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 test to investigate reasonable reactive artificial boundary in shaking table test with a rigid container 被引量:2
1
作者 LEI Ming-feng ZHOU Bo-cheng +3 位作者 LIN Yue-xiang CHEN Fu-dong SHI Cheng-hua PENG Li-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10-220,共11页
When conducting dynamic test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a rigid container,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 especially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 When conducting dynamic test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by a rigid container, reasonabl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on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 especially the artificial boundary perpendicular to the excitation direction. On the basis of numerous studies, shaking table tests with four different typical boundaries a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The tests consider the seismic intensity and seismic wave types. Then, the simulation effects of the four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from four aspects as follows: the differential rate of peak acceleration, acceleration curve, similarity of Fourier frequency spectra, and uneven soil settlement in rigid contain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effects of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nature of the boundary material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seismic intensity, types of seismic waves, and filter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lling medium in container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boundary condition, foamed polyethylene shows the best simulation effect and its effec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in earthquake intensity.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studi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boundary effect, the principle for the selection of boundary material type and the thickness of boundary material a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are then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king table test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s rigid contain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水电站溢洪洞控制段结构震损模式分析
2
作者 张汉云 章寰宇 +3 位作者 毕仲辉 宋琰 李潇寒 王皓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58,176,共5页
溢洪洞进水口控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泄洪系统的首部结构,在强震发生后,为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应保证枢纽泄水通畅、及时降低库水位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溢洪洞控制段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进行专门研究。采用黏弹性人工... 溢洪洞进水口控制段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泄洪系统的首部结构,在强震发生后,为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应保证枢纽泄水通畅、及时降低库水位的使用功能。因此,有必要对溢洪洞控制段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状态进行专门研究。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及其地震动输入考虑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采用双标量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的损伤开裂,建立溢洪洞控制段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揭示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溢洪洞控制段结构的损伤分布和模式。结果表明,强震作用下结构拉损伤分布面积大于压损伤面积;^(#)1、^(#)3溢洪洞控制段受地震损伤较^(#)2控制段严重,震损出现在闸墩与基岩交界处、弧形闸门支撑梁与闸墙交界处、进口溢流面与闸墙的交界处、门机大梁两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洪洞 黏弹性人工边界 塑性损伤模型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混凝土坝地震响应分析
3
作者 陈灯红 邸若冰 潘子悦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0,共8页
在波动理论的框架内,本文以人工边界子结构为基础进行地震动输入,并根据方程推出相适应的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公式.通过构建并应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模型,实施自由场时程的动力分析,得以直接计算出用于模拟地震动输入的等效荷载力.此外,通过... 在波动理论的框架内,本文以人工边界子结构为基础进行地震动输入,并根据方程推出相适应的等效输入地震荷载公式.通过构建并应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模型,实施自由场时程的动力分析,得以直接计算出用于模拟地震动输入的等效荷载力.此外,通过对脉冲波垂直入射实例的分析,所得结果与理论解析解高度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并将其应用至三维拱坝-地基相互作用系统模型中.本文选取Nam Ngum5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坝-地基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动输入方法和波动法进行动力计算,提取其坝体及坝底水平位移、速度时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曲线都吻合较好,验证了使用人工边界子结构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边界子结构 地震动输入 混凝土坝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对人工智能的审计:边界、模式与策略
4
作者 房巧玲 高思凡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0,共10页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对其进行审计监督势在必行,但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边界、模式以及策略等基本问题尚待进一步厘清。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将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对象边界由游离的技术、制度两个维度拓展至整合的责任方、技术...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对其进行审计监督势在必行,但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边界、模式以及策略等基本问题尚待进一步厘清。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将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对象边界由游离的技术、制度两个维度拓展至整合的责任方、技术、制度、绩效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问题导向的审计模式以贯穿四维区域边界;并从审计权限、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问责等方面提出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实践策略。围绕对人工智能的审计应该“审什么”“如何审”,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引,不仅有助于厘清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计的思路及理念,也为制定或优化人工智能监管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审计模式 审计边界 审计策略 问题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成层地基中海上风机地震响应分析
5
作者 陈志波 刘海波 +3 位作者 曹光伟 何奔 曾旭明 潘生贵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308,共11页
我国近海地震频发,地震作用对海上风电基础与风机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大。为了准确有效地计算海上风电结构地震动力响应,该文根据波动理论和斯奈尔定律,推导了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的三维成层土地震等效节点力计算公式,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在... 我国近海地震频发,地震作用对海上风电基础与风机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大。为了准确有效地计算海上风电结构地震动力响应,该文根据波动理论和斯奈尔定律,推导了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的三维成层土地震等效节点力计算公式,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以福建莆田某风电场地基为例,建立5 MW风机-单桩-成层海床三维一体化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海上风电动力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当地震发生时,地基中不同位置的土体响应不同,对于浅层桩周土体,距离桩基越近,土体加速度响应越小,桩基会对浅层桩周土体的加速度有一定抑制作用;桩基对不同深度的土层剪应变影响也相差较大。对于风机结构而言,最大位移发生在塔架顶部,最大加速度和最大应力发生在塔架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人工边界 等效节点力 成层地基 单桩式海上风电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有限元的显式时域完美匹配层研究
6
作者 周鹏发 申玉生 +3 位作者 高登 张熙 黄海峰 高波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5-1619,1631,共16页
为解决岩土动力学分析中的外行波吸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差分法的显式混合有限元时域完美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简称PML)。推导了适用于显式积分的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半离散方程,并构建了二维应力-位移场混合单元Q4/4和三... 为解决岩土动力学分析中的外行波吸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心差分法的显式混合有限元时域完美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简称PML)。推导了适用于显式积分的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半离散方程,并构建了二维应力-位移场混合单元Q4/4和三维应力-位移场混合单元HEX8/8进行空间离散,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阶动力方程的扩展中心差分法显式积分格式,并将其应用于求解三维时域完美匹配层方程。基于ABAQUS/Explicit进行了程序实现,开展数值试验分析了该人工边界在不同地层类型、波动类型、波动频率及边界厚度等条件下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各计算工况下完美匹配层均能有条件的收敛;当完美匹配层厚度大于10层单元时,各工况截断模型响应与扩大模型响应的归一化均方根偏差均小于2%。所提出的积分格式及数值实现方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不同地层条件下完美匹配层对不同类型及不同频率的外行波均表现出良好的吸收性能。研究成果在岩土动力学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边界 完美匹配层 混合有限元 ABAQUS 弹性波 VU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的正当性边界与制度约束
7
作者 杜雨钊 唐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8,共13页
当前,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同时在审判实践中引发了效率与公正的内在张力、法官主体性消隐危机、当事人诉讼权利侵蚀风险,理论上还面临着人机协作责任划分困境、价值判断机械化、伦理框架缺失等难题。为调和人工智能... 当前,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同时在审判实践中引发了效率与公正的内在张力、法官主体性消隐危机、当事人诉讼权利侵蚀风险,理论上还面临着人机协作责任划分困境、价值判断机械化、伦理框架缺失等难题。为调和人工智能应用司法领域的“人—机”矛盾,宜划定人工智能司法辅助的正当性边界,包括坚守司法权不可让渡的工具性边界、以当事人权利保障为核心的程序可控性边界,以及坚持司法责任制人类中心主义的责任性边界。制度上应将算法治理融入诉讼法规范治理体系,创新人工智能辅助司法裁判应用场景下的程序权利保障机制,在实现技术与法律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构制度体系。未来,宜采取立法与司法解释双重规范进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中的辅助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裁判 正当性边界 算法治理 司法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如何促进企业双元数字创新——基于资源编排理论
8
作者 王寅 李梦琦 +1 位作者 贾翠雪 郭靖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34,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应用对数字创新具有深远影响,但人工智能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创新未被充分揭示。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捆绑—利用”理论框架,通过对企业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如何通过产业内、... 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应用对数字创新具有深远影响,但人工智能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创新未被充分揭示。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构建—捆绑—利用”理论框架,通过对企业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如何通过产业内、产业外跨界搜索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创新,同时考察知识整合能力与外部环境二元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应用正向影响企业双元数字创新;②产业内跨界搜索、产业外跨界搜索在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利用式数字创新、探索式数字创新关系中起交叉中介作用;③知识整合能力正向调节产业内外跨界搜索与企业利用式数字创新、探索式数字创新的关系;④二元环境正向调节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双元数字创新以及产业内外跨界搜索的关系。研究拓展了人工智能应用对企业双元数字创新的影响、路径及情境,为企业双元数字创新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应用 双元数字创新 跨界搜索 知识整合能力 二元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IBIEM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模型
9
作者 刘中宪 黄珑 +1 位作者 孟思博 黄振恩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4,共7页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求解波动问题时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依赖经验判断和试算,导致宽频散射求解不够稳定。本文通过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IBIEM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模型,以数据驱...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求解波动问题时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依赖经验判断和试算,导致宽频散射求解不够稳定。本文通过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IBIEM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模型,以数据驱动代替经验判断,处理基本解构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二维峡谷对平面SH波散射IBIEM模拟为例验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建IBIEM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模型可对虚拟波源位置和数量的最优设置进行有效预测,兼顾计算效率和精度,大幅提高IBIEM求解波动问题时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虚拟波源位置和数量最优设置方案受入射波频率和场地几何条件影响显著,且表现出非单调变化特征,依据经验设置基本解可靠性较差,以数据驱动的预测模型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所建方法可为IBIEM求解其他类型场地地震波动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虚拟波源 人工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波动问题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庆华 王月 +2 位作者 芦燕 李亚明 薛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为分析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采用等效节点力实现地震波输入,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无穷远辐射条件,分析了地震波类型、土体参数、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 为分析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采用等效节点力实现地震波输入,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无穷远辐射条件,分析了地震波类型、土体参数、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在地震波入射一侧出现翘起,网壳总体沿入射方向发生旋转,当P波斜入射时支座位移差最大达0.514 m,为网壳跨度的1/250。当P波斜入射时,软弱土情况下网壳顶点位移比中硬土和中软土大,顶点位移随入射角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SV波入射时,中软土情况下网壳顶点位移比中硬土和软弱土大,顶点位移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斜入射地震波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网壳顶点位移增幅最大达5.5倍,网壳外圈位移增幅大于网壳跨中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 土-结构相互作用 斜入射P波 斜入射SV波 黏弹性人工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人工波速的透射边界
11
作者 李小军 张恂 邢浩洁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24-2935,共12页
人工边界处理是近场地震波动数值模拟的关键问题,其中透射边界(multi-transmitting formula,MTF)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边界方法,但它也存在计算精度与稳定性相互冲突的问题.为提高稳定性较好的低阶边界的模拟精度,发展出一种动态人... 人工边界处理是近场地震波动数值模拟的关键问题,其中透射边界(multi-transmitting formula,MTF)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边界方法,但它也存在计算精度与稳定性相互冲突的问题.为提高稳定性较好的低阶边界的模拟精度,发展出一种动态人工波速透射边界,能够适应复杂波动中外行波透射角随时间大幅度变化的情形,并探讨了动态人工波速识别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在当前时刻波场中沿人工边界附近划定观察窗口,并在一段时间之前某时刻波场中构建出一组与边界法线夹角在-90°~90°范围变化的筛选窗口,设计出一种对这两个时刻局部窗口中的波场进行比对的图像处理方法来识别外行波的透射角度.将识别得到的透射角度用于动态更新透射边界的人工波速,实现基于动态人工波速透射边界的波动模拟.在SH波动数值模拟中分别以单一脉冲波的简单波动和多个平面波叠加的复杂波动为例,证明所发展的动态人工波速透射边界对于不同透射角的波动成分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模拟精度显著优于采用经验固定人工波速的传统透射边界.该方法为发展和完善高精度且计算稳定的人工边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动 人工边界条件 透射边界 人工波速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热边界作用下人工冻结温度场解析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洪泽群 付硕任 +1 位作者 胡向东 王宝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9-758,共10页
隧道地下工程采用冻结法施工时经常遇到地连墙等构筑物影响冻土帷幕发展的问题,给冻结方案设计和封水效果评估带来困难,危及后续开挖作业安全。为探明地连墙等绝热边界作用下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状态,掌握冻结壁局部受限时的发展规律,建立... 隧道地下工程采用冻结法施工时经常遇到地连墙等构筑物影响冻土帷幕发展的问题,给冻结方案设计和封水效果评估带来困难,危及后续开挖作业安全。为探明地连墙等绝热边界作用下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状态,掌握冻结壁局部受限时的发展规律,建立了半无限平面内包含直线绝热边界的温度场数学模型。通过热势函数叠加结合镜像法求解了单根、2根以及3根冻结管的温度场解析解,并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其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解析解与稳态数值解吻合较好,与瞬态数值解的误差随冻结时间延长而减小,冻结第50天3种模型的误差分别为0.39℃、0.17℃和0.06℃,均能控制在0.5℃以内;等温线在绝热边界处与边界垂直,只存在平行于边界的热流而没有法向热流,绝热边界对于其与冻结管之间区域的温度降低更加有利;随着绝热边界与冻结管距离d的增加,对冷量传递的阻断作用降低,冻结模型逐渐向无限大平面模型转化,实际工程应根据冻结壁设计厚度,合理匹配管间距l和边界距离d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人工冻结法 温度场 解析解 数值模拟 绝热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博弈:人工智能时代用户的隐私想象与边界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博博 蒙晓阳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2,共12页
长久以来,“隐私”被精英式的话语表达所建构。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隐私概念兼具“有限控制、合理流动与动态平衡”三种特质,以往强调绝对控制的隐私概念已不能实现逻辑自洽。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研究发现,用户想象中的隐私主要体现... 长久以来,“隐私”被精英式的话语表达所建构。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隐私概念兼具“有限控制、合理流动与动态平衡”三种特质,以往强调绝对控制的隐私概念已不能实现逻辑自洽。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研究发现,用户想象中的隐私主要体现为“技术视线的躲避”,并存在隐私概念泛化、边界失控与隐私赤裸三种状态。用户依据主体性识别、选择性形成与协调性决策三大规则来进行隐私边界管理。在人与技术共存的智能社会中,应以技术的人性化趋势构建隐私透明可见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边界 隐私保护 隐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颗粒材料本构关系及边值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广江 杨德泽 楚锡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颗粒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工程实践中,通过数值模拟解决颗粒材料有关的边值问题,对于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将基于离散颗粒模型的离散单元法与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有限单元法有机结合以求解颗粒材料边值问题,... 颗粒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工程实践中,通过数值模拟解决颗粒材料有关的边值问题,对于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将基于离散颗粒模型的离散单元法与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有限单元法有机结合以求解颗粒材料边值问题,形成了一套新的、完整的模型及解决方案,即细观模型离线计算的细-宏观两尺度模型及求解系统.具体为:先基于离散单元法获取颗粒材料的主应力、主应变以及对应的应力-应变矩阵等数据;再将获取的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在主空间上描述颗粒材料本构关系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最后,通过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UMAT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导入ABAQUS中求解颗粒材料边值问题.通过平板受压以及边坡稳定性数值试验,并与经典弹塑性模型求解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训练后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颗粒材料的本构关系,并能够运用于实践求解边值问题,验证了该求解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人工神经网络 离散元法 有限元法 边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人工边界的地震波参考波场选取方法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贞霞 蒋永攀 丁海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需要引入人工边界对无限域进行模拟,黏弹性人工边界是目前常用人工边界之一。在使用人工边界时,作为地震波动输入的地震波参考波场选取很关键,不同参考波场选取方法的计算精度有很大差异。假定均匀半空间、成层...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需要引入人工边界对无限域进行模拟,黏弹性人工边界是目前常用人工边界之一。在使用人工边界时,作为地震波动输入的地震波参考波场选取很关键,不同参考波场选取方法的计算精度有很大差异。假定均匀半空间、成层场地、凹陷地形和含地下结构等4种二维场地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计算工具,考虑SV波垂直入射和30°倾斜入射2种情形,分别对采用3种不同参考波场输入的计算精度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当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计算模型的所有人工边界均选用自由场作为参考波场时,计算结果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黏弹性人工边界 参考波场 二维场地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16
作者 张哲 唐玉华 +3 位作者 郑祚修 乔栋 陈辉 张天柱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3-537,共15页
太阳系边际探测对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推动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突破和提升人类空间探索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定义内涵和规划的基础上,就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对当前面临的需求与技术挑战进行研究,并对其有待突破的... 太阳系边际探测对取得重大科学发现,推动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突破和提升人类空间探索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定义内涵和规划的基础上,就任务特点进行分析,对当前面临的需求与技术挑战进行研究,并对其有待突破的探测数据智能处理,环境、事件及状态智能感知与控制,探测任务智能规划,轻量化与可靠性智能算法等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系统论述,可为中国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深远空间探测任务的规划论证与研制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边际 人工智能 任务特点 技术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顶排架结构对进水塔动力响应的影响
17
作者 杨子照 张继勋 +1 位作者 任旭华 陈旻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64,共5页
进水塔顶部启闭机室通常为排架结构,地震时往往先发生损坏导致水电站无法正常运行。为探索塔顶排架结构对进水塔动力响应的影响,针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的进水口结构动力响应开展研究。基于双自由度无阻尼简化体系进行理论探索,并采... 进水塔顶部启闭机室通常为排架结构,地震时往往先发生损坏导致水电站无法正常运行。为探索塔顶排架结构对进水塔动力响应的影响,针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的进水口结构动力响应开展研究。基于双自由度无阻尼简化体系进行理论探索,并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进水塔有、无塔顶排架两种工况的自振特性、位移、加速度、应力、损伤体积比和能量耗散等指标来对比研究。任意时刻的地震反应用时程分析法求解,并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地基辐射阻尼作用。结果表明,地震时进水塔—排架系统可能会产生鞭梢效应进而减小进水塔的动力响应。塔顶排架使进水塔的自振频率提高约2.10%~3.80%,使塔体关键点最大相对位移的最大值及最大加速度的最大值减小,减幅分别大于23.94%、22.30%。有排架时进水塔的拉应力降低而压应力增大,损伤体积比、塑性耗散能、损伤耗散能最大可减小23.93%以上。塔顶排架结构可以减小进水塔地震动力响应,对进水塔的抗震性能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塔 排架结构 动力响应 黏弹性人工边界 混凝土塑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信用治理”:逻辑理路、边界约束及实践路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国权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6,共7页
“人工智能+信用治理”作为智能时代信用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是一个社会技术复合系统,蕴含着必然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和目标逻辑。在人工智能与信用治理的互嵌融合过程中,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工具... “人工智能+信用治理”作为智能时代信用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是一个社会技术复合系统,蕴含着必然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和目标逻辑。在人工智能与信用治理的互嵌融合过程中,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类决策与机器决策交互作用,由此形成了技术应用、智能决策、数据安全、主体参与和价值实现的边界约束。充分释放“人工智能+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需要恰当处理好信用治理客体、主体、载体、媒体和环境之间的共生互促关系,以技术向善赋能信用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用治理 逻辑理路 边界约束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振动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杨钊 刘国庆 +1 位作者 刘扬 许亮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3,共9页
抽水蓄能电站振动问题较为突出,强烈的振动会严重影响机组和厂房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厂房与围岩连接处的边界条件,计算分析了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某机组段地下厂房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共振复核;采用时... 抽水蓄能电站振动问题较为突出,强烈的振动会严重影响机组和厂房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厂房与围岩连接处的边界条件,计算分析了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某机组段地下厂房整体结构的自振频率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共振复核;采用时程法计算分析了脉动压力作用下厂房结构的振动响应,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厂房整体结构前20阶自振频率范围为13.32~34.90 Hz,产生共振的危险性很低;楼板各测点竖向均方根加速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说明所采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是合理有效的;抽水工况下各典型部位最大振动响应均满足厂房振动控制标准,发电工况下除水轮机层楼板竖向最大均方根加速度超过人体健康评价标准外,其余结构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厂房振动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地下厂房结构 脉动压力 黏弹性人工边界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社会的社会性:弥补人工智能责任缺口的一种纾困尝试 被引量:1
20
作者 栾云镪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突破性发展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但技术的社会属性引发了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对其道德责任缺口问题的深层隐忧,争议的核心是AI技术发展是否可控,AI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能动性和体验性,...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突破性发展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但技术的社会属性引发了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对其道德责任缺口问题的深层隐忧,争议的核心是AI技术发展是否可控,AI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能动性和体验性,如何提高AI的道德敏感度。“非社会的社会性”理论为弥补AI的道德缺口提供了一种纾困策略:将“人是目的”作为道德尺度,以人类自身责任主动把握智能技术伦理主动,重塑智能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限制条件,为引导其向负责任发展提供规范性道德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社会性 社会性 人工智能 责任 伦理边界 伦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