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虑车流荷载的大跨梁桥行车舒适性分析
1
作者
冯东明
王保全
+2 位作者
夏烨
黎剑安
刘朵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8-476,共9页
为探讨车流荷载对车辆通过大跨梁桥时乘员舒适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了不同类型的车辆模型,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计算了车辆座椅位置的响应。采用国际标准ISO‐2631规定的1/3倍频程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的行车舒适性,并对主要影响因...
为探讨车流荷载对车辆通过大跨梁桥时乘员舒适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了不同类型的车辆模型,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计算了车辆座椅位置的响应。采用国际标准ISO‐2631规定的1/3倍频程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的行车舒适性,并对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此外,结合桥梁实际监测的车流数据,基于ISO‐2631中的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法,从样本角度对行车舒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辆荷载工况对大跨梁桥的响应具有显著影响,但在考虑路面平整度因素后,车辆响应变化较小,进而导致行车舒适性差异不明显;车速降低和车重增加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车舒适性,但其作用相对较小;路面平整度是影响大跨梁桥行车舒适性的关键因素,路面状况恶化会引发更加剧烈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而显著降低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舒适性
车桥耦合
大跨梁式桥
车流荷载
功率谱密度
加速度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跨度悬索桥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逄焕平
王建国
钱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车桥耦合相互作用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时是一个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文章将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分解成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和时不变的线性动力系统的叠加,利用状态空间理论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有限元法分析的状态空间法,并对悬索桥在移动...
车桥耦合相互作用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时是一个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文章将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分解成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和时不变的线性动力系统的叠加,利用状态空间理论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有限元法分析的状态空间法,并对悬索桥在移动车辆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相互作用
时变线性动力系统
悬索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视频中恢复三维人脸的实时方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正兴
姚伟
《智能系统学报》
2009年第5期427-432,共6页
三维人脸恢复是视觉交互的一个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从视频中实时恢复三维人脸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主动形状模型进行人脸特征点提取和跟踪,确保了三维形状恢复和特征跟踪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采用非刚体形状和运动估计方法构建三维形变基,...
三维人脸恢复是视觉交互的一个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从视频中实时恢复三维人脸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主动形状模型进行人脸特征点提取和跟踪,确保了三维形状恢复和特征跟踪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采用非刚体形状和运动估计方法构建三维形变基,有效地适应人脸形状变化的多样性;采用非线性优化算法估算人脸姿态和三维形变基参数,实现了三维人脸形状和姿态的实时恢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从视频中实时恢复三维人脸模型,而且可有效跟踪人脸各种姿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交互
三维人脸
人脸姿态
主动形状模型
非刚体运动恢复
三维形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双轴车-桥接触力灵敏度的桥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
2
4
作者
柳成荫
曾清
+1 位作者
龚毅
乔志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6-1354,共9页
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竖向和俯仰运动耦合的问题,基于双轴四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从车身响应中获取车辆过桥时的接触力,并利用接触力灵敏度和正则化方法识别桥梁结构损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路面不平度的基础上,与采用车身或...
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竖向和俯仰运动耦合的问题,基于双轴四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从车身响应中获取车辆过桥时的接触力,并利用接触力灵敏度和正则化方法识别桥梁结构损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路面不平度的基础上,与采用车身或车轴响应灵敏度的方法相比,基于接触力灵敏度方法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精度更佳。与基于单轴车接触力灵敏度的损伤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保证识别精度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迭代的次数。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损伤识别结果受车速、噪声和建模误差影响;该损伤识别方法也适用于连续梁桥。此外,存在合适的车桥质量比和车桥一阶频率比使得基于接触力灵敏度的结构损伤识别效果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损伤识别
车桥耦合作用
车桥接触力
响应灵敏度
双轴四自由度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车流荷载的大跨梁桥行车舒适性分析
1
作者
冯东明
王保全
夏烨
黎剑安
刘朵
机构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长大桥梁安全长寿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8-47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3YFC3805900)
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与成果转化计划资助项目(2024Y15)
东南大学新进教师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RF1028623149).
文摘
为探讨车流荷载对车辆通过大跨梁桥时乘员舒适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了不同类型的车辆模型,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计算了车辆座椅位置的响应。采用国际标准ISO‐2631规定的1/3倍频程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的行车舒适性,并对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了参数敏感性分析。此外,结合桥梁实际监测的车流数据,基于ISO‐2631中的计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法,从样本角度对行车舒适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车辆荷载工况对大跨梁桥的响应具有显著影响,但在考虑路面平整度因素后,车辆响应变化较小,进而导致行车舒适性差异不明显;车速降低和车重增加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车舒适性,但其作用相对较小;路面平整度是影响大跨梁桥行车舒适性的关键因素,路面状况恶化会引发更加剧烈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而显著降低舒适性。
关键词
行车舒适性
车桥耦合
大跨梁式桥
车流荷载
功率谱密度
加速度均方根值
Keywords
driving comfort
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
vbi
)
large-span girder bridge
traffic load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
root mean square(RMS)of acceleration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跨度悬索桥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逄焕平
王建国
钱锋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出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基金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助项目(200736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10HGZY0010)
文摘
车桥耦合相互作用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时是一个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文章将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分解成时变的线性动力系统和时不变的线性动力系统的叠加,利用状态空间理论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有限元法分析的状态空间法,并对悬索桥在移动车辆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车桥耦合相互作用
时变线性动力系统
悬索桥
Keywords
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vbi
) linear time-variant systemsuspension bridge
分类号
U441.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视频中恢复三维人脸的实时方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正兴
姚伟
机构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智能系统学报》
2009年第5期427-432,共6页
基金
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07AA01Z3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9903006
+2 种基金
60373065
6072100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NCET-04-0460)
文摘
三维人脸恢复是视觉交互的一个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从视频中实时恢复三维人脸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主动形状模型进行人脸特征点提取和跟踪,确保了三维形状恢复和特征跟踪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采用非刚体形状和运动估计方法构建三维形变基,有效地适应人脸形状变化的多样性;采用非线性优化算法估算人脸姿态和三维形变基参数,实现了三维人脸形状和姿态的实时恢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从视频中实时恢复三维人脸模型,而且可有效跟踪人脸各种姿态的变化.
关键词
视觉交互
三维人脸
人脸姿态
主动形状模型
非刚体运动恢复
三维形变模型
Keywords
vision-based interaction (vbi)
3D face
face pose
active shape model (ASM)
non-rigid structure from motion
3D deformable model
分类号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双轴车-桥接触力灵敏度的桥梁损伤识别
被引量:
2
4
作者
柳成荫
曾清
龚毅
乔志浩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6-1354,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600302,2019YFC1511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8215)
+1 种基金
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JCYJ20200109112816582)
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筹建启动项目(ZDSYS20200810113601005)。
文摘
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身竖向和俯仰运动耦合的问题,基于双轴四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从车身响应中获取车辆过桥时的接触力,并利用接触力灵敏度和正则化方法识别桥梁结构损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路面不平度的基础上,与采用车身或车轴响应灵敏度的方法相比,基于接触力灵敏度方法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精度更佳。与基于单轴车接触力灵敏度的损伤识别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保证识别精度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迭代的次数。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损伤识别结果受车速、噪声和建模误差影响;该损伤识别方法也适用于连续梁桥。此外,存在合适的车桥质量比和车桥一阶频率比使得基于接触力灵敏度的结构损伤识别效果达到最优。
关键词
桥梁损伤识别
车桥耦合作用
车桥接触力
响应灵敏度
双轴四自由度车辆
Keywords
bridge damage identification
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
vbi
)
vehicle-bridge contact force
response sensitivity
twoaxle four-degree-of-freedom vehicle
分类号
U441.4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虑车流荷载的大跨梁桥行车舒适性分析
冯东明
王保全
夏烨
黎剑安
刘朵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跨度悬索桥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逄焕平
王建国
钱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视频中恢复三维人脸的实时方法
孙正兴
姚伟
《智能系统学报》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双轴车-桥接触力灵敏度的桥梁损伤识别
柳成荫
曾清
龚毅
乔志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