)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 3552-2018)中要求,可将海上产生的80%~90%生活污水处理后直接排放,少部分浓水运回陆地处理。该耦合工艺将NSUF自清洗功能和FO技术对小分子有机污染物深度处理的优势结合,克服了传统工艺上的单一性,不仅有效缓解了FO设备需要频繁进行膜清洗情况,同时也很大程度地提高污水处理效能,为我国船舶及海上油气平台生活污水的膜法处理工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浸没式超滤 正渗透 船舶生活污水 海上平台生活污水 耦合技术 废水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装备设计研究
8
作者 何仁财 曾柳根 +5 位作者 邱小兵 杨乐 邹涛 曹琳 徐协强 康升云 《河北渔业》 2025年第9期20-24,共5页
针对传统鳜鱼(Siniperca chuatsi)养殖模式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环境影响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聚焦鳜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装备设计,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创新装备选型与集成,构建了一套高效、环保、可控的集约化养殖系统。基... 针对传统鳜鱼(Siniperca chuatsi)养殖模式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环境影响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聚焦鳜鱼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工艺装备设计,通过优化养殖流程、创新装备选型与集成,构建了一套高效、环保、可控的集约化养殖系统。基于物质平衡与氨氮平衡原理,建立生物承载量模型,并推导系统设计参数,重点优化低扰动排污装置、循环水过滤—增氧—控温联动装备,并通过固态颗粒物分级处理工艺(预处理—粗过滤—精过滤)实现水质精准调控。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养殖密度提升至传统模式的3~5倍,且水质指标稳定在鳜鱼适宜生长范围(溶解氧≥5 mg/L、氨氮≤0.5 mg/L)。研究成果为鳜鱼养殖产业的集约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对推动淡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Siniperca chuatsi) 陆基工厂化 循环水养殖 工艺装备 水质调控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及节水减排潜力
9
作者 薛宝琪 范红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DEA模型测算2015—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20个城市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各市节水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受水区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呈现以京津冀、郑州两大都市圈为核心向外围逐... 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DEA模型测算2015—2021年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20个城市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各市节水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受水区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呈现以京津冀、郑州两大都市圈为核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核心-外围”空间结构模式以及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京津、河南、河北的空间分异规律;2015—2021年受水区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实现了最优效率的70%~85%;不同城市节水减排潜力差异显著,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M-DEA模型 全要素水资源绿色效率 节水潜力 减排潜力 南水北调中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场冷凝水耦合光伏/光热系统在不同气候区的适宜性研究
10
作者 张长兴 许冲 +2 位作者 路希正 吴相杰 彭冬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718-6725,共8页
光伏光热技术是太阳能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solar photovoltaic-thermal,PV/T)系统可实现系统产电和热量的双重效益。基于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征,以商场冷凝水耦合光伏/光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制冷季冷凝水量的... 光伏光热技术是太阳能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solar photovoltaic-thermal,PV/T)系统可实现系统产电和热量的双重效益。基于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征,以商场冷凝水耦合光伏/光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制冷季冷凝水量的基础上,计算分析系统一次能源节约率及环境效益,研究该系统在不同气候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PV/T系统比光伏(photovoltaic,PV)系统更加高效节能。在整个制冷季中,PV/T系统的发电量均高于PV系统,海口的发电效率提升了0.53%,拉萨的发电效率提升了0.11%;PV/T系统在海口地区一次能源节约率最高,达到59.62%;青岛CO_(2)减排量最高,总减排量达到5.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 冷凝水 太阳辐射 一次能源节约率 CO_(2)减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替代燃料动力系统综合评价及选择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思洋 鞠可一 +1 位作者 王珏 刘海玲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8,共8页
为推动我国绿色航运转型,对船舶替代燃料动力系统的可行性进行探索。以长江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选取低碳燃料(液化天然气、甲醇)、零碳燃料(液氨、液氢)作为替代燃料,采用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和成本评估的方法评估燃料动力系统的碳当量... 为推动我国绿色航运转型,对船舶替代燃料动力系统的可行性进行探索。以长江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选取低碳燃料(液化天然气、甲醇)、零碳燃料(液氨、液氢)作为替代燃料,采用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和成本评估的方法评估燃料动力系统的碳当量排放和经济成本,并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反熵权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进行综合评价。环境评估结果表明,液氨、液氢和液化天然气的碳当量排放比基准柴油的分别减少了66.80%、52.51%和16.94%;成本评估结果表明,甲醇和液化天然气的经济成本较基准柴油的降低了24.51%和20.27%;可行性评估结果表明,液化天然气和液氨的贴近度都达到0.7,甲醇次之。评估结果说明液化天然气、液氨、甲醇是长江集装箱船理想的替代燃料,这为清洁燃料的替代选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替代燃料动力系统 全生命周期 减排 经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某污水厂技改工程实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诚熠 黄天寅 +1 位作者 曹强 王怡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介绍了佛山某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在用地紧张的条件下,改造原有构筑物,新建“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处理”为主体工艺的中水回用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技改后满足扩容减排的政策要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介绍了佛山某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在用地紧张的条件下,改造原有构筑物,新建“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处理”为主体工艺的中水回用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技改后满足扩容减排的政策要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技改提供了相关设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技改工程 中水回用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预混紧凑缝隙式水冷燃气锅炉燃烧特性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宁 邓世丰 +2 位作者 曲腾 邵怀爽 赵钦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71-4881,共11页
为解决传统燃气锅炉污染物排放量高、体积大等问题,研发了一种全预混冷凝式燃气锅炉,采用并排的水冷板翅插合形成燃烧器头部及冷凝换热段,二者之间设为炉膛,锅炉本体采用挤压铝工艺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换热能力强、耐腐蚀、工艺简单... 为解决传统燃气锅炉污染物排放量高、体积大等问题,研发了一种全预混冷凝式燃气锅炉,采用并排的水冷板翅插合形成燃烧器头部及冷凝换热段,二者之间设为炉膛,锅炉本体采用挤压铝工艺一体化成型,结构紧凑、换热能力强、耐腐蚀、工艺简单、成本低。由于模型对称,对其基础单元的流场、温度场、火焰长度及污染物排放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燃烧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燃气锅炉在12~24k W的热负荷范围内流场均匀,易于点火和稳定燃烧。钝体与火孔出口之间的距离为4mm、钝体宽度为1.0mm、过量空气系数为1.2、燃烧室长度为120mm,满负荷24k W燃烧时,锅炉排放的NOx<95mg/m^(3),CO<50mg/m^(3),锅炉本体尺寸仅为229mm×251mm×60mm,实现了燃气锅炉的超紧凑低排放,对全预混水冷燃气锅炉的节能减排及低碳设计、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预混 水冷 燃气燃烧 节能减排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制品加工重油污分油水基清洗剂研究及生产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阳 冯震 +4 位作者 耿缪元 刘锋 李鹏飞 邱信欣 李少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5,共8页
大量铝制品在拉伸成型过程中会涂抹拉伸油以防止产品拉伤、断裂,为清洗其表面残留的重油污,需采用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清洗剂。为解决传统铝制品清洗中清洗难度大、污染排放多的问题,研究了一款分油水基清洗剂。研究结果表明:该分油水... 大量铝制品在拉伸成型过程中会涂抹拉伸油以防止产品拉伤、断裂,为清洗其表面残留的重油污,需采用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清洗剂。为解决传统铝制品清洗中清洗难度大、污染排放多的问题,研究了一款分油水基清洗剂。研究结果表明:该分油水基清洗剂属于低泡型清洗剂,在清洗温度50℃,清洗时间5 min,清洗剂浓度5%的条件下清洗效果最优,除油率可达99%以上,各项性能可满足行业标准JB/T 4323—2019《水基金属清洗剂》中的要求。实际生产应用结果表明,分油水基清洗剂的清洗量超过常规水基清洗剂的32倍,每清洗一百万个电池壳,能减少浓水排放量116.25 t、危废量16.25 t,对企业增效和节能减排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清洗剂 铝制品 重油污 除油 油回用再生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污降碳和水质目标约束下的黄河干流兰州段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限值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定华 张辉 +1 位作者 马雪菲 黄河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为科学合理地提出黄河干流兰州段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限值,实施精准科学治污,持续改善黄河干流兰州段水环境质量,本文以兰州市城区四座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西固、七里河安宁、盐场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统计四座污水处理... 为科学合理地提出黄河干流兰州段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限值,实施精准科学治污,持续改善黄河干流兰州段水环境质量,本文以兰州市城区四座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西固、七里河安宁、盐场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统计四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中水回用率、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及减排效果,分析四座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对黄河干流兰州段水质的影响,梳理污水处理厂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1)兰州市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低,介于0.86%~4.66%之间.(2)四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高于国内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的平均水平,COD、NH_(3)-N年均减排量分别为114584.1、8234.6 t,减排效果明显.(3)在黄河枯水期上游来水水量小、水质接近或超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目标限值的条件下,叠加区间其他入河排污口的影响,兰州市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均按照设计规模及设计出水水质排污会对下游河段水质造成影响.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出水水质,盲目提标改造,要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在满足受纳水体水质目标前提下,统筹考虑减污降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排放限值 减污降碳 水质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降雨预报的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及需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海军 宗星宇 +3 位作者 邓海龙 谢亨旺 付桃秀 王子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以早稻和晚稻为试验材料,在考虑降雨预报的前提下,研究了智能灌溉和传统淹水灌溉2种模式对水稻的产量指标以及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灌溉模式能够使早稻、晚稻分别节约灌溉水量83.9、119.2 t/hm^(2),减少排水量193.8、35.6 t/... 以早稻和晚稻为试验材料,在考虑降雨预报的前提下,研究了智能灌溉和传统淹水灌溉2种模式对水稻的产量指标以及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灌溉模式能够使早稻、晚稻分别节约灌溉水量83.9、119.2 t/hm^(2),减少排水量193.8、35.6 t/hm^(2);智能灌溉模式在降雨频繁时充分满足作物在关键期的需水量,在缺少降雨时可在不影响产量、保证作物的关键期需水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作物的需水量;智能灌溉模式可使早稻和晚稻的理论产量分别提高284.52、508.84 kg/hm^(2)。综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考虑降雨预报的智能灌溉模式能够提高灌溉效率;优化作物的关键期需水量,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实现水稻增产,具有一定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灌溉 降雨利用 节水减排 水稻增产 作物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CDP针织物原位矿化染色工艺
17
作者 欧阳磊 徐成书 +3 位作者 魏芳妮 苏广召 邢建伟 张朋飞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35,共4页
针对阳离子可染涤纶(NECDP)针织物传统工艺染色排污量高、深色产品色牢度差等问题,提出采用原位矿化染色工艺对其进行后处理加工,确立了原位矿化染色技术工艺最优参数:矿化助剂XBD质量分数为1.2%、XYD质量分数为6.0%,80℃处理30 min。... 针对阳离子可染涤纶(NECDP)针织物传统工艺染色排污量高、深色产品色牢度差等问题,提出采用原位矿化染色工艺对其进行后处理加工,确立了原位矿化染色技术工艺最优参数:矿化助剂XBD质量分数为1.2%、XYD质量分数为6.0%,80℃处理30 min。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原位矿化染色工艺对NECDP针织物进行染色,可获得与传统工艺染样一致的颜色效果,染品耐皂洗色牢度可提高半级以上,减少染色用水约40%,降低COD_(Cr)约76%,节水、减排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DP针织物 原位矿化 阳离子染料 节水 减排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低碳制氢工艺设计与技术经济评价
18
作者 郑普 吴忠敏 +3 位作者 李云 陈小辉 张杰 黄维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4,共7页
油页岩资源储量丰富,然而与常规油气相比,页岩油气开发成本较高。在应对双碳战略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探索油页岩的高值化低碳利用新途径。目前的油页岩加工技术可能需要将氢气用作原料,或者仅将其作为少量副产品。为摆脱以炼油为目标的传... 油页岩资源储量丰富,然而与常规油气相比,页岩油气开发成本较高。在应对双碳战略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探索油页岩的高值化低碳利用新途径。目前的油页岩加工技术可能需要将氢气用作原料,或者仅将其作为少量副产品。为摆脱以炼油为目标的传统方法,提出油页岩全制氢的技术理念,设计页岩油和干馏气全部用于生产氢气的完整工艺路线,实现氢气的高产率,并开展分析评价。油页岩制氢工艺路线设计了6个模块,使氢气成为唯一的能源产品。在实现总脱碳率>95%的前提下,油页岩制氢的效益为每t油页岩可生产33.47 kg H_(2)。相比炼油工艺,油页岩制氢的投资利用率提升8.48%,投资回收期减少1.6 a。相比其他制氢方式,油页岩制氢具有一定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通过以氢气生产为目的的油页岩开发创新,为其高值化低碳利用和丰富氢气供应链提供了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制氢 碳减排 水煤气变换 技术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余热锅炉智能水质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9
作者 李晨光 李希鑫 +1 位作者 杨淦 王晓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87,共7页
石化催化余热锅炉多依赖人工分析化验提供水汽分析数据作为运行调整支撑,现已无法满足减排降耗对水汽过程监督的高质量要求。针对天津石化2#催化装置产汽单元点位多且相对分散的特点,结合水汽检测需求,按照“机器代人、一机多样、多点... 石化催化余热锅炉多依赖人工分析化验提供水汽分析数据作为运行调整支撑,现已无法满足减排降耗对水汽过程监督的高质量要求。针对天津石化2#催化装置产汽单元点位多且相对分散的特点,结合水汽检测需求,按照“机器代人、一机多样、多点多参数”的思路开发智能水质分析系统,采用实验室标准规范的检测方法,实现了在装置现场的自动取样和连续分析,提高了水质化验分析的频次和质量。智能水质分析系统可代替两名实验室人员,解决了分析人员不足与高质量运行对水质分析需求高的矛盾,每年节省100万元以上的水汽分析化验成本。通过同步进行信息化集成、软测量开发和智能化控制,锅炉排污率可从3%~5%降至1%,年减排效益在500万元以上。智能水质分析系统为催化装置实施余热锅炉减排增效、水汽精确调整提供了低成本的水质分析化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余热锅炉 智能水质分析 机器代人 减排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炼油企业节水减排的技术与措施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京东 窦丽媛 +3 位作者 孟祥海 王晓婷 宋昭峥 蒋庆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分析了炼油企业节水减排的有效途径与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循环水和蒸汽凝结水,节约新鲜水;二是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实现节水运行;三是重视污水处理与回用,减少污水排放;四是优化用水系统,提高用水效率;五是推行清洁工艺,从源头节水减... 分析了炼油企业节水减排的有效途径与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循环水和蒸汽凝结水,节约新鲜水;二是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实现节水运行;三是重视污水处理与回用,减少污水排放;四是优化用水系统,提高用水效率;五是推行清洁工艺,从源头节水减排;六是依靠科学管理,落实节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减排 炼油 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