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低氮添加改变黄山松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分子组成及稳定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元晓春 张晓晴 +6 位作者 周茜 吴联钻 陈俊明 曾泉鑫 柏欣宇 李文周 陈岳民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4,共11页
可溶性有机质(DOM)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其动态变化对理解全球变化情景下区域/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然而,氮沉降背景下土壤DOM分子特性如何变化尚不明确。采用尿素添加模拟野外氮沉降,在黄山松林设置了三个氮添加水平(0、40和80 kg·... 可溶性有机质(DOM)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其动态变化对理解全球变化情景下区域/全球碳循环至关重要。然而,氮沉降背景下土壤DOM分子特性如何变化尚不明确。采用尿素添加模拟野外氮沉降,在黄山松林设置了三个氮添加水平(0、40和80 kg·hm^(-2)·a^(-1))。利用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探究了短期(三年)氮添加对0~10 cm土壤DOM分子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FT-ICRMS分析结果表明,DOM分子主要集中在250~400Da,碳氢氧化合物占全部化合物的50%以上。在DOM分子的八种类别中,木质素类分子在土壤DOM分子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单宁类和缩合芳烃,而易分解的小分子(包括脂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对丰度较低。尽管氮添加未改变DOM含量和光学特性,但DOM的分子组成变化显著。相比于高氮处理,低氮处理显著降低了DOM中碳水化合物分子的相对丰度,降低幅度73.33%。这可能主要归功于微生物生物量和水解酶活性的增加。此外,低氮添加下双键当量(DBE)显著增加,说明DOM的分子稳定性有所提升。皮尔森(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DBE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氨基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木质素及缩合芳烃等大分子的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短期氮添加下DOM的分子稳定性可能取决于碳水化合物等易分解小分子的减少而非难分解分子的增加。综合而言,本研究为理解氮沉降下土壤DOM的行为提供了分子层面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可溶性有机质 分子组成 分子稳定性 氮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有机废水“零排放”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
作者 丁士元 刘一明 +2 位作者 刘勇 刘军 侯立安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2,共6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化工行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此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性质差异大、毒性大,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本文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论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化工行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此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污染物种类多、性质差异大、毒性大,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本文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核心论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综述了国内外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现状。该领域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热点集中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零排放”、资源化利用、膜处理、生化-物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并结合现有问题从组合工艺高效处理废水与低成本资源化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包括:1)针对性组合工艺发展,因地制宜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高效、绿色、低价处理;2)开发新型水处理技术,实现低成本、低碳化、高效率工艺升级;3)提升资源化效率,实现水、盐、贵金属和高值有机物甚至是过程中产生热能的回收利用,提升低值废盐等的高值利用;4)模块化和智能化,结合人工智能等实现处理单元模块化、智能化等,升级环保产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水 零排放 膜处理法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en_inc_sed菌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祎 梁珈铭 +4 位作者 张新海 郭翔 胡晓先 吴俊峰 王莹春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0,共9页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类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S.gen_inc_sed)是一种有机物降解菌,基于其可有效代谢吡啶、甲苯、氯酚等有毒害性有机化合物的...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类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激增,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S.gen_inc_sed)是一种有机物降解菌,基于其可有效代谢吡啶、甲苯、氯酚等有毒害性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优势,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S.gen_inc_sed的表观特征和功能特性,归纳了营养成分和环境因素(曝气量、温度、pH)对S.gen_inc_sed富集的影响,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S.gen_inc_sed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化工废水、制药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畜禽养殖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处理效能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其对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降解作用。最后,从功能预测、生物强化培养、工程应用等角度提出未来S.gen_inc_sed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研究方向,为其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 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 高浓度有机废水 有机物降解 微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物分布的模拟高盐有机废水冷冻净化效果研究
4
作者 崔哲 杨晖 +2 位作者 张灿 王溪 王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19,共7页
冰体中污染物分布会影响冷冻法的净化效果。该研究以30 000 mg·L^(-1) NaCl和葡萄糖模拟废水,采用单向冷冻制备冰样,结合Micro-CT显微成像与分段切割的浓度测量,揭示冰体中浓溶液包裹体分布与污染物浓度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冰体... 冰体中污染物分布会影响冷冻法的净化效果。该研究以30 000 mg·L^(-1) NaCl和葡萄糖模拟废水,采用单向冷冻制备冰样,结合Micro-CT显微成像与分段切割的浓度测量,揭示冰体中浓溶液包裹体分布与污染物浓度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冰体中浓溶液包裹体呈“顶部富集—中部平稳—底部上升”的三段式分布,对应污染物浓度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特征。顶部与底部盐度和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显著高于初始浓度,最低值出现在5%~10%结冰率区间,盐度为11 855 mg·L^(-1),COD为14 961 mg·L^(-1)。去除顶部5%冰层可显著提升净化效果,此时仅保留5%~10%结冰率区间的冰体脱盐率达60.48%,有机物去除率达50.13%。该研究为冷冻法处理高盐有机废水提供了污染物分布特征与工艺优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有机废水处理 浓溶液包裹体 浓度分布 冷冻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硫化零价铁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液及铬铁资源化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梦芹 肖永力 梁彦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5-352,共8页
针对含铬废液净化污泥杂质含量高、铬含量低导致铬回收难的问题,以有机酸-硫化零价铁为铬废液净化剂,在高效去除废液中铬的同时,可净化污泥并直接制备铬铁合金。通过考察零价铁硫化程度、初始废液pH值、不同有机酸摩尔比、硫化零价铁用... 针对含铬废液净化污泥杂质含量高、铬含量低导致铬回收难的问题,以有机酸-硫化零价铁为铬废液净化剂,在高效去除废液中铬的同时,可净化污泥并直接制备铬铁合金。通过考察零价铁硫化程度、初始废液pH值、不同有机酸摩尔比、硫化零价铁用量等影响因素对废液铬净化与污泥铬富集的影响,探索铬污泥直接制备铬铁合金工艺。研究显示,采用有机酸-硫化零价铁协同处理后,废液总铬质量浓度可由5 324.1 mg/L降低至4.30 mg/L,与未改性零价铁技术相比,铬净化去除率由65.45%提高至99.92%。净化污泥铬铁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大于46%,在1 500℃,氩气保护气氛下,添加质量分数为30%碳粉即可成功制备铬铁合金。铬铁合金产物中铬铁元素分布均匀,杂质含量较少。XRD分析显示,硫化零价铁的掺入质量增大可降低合金产品中杂相的生成。研究方法为冶金、化工等行业含铬废液的高效净化及资源化处理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高质量浓度含铬废液 有机酸-硫化零价铁 还原沉淀 含铬污泥 铬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对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分子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惠真 孙宗全 +4 位作者 沈佳伦 王佳琪 李晓东 马福俊 谷庆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9-1759,共11页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PS/Fe^(2+))高级氧化是修复有机污染水体的常用技术,在修复过程中会诱导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结构转变。为研究PS/Fe^(2+)体系中DOM的分子转化特性,选取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天然有机质(NOM)3种不同种类的...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PS/Fe^(2+))高级氧化是修复有机污染水体的常用技术,在修复过程中会诱导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结构转变。为研究PS/Fe^(2+)体系中DOM的分子转化特性,选取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天然有机质(NOM)3种不同种类的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和高分辨率质谱对比分析了PS/Fe^(2+)反应前后DOM的理化特性和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与热或碱活化PS体系相比,PS/Fe^(2+)反应后DOM芳香度、分子数和分子量显著下降。②反应后,DOM中残留了含C、H和O的木质素和单宁类物质,去除了O/C<0.6的低氧化程度分子,生成了富含氮和硫的高氧化程度分子。③PS/Fe^(2+)体系去除了DOM中的不饱和态分子(49.3%~94.0%),生成饱和态物质的数量、类型因DOM种类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显示,PS/Fe^(2+)体系在自由基氧化与络合作用的共同介导下显著增加了DOM的分子转化程度,进而可能影响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亚铁 过硫酸盐(PS) 高分辨质谱 分子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媛 代继祥 +3 位作者 马妍菁 吴李君 郭燕 侯立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生量与日俱增,环境威胁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膜分离技术以其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无相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为此,利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生量与日俱增,环境威胁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膜分离技术以其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无相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为此,利用Citespace对相关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超滤、纳滤、反渗透、膜组合工艺以及改性膜材料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高浓度有机废水及污泥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化现状。最后,总结了膜分离技术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难点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污水资源化管理和优化废水排放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水 膜分离技术 改性膜材料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下后置反硝化工艺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崔贤 程华仔 +3 位作者 韩成龙 丁丽丽 胡海冬 任洪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8-2671,共14页
污水处理厂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投加量会影响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特性,从而影响后置反硝化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本研究以实际污水中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 ICR-MS)开展了不同碳氮比(C/N=3、4、5... 污水处理厂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投加量会影响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特性,从而影响后置反硝化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本研究以实际污水中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 ICR-MS)开展了不同碳氮比(C/N=3、4、5、6)下后置反硝化工艺中DOM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C/N下,C/N=5的反应器出水芳香性DOM分子(AImod>0.5)和不饱和程度高的分子(DBE≥4)占比最高,分别为24.72%和97.6%,说明C/N=5时,出水难生物降解程度较高.通过分子转化分析可知,C/N=5的反应器产生的DOM分子占比(58.35%)最高且不饱和程度较高,去除的分子占比(2.80%)低且不饱和程度较低,再次证实C/N=5的反应器出水相较于C/N=3、4、6的反应器出水DOM分子惰性高,排放至受纳水体环境风险较低.此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DOM的关联分析可知,Proteobacteria在C/N=5的反应器中相对丰度最高,其主导后置反硝化工艺中DOM分子的产生,Planctomycetota、Nitrospirota、Chloroflexi和Gemmatimonadota对DOM分子的去除和产生也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推荐C/N比为5作为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适宜C/N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DOM) 后置反硝化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MS) 微生物群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处理硝酸盐异化还原与厌氧氨氧化/反硝化耦合工艺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瑞强 周鑫 牛冰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3-1605,共13页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 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含COD、氨氮和硝氮的模拟废水,旨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快速构建厌氧氨氧化(Anammox)运行工艺。通过接种少量Anammox污泥和逐步提高氨氮浓度的操作方式,在连续运行58d后,系统成功启动Anammox反应,此时的总氮和COD去除率稳定在97%和98%以上。物料衡算显示,Anammox反应途径对氮的去除贡献逐渐增加,硝酸盐异化还原(DNRA)耦合Anammox和反硝化共同促进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碳。对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Candidatus Kuenenia相对丰度由0.27%快速升高至35.87%,DNRA菌(Ignavibacterium、Thermogutta)及反硝化菌(Azospira、Gp3)在体系内共存。通过基因注释法,检测出了Anammox、DNRA、硝酸盐还原及亚硝酸盐还原关键基因。运行过程中,颗粒污泥颜色变红且粒径增大;胞外聚合物(EPS)分析表明多糖(PS)和蛋白质(PN)含量增加而PN/PS下降;三维荧光光谱发现腐殖酸类物质增多。研究结果为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高浓度有机含氮废水 硝酸盐异化还原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 耦合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与铅、砷相互作用研究
10
作者 何茜 程乔 +6 位作者 欧阳文娟 冯艾荣 胡艳云 冯景伟 张浏 尹浩 郑刘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4,共11页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有机质与砷(As)、铅(Pb)相互作用,文章以标准溶解性有机质(标准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平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类富里酸和腐殖质相比,类蛋白质酪氨酸类与As、Pb表现出更... 为研究天然水体中有机质与砷(As)、铅(Pb)相互作用,文章以标准溶解性有机质(标准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超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平行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类富里酸和腐殖质相比,类蛋白质酪氨酸类与As、Pb表现出更高结合能力。(2)超高分辨率质谱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能够改变标准DOM原有特性,使得有机质发生转变,如氨基糖类组分减少,类单宁组分增加,CHO相对丰度减少,其他杂原子相对丰度增加。(3)DOM-As显示紫外特征参数a254和荧光特征参数HIX具有强正相关性,通过超高分辨质谱仪获得的氨基糖组分、CHO与紫外特征参数a254、a260、a280、荧光特征参数HIX均具有正相关性,荧光组分C1和质谱获得的不饱和烃类组分具有正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估水体中有机质-重金属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减少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重金属 平行因子分析 超高分辨率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处理油气田钻井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瑞琦 吉永忠 兰清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1157,共7页
随着清洁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作业现场的钻井废水及其处理方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针对钻井废水稳定性高、化学需氧量(COD)高、色度高、降解难的特点,采用微纳米气泡技术以提高气体利用率和传质效果,结合臭氧对难降解的... 随着清洁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作业现场的钻井废水及其处理方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针对钻井废水稳定性高、化学需氧量(COD)高、色度高、降解难的特点,采用微纳米气泡技术以提高气体利用率和传质效果,结合臭氧对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室内模拟试验表明,经过预处理后再采用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处理,COD从47328 mg/L降至131 mg/L,去除率达到99.7%,TOC从15146 mg/L降至65.2 mg/L,去除率达到99.6%,COD和TOC的去除率均超过99.5%,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对高色度和高COD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采用絮凝沉淀、芬顿工艺配合臭氧微纳米气泡技术能够降低臭氧投加量,从而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微纳米气泡 钻井废水 高浓度有机物 高难度有机物 零排放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在高盐有机废水中无机盐回收和有机质分解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袁尧森 李恩泽 +3 位作者 吕宏洲 宋一朋 杨成立 李娟娟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1,共9页
采用喷雾干燥工艺,以高盐有机废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了各温度下喷雾干燥工艺对无机盐的回收效果和对有机质的分解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三维荧光光谱仪等对产物粉体进行分析。... 采用喷雾干燥工艺,以高盐有机废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了各温度下喷雾干燥工艺对无机盐的回收效果和对有机质的分解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三维荧光光谱仪等对产物粉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化室加热蒸发过程中含羟基、羰基等亲水性基团的类腐殖酸大分子与脱水析出的Na Cl、Na_(2)SO_(4)等无机盐结合,形成开口空心球壳结构颗粒,粉体粒径集中分布在1.25~3.85μm。废水经喷雾干燥和旋风分离后得到白色粉末,经600℃焚烧,粉末中的难降解有机质可全部除尽,烧失率为6.23%;焚烧后的混盐经原子吸收光谱与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原始废水中含量较多的金属元素如Na^(+)、K^(+)等得到保留,可供进一步分盐后循环利用。在0.2 MPa、14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有机物分解转化率为93.1%,溶解性有机碳、氨氮、总氮、总磷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的降解率在64.7%以上,无机盐总回收率达87.2%,为高盐废水综合处置与清洁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法 高盐有机废水 有机质分解 无机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发酵废水 被引量:26
13
作者 林春绵 潘志彦 +2 位作者 周红艺 章渊昶 金耀门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24,共2页
对酒精废水和乙酰螺旋霉素废水进行了超临界氧化降解的研究 ,结果表明 ,超临界水氧化法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实验的条件范围内 ,废水 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 99.2 %。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发酵 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孔秀琴 赵峰 +2 位作者 石小锋 任瑞芳 邢新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0-92,105,共4页
试验研究了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在高含盐废水中对光合细菌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可以得到耐盐能力较强且具有高降解活性的光合细菌菌群,在Cl-的质量浓度为73 g·L-1、COD为3.9 g·L-1时,经... 试验研究了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高含盐有机废水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在高含盐废水中对光合细菌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可以得到耐盐能力较强且具有高降解活性的光合细菌菌群,在Cl-的质量浓度为73 g·L-1、COD为3.9 g·L-1时,经过3 d处理,COD的去除率可达77%;光合细菌能快速适应Cl-含量的骤然升降,保证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高含盐 有机废水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对连续流Anammox脱氮及微生物群落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重军 汪瑶琪 +4 位作者 姜滢 郭萌蕾 谢嘉玮 谢军祥 沈耀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49-5055,共7页
采用UASB连续流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COD浓度分别为0,20,40,60和80mg/L时,40mg/L COD浓度条件下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促进程度最大,TN和COD去除率稳定在88.5%和75.3%... 采用UASB连续流反应器,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的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COD浓度分别为0,20,40,60和80mg/L时,40mg/L COD浓度条件下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促进程度最大,TN和COD去除率稳定在88.5%和75.3%.在低浓度COD(20mg/L)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受影响程度不明显,而COD为60和80mg/L时,系统脱氮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COD浓度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COD浓度下,绿曲挠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占据主导,且随着COD浓度从0增至80mg/L,浮霉菌门相对丰度从24.60%降至7.70%,其中的Candidatus Brocadia属降幅最大,丰度从12.14%减至3.63%,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从15.40%增至36.30%,其中Bdelloribrio菌属的增幅最大,丰度从0.01%增至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有机物浓度 脱氮性能 微生物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厂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转化利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晓海 许海平 +2 位作者 贺彬 袁国林 高云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00,107,共3页
糖厂生产酒精过程产生的废水一般含COD10~12万mg/L,BOD56~8万mg/L,属高浓度有机废水,极难治理。国内外提出过多种治理技术,但由于投资和运行费用太高,很难在实际的治理过程应用。近几年出现的冲灰水吸附技术在糖厂高浓度的治理过程中... 糖厂生产酒精过程产生的废水一般含COD10~12万mg/L,BOD56~8万mg/L,属高浓度有机废水,极难治理。国内外提出过多种治理技术,但由于投资和运行费用太高,很难在实际的治理过程应用。近几年出现的冲灰水吸附技术在糖厂高浓度的治理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应用,但对该技术所涉及的有关计算数据,治理处理前后高浓度有机废水和炉灰的物理、化学成分,废水减少量等参数未进行系统的监测和研究。并重点对糖厂高浓度有机废水在水膜除尘器中循环的有关转化利用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对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水量平衡进行了测算,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为冲灰水吸附技术治理糖厂高浓度有机废水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水 转化 计算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杰 杨再鹏 刘正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阐述了其原理、特点、工艺流程及反应器,并对其应用领域做了重点描述,指出了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液 超临界水 氧化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WO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桂菊 雷岗星 +1 位作者 蔡永凯 何迎春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14,共4页
湿式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有效处理高浓度、高毒性以及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作者对湿式催化氧化法进行了总体概述,重点介绍了湿式催化氧化法的分类,不同种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研... 湿式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有效处理高浓度、高毒性以及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作者对湿式催化氧化法进行了总体概述,重点介绍了湿式催化氧化法的分类,不同种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该领域催化剂的研究方向,为在铜系催化剂的研制基础上结合稀土类元素,在保证非均相催化剂高活性的前提下,减少活性组分的溶出,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有机废水 湿式催化氧化法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萃取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义燕 戴猷元 《现代化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0-14,共5页
介绍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来源和处理现状。提出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方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高浓度 有机废水 络合萃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定性分析ABS生产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赖波 周岳溪 +3 位作者 宋玉栋 席宏波 孙力东 程家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4-788,共5页
联合使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及三维荧光光谱(EEM)等三种分析检测仪器对ABS树脂生产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气质联用色谱能够定性分析出该废水中苯乙酮、苯乙烯、... 联合使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及三维荧光光谱(EEM)等三种分析检测仪器对ABS树脂生产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气质联用色谱能够定性分析出该废水中苯乙酮、苯乙烯、二苯异丙醇、2-氰基乙醚、双(2-氰基乙基)胺、3,3-硫代丙二腈、3-(二甲氨基)-丙腈、丙烯腈等21种溶解性有机物污染物,而FTIR和EEM的检测结果进一步的验证了GC-MS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废水 溶解性有机物 气质联用色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