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改进的Adaboost-WOA-BP模型建立页岩储层的总有机碳含量预测方法: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X地区页岩储层为例
1
作者 陈甄明 谢锐杰 +2 位作者 彭宏昶 李瑶 曹永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4-501,共8页
页岩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页岩生烃潜力及页岩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参数,其精确预测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线性回归方法受到地区以及测井资料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的影响,存在预测精度有限的问题。为... 页岩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页岩生烃潜力及页岩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参数,其精确预测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线性回归方法受到地区以及测井资料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的影响,存在预测精度有限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Adaboost-WOA-BP预测模型来进行TOC含量的预测,将WOA(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算法优化过的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作为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算法的弱学习器,集成多个弱学习器进而构建一个强的学习器。优选自然伽马、密度、声波时差等与计算TOC含量相关的敏感测井参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通过与常规线性回归方法、BP神经网络、WOA-BP神经网络这3种方法进行对比,Adaboost-WOA-BP模型具有更高的TOC含量预测精度,预测TOC与实测TOC符合率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toc含量预测 鲸鱼算法 集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W-Mn/SiO_(2)催化剂上不同含量WO_(4)活性位点在甲烷氧化偶联中的催化行为
2
作者 宋佳欣 范晓强 +1 位作者 刘百军 赵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100,共11页
甲烷氧化偶联(OCM)作为生产C_(2)(C_(2)H_(6)和C_(2)H_(4))的直接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传统催化剂中,Mn/Na_(2)WO_(4)/SiO_(2)(Na-W-Mn/SiO_(2))类催化剂具有甲烷转化率高、C_(2)选择性高且在高温下也能保持相对高的稳定性等优点.本文... 甲烷氧化偶联(OCM)作为生产C_(2)(C_(2)H_(6)和C_(2)H_(4))的直接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传统催化剂中,Mn/Na_(2)WO_(4)/SiO_(2)(Na-W-Mn/SiO_(2))类催化剂具有甲烷转化率高、C_(2)选择性高且在高温下也能保持相对高的稳定性等优点.本文利用硅钨酸作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W载量的Na-nW-Mn/SiO_(2)催化剂,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氧气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以及甲烷氧化偶联活性的评价.研究发现,所有催化剂上的Na_(2)WO_(4)、Mn_(2)O_(3)和α-方英石晶相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协同催化作用来提高催化剂的OCM性能.随着W载量的持续增加,以硅钨酸作为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的W物种一直保持以四面体WO_(4)的形式存在,而构效关系分析揭示了四面体WO_(4)是此系列催化剂上OCM反应的活性中心.具有高含量四面体WO_(4)的Na-10.0%W-Mn/SiO_(2)催化剂有较低的W^(6+)→W^(4+)还原温度和较高的表面晶格氧占比,这可能是其获得最佳甲烷转化率和C_(2)产率的主要原因.当温度为775℃时,Na-10.0%WMn/SiO_(2)催化剂上CH_(4)的转化率为44.2%,C_(2)的产率为24.1%,其中乙烯的产率为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w-Mn/SiO_(2)催化剂 甲烷氧化偶联 不同w含量 乙烯收率 C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激励下W型火焰锅炉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杨延锋 梁建国 +3 位作者 韩峰 薛晓亮 杨洋 李新卓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72,共10页
为探究声波助燃技术在W型火焰锅炉中的应用潜力,试验研究了实时负荷为315 MW的W型火焰锅炉在声波激励作用下的燃烧特性。在锅炉主燃区、燃尽区分别交错布置12台和4台声波激励装置,每3台1组循环投运,驱动声波激励装置工作的电机频率为35 ... 为探究声波助燃技术在W型火焰锅炉中的应用潜力,试验研究了实时负荷为315 MW的W型火焰锅炉在声波激励作用下的燃烧特性。在锅炉主燃区、燃尽区分别交错布置12台和4台声波激励装置,每3台1组循环投运,驱动声波激励装置工作的电机频率为35 Hz,相应进气压力维持在0.35~0.47 MPa。试验中,通过电厂集控室集散控制系统(DCS)监测记录了脱硝塔A/B侧进口NO_(x)质量浓度、脱硫装置进口SO_(x)质量浓度和机组煤耗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入声波激励装置后,脱硝塔A/B侧进口NO_(x)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6.08%、5.47%,SO_(x)质量浓度下降了1.24%,机组平均煤耗下降了1.5 g/(kW·h);对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出口的灰分采样分析发现,与无声波激励的情况相比,飞灰含碳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1.64%和1.70%,声波助燃技术能有效提高W型火焰锅炉的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助燃 w型火焰锅炉 煤耗 机组负荷 飞灰含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剂Bi3.84W0.16O6.24在模拟太阳光下对双酚A的降解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春英 单国强 +2 位作者 陈鹏 宋超 祝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77-1982,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pH12的条件下合成圆片状Bi3.84W0.16O6.24催化剂.通过XRD、FESEM、TEM、UV-vis漫反射等表征分析Bi3.84W0.16O6.24的物相、形貌和吸光性能.以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Bi3.84W0.16O6.24在模拟太阳光辐射下的光催化...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pH12的条件下合成圆片状Bi3.84W0.16O6.24催化剂.通过XRD、FESEM、TEM、UV-vis漫反射等表征分析Bi3.84W0.16O6.24的物相、形貌和吸光性能.以双酚A(BPA)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Bi3.84W0.16O6.24在模拟太阳光辐射下的光催化反应活性.设计L18(37)正交试验研究了BPA初始浓度、催化剂投入量、反应溶液pH值以及光催化反应时间对Bi3.84W0.16O6.24光催化降解BPA的影响.正交试验的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BPA初始浓度和反应时间影响非常显著,催化剂用量影响显著,反应溶液pH值影响不显著,初始浓度和催化剂量的交互作用很小.在BPA初始浓度为20mg/L、催化剂量2g/L、反应溶液pH7、反应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Bi3.84W0.16O6.24对BPA去除率达99.5%,TOC去除率为86.0%,BP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3.84w0.16O6.24 模拟太阳光 双酚A 正交试验 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不同Cr含量的W-Cr纳米合金粉末 被引量:6
5
作者 肖鹏 赵玮兵 +1 位作者 梁淑华 范志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79-1784,共6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Cr含量为8%、12.5%、20%(质量分数)的纳米W-Cr合金粉,对不同球磨时间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以确定物相、晶粒尺寸及微应变,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末形貌及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可以制备不...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Cr含量为8%、12.5%、20%(质量分数)的纳米W-Cr合金粉,对不同球磨时间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以确定物相、晶粒尺寸及微应变,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末形貌及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可以制备不同Cr含量的纳米W-Cr合金粉。随着Cr含量的增加,制备纳米W-Cr合金粉所需球磨时间越长,其中W-8%Cr、W-12.5%Cr和W-20%Cr粉末的最佳球磨时间分别为72、84和96 h,晶粒尺寸小于30 nm。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微应变逐渐增加,使常温下Cr在W中的固溶度增加,形成W的过饱和固溶体。Cr含量不同的W-Cr粉末完全合金化均经过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r合金粉末 机械合金化 CR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3W3Co钢高温时效脆化现象与改进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马龙腾 刘正东 白银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9-146,共8页
采用SEM进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导致9Cr3W3Co钢时效脆化的主要因素。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平衡态下不同W含量(2.36%,2.63%,2.96%,3.11%,质量分数)的9Cr3W3Co钢中析出相的含量。利用TEM,SAXS和相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时效过程中的组织... 采用SEM进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导致9Cr3W3Co钢时效脆化的主要因素。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平衡态下不同W含量(2.36%,2.63%,2.96%,3.11%,质量分数)的9Cr3W3Co钢中析出相的含量。利用TEM,SAXS和相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9Cr3W3Co钢的冲击韧度在100h时效后的迅速降低是时效过程中大量析出的富W Laves相所造成的。平衡态的Laves相含量主要由钢中的W含量决定。时效8000h后,W含量最低的钢冲击韧度最好,同时其Laves相的尺寸最小,粗化速率最低。通过降低W含量能够抑制9Cr3W3Co钢的时效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脆化 9Cr3w3Co钢 w含量 冲击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含量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Pd-SO42-/ZrO2-WO3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华 张旭 梁宝兴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7-493,共7页
为了研究Pd-SO42-/ZrO2-W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钨(W)含量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FT-IR、H2-TPR、比表面积测定(BET)、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 为了研究Pd-SO42-/ZrO2-W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钨(W)含量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FT-IR、H2-TPR、比表面积测定(BET)、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了WO3含量对催化剂酸性、比表面积、氧化还原能力以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O3的质量分数为13%焙烧温度为600℃时,Pd-SO42-/ZrO2-W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在反应温度260℃,压力2.0 MPa,质量空速1.0 h-1,氢油比为4.0时,异物烷产率为40.1%。在80 h内异戊烷收率可稳定在38%左右,选择性在95.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含量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含量对Fe-Cr-Co系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仕琳 张会 +3 位作者 李亚鹏 王荟琪 王涛涛 廖仲尼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4-110,共7页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冷轧、1200℃×2 h退火等工艺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0,4.5%,6.5%,8.5%)钨的Fe-Cr-Co系合金,研究了钨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钨质量分数不高于4.5%时,试验合金为单一体心立方(BCC)结构,而当...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冷轧、1200℃×2 h退火等工艺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0,4.5%,6.5%,8.5%)钨的Fe-Cr-Co系合金,研究了钨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钨质量分数不高于4.5%时,试验合金为单一体心立方(BCC)结构,而当钨质量分数为6.5%和8.5%时,合金呈现BCC+面心立方(FCC)双相有序结构,且钨含量越高,FCC结构相含量越高。加入钨元素后,试验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均提高,且随着钨含量的增加,硬度先降后升,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升后降,断后伸长率增加。当钨质量分数为6.5%时,合金力学性能优异,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分别为398.8 HV,1108.32 MPa,267.232 MPa,16.747%。添加钨后合金的电阻率增大,但随着钨含量增加,电阻率降低;当钨质量分数为4.5%时电阻率最高,为125.28μ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Co合金 钨含量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峰 高明 +2 位作者 涂赣峰 刘奎 彭可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2,共3页
研究了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含量(质量分数)为0.0004%时,在950~1250℃时,合金的热塑性很好,面缩值都在55%以上;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热塑性不断降低,当硫含量达到0.0116%时,在950~1250℃时面缩值都在50%以... 研究了硫对Ni-Cr-W-Al高温合金热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含量(质量分数)为0.0004%时,在950~1250℃时,合金的热塑性很好,面缩值都在55%以上;随着硫含量的增加,热塑性不断降低,当硫含量达到0.0116%时,在950~1250℃时面缩值都在50%以下。随着硫含量的增加,高温拉伸断口趋于沿晶断裂,并在高硫含量的晶界处出现硫的富集。这表明,硫是导致合金热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热塑性 硫含量 Ni-Cr-w-Al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合金镀液中钨的分光光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素薇 朱建红 +2 位作者 刘春松 张卫国 王宏智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在硫氰酸铵分光光度法分析金属钨的基础上建立了N i-W合金镀液中WO42-的测定方法,考察并排除了镀液组成(N i2+、络合剂)、显色剂等对测试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误差小(低于3%),适用于研究室及工业生产中的分析。
关键词 分光光度分析 Ni—w合金镀液 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颗粒粒径及进样量对TOC含量测定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8-13,共6页
为了准确高效地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含量,研究了土壤颗粒粒径及进样量对TOC分析仪测定土壤TOC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TOC分析仪法与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沸水浴测定TOC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过60目筛的颗粒进样量在175—275 mg,所测TOC含量与... 为了准确高效地测定土壤有机碳(TOC)含量,研究了土壤颗粒粒径及进样量对TOC分析仪测定土壤TOC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TOC分析仪法与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沸水浴测定TOC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过60目筛的颗粒进样量在175—275 mg,所测TOC含量与过100目筛的颗粒无显著差异,TOC含量的变异系数(CV)<3%,加标回收率在98%—102%,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及准确性良好。酸性土壤的无机碳(IC)为0,总碳(TC)=TOC; TOC分析仪与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沸水浴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两者相关性良好。TOC分析仪对有机碳含量高、中、低样品的检测结果准确稳定,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沸水浴测定TOC含量> 15 mg g样品的准确性与TOC分析仪法相当,测定TOC含量5—15 mg g样品的准确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粒径 进样量 toc含量 测定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火焰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策略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潘栋 王春昌 +1 位作者 丹慧杰 崔来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以亚临界300MW机组及超临界600MW机组为例,对W火焰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所引起的机组运行成本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亚临界300MW机组和超临界600MW机组W火焰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锅炉效率、供电煤耗的最大可承受损失以及对... 以亚临界300MW机组及超临界600MW机组为例,对W火焰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所引起的机组运行成本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亚临界300MW机组和超临界600MW机组W火焰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后,锅炉效率、供电煤耗的最大可承受损失以及对应的飞灰含碳量最大增量。同时,指出W火焰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前,必须合理制定NOx控制目标,并充分估计飞灰含碳量的增加等变化对锅炉效率的影响,提高脱硝改造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低氮燃烧 NOx排放浓度 锅炉效率 飞灰含碳量 供电煤耗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W,Ti)C在硬质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劲风 张昭 +2 位作者 张鉴清 郑子樵 徐协文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研究了保护性气氛Ar气压力对燃烧合成TiC∶WC =5∶5的单相 (W ,Ti)C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 0 1~ 0 3MPaAr气压力范围内 ,增加Ar气压力 ,可阻碍燃烧坯体的膨胀或裂纹的出现 ,从而提高 (W ,Ti)C中的合成碳含量 ,并有利于其中游离... 研究了保护性气氛Ar气压力对燃烧合成TiC∶WC =5∶5的单相 (W ,Ti)C碳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 0 1~ 0 3MPaAr气压力范围内 ,增加Ar气压力 ,可阻碍燃烧坯体的膨胀或裂纹的出现 ,从而提高 (W ,Ti)C中的合成碳含量 ,并有利于其中游离碳含量的控制。当预热温度为 80 0℃、Ar气压力为 0 2和 0 3MPa时 ,(W ,Ti)C中游离碳含量分别为 0 0 6 2 %、0 32 %。以 0 3MPaAr气压力下合成的 (W ,Ti)C粉末与WC及Co粉为原料烧结制备YT15硬质合金时 ,WC在 (W ,Ti)C中有一个继续固溶过程 ;烧结后的合金硬度为92 1HRA、横向断裂强度为 13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氩气压力 游离碳含量 硬质合金 碳化钨 碳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南部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及其在致密油成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兰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有效烃源岩是致密油成藏与富集的基础,准确预测烃源岩质量一直是致密油有利区优选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济阳坳陷南部的临南、东营地区,分泥岩、油页岩和灰岩3种岩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总有机碳含量w (TOC)的预测,并讨论了研究... 有效烃源岩是致密油成藏与富集的基础,准确预测烃源岩质量一直是致密油有利区优选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济阳坳陷南部的临南、东营地区,分泥岩、油页岩和灰岩3种岩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总有机碳含量w (TOC)的预测,并讨论了研究区烃源岩质量对致密油分布和富集的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法预测的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为准确。临南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为好―极好烃源岩,从临南次洼向边缘各构造带逐渐变差;东营地区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沙四上纯上亚段烃源岩为好―极好烃源岩,以洼陷内部及其附近地区最好。研究区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致密油主要分布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值区,当w (TOC)>2.0%时,区内油层、油水同层比例及油浸、油斑级别储层比例均明显增加;源上、源下致密储层要获得工业或高产油流,需要处于一定源储距离内。研究结果可为济阳坳陷致密油富集区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总有机碳含量 测井评价 多元回归分析法 致密油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含量对非负载型Ni-Mo-W加氢处理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鹤鸣 李东胜 +1 位作者 富玉 李晓鸥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7,共6页
Ni-Mo-W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前体,然后通过用磷酸二氢铵容液浸渍制得改性的NiMo-W-P催化剂。采用XRD、BET、NH_3-TPD、HRTEM和GC-PFPD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磷含量对催化剂在裂化柴油加氢处理... Ni-Mo-W为活性金属组分,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前体,然后通过用磷酸二氢铵容液浸渍制得改性的NiMo-W-P催化剂。采用XRD、BET、NH_3-TPD、HRTEM和GC-PFPD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磷含量对催化剂在裂化柴油加氢处理中的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的最佳浸渍量为质量分数1.5%,磷改性使L酸B酸酸量增加,金属Mo更容易形成高堆垛层数的MoS_2片晶结构,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加氢脱硫活性。在T=280℃、p(H_2)=4.0MPa、LHSV=2.0h-1和Vg(H_2)/VL(oil)=500条件下,可将催化裂化柴油中的4-甲基二苯丙噻吩,4,6-二甲基二苯丙噻吩,2,4,6-三甲基二苯丙噻吩深度脱除,加氢脱硫率由93%提高到99.78%,硫含量由4000μg/g降至8.8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载型催化剂 Ni-Mo-w-P 磷含量 柴油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法测W/O乳化液中的含水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高红 陈国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26-529,共4页
建立了取样量小 ,操作方便 ,用热重法分析油包水型乳化液中含水量的方法。使用废润滑油乳化液样品进行试验 ,采用低升温速率 2℃ /min ,在质量变化微分曲线的最低点处读取数据 ,热重法分析结果与ASTMD12 3-92标准方法的分析结果非常吻... 建立了取样量小 ,操作方便 ,用热重法分析油包水型乳化液中含水量的方法。使用废润滑油乳化液样品进行试验 ,采用低升温速率 2℃ /min ,在质量变化微分曲线的最低点处读取数据 ,热重法分析结果与ASTMD12 3-92标准方法的分析结果非常吻合 ,最大相对误差小于 5 %。对比乳化液和油水简单混合物的热重法分析结果 ,还可得到乳化液类型和粒径分布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油包水乳化液 含水量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热等静压制备的TaW10合金氧含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小辉 梁静 +2 位作者 李斌 李来平 张小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6,共6页
以氢化-脱氢后的TaW10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热等静压技术制备了TaW10合金,并对其进行1 800~2 200℃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与TaW10合金氧含量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TaW10合金拉伸断裂模式从脆性解理断裂先... 以氢化-脱氢后的TaW10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热等静压技术制备了TaW10合金,并对其进行1 800~2 200℃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与TaW10合金氧含量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TaW10合金拉伸断裂模式从脆性解理断裂先转变为脆性沿晶断裂,再转变为塑性韧窝断裂。合金强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经2 100℃热处理后达到最大值。当热处理温度升至2 150℃时,热等静压制备的TaW10合金开始表现出塑性变形特征。经2 000℃热处理后,合金氧含量明显降低,此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氧含量变化不明显。热等静压制备的TaW10合金仅在氧含量足够低且经2 150℃以上温度热处理后才具有较好的强度与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钨合金 Taw10 热等静压 热处理 氧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含量对Ni-P/Ni-W-P双层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景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56-157,160,共3页
在化学镀条件下,研究了W含量对Ni-P/Ni-W-P双层镀层的表面形貌、耐蚀性能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钨条件下的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和更高的硬度。
关键词 钨含量 Ni-P/Ni-w-P双镀层 耐蚀性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含量对W-Ni-Cu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泽培 张晓琪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6-69,共4页
本文探讨了锰的添加量以及其工艺因素对W-Ni-Cu钨基合金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制备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W-Ni-Cu合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钨基合金 膨胀系数 含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Mo-W-Co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钟建华 余向阳 +1 位作者 江志平 刘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2-84,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在Mo-W-Co合金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研究碳含量对Mo-W-Co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含量对合金硬度的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Mo-W-Co合金的塑性随合金碳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碳含量为1%时合金塑性最...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在Mo-W-Co合金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研究碳含量对Mo-W-Co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含量对合金硬度的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Mo-W-Co合金的塑性随合金碳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碳含量为1%时合金塑性最好;在真空烧结过程中,碳和基体钼形成影响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关键相Mo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含量 Mo-w-Co合金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