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评价及驱油实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刚
李宜强
余昭艳
王超群
陈刚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三次采油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公司第一采油厂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三元复合驱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及形成机理"(51374221)
文摘
利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聚表剂/S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性能、增黏性能、微观结构、乳化性能,据此评价聚表剂二元驱的相关性质,同时进行了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与聚合物/S二元体系驱油效果对比,研究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驱油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高质量浓度的聚表剂/S二元体系比含有低质量浓度的聚表剂/S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更小,黏度更大,乳化性能更稳定;聚表剂分子具有独特的"网状"结构,分子线团尺寸远大于普通聚合物,使其具有更好的液流转向能力;驱油实验表明,聚驱后聚表剂/S二元体系主段塞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聚合物/S二元体系主段塞高11.48百分点,说明聚驱后聚表剂体系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聚驱后的剩余油可以采用聚表剂/S二元体系进行开发。
关键词
聚表剂/S二元体系
界面张力
黏度
微观结构
乳化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surface -active polymer/surfactant system
interfacial tension
viscosity
microstructure
emulsifying performance
EOR
分类号
TE357.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题名 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海红
王晓燕
牛丽伟
卢祥国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8,4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634020)
文摘
为解决"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中碱的存在而结垢等问题,采用室内实验评价方法,研究SJT-B无碱表面活性剂的颗粒粒径、"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体系"的缓蚀防垢性能、界面张力、黏度及其稳定性、吸附特性、流变性和黏弹性、驱油效果等对开发效果影响.结果表明,SJT-B表面活性剂中包含一定数量的磷硅酸盐胶体颗粒,具有良好缓蚀防垢性能;与相同质量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相比较,"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略为降低,但二者黏弹性基本相当;二元复合体系与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原油间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N.m-1数量级;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NaOH"三元复合体系相比,吸附作用对"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的界面张力影响较大,对黏度影响较小;在相同质量聚合物浓度条件下,"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最大,其次是强碱三元复合驱,再次是聚合物驱.
关键词
SJT
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缓蚀防垢
界面张力
黏度
吸附特性
流变性
黏弹性
驱油效果
Keywords
SJT-B surfactant /polymer
corrosion prevention and anti scaling
interface tension
viscosity
absorption property
rheological property
viscoelastic ity
flooding effect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题名 表面活性剂HY—3的表面扩张黏弹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克亮
孙丽静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3期3045-3049,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9-004)
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09td08)联合资助
文摘
使用法国I.T.Concept公司生产的Tracker全自动液滴界面张力仪,通过对悬挂气泡/液滴的面积采用正弦振荡方案,利用滴外形分析方法测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发泡剂)HY—3溶液的表面/界面扩张黏弹性质。利用气泡(液滴)扩张压缩法研究了动态表面张力和表面扩张黏弹模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HY—3溶液的表面张力逐渐降低,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HY—3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降低;温度升高,HY—3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有助于提高液膜的稳定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表面扩张黏弹模量逐渐增大,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HY—3溶液的表面扩张黏弹模量开始减小;随着扩张频率的增大,表面扩张黏弹模量增大,液膜的机械强度增大,其自修复能力强,导致泡沫体系抗形变能力增强,泡沫稳定性呈现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HY—3
表面活性剂
表面扩张黏弹性
表面张力
扩张模量
发泡剂
Keywords
HY—3 surfactant surface rheological viscoelastic ity surface tension dilational modulus foaming agent
分类号
O485.4
[理学—固体物理]
题名 不同R_4基团的VES-N结构与性能关系
4
作者
陈馥
李圣涛
刘彝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冀东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
出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文摘
合成了4种粘弹性表面活性剂(N-烷基-N,N-双(2-羟乙基)十八烷基溴化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表面结构。研究了C18H37N+(CH2CH2OH)2R4Br-中不同R4基团对表面活性剂cm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4基团中C原子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有所提高,可达1.87 mmol/L,其抗温性和粘弹性随着R4基团中C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其稠度系数增加1.7倍。
关键词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表面张力
微观结构
Keywords
viscoelastic surfactant ,rheological ,surface tension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O647.2
[理学—物理化学]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题名 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闵红博
梅平
赖璐
吴小梅
杨先
机构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1-30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1403017)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1D-5006-0211)
文摘
以二乙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长链烷基二甲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3种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D3N-n(n=12,16,18,代表烷基链碳原子个数);测定了上述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研究了碳链长度、温度、浓度以及反离子对多季铵盐水溶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多季铵盐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2.0×10-4,1.0×10-4和8.0×10-5mol/L,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39.05,37.45和34.12 m N/m,cmc和γcmc均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CD3N-18的增黏效果显著,溶液黏度随CD3N-18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和反离子的加入先增加后减小,反离子助剂氯化钾的增黏效果较好,而水杨酸钠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耐温性。
关键词
多季铵盐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
流变性
Keywords
multiple - quaternary ammonium
viscoelastic surfactant
surface activity
rheological behavior
分类号
TQ423.121
[化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