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VIP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鹤鸣 童鑫康 +1 位作者 韩群颖 方实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的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性(VIP-IR),发现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均有VIP-IR主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睫状神经节最多,达38.4%;翼腭神经节次之,为17.0%...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头部副交感神经节的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性(VIP-IR),发现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均有VIP-IR主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睫状神经节最多,达38.4%;翼腭神经节次之,为17.0%;耳神经节最少,占15.4%。未发现VIP-IR的小强荧光(SIF)细胞和神经纤维。讨论了头部副交感神经节神经肽的分布特点和VIP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分布 大鼠 副交感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P在剥夺性弱视猫视皮层17区的定位及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海燕 张东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 检测 VIP在单眼剥夺性弱视猫视皮层 17区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弱视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PA法对 7例正常猫和 8例单眼剥夺性弱视猫视皮层 17区免疫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定位 ,并定量研究其变化。结果 在单眼剥夺猫... 目的 检测 VIP在单眼剥夺性弱视猫视皮层 17区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弱视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PA法对 7例正常猫和 8例单眼剥夺性弱视猫视皮层 17区免疫阳性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定位 ,并定量研究其变化。结果 在单眼剥夺猫剥夺侧 17区的 4层 VIP表达显著下降 (P<0 .0 5 )。结论 单眼剥夺可造成剥夺侧视皮层 17区剥夺眼相应输入层次的 VIP表达下降 ,从而促进弱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弱视 视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乙酰胆碱能神经在大鼠肠道内的分布及其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林 茹立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3-666,共4页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AChE三种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内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SP、VIP、AChE阳性神经神经元和纤维均...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AChE三种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内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SP、VIP、AChE阳性神经神经元和纤维均分布于肠壁各层,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逐渐增多,但从结肠到直肠则逐渐减少;AChE阳性神经元或纤维在肠壁各层最丰富,其中VIP以粘膜层和粘膜下神经丛较丰富,SP以肠肌丛较丰富;三者的分布密度为AChE>VIP>SP。AChE、SP和VIP阳性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在不同肠段的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可能与不同肠段肠动力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乙酰胆碱酯酶 肠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基底动脉肽能神经的支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
4
作者 杜韵璜 黎昭洪 +1 位作者 罗治寰 谢兆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5,共5页
以16例24周龄至38周龄死亡人胎的基底动脉作材料,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ABC法和PAP法)研究某些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于光镜下观察到基底动脉壁的外膜中存在血管活性肠肽(VIP)样、P物质(SP)样和生长抑素(SOM)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这些... 以16例24周龄至38周龄死亡人胎的基底动脉作材料,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ABC法和PAP法)研究某些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于光镜下观察到基底动脉壁的外膜中存在血管活性肠肽(VIP)样、P物质(SP)样和生长抑素(SOM)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呈树枝样、爪样、索条样或点状,有些集合成束。在靠近中膜的外弹性膜附近,神经纤维较为密集。但中膜及内膜未发现神经纤维。不同周龄胎儿的基底动脉壁中,此三种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区域和型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外弹性膜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颈交感节肽能神经元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
5
作者 黎昭洪 杜韵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11,共5页
取16例24~32周龄的死亡人胎作材料,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于光镜下观察到颈上神经节(简称颈上节)和星状神经节(简称星状节)中存在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元和纤维,含生长抑素(SOM)神经元和纤雏以及含P物质(S... 取16例24~32周龄的死亡人胎作材料,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于光镜下观察到颈上神经节(简称颈上节)和星状神经节(简称星状节)中存在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元和纤维,含生长抑素(SOM)神经元和纤雏以及含P物质(SP)纤维,但未发现含SP神经元。二节中的含VIP神经元和含SOM神经元形状多种,免疫反应染色深浅不等,颈上节以大、中型细胞为主,而星状节以中、小型细胞居多。上述神经元类型和分布未有明显的胎龄变化。结果揭示颈交感神经节中,含VIP和含SOM神经元在出生前已经发育。VIP、SOM和SP3种神经肽在胎儿期已作为神经传导物或神经调节物而发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上神经节 免疫细胞化学 vip S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