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0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n three activated carbon samples:Effect of pore structure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立清 宋剑飞 +3 位作者 姚小龙 黄贵杰 刘峥 唐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30-3539,共10页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pore structure on the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three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samples were chosen. The fixed-bed thermostatic adsorptio...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 pore structure on the adsorp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three commercial activated carbon samples were chosen. The fixed-bed thermo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here toluene, acetone, and 1, 2-dichloroethane acted as adsorbents. Then, the incidenc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activated carbon pore structure was analyzed. After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ver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fractal theory an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e diameter gradient is helpful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temal diffusion.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adsorption of organic gases tends to be selective, and the positions of toluene, acetone and 1, 2-dichloroethane adsorbed on the activated carbon are mainly in the ranges of 1.27-1.49 nm, 0.67-0.84 nm and 1.39-1.75 nm,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activated carbon pore volume can accurately explain the spreading process of the adsorbents in the activated carb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DSORPTION pore structure SELE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Pt/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catalyst designed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limin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婷 陈敏 +1 位作者 高园园 郑小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319-323,共5页
A novel 0.1% Pd-0.05% (mass fraction) Pt/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catalyst was prepared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elimination. The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by 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as support and ... A novel 0.1% Pd-0.05% (mass fraction) Pt/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catalyst was prepared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elimination. The catalyst was synthesized by 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as support and then treated by anodic oxid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a porous membrane on the support. During the anodic oxidation process, various electrolyt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porous membrane. An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s was tested by using toluene and acetone combustion as model reaction. The temperatures of complete toluene and acetone conversion were decreased to 180℃ and 240 ℃,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supports and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odic oxidation ELECTROLYTE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的VOCs治理技术
3
作者 朱伟 赵鹏 +1 位作者 刘经伟 孟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48,共4页
分析了废塑料回收再利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产生情况,讨论了VOCs治理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塑料回收再利用过程中VOCs的治理技术方案。
关键词 废塑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治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环氧丙烷调控四元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CVOCs催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桂林 陈英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1,207,共9页
利用助凝剂1,2-环氧丙烷(PO)对Cu_(a)ZrCeTiO_(x)催化剂进行设计与优化,考察了P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的最优参数为PO添加质量为7.5 g、老化时间为24 h、老化温度为60℃、焙烧温度为500℃。以二氯甲烷为处理对象,在4... 利用助凝剂1,2-环氧丙烷(PO)对Cu_(a)ZrCeTiO_(x)催化剂进行设计与优化,考察了P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的最优参数为PO添加质量为7.5 g、老化时间为24 h、老化温度为60℃、焙烧温度为500℃。以二氯甲烷为处理对象,在40 h的测试时间中,整体转化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且尾气的CO_(2)选择性下降幅度较小,依然具备较强的深度催化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挥发性有机废气 催化氧化 1 2-环氧丙烷 Cu_(a)ZrCeTiO_(x)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合板行业VOCs全过程清洁生产整治提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顾闫悦 江梅 +2 位作者 张忠涛 李好 王宗爽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胶合板是我国人造板类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板种,在其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胶黏剂,属于VOCs排放的典型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胶合板行业的VOCs污染问题突出,因而亟须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围绕“... 胶合板是我国人造板类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板种,在其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胶黏剂,属于VOCs排放的典型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胶合板行业的VOCs污染问题突出,因而亟须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围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和“双碳”目标,分析胶合板行业VOCs治理的关键共性问题,并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建立了一套涵盖原材料采购、储存、处理到产品生产的VOCs全过程清洁生产整治提升方案。建议推广清洁生产整体审核模式,鼓励无醛胶黏剂源头替代,全面推行VOCs无组织排放过程控制,以及推进VOCs深度治理和碳协同减排技术应用,促进胶合板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板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甲醛 清洁生产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典型石化园区VOCs排放特征及影响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香蕊 魏巍 +3 位作者 李国昊 白画画 刘晓宇 吕喆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3-2433,共11页
以京津冀地区某石化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园区内5个代表性点位进行采样并分析,识别了该区域内8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评估其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5个点位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浓度为546.0~4472.2μg/m^(3),烷烃... 以京津冀地区某石化园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园区内5个代表性点位进行采样并分析,识别了该区域内8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评估其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5个点位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浓度为546.0~4472.2μg/m^(3),烷烃和烯烃是主要组成部分,芳香烃和卤代烃次之.对比各点位VOCs组分的日变化发现谷峰出现的时间有所差异,且各点位的特征物种不同.合成橡胶区OFP最高(13239.8μg/m^(3)),烯烃对O_(3)生成的贡献最高(62.8%~90.5%),其次是烷烃(3.8%~34.8%)和芳香烃(2.2%~22.1%).除此之外,仅合成橡胶区发生恶臭污染,1,3-丁二烯(0.68)、正己烷(0.30)是产生恶臭的主要VOCs物种.通过使用US EPA方法评估各点位健康风险,发现合成橡胶区域非致癌风险及炼油区致癌风险高于其他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石化园区 臭氧生成潜势 恶臭污染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董静 李顺姬 +3 位作者 党小庆 屈嘉鑫 王赫 吉硕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9-628,共10页
持续推进关中地区VOCs精细化管控,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代表,选取包装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工业涂装、涂料及油墨制造、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6个行业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 持续推进关中地区VOCs精细化管控,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代表,选取包装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工业涂装、涂料及油墨制造、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6个行业进行样品采集,研究关中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源成分谱、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结果表明:包装印刷和工业涂装行业主要排放VOCs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53%~73%)和烷烃(17%~34%);电子产品制造行业为OVOCs(68%)和烯烃(29%);涂料及油墨制造行业以OVOCs(61%)和芳香烃(22%)为主;家具制造行业以芳香烃(78%)和OVOCs(19%)为主;橡胶制品行业以烷烃(78%)为主.其中乙醇、丙酮、异丙醇、甲醛、乙酸乙酯、间/对-二甲苯为关中地区典型行业排放的主要特征物种.基于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得出OVOCs、芳香烃和烯烃是OFP的主要来源,芳香烃是SOAFP的主要来源,主要排放来源为涂料及油墨制造、工业涂装和家具制造行业应重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典型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成分谱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媛倩 盛浩哲 +5 位作者 曹霞 岳利波 罗艺琳 付广宇 孙鹏 陈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8,I0006,共9页
在华北地区选取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开展基于不同生产环节和有机溶剂类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采集和117种VOC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1)印刷和金属表面涂层企业不同生产环节中,印刷、喷涂环节的VOCs浓度最高。2)印刷企业VOCs以含氧... 在华北地区选取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开展基于不同生产环节和有机溶剂类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样品采集和117种VOC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1)印刷和金属表面涂层企业不同生产环节中,印刷、喷涂环节的VOCs浓度最高。2)印刷企业VOCs以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主,占比(质量分数)为18.0%~99.6%。水性油墨车间特征组分为异丙醇、甲基丙烯酸甲酯、1-己烯,溶剂型油墨车间特征组分为乙醇、乙酸乙酯和甲基环己烷。金属表面涂层企业以OVOCs和芳香烃为主,占比分别为4.6%~82.1%和9.1%~70.1%。水性涂料组分主要有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间/对二甲苯。溶剂型涂料特征组分为间/对二甲苯、乙醇和乙苯;末端处理设施紫外线(UV)光氧催化和催化燃烧装置分别对乙醇和间/对二甲苯去除效果较好。3)印刷企业对臭氧生成潜势(OFP)贡献大的VOCs组分为OVOCs,平均占比73.3%,高活性组分主要有乙醇、乙酸乙酯和异丙醇,金属表面涂层企业对OFP贡献大的VOCs组分为芳香烃,平均占比48.5%,高活性组分主要为间/对二甲苯、乙苯和甲苯。各环节对比源反应活性(SR)差异显著,VOCs的UV光氧催化治理工艺会导致印刷和金属表面涂层企业SR大于生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印刷 金属表面涂层 化学反应活性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程模拟的工业涂装行业VOCs治理工程安全评价体系及应用
9
作者 车兴灏 罗晨辉 +4 位作者 段东全 冯雅娟 曹俊雅 张香兰 解强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41-4753,共13页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工程的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在于缺乏针对性的安全理论和方法指导,需要构建相关行业的安全评价,工业涂装行业又是工业源VOC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此,根据工业涂装行业VOCs治理及排放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流程模拟...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工程的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在于缺乏针对性的安全理论和方法指导,需要构建相关行业的安全评价,工业涂装行业又是工业源VOC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此,根据工业涂装行业VOCs治理及排放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流程模拟的VOCs治理工程安全评价体系,体系包括安全检查表、HAZOP/风险矩阵/LOPA分析、冲击波超压计算、泄漏后果分析(高斯模型+MATLAB)。引入Aspen流程模拟,一方面通过“实际+模拟”进行HAZOP分析降低了评价人员对经验的依赖,也提供危险边界值、标准规定值的模拟数据支撑定量分析;另一方面Aspen动态模拟参数波动对关键指标的瞬时响应值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化率,使得风险偏差定量化,也确定了系统运行的合理范围,为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预防事故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提出的安全评价体系对典型工艺案例进行了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安全评价体系能有效识别工业涂装行业VOCs治理工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并提供改进建议,降低安全评价方法对评价人员数量和经验的需求,并且借助模拟结果能直观呈现爆炸及泄漏事故的影响范围,为报警值的设定和确定合理的运行范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工业涂装行业 安全评价体系 Aspen模拟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功能区环境空气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对比分析
10
作者 李云凤 汤济霖 +7 位作者 董铭浩 周峰 齐京明 高锐 胡义 张心钰 王亚飞 李红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0-1010,共11页
较为全面地掌握北京市不同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状况、明晰其污染特征及来源差异,可以为臭氧(O_(3))污染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支撑。本文基于2019年8月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示范区〔大兴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BIPT)〕和中心城... 较为全面地掌握北京市不同功能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状况、明晰其污染特征及来源差异,可以为臭氧(O_(3))污染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支撑。本文基于2019年8月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示范区〔大兴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BIPT)〕和中心城区〔朝阳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RAES)〕2个典型站点的VOCs、常规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参数在线数据,对北京市2个典型功能区的VOCs污染特征及主要来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北京市2个站点出现多次O_(3)污染,BIPT站点的VOCs体积分数(11.1×10^(−9)±3.9×10^(−9))低于CRAES站点(17.3×10^(−9)±4.2×10^(−9)),VOCs体积分数总体呈南低北高的分布特征。2个站点的VOCs体积分数中均为烷烃占比(62%~65%)最高,BIPT站点的芳香烃体积分数明显高于CRAES站点。②O_(3)污染天09:00之后的O_(3)体积分数高于非O_(3)污染天,滞后于温度变化(07:00)2 h,而VOCs体积分数日变化在O_(3)污染天和非O_(3)污染天无明显差异。③BIPT站点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和OH自由基消耗速率更强,影响O_(3)生成的活性VOCs物种主要为异戊二烯、丙烯、邻二甲苯和1,2,4-三甲苯等,而CRAES站点以异戊二烯、乙烯、丙烯和邻二甲苯等活性物种为主。④综合正交矩阵因子来源解析、臭氧生成潜势和相对增量反应性分析表明,2个站点的VOCs主要来源不同,除汽车尾气源外,溶剂使用源、油气挥发源和柴油车尾气源、溶剂使用源分别是BIPT和CRAES站点VOCs的主要来源,溶剂使用源和柴油车尾气源分别是影响BIPT和CRAES站点O_(3)生成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北京市不同功能区VOCs污染特征与来源有所不同,为有效控制O_(3)污染,应采取差异化VOCs管控措施,大兴区BIPT站点应优先控制溶剂使用源和汽油车尾气源,而朝阳区CRAES站点应以控制柴油车尾气源和溶剂使用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O_(3))污染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离子掺杂MIL-101(Cr)的制备及其VOCs吸附性能研究
11
作者 江宗玉 黄红花 +3 位作者 清江 王红宁 姚超 陈若愚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7-753,I0001,I0002,共9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危害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为了提高吸附剂对VOCs的吸附性能,本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中金属位点可以取代的策略,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在MIL-101(Cr)合成体系中掺杂丰富、廉价且环保的金属离子Al^(3+),以增加MIL-...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危害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为了提高吸附剂对VOCs的吸附性能,本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中金属位点可以取代的策略,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在MIL-101(Cr)合成体系中掺杂丰富、廉价且环保的金属离子Al^(3+),以增加MIL-101(Cr)表面的不饱和金属位点。通过调节Al^(3+)掺杂量,得到一系列Al-MIL-101(Cr)样品。通过不同手段表征Al-MIL-101(Cr)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并研究其对甲苯、正己烷、油气和对二甲苯的吸附性能。MIL-101(Cr)的甲苯、正己烷、油气和对二甲苯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0.676、0.621、0.451和0.812 g·g^(-1)。随着Al^(3+)掺杂量增多,Al-MIL-101(Cr)样品的吸附容量先增加后减小;当Al^(3+)掺杂量达到0.75 mmol时,Al-0.75-MIL-101(Cr)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0.911 g·g^(-1)甲苯,0.755 g·g^(-1)正己烷,0.713 g·g^(-1)油气,0.875 g·g^(-1)对二甲苯)。通过单一组分甲苯穿透曲线评估Al-MIL-101(Cr)样品的动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Al-MIL-101(Cr)具有良好的VOCs去除能力,这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不饱和金属位点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铝离子掺杂 动态吸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市生活源VOCs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12
作者 许文举 石婧雯 +6 位作者 姬亚芹 王冰冰 杨夏微 申瑞星 马皎璠 纪元 姜艳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0-1958,共9页
为明确克拉玛依市典型生活源VOCs的排放特征,识别主要排放源和优势组分,并评估其对区域臭氧生成的潜在影响,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克拉玛依市各生活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编制了克拉玛依市2021年生活源VOCs排放清单,基于ArcGIS技术进... 为明确克拉玛依市典型生活源VOCs的排放特征,识别主要排放源和优势组分,并评估其对区域臭氧生成的潜在影响,通过实地调研获得克拉玛依市各生活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编制了克拉玛依市2021年生活源VOCs排放清单,基于ArcGIS技术进行3 km×3 km空间分配,分析VOCs排放规律、物种组成和臭氧生成潜势(OFP),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评估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①2021年克拉玛依市生活源VOCs排放总量为355.78 t,其中,炊事油烟是主要排放源,占总排放量的60.01%,其次为加油站(15.63%)和装修(9.90%)。②空间分布上,克拉玛依区排放量最高,占总排放量的67.95%,其次是独山子区(18.33%)、白碱滩区(12.45%)和乌尔禾区(1.27%)。③VOCs的主要组分为烷烃(43.24%)、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29.88%)和烯烃(10.04%),其中2,2,4-三甲基戊烷、己醛、1-己烯、异戊烷和丙酮为生活源VOCs优势物种;总臭氧生成潜势(OFP)为699.98 t,OVOCs是OFP的主要贡献组分,贡献率为42.02%,炊事油烟和加油站是最大OFP贡献源。④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各生活源VOCs排放量的不确定性范围在−25%~25%之间。研究显示,2021年克拉玛依市生活源VOCs的主要排放源和OFP贡献源为炊事油烟和加油站,排放主要集中在克拉玛依区,烷烃和OVOCs为VOCs的优势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市 生活源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清单 臭氧生成潜势(O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s臭氧关键性前体物识别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枫沛 杨瑞 +2 位作者 刘大喜 段莉丽 崔建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28,共5页
从编制VOCs的排放清单和源成分谱入手,以OH自由基损失率(LOH)、丙烯当量浓度法、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为研究内容,比较了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归纳和阐述了VOCs的臭氧生成贡献情况和研究进展,为有效精细化管控臭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合理... 从编制VOCs的排放清单和源成分谱入手,以OH自由基损失率(LOH)、丙烯当量浓度法、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为研究内容,比较了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归纳和阐述了VOCs的臭氧生成贡献情况和研究进展,为有效精细化管控臭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 化学反应活性 关键前体物 臭氧生成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VOCs工业企业分级管控研究
14
作者 陈凌霄 殷茵 +2 位作者 赵秋月 夏思佳 胡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0-1239,共10页
经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了分级精准管控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理位置、排放与反应活性、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大准则层,包含7项评估指标,通过专家、环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标权重,建... 经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了分级精准管控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理位置、排放与反应活性、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大准则层,包含7项评估指标,通过专家、环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标权重,建立了区分O_(3)和PM_(2.5)污染期的VOCs工业企业分级管控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宿迁市27家VOCs排放企业,基于实测和文献调研获得VOCs源成分谱,用于计算准确的反应活性数据。结果显示:评估指标中权重前3位的分别是反应活性(0.42)、与国控站点的方位(0.32)、与国控站点的距离(0.10);共采样实测20家企业VOCs源成分谱,木材加工行业以卤代烃、芳香烃为主,塑料制品行业以烷烃、含氧VOCs为主,橡胶制品行业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工业涂装和印刷行业以芳香烃和含氧VOCs为主,化工行业以卤代烃、含氧VOCs为主;27家企业的管控等级划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普通4级,地理位置不佳、反应活性强的企业更容易被列入重点管控企业;由于O_(3)和PM_(2.5)污染期内反应活性和风向变化,分级管控结果不同,企业管控级别最多连跨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 分级管控 层次分析法(AHP) 源成分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制药企业污水站VOCs废气和恶臭排放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增秀 崔焕文 +4 位作者 王亘 翟友存 王静 马波 邹克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9-557,共9页
选取3家典型制药企业的污水站为研究对象,解析其VOCs和恶臭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企业污水站VOCs废气排放浓度和物质种类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共检出140种VOCs,VOCs总浓度范围在0.075—51.67 mg·m^(−3)之间,乙醇、乙酸乙酯、乙酸... 选取3家典型制药企业的污水站为研究对象,解析其VOCs和恶臭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企业污水站VOCs废气排放浓度和物质种类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共检出140种VOCs,VOCs总浓度范围在0.075—51.67 mg·m^(−3)之间,乙醇、乙酸乙酯、乙酸、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普遍存在于3家企业,且浓度较高.污水站恶臭污染严重,排气筒出口臭气浓度范围在5495—41686之间,超出《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规定的臭气浓度排放限值,主要挥发性恶臭物质为含氧有机物,但具体物质差异较大,A企业辛醛OAV最高;B企业四氢呋喃OAV最高;C企业OAV较高的则为乙醛和正戊醛.3家企业的污水站废气处理工艺对恶臭处理效果不佳,提出了制药行业污水站恶臭废气处理工艺选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企业 污水站 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恶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春夏BVOCs浓度变化、来源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孙溢华 皇甫宜博 +5 位作者 袁斌 何贤俊 张春生 刘爱明 杨红龙 邵敏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04-3613,共10页
为研究城市地区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浓度变化、来源特征及与相关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24年春夏季节在深圳市气象梯度塔,应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对100m处BVOCs浓度开展了测量.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异戊二烯、甲... 为研究城市地区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浓度变化、来源特征及与相关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24年春夏季节在深圳市气象梯度塔,应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对100m处BVOCs浓度开展了测量.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异戊二烯、甲基乙烯基酮+甲基丙烯醛(MVK+MACR)和单萜烯的浓度分别为(0.24±0.29)×10^(-9)、(0.20±0.22)×10^(-9)和(0.11±0.14)×10^(-9).由于环境条件差异以及向上空传输过程的氧化消耗,异戊二烯的浓度低于文献报导中的北京春夏季节观测到的地面浓度.时间特征上,BVOCs浓度高值出现在温度和光照最高的中午;空间特征上,BVOCs浓度高值出现在风向为植被旺盛的南向.结合产物浓度计算获得的初始异戊二烯浓度远远高于异戊二烯的观测浓度,表明观测气团的老化程度较高.基于示踪物的来源解析结果显示人为源对单萜烯浓度的平均贡献仅为9.9%,但在夜间其贡献可达21.7%.温度是影响BVOCs浓度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发现相比于异戊二烯观测浓度,初始异戊二烯浓度与温度拟合的经验系数与MVK+MACR的更加一致,表明初始异戊二烯能够更好的代表植物排放时对温度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源挥发性有机物 时空特征 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咸阳市典型行业有组织排放VOCs的源成分谱特征及其对臭氧的影响
17
作者 周弛 张淳 +4 位作者 葛毅 吴卫东 王丰 吕婧 史国良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2-1261,共10页
近年来西安市和咸阳市臭氧污染愈发突出,已成为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进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之一。为揭示西安市和咸阳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典型排放源的成分谱特征,进而分析典型排放源对臭氧生成的影响,于2023年10−1... 近年来西安市和咸阳市臭氧污染愈发突出,已成为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进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之一。为揭示西安市和咸阳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典型排放源的成分谱特征,进而分析典型排放源对臭氧生成的影响,于2023年10−12月对西安市和咸阳市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化石燃料燃烧源等典型行业VOCs源成分谱进行采样分析,从臭氧污染控制角度分析不同排放源对环境的影响,并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评估VOCs关键物种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①西安市工艺过程源以含氧VOCs为主,其次为卤代烃,其中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占比(分别为20.4%±13.8%、11.3%±15.5%)较高;咸阳市工艺过程源中,含氧VOCs和烷烃占比较高,分别为42.9%和35.7%。②从源成分谱来看,西安市和咸阳市工艺过程源排放的VOCs具有较大差异;溶剂使用源排放的异丙醇在两市排放VOCs中的占比均较高。③以臭氧控制为导向,烯烃对OFP的贡献率在西安市为58%,而在咸阳市仅为20%;含氧VOCs对OFP的贡献率在两个城市的差异性不明显,在西安市和咸阳市分别为31%和39%。研究显示,在臭氧污染管控中西安市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源中的卤代烃、化石燃料燃烧源中的含氧VOCs以及溶剂使用源中的烷烃,咸阳市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中的含氧VO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源成分谱 排放特征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VOCs热脱附去除工艺研究进展
18
作者 曾武 舒群一 +11 位作者 宋树祥 杨如柱 柯国鹏 李耀晃 董淑玉 喻娇 樊丽 赵之理 崔晓荧 彭海榕 林静宇 刘敬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86-1592,共7页
概述了热脱附技术的基本原理、机制和应用方法,深入探讨了影响热脱附效率工艺和影响参数,并详细分析了热脱附温度、停留时间、载气类型、催化剂、土壤组分等关键因素对VOCs脱除效果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土壤经过热脱附工艺处理后,... 概述了热脱附技术的基本原理、机制和应用方法,深入探讨了影响热脱附效率工艺和影响参数,并详细分析了热脱附温度、停留时间、载气类型、催化剂、土壤组分等关键因素对VOCs脱除效果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土壤经过热脱附工艺处理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此外,还进行了热脱附技术在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最后,对热脱附技术在去除土壤中VOCs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 土壤热处置 有机污染土壤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市臭氧污染时期VOCs来源解析研究
19
作者 段丽琴 吴雨彤 刘保双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2,共15页
本文通过基于光化学年龄的参数方法,估算了山西临汾市2021年4月18日~7月31日在线监测的VOCs初始体积分数数据,矫正其光化学损耗影响;然后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了其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临汾市环境总VOCs(TVOCs)的平... 本文通过基于光化学年龄的参数方法,估算了山西临汾市2021年4月18日~7月31日在线监测的VOCs初始体积分数数据,矫正其光化学损耗影响;然后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了其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临汾市环境总VOCs(T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17.1×10^(-9);其中白天TVOCs的平均初始体积分数为27.2×10^(-9),其化学损耗达到10.6×10^(-9),化学损耗率约为39.0%.相比与其它VOCs类别,烯烃化学损耗率最高(66.0%),其中异戊二烯(3.16×10^(-9))、1,3-丁二烯(1.27×10^(-9))和乙烯(1.19×10^(-9))的化学损耗明显高于其它物种.臭氧污染时期TVOCs化学损耗达到15.1×10^(-9),是非臭氧污染时期的1.6倍.臭氧污染时期烯烃的化学损耗率最高(81.7%),其中异戊二烯、1,3-丁二烯、反-2-丁烯和反-2-戊烯的化学损耗分别达到5.05×10^(-9)、1.85×10^(-9)、1.59×10^(-9)和1.10×10^(-9),显著高于其它物种.基于初始体积分数的PMF来源解析(IC-PMF)结果发现,石化相关企业排放(36.4%)、天然气(17.2%)、柴油车排放和溶剂使用混合源(12.9%)、汽油车排放(9.6%)、液化石油气(8.6%)、植物排放(8.6%)和燃烧源(6.7%)是研究期间临汾市环境VOCs的主要贡献源类.相比于基于观测体积分数的PMF解析结果(OC-PMF),植物排放贡献被低估了83.3%,其被低估量明显高于其它源类;其次是柴油车排放和溶剂使用混合源以及石化相关企业排放,分别被低估了22.2%和19.7%.同时,IC-PMF结果表明臭氧污染期间贡献较高的源类是石化相关企业排放和植物排放,分别达到24.1%和21.7%.基于IC-PMF的解析结果,利用臭氧生成潜势(OFP)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石化相关企业排放是臭氧生成潜势(OFP)最高的贡献源类,其对总OFP贡献率达到50.7%,其次为植物排放以及柴油车排放和溶剂使用混合源,其对总OF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4.8%和10.4%;其中臭氧污染期间对于OFP的贡献较高的源类为植物排放和石化相关企业排放,分别达到52.6%和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光化学损耗 初始体积分数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海市及周边地区VOCs走航监测技术应用及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海兵 赵刘杰 +1 位作者 于浩 胡生荣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9-589,共11页
VOCs具有成分复杂、来源广泛等特点,难以有效监测和把控其排放过程。本文以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重点污染区域、重要交通干道、重点企业为研究范围,于2024年3月5−16日进行了VOCs走航监测,合计走航3441 km,涉及企业139家。结果表明:①走航... VOCs具有成分复杂、来源广泛等特点,难以有效监测和把控其排放过程。本文以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重点污染区域、重要交通干道、重点企业为研究范围,于2024年3月5−16日进行了VOCs走航监测,合计走航3441 km,涉及企业139家。结果表明:①走航监测期间,VOCs峰值体积分数整体表现为工业园区>矿区及主要道路>主城区的特征。②走航监测共出现异常点位43次,工业园区最多,达28次,占比为67.40%。③主城区和矿区及主要道路VOCs组分一致,均以烷烃、OVOCs为主,工业园区VOCs组分以芳香烃、卤代烃、烯烃、OVOCs为主。④工业园区中芳香烃类物质的出现频率最高,达82.60%,其中苯、甲苯、二甲苯最为突出,出现频率分别为69.60%、56.50%、47.80%。⑤对于臭氧生成潜势(OFP),芳香烃是主要贡献者,OFP较高的物种为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苯系物。研究显示,乌海市及周边区域排放的VOCs组分特征明显,主要来自炼焦和有机化学原料生产过程,应重点加强焦化企业无组织排放过程的管控,对涉及VOCs原辅材料储存、使用等工艺过程的化工企业,需针对性地提高VOCs的收集和处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走航监测 臭氧生成潜势(O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