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河源区气候暖干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良温 杨改河 +1 位作者 冯永忠 任广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1-146,153,共7页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区域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温湿变化的差异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影响。探讨江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江河源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区域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温湿变化的差异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影响。探讨江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江河源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2年来该区域不同站点和整个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江河源区全区及各站点的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升幅随站点位置、季节的不同而变化,气温最高年份大多出现在最近十多年间;1980年以来,源区和大多数站点的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暖季降水量普遍减少,冷季降水量则有不同程度增加;蒸发量年际间波动大,变化规律复杂,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源区大多数站点和整个源区的平均年蒸发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江河源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气温 降水量 气候暖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安县40年气候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安刚 孙力 +1 位作者 廉毅 沈柏竹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370-376,共7页
利用东北地区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计算了夏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表明东北地厂西部夏季气温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从年代际变化的分析中得知,20世纪90年代暖干趋势明显,其中以乾安最为突出。分析乾安及其邻近测站蒸发... 利用东北地区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资料,计算了夏季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表明东北地厂西部夏季气温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从年代际变化的分析中得知,20世纪90年代暖干趋势明显,其中以乾安最为突出。分析乾安及其邻近测站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表明乾安的夏季蒸发量上升趋势明显,并远大于其他测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加重。而在下垫面条件较好一些的区域,夏季蒸发量呈下降趋势。乾安县未来夏季气温仍为上升趋势,降水量在总体平均值之下呈旱、涝交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安县 气候变化 夏季 气温 降水 暖干趋势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同德近50年气候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郭连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分析青海省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和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升温趋势分别为0.37、0.69、0.23、0.21、0.18℃/10年;年高温(≥25.0℃)时间以0.53 d/10年趋势增加;... 通过分析青海省同德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同德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和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升温趋势分别为0.37、0.69、0.23、0.21、0.18℃/10年;年高温(≥25.0℃)时间以0.53 d/10年趋势增加;年低温(≤-30.0℃)时间以0.42 d/10年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延长1.9 d/10年;1987年以来同德相继出现14个暖冬,是近45年来最暖的时期。并由此引起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的减少,草地干燥指数和草地蒸发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0.5 mm/10年的趋势减小,20世纪90年代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气候变化一方面使同德地区草原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另外也是近几年蝗虫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存在的草原退化现象主要应归咎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倾向率 暖冬 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畜牧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暖干化对环县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毛玉琴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7-132,共6页
通过对干旱半干旱区环县近38年(1971-2008)来的气温、降水分析发现,环县气候暖干化明显,年平均气温增高,增幅为0.0385℃/a,增温幅度远高于全国近40年增温幅度(0.004/a);气温年代变化以80年代到90年代上升幅度最大;季节变... 通过对干旱半干旱区环县近38年(1971-2008)来的气温、降水分析发现,环县气候暖干化明显,年平均气温增高,增幅为0.0385℃/a,增温幅度远高于全国近40年增温幅度(0.004/a);气温年代变化以80年代到90年代上升幅度最大;季节变化以春季、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秋季增温缓慢。年降水量呈略减趋势,逐月降水量变化不一致,6月、9月降水量呈显著增加,7月、11月呈显著减少,其它各月正常或略减变化;年代变化,70到80年代呈现增加,80到90年代减少,90到2000年来呈现增加;从80年代以来,春季降水呈显著减少,表明春旱明显,夏季、秋季和冬季的降水随年代不同有增有减,变化趋势不一。近26年(1983—2008)来,0—100cm土壤贮水量呈升高趋势变化,年增幅为0.5586mm/a。其中,春季和秋季呈递增变化,增幅分别为0.941mm/a、0.5164mm/a;夏季呈现减少趋势;不论是在干旱年、多雨年、或是不同年代情况下,一年中土壤贮水量的低值区总是出现在作物旺盛生长时期的6月份,而高值区总是出现在秋季,而不是出现在降雨量最多的夏季;气候暖干化对耕作层30cm以上土壤贮水量影响明显,年景不同,土壤贮水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暖干化 环县 趋势 土壤贮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温带乔木和灌木物候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明 桑卫国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根据2003—2014年气象数据和暖温带3种乔木(辽东栎、五角枫和核桃楸)和3种灌木(土庄绣线菊、毛叶丁香和六道木)的物候观测数据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观察乔木和灌木物候变化特征的差异,分析温度、降水以及乔木、灌木的... 根据2003—2014年气象数据和暖温带3种乔木(辽东栎、五角枫和核桃楸)和3种灌木(土庄绣线菊、毛叶丁香和六道木)的物候观测数据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观察乔木和灌木物候变化特征的差异,分析温度、降水以及乔木、灌木的物候变化趋势,同时对气象因子与乔木和灌木物候期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北京东灵山平均气温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00℃·10a^-1,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温度显著上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减少71.630 mm·10a^-1,总体呈暖、干的趋势。②3种乔木的生长季长度都缩短,辽东栎、五角枫和核桃楸平均生长季长度分别缩短50.70 d·10 a^-1、29.83 d·10a^-1和22.36 d·10a^-1。3种灌木的生长季长度也都缩短,土庄绣线菊、毛叶丁香和六道木的平均生长季长度分别缩短42.55 d·10a^-1、42.76 d·10a^-1和38.15 d·10a^-1。乔木和灌木的物候变化趋势相同,整体表现为春季物候推迟,秋季物候提前,生长季长度都缩短且生长季长度相差不大。乔木和灌木都表现出芽期推迟最明显,每10年推迟达19天以上。③乔木和灌木各物候期与气温总体表现为负相关,即气温升高,物候期提前,其相关性显示出夏季(6—8月)温度对植被物候期影响较大,夏季温度与各物候期表现为正相关,即夏季温度升高,物候期推迟。同时乔木和灌木与总体降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秋季物候与不同时段降水表现不同的相关性,由此可知夏季温度变化对木本植物春季物候(出芽期、展叶期和首花期)的影响更大,而秋季物候(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温带 乔木物候 灌木物候 气候变化 线性趋势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阳市多时间尺度气温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贾金明 王运行 +4 位作者 王树文 吴建河 李金刚 徐巧真 李汉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9-105,共7页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降温趋势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35℃)、低(≤-10℃)温日数分别以3.36天/...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升、降温趋势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35℃)、低(≤-10℃)温日数分别以3.36天/10a和2.35天/10a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91/10a、终日推后1.02天/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长2.0天/10a;1987年以来濮阳相继出现17个暖冬,严重暖冬年份皆出现在1995年以后。当地引种的小麦品种冬性减弱,播种期推后,越冬期缩短,生育期延长。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用量增加。结论认为:当地气侯变化具有冬趋暖夏趋凉的特征,高低温危害减少,积温的有效性增加,作物生长期与灌浆期延长;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暖冬事件增多,近10年是50年以来最暖的10年。同时冬季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幅增大,春季气温不稳定,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对当地粮食生产有利因素较多,但不利因素也很突出,如何趋利避害,确保粮食安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倾向率 暖冬 极端气温 界限温度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05年阜新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旭 赵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277-13279,共3页
对1951~2005年阜新市逐年和逐月的气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1~2005年阜新市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最强,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加趋势最弱。1951~2005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也呈现出稳步... 对1951~2005年阜新市逐年和逐月的气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1~2005年阜新市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最强,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加趋势最弱。1951~2005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也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尤其是1986~2005年气候变暖更为突出;1951~2005年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化呈现出递增的趋势,1976~2005年稳定少变,但近20年显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气候变暖 倾向率 阜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