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葎草栽培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生荣 张海 相建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2,共3页
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葎草种植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葎草是工程措施后的优良先锋草种。适宜播期和合理的密度是提高葎草种植利用的关键。适播期为冬末初春,密度平台埂上1-2株m,隔坡带埂下1株m,鱼鳞坑每坑1株为宜。葎草生长快,... 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葎草种植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葎草是工程措施后的优良先锋草种。适宜播期和合理的密度是提高葎草种植利用的关键。适播期为冬末初春,密度平台埂上1-2株m,隔坡带埂下1株m,鱼鳞坑每坑1株为宜。葎草生长快,产草量高,病虫害少,是优质兼用型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 荒坡治理 Lu草 种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光绪朝札萨克图王旗招垦开办蒙荒中的移民问题及蒙汉关系
2
作者 孙玉龙 范立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124,共5页
清代对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属地内实施封禁和蒙汉分治。随着清初顺治年间官方招募移民以及为谋求生计汉族的自发移入,汉族人口的数量不多增多,封禁政策受到冲击,蒙汉关系也发生变化。嘉庆五年(1800年)下旨可"接地养民""以... 清代对蒙古族聚居的地区属地内实施封禁和蒙汉分治。随着清初顺治年间官方招募移民以及为谋求生计汉族的自发移入,汉族人口的数量不多增多,封禁政策受到冲击,蒙汉关系也发生变化。嘉庆五年(1800年)下旨可"接地养民""以资蒙古生计",将处理郭尔罗斯前旗蒙荒开垦的原则和办法,载入《大清会典事例》等文献中,并通告各蒙旗,宣告蒙地开始弛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又宣布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即彻底废弃原有对蒙封禁、禁垦蒙地的政策。光绪朝有组织地把大批汉民移入蒙旗,大量拍卖蒙荒,使得蒙地发生社会变革。自此蒙地封禁和蒙汉分治政策最终瓦解。汉族人口的迁入过程中出现了土地私垦,在光绪朝最终被迫招垦开办蒙荒,在札萨克图王旗夹杂着蒙、民矛盾与纠纷。但是随着蒙汉之间相互学习、和睦相处,客观上促进了蒙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加强了多民族生活区域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办蒙荒 移民 蒙汉关系 光绪朝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