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装配技术近10年研究进展综述
1
作者 刘震磊 倪浩添 +3 位作者 齐纪 李月月 王丹 朱万安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22-227,共6页
虚拟装配(VA)技术是虚拟现实(VR)的一种应用技术,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装配设计、装配流程验证和装配训练等流程。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我国工业制造业的进步,VA技术在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愈加重要。针对VA技术近十年的发展... 虚拟装配(VA)技术是虚拟现实(VR)的一种应用技术,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装配设计、装配流程验证和装配训练等流程。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我国工业制造业的进步,VA技术在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愈加重要。针对VA技术近十年的发展状况,首先,从VA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其次,重点介绍国内外VA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研究应用和研究热点;最后,对VA技术在自然交互、多技术融合、装备简便化等方面存在的挑战进行总结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装配 虚拟现实 装配序列规划 手势交互 碰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词情境视域下的虚拟现实空间疗愈与智慧交互设计研究
2
作者 孔帅 王艺淳 +3 位作者 何理 王竞广 李岳佳妮 李香豫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68-480,共13页
目的基于虚拟现实疗愈空间与智慧交互设计,创新传统诗学的文化情境服务,推动其应用场景的创造性转化。方法通过挖掘诗词的情感疗愈特质与空间叙事基因,采用数字情境活化策略,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集意境沉浸、情感交互、身心疗愈于一体... 目的基于虚拟现实疗愈空间与智慧交互设计,创新传统诗学的文化情境服务,推动其应用场景的创造性转化。方法通过挖掘诗词的情感疗愈特质与空间叙事基因,采用数字情境活化策略,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构建集意境沉浸、情感交互、身心疗愈于一体的智慧化空间场域,并进行用户体验成效评价。结果不仅强化了诗词美学与情感疗愈的数字传播效能,更开辟了“情感计算+空间叙事”的双向疗愈通道,有效缓解了用户的负面情感效应。结论这种虚实共生、智慧交互的诗境重构模式与文化传承路径,为数字人文视角下诗性基因的空间转化与情感表达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空间疗愈 情感关怀 诗词情境 智慧交互 APP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献VR体验中的用户信息需求类型与信息获取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琦 罗泽阳 张鹏翼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1,共7页
VR技术能对古文献进行还原和再创作,创造沉浸式体验,激发大众兴趣,有利于古文献的普及和推广。理解用户在古文献VR体验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行为能为这类体验的设计提供指导。文章基于《古籍寻游记》VR应用,探索用户在古文献VR体验中... VR技术能对古文献进行还原和再创作,创造沉浸式体验,激发大众兴趣,有利于古文献的普及和推广。理解用户在古文献VR体验中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取行为能为这类体验的设计提供指导。文章基于《古籍寻游记》VR应用,探索用户在古文献VR体验中的信息需求类型,以及VR体验中多感官通道、情节结构、设备交互等设计要素如何影响用户的信息获取。研究发现:除古文献或人物本身信息外,用户还对古文献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现状产生信息需求;多感官通道的结合可以促进信息获取,但也会互相干扰;情节结构设计和设备交互上的问题也会对用户信息获取造成阻碍。文章从内容和交互层面提出古文献VR体验的具体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古籍 信息行为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保护中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鑫达 李康 +1 位作者 耿国华 周明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5-560,共16页
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多重威胁,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存在成本高昂、效率有限和普及性不足等局限.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抗破坏性、沉浸性、交互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优... 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等多重威胁,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存在成本高昂、效率有限和普及性不足等局限.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抗破坏性、沉浸性、交互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优势,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创新的解决路径.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数字化采集、三维建模、交互设计和虚拟展示等环节,详细讨论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研究和探索;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严肃游戏、博物馆和叙事等实际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的应用成效,凸显了其在提升用户体验、促进文化理解和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介绍智能化、互通性和可演变性的发展趋势,预示着虚拟现实技术将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展望未来,应继续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文化价值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建模 交互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机器人的虚实同步手势交互方法
5
作者 王振宇 许驰 +1 位作者 李琳 洪悦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90-2296,共7页
针对增强现实场景下,动态人机交互的感知能力差、同步精度低、执行效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增强现实机器人虚实同步交互架构,提出了虚实同步手势交互方法。首先,提出手势识别与虚实坐标映射方法,利用姿态解析与正/逆运动学矩阵将手势姿态映... 针对增强现实场景下,动态人机交互的感知能力差、同步精度低、执行效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增强现实机器人虚实同步交互架构,提出了虚实同步手势交互方法。首先,提出手势识别与虚实坐标映射方法,利用姿态解析与正/逆运动学矩阵将手势姿态映射到机器人关节,完成虚实同步的双向控制,提升系统的可操作性与感知能力;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矢量的低通滤波算法,降低虚实交互的噪声影响,提升人机交互的顺畅性;最后,搭建了机器人虚实交互的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路径调整与姿态跟踪中,最大误差控制在±0.01 m以内,验证了系统在机器人虚实同步上的适用性与高精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手势交互 机器人 姿态跟踪 虚实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质子束辐照钍靶装卸控制系统的设计
6
作者 孙子宽 仇隽挺 +2 位作者 郑利胜 谢小正 张子健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针对质子束辐照钍靶装卸系统在低辐射、大尺度、高复杂性等操作环境下,传统的单机控制故障率高、维护难、灵活性差、人工操作危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冗余的数字孪生质子束辐照钍靶装卸系统控制方法。首先,该方... 针对质子束辐照钍靶装卸系统在低辐射、大尺度、高复杂性等操作环境下,传统的单机控制故障率高、维护难、灵活性差、人工操作危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冗余的数字孪生质子束辐照钍靶装卸系统控制方法。首先,该方法采用CPU冗余、I/O冗余、电源冗余等多要素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对硬件热备冗余系统的搭建和软件冗余系统的组态、编程及仿真,使控制系统不间断运行。其次,基于“NX MCD+PLC SIM+OPC”架构设计了数字孪生虚实交互的控制系统,对物理空间的数据信息在虚拟空间构建靶片装卸系统孪生模型,实现辐射环境下无人值守的连续监控;最后,经过实验与可靠性分析,所提方法使此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升至99%,为辐照环境下操作系统的管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冗余 数字孪生 虚实交互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中基于改进SIFT特征匹配的手势检测与跟踪
7
作者 苏琳 邹静 许媚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0,共8页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自然人机交互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手势识别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求高度的准确性,还必须保证实时响应,以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流畅的交互体验.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手势检...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自然人机交互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手势识别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求高度的准确性,还必须保证实时响应,以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流畅的交互体验.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手势检测与跟踪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特征匹配技术,专门针对VR环境中的手势识别进行了优化.首先,本文对SIFT算法进行了深入的改进,通过引入先进的描述子来增强特征的区分度,这使得算法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手势的关键特征.然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匹配的准确性,我们精心设计了特征匹配策略,优化了特征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了在复杂场景下也能实现高效匹配.最后,针对实时性的需求,本文开发了一套算法优化策略,通过调整算法流程和计算方式,确保了算法即使在动态和多变的环境中也能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从而满足了实时手势跟踪的应用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0.926,表现出了优异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手势检测 改进SIFT算法 特征匹配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虚拟场景交互任务的分阶段视线预测方法
8
作者 李国安 刘俊辰 汪淼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5,共9页
视线预测方法是指通过用户的各类信息预测用户当前注视方向的一种算法模型,现有的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视线预测的方法通常使用泛化的模型,在各类具体交互任务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提方法的交互任务设置为在虚拟场景中走动寻找—接近—... 视线预测方法是指通过用户的各类信息预测用户当前注视方向的一种算法模型,现有的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视线预测的方法通常使用泛化的模型,在各类具体交互任务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提方法的交互任务设置为在虚拟场景中走动寻找—接近—触碰物体,首先构建了该任务场景的第1个数据集,包含21名用户在3个交互场景下各进行5次交互任务过程中记录的注视点、物体、头盔和手柄4类参数序列和录制视频;进一步将用户完成交互任务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寻找目标物体—锁定目标物体—接近目标物体;然后逐阶段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与视线相关度最高的参数集输入网络进行训练.所提方法在自行构建的数据集上进行验证,与当前主流算法的3.31°的预测误差相比,所提方法达到了2.60°的预测误差,预测误差减小21.45%,提升了该任务场景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线预测 深度学习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绪捕捉实现艺术再创造的虚拟现实体验
9
作者 张雨菲 丁玎 李竹颖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5-782,共8页
随着虚拟现实(VR)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民审美需求的提升,艺术作品的展现形式成为VR应用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VR技术的沉浸式艺术因其能为观众提供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受到了广泛的喜爱。针对现阶段已有应用存在体验... 随着虚拟现实(VR)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民审美需求的提升,艺术作品的展现形式成为VR应用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VR技术的沉浸式艺术因其能为观众提供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受到了广泛的喜爱。针对现阶段已有应用存在体验单一、与环境交互有限以及沉浸感不足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VR环境下基于情绪捕捉的艺术再生成体验系统,利用面部识别等技术来捕捉情绪,实现人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体验者通过与作品的交互将其感受反馈给艺术作品,使作品体验变得丰富有趣并富有个性化,并进一步调节体验者的情绪。此外,用户验证实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系统可用性、沉浸度和功能与自身的情绪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用户对系统的满意程度较高,使用系统后,用户的情绪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人机交互 情绪检测 艺术再创造 情绪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在雷达显控终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奇 杨东华 蔡委哲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3,共6页
针对当前雷达显控终端承担的操控任务多、操作步骤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利用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提升人机交互效率的方法。采用触控显示器、触控一体机、视频处理模块、语音处理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虚拟现实(VR)交互设备等,通过增加触控、语... 针对当前雷达显控终端承担的操控任务多、操作步骤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利用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提升人机交互效率的方法。采用触控显示器、触控一体机、视频处理模块、语音处理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虚拟现实(VR)交互设备等,通过增加触控、语音、图像处理、VR、生物特征鉴权等多种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拓展了人机交互的方式;根据雷达显控终端的交互情景,采用选择型多模态融合交互方式,大幅提高了雷达显控终端的人机交互效率,使得人机交互更为自然和舒适。VR交互设备在多维信息展示、场景仿真与推演、模拟训练等场合发挥了明显的优势,自然化和人机融合的智能交互方式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机交互 多模态 融合交互 虚拟现实 智能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媒介中的空间叙事:场域建构、情节旨归及主体交互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日季 吕高枫 张玉栋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40,共9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深刻影响了媒介传播的叙事表达。虚拟现实媒介的空间叙事既延续了传统叙事媒介的精髓,也为叙事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同时引发了如何在虚拟空间内更好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走向成熟,深刻影响了媒介传播的叙事表达。虚拟现实媒介的空间叙事既延续了传统叙事媒介的精髓,也为叙事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同时引发了如何在虚拟空间内更好地展开叙事这一问题。立足虚拟现实媒介空间叙事的特性,结合经典叙事理论与具有代表性的虚拟现实媒介作品,深入探讨虚拟现实媒介空间叙事的场域建构、情节旨归和主体交互,可为虚拟现实媒介的空间叙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推动相关实践的持续演进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媒介 VR 空间叙事 场域 交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中加入触觉反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来自消防安全教育的证据
12
作者 李文昊 钱莉 王小寒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2,共11页
随着虚拟现实硬件设备的快速普及和使用成本的降低,沉浸式虚拟现实(IVR)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其研究大多关注视觉和听觉体验,对引入触觉反馈后在学习效果提升上的有效性仍缺乏证据。消防安全教育是IVR的典型应用场景,探究在IVR消... 随着虚拟现实硬件设备的快速普及和使用成本的降低,沉浸式虚拟现实(IVR)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其研究大多关注视觉和听觉体验,对引入触觉反馈后在学习效果提升上的有效性仍缺乏证据。消防安全教育是IVR的典型应用场景,探究在IVR消防安全教育系统中加入触觉反馈(力反馈和热感)对学习者学业成绩、学习动机和认知负荷的影响,有助于为优化IVR教学应用提供依据。基于该情境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IVR能够显著促进学习者对程序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并且加入触觉反馈后的知识增益更高,更加有利于程序性知识的习得;触觉反馈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尤其是外在认知负荷,但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为多媒体学习中触觉通道的整合提供了新的证据,拓展了原有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框架,有助于指导IVR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虚拟现实 人机交互 触觉反馈 消防安全教育 对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的立管横焊机器人辅助焊接工艺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罗雨 高萌萌 +4 位作者 许耀波 任飞燕 于俊杰 田文鹏 刘铂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0-115,236,共7页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对焊接质量有重要影响。针对立管J型铺设窄坡口横焊熔池下淌特性,提出基于横焊焊道厚度及热输入恒定策略的焊接工艺参数匹配算法。基于Unity3D开发平台和工艺参数匹配算法,通过C#开发了立管横焊CAPP模块,扩展了虚拟...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对焊接质量有重要影响。针对立管J型铺设窄坡口横焊熔池下淌特性,提出基于横焊焊道厚度及热输入恒定策略的焊接工艺参数匹配算法。基于Unity3D开发平台和工艺参数匹配算法,通过C#开发了立管横焊CAPP模块,扩展了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系统的功能模块;开展立管横焊计算机辅助焊接工艺实验,焊后焊缝成形良好,无焊接缺陷。实验结果表明:CAPP模块可有效获取匹配的焊接工艺参数,能缩短焊接工艺开发周期,降低工艺开发成本,有效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P 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系统 焊道规划算法 立管横焊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多模态交互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易心武 薛锦云 +2 位作者 游珍 李志辉 周智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鼠标和键盘等传统输入模态已经难以满足沉浸式虚拟现实交互需求,如何使用自然交互方式来满足沉浸式交互任务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实现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该文首先分析各种单模态交互方式的优缺点,并基于神经...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鼠标和键盘等传统输入模态已经难以满足沉浸式虚拟现实交互需求,如何使用自然交互方式来满足沉浸式交互任务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实现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该文首先分析各种单模态交互方式的优缺点,并基于神经科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划分视线转移;其次,结合头动的稳定性与眼动的高效性以及头眼协调特征设计了一个头眼协调交互模型,通过多模态相互作用减少Midas误触和识别用户意图;最后,针对虚拟现实的目标选择任务进行模态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交互模态相比,该交互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快的时间效率和更高的自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人机交互 多模态融合 头眼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尤丽娜 周诗涵 周荣庭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基于间性视角,从主体参与的跨场景互动、文本连接的跨文本延伸、媒介互联的跨模态交融,分析不同内容生产模式之间的关系逻辑;并结合数字创意互动服务模型,从内容制作、内容包装、市场创建、数据传输、发行服务及用户界面六大方面,探讨“... 基于间性视角,从主体参与的跨场景互动、文本连接的跨文本延伸、媒介互联的跨模态交融,分析不同内容生产模式之间的关系逻辑;并结合数字创意互动服务模型,从内容制作、内容包装、市场创建、数据传输、发行服务及用户界面六大方面,探讨“AIGC+”虚拟现实媒介内容生产的运作机制。最后,从负责任创新是借力人工智能生产开展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石、平台化思维是连接各方资源的重要桥梁、数字素养是数据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理念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领,提出构筑运作保障体系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3.0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虚拟现实媒介 数字创意互动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协同式三维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浩淼 桑胜举 +3 位作者 段晓东 张伟华 陶体伟 马婷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2,共14页
三维建模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桌面交互为主的三维建模方式仍复杂、抽象且不支持在线协作。为此,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优点,提出一种VR环境下的网络协同三维建模方法,使得用户以沉浸式的交互方... 三维建模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以桌面交互为主的三维建模方式仍复杂、抽象且不支持在线协作。为此,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优点,提出一种VR环境下的网络协同三维建模方法,使得用户以沉浸式的交互方式建立三维模型,并支持多人实时在线可视化协作。首先,提出了一种VR环境下的三维模型绘制交互方式;其次,将三维模型进行分类,提出一种分层构建式的三维模型网格生成算法,用于建立平面模型和立体模型;最后,设计了一种VR环境下的三维建模网络协同模块,并基于Socket通信实现了网络同步。通过与传统三维建模软件的三维建模方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更加简捷、直观和高效,且易于普通用户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三维建模 网格生成 网络协同 沉浸式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视觉信息感知与虚拟现实的康复辅助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政 李勇 胡立坤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5-1412,共8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大多用于严重运动障碍群体,而中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加剧,会导致轻型运动障碍人群的大量增加,亟需更加智能化的运动训练与康复系统.针对轻型运动损伤患者以及普通老年群体,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运动信号...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领域大多用于严重运动障碍群体,而中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加剧,会导致轻型运动障碍人群的大量增加,亟需更加智能化的运动训练与康复系统.针对轻型运动损伤患者以及普通老年群体,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运动信号感知与虚拟现实的康复辅助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推断人体骨骼模型,利用虚拟现实游戏与骨骼点运动进行交互,实现引导康复动作,最终对康复动作进行评价并给出交互界面提示.本文招募受试者参加实验,在闭环训练中受试者通过本文系统在虚拟康复游戏的引导反馈下复现标准康复动作,对比分析受试者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康复训练 虚拟现实 骨骼点运动交互 动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中眼动交互频率对视觉疲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严家豪 吕健 +1 位作者 侯宇康 莫心祝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8-538,共11页
为探究虚拟现实(VR)中眼动交互频率的高低是否会引起用户视觉疲劳,本文选取了25名被试者,在VR房间进行了视觉疲劳实验,在0.2~1.6Hz范围内设置8个交互频率,每位被试者分别在每个频率下进行了20 min的实验。使用头戴式显示器(HMD)内置的... 为探究虚拟现实(VR)中眼动交互频率的高低是否会引起用户视觉疲劳,本文选取了25名被试者,在VR房间进行了视觉疲劳实验,在0.2~1.6Hz范围内设置8个交互频率,每位被试者分别在每个频率下进行了20 min的实验。使用头戴式显示器(HMD)内置的眼动仪采集瞳孔直径数据和眨眼数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线性插值处理和降噪处理。首先,使用五级疲劳量表记录被试者的主观评价,利用瞳孔直径的相对变化率反映疲劳程度。然后,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探究视觉舒适度评分和眨眼频率之间的联系,再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眨眼频率与交互频率的关系。最后,以VR中FAST馈源拆装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0.6Hz的瞳孔直径变化率最小,在-1.86%~2.26%之间浮动,是相对舒适的交互频率;视觉疲劳等级最高时的眨眼频率为52次/分;在频率范围为0.2~0.6Hz之间时,随着交互频率的减少,被试者的视觉疲劳程度在增加,在0.8~1.6Hz之间时,被试者的视觉疲劳程度随着交互频率的增加而增加,0.6 Hz时的眨眼频率最低;合适的眼动交互频率能够降低视觉疲劳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视觉疲劳 眼动交互 瞳孔直径 眨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下面向虚拟现实教学的乡村植物景观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妍 吴榛 陈皓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85-492,共8页
目的 数智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凭借其沉浸式和交互性的优势,逐渐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工具,其为乡村植物景观设计与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途径。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优化乡村植物景观数字化设计流程,增强教学体验,进一步... 目的 数智时代下虚拟现实技术凭借其沉浸式和交互性的优势,逐渐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工具,其为乡村植物景观设计与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途径。本文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优化乡村植物景观数字化设计流程,增强教学体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方法 以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方法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面向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以数智创作为核心,构建了数智时代下满足教学需求的乡村植物景观交互设计体系。同时,采用实例研究及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与虚拟现实教学模式在乡村植物景观交互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结果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模型渲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三个方面,构建了从现状三维实景模型生成、方案智能设计展现到观感沉浸交互体验的,面向虚拟现实教学的乡村植物景观交互设计体系。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虚拟现实教学模式在教学表现、教学体验、学习效果和感知体验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势。结论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乡村植物景观交互设计与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数智时代下乡村植物景观研究开辟了新路径,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景观设计与教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乡村植物 景观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交互式粒子群优化的船舶舱室内装智能色彩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洁 许莉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61,共12页
色彩在增强船舱吸引力、优化乘客体验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准确有效地评估舱室内装色彩设计与乘客情绪感知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环境数据、情感需求分析和用户反馈等多源信息,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ir... 色彩在增强船舱吸引力、优化乘客体验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准确有效地评估舱室内装色彩设计与乘客情绪感知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环境数据、情感需求分析和用户反馈等多源信息,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沉浸式虚拟现实(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IVR)的集成框架.首先,建立一个包含视觉和谐和人体偏好两种测量方法的优化模型,用于评估色彩搭配的美学性能.然后,采用愉悦相关的语言价值赋值方法估计色彩搭配的视觉和谐得分.为了求解该优化模型,采用了一种基于小群体的交互式粒子群优化(Intera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算法,通过人工判断来考虑情绪对色彩搭配的偏好.原型系统在游戏引擎环境Unity 3D中开发,以头戴式显示设备HTC Vive实现,提供了交互式和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最后,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在不同的船舱室内场景中进行用户测试,验证研究框架.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舱室场景中自动调整船舱色彩,使其更加符合乘客的情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舱室内装 色彩设计 情绪匹配 沉浸式虚拟现实 交互式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