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的差异、共识与趋向——基于中、日、英、美四国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罗江华 钟文俊 陈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3,共11页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动力,其相关政策成为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全球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全局性理解,并帮助政策制定者设计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动力,其相关政策成为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风向标。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全球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全局性理解,并帮助政策制定者设计更具前瞻性和适应性的政策框架。通过比较分析中、日、英、美四国近年来发布的相关政策文本发现,各国均日益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普及应用,但其对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政策目标的设定存在显著差异。在政策工具整体结构方面,中国偏向于供给型政策工具,强调直接供给,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等投入;而日、英、美三国倾向于环境型工具,致力于营造支持性环境。在政策目标实现的策略层面,中国采用“专注聚焦”模式,而日、英、美三国则强调“平衡多元”。尽管存在上述差异,但四国在强化教育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协作参与的保障体系,以及打造高质量且包容的数字教育生态方面已形成发展共识。从全球趋势来看,未来世界各国对教育科技领域人才的培养和竞争将日益加剧,而各国可能会形成敏捷治理的政策框架,并利用人工智能增进教育的广泛包容性,同时产学研合作将持续引领智能教育技术的本土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应用 政策比较 政策工具 政策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驱动的机器人伺服电动机成果导向实践教学
2
作者 吴敏 赵建勇 +2 位作者 于彦雪 黄晓艳 郑太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9-204,221,共7页
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填补伺服电动机驱动技术实践教学的空白,基于项目化教学理念,提出机器人伺服电动机驱动技术实践教学新模式,并构建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核心的电动机控制实践教学框架。结合伺服电动机实际工程项目以及电... 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填补伺服电动机驱动技术实践教学的空白,基于项目化教学理念,提出机器人伺服电动机驱动技术实践教学新模式,并构建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核心的电动机控制实践教学框架。结合伺服电动机实际工程项目以及电动机控制理论教学知识点,构建包含工程问题的核心实践内容;通过模块化拆分实践任务,细化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算法调试的机器人伺服电动机驱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加深了学生对伺服电动机控制项目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的理解,有力推动电动机控制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伺服电机驱动 实践教学 工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教育目的自主知识体系
3
作者 冯建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我国教育目的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西方在教育目的上存在着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而我国则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教育目的观,这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 我国教育目的自主知识体系是构建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西方在教育目的上存在着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而我国则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教育目的观,这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个体目的上,强调做人,注重人格培养,推动人的全面成长;在社会目的上,强调做中国人,强化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人,实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教育目的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价值导向:从举证到赋能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成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产出导向的师范人才培养内部评价体系的起点和重要内容,其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和人才培养全周期,需要从认证体系和人才培养两个视角探究其实质。将外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内化为师范人才内部培养要求,将有助于实现...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产出导向的师范人才培养内部评价体系的起点和重要内容,其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和人才培养全周期,需要从认证体系和人才培养两个视角探究其实质。将外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内化为师范人才内部培养要求,将有助于实现从举证导向到赋能导向评价的价值转变。在赋能评价建构路径上,建立以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的培养体系是赋能评价的基础,以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评价任务、教师将评价融入教学研究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师范生将参与评价融入学习是实施赋能评价的切入点,以适切的评价取向实施赋能评价是其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价值导向 举证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路径的契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慧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9,共5页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群体性、时代性特征都表明了其具有全面的育人价值和强大的育人功能。沂蒙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路径方面高...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群体性、时代性特征都表明了其具有全面的育人价值和强大的育人功能。沂蒙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路径方面高度契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融入并利用沂蒙精神,能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景阳 彭泽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24,共5页
教育强国建设以高等教育为龙头,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服务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发展和支撑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办学目标层层攀高、专业设置盲目跟风、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建设以高等教育为龙头,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服务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发展和支撑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办学目标层层攀高、专业设置盲目跟风、人才培养理实分离、科学研究“数字崇拜”、师资队伍结构失衡等问题。教育强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以深化价值认知为起点,坚定应用型办学目标;以学科专业调整为重点,开辟特色化发展道路;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支点,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优化科研评价为牵引,开展有组织的应用型科研;以建强教师队伍为保障,打造高素质应用型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定位 办学目标 专业设置 实践能力 双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类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4,共4页
美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心灵,它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理工类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鉴于理工类院校学生美育基础和素养能力相对薄弱,需要紧扣学生特点,细化教学目标;植入文化内... 美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心灵,它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理工类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鉴于理工类院校学生美育基础和素养能力相对薄弱,需要紧扣学生特点,细化教学目标;植入文化内涵,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具身学习,整合教学方法;强化多元反馈,重塑教学评价,进行整体性改革,以更好地深化和推进理工类高校公共美育课程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类高校 公共美育课程 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游戏学习的沉浸调节支架模型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洁 苗永岱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共8页
数字化游戏学习的游戏性与教育性之平衡问题是影响其应用发展的关键所在。为解决大部分研究落脚于个体在游戏本身的沉浸状态而忽视教育目标中心性地位的困境,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利用调节支架对学习者沉浸水平加以调节,从而有效促进游戏与... 数字化游戏学习的游戏性与教育性之平衡问题是影响其应用发展的关键所在。为解决大部分研究落脚于个体在游戏本身的沉浸状态而忽视教育目标中心性地位的困境,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利用调节支架对学习者沉浸水平加以调节,从而有效促进游戏与教育双重效果的达成。针对研究目的,提出以三维教育目标为导向,依据三维沉浸倾向确立了“具身感知、技能挑战、数字叙事、具身交互、具身叙事、交互叙事”六类调节支架,并据此构建了“教育目标—沉浸倾向—调节支架”的三层次数字化游戏学习的沉浸调节支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游戏学习 教育目标 沉浸倾向 沉浸调节支架 教育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致用、创新——英国高中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的目标与举措
9
作者 赵梦龙 程晋宽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2,共20页
英国高中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的逻辑起点在于通过组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优质供给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英国依托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外延范畴建构的“通识、致用、创新”高中三元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分别指向“通识、致用、... 英国高中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的逻辑起点在于通过组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优质供给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英国依托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外延范畴建构的“通识、致用、创新”高中三元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分别指向“通识、致用、创新”的三重培养目标。一是基于基本数字素养的包容模式,旨在通识;二是基于数字职业标准的职业图谱模式,重在致用;三是基于计算科学课程标准的拔尖模式,突出创新。英国高中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的三重目标与举措,在理念变革与实践改革中呈现三方面特征:一是强调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协调统筹;二是各有侧重地建设“通识、致用、创新”三元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模式,虽然彼此具有分野,但各自彰显其价值;三是建立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衔接与流转机制,实现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的连贯与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高中 数字素养与技能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电影”的教育现象学:意蕴、危机与启示——基于斯蒂格勒的视域
10
作者 邹红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电影是典型的“文化工业”,无处不在的“大电影”已经形成“迷药”般的霸权性力量,原因不仅在于电影是人们“欲望”与梦想的某种直接投映形式,更在于其具有主体意识“传输”与“再造”的深层力量。斯蒂格勒所揭示的电影的现象学意蕴表明... 电影是典型的“文化工业”,无处不在的“大电影”已经形成“迷药”般的霸权性力量,原因不仅在于电影是人们“欲望”与梦想的某种直接投映形式,更在于其具有主体意识“传输”与“再造”的深层力量。斯蒂格勒所揭示的电影的现象学意蕴表明,电影与教育共享同样的动力机制与意识机制,电影可以被视为某种教育的形式。“电影”的全球性布展带来了诸多“教育之痛”,主要表现为电影的个性化功能翻转为“去个性化”的灾难、对消费主义的“迷入”加速儿童的“非人化”进程以及美国的数字意识形态正在掏空民族教育的内核。“电影”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可重视电影的力量并以它的方式打开教育,以高质量教育电影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把电影作为反思对象培养儿童的“观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电影 现象学 时间客体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资历框架建设逻辑与路向分析
11
作者 孙爱萍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当前,国内关于资历框架建设的研究重在制度和管理层面的探讨,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有效观照和目标分类理论的系统审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系统教学设计和教育目标分类的重要理论,该理论基于类别、层级和动名词描述语言的教育目标体... 当前,国内关于资历框架建设的研究重在制度和管理层面的探讨,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有效观照和目标分类理论的系统审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系统教学设计和教育目标分类的重要理论,该理论基于类别、层级和动名词描述语言的教育目标体系架构原理,契合资历框架分类分层的学习成果体系架构以及层级标准的建设逻辑,能够为资历框架建设提供教学设计领域的理论支撑。据此,研究在详细论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与资历框架构建的逻辑契合性基础上,以欧盟资历框架为例,依托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系统解构资历框架的建设逻辑,进而提出我国资历框架的建设路向:确立新时代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赋能创新的终身学习目标定位;构建基于心理、简单清晰、系统整体的资历框架;加强系统教学设计,提升终身学习灵活性和教学管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学习成果 资历框架 层级标准 终身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嵌入式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12
作者 张磊 韩海豹 +5 位作者 马艳娥 窦晨 邢丽娜 张雁龙 荆文龙 何元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85-88,共4页
针对传统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综合课程设计中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通过产教融合的实践方式,从教学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该课程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分析学生对教学目标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的教... 针对传统嵌入式系统技术及应用综合课程设计中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通过产教融合的实践方式,从教学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对该课程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分析学生对教学目标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使学生价值目标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知识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善了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嵌入式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思想相邻概念辨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启迪 陈立剑 邵伟德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根据学校体育思想研究过程中有关概念“思想、思潮、理论、观点”使用较为混淆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及其相邻概念进行辨析。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观”是带有一定个人色彩与主观性的学校体育理性认识;“... 根据学校体育思想研究过程中有关概念“思想、思潮、理论、观点”使用较为混淆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及其相邻概念进行辨析。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观”是带有一定个人色彩与主观性的学校体育理性认识;“学校体育思潮”是在“学校体育观”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代表一定阶层的学校体育思想倾向;“学校体育思想”是具有一定创新性、影响力较大的、被一定阶层认可的学校体育理性认识,它包含数个观点、论点、主张与看法;“学校体育理论”则是在学校体育思想与理念引领下,由学校体育系列概念、范畴、原理、判断、推论等组成的具有学科性质的学校体育理性认识。“学校体育观”是形成“学校体育思想”的基础,“教育思潮”是形成“学校体育思想”的中介,“学校体育理念”是“学校体育思想”的升华。基于以上认识,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后续研究的若干建议:精准表述学校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观;准确辨明学校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思潮的关系;严格区分学校体育理论与思想范畴;谨慎使用学校体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观 学校体育思潮 学校体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导下《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汇 谢凡 +1 位作者 宋馨 艾连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84-390,共7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培养新时代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教育理念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不谋而合。本文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背景下,结合《食品机械与设备》的课程特点,挖掘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培养新时代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教育理念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目标不谋而合。本文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的背景下,结合《食品机械与设备》的课程特点,挖掘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分析了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课程思政与工程认证体系的融合策略,制定了一套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目标评价和持续改进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机械与设备 课程思政 工程教育 目标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阎松 郭海燕 +2 位作者 柳志刚 孙红 于华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28,共5页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论述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立。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论述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建立。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及其对应目标的权重分配。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课程改进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反馈机制。课程改进后的最近一轮授课成效表明,该体系能够有效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可以依据反馈结果提升教学质量,为新工科及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课程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程目标 达成评价 成果导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审视 被引量:3
16
作者 阎智力 羊羽 辛艳军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共12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制的起点,在指导体育教学中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地位。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目标进行分析与思辨,为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制的起点,在指导体育教学中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地位。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目标进行分析与思辨,为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1)课程目标生成主要受国家意志及社会思潮、课程目标形成理论、学校体育思想等方面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2)2001年版与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行五大领域(四个方面)目标,体现出多元化特征,但存在概念界定范畴失准、五大领域(四个方面)虚化与泛化现象,缺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本质特征,难以组织教材与进行教学评价;(3)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三项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体系学理层级逻辑不通,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排序存在矛盾,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设置存有疑问,核心素养有待进一步提炼。针对上述不足,该研究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体系,重点突出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体育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的分立及衔接,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在实施上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认证中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葛书林 郭雪川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7-563,572,共8页
根据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相关通知,对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师范类专业整体目标相一致,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但在培养过程中存... 根据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相关通知,对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师范类专业整体目标相一致,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未能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紧扣立德树人使命、聚焦能力培养,构建面向需求服务的培养体系,构建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培养质量的认证方向,以培养目标作为考察的第一指标,分别就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进行全方面考察分析,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认证 体育教育 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工程伦理教育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玉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工程伦理教育、一般伦理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各有所区别。工程伦理教育目标的确定必须有学理依据,其基本目标应是:受教育者对工程伦理具备正确的认知、坚定的信念;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终身履行工程... 工程伦理教育、一般伦理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各有所区别。工程伦理教育目标的确定必须有学理依据,其基本目标应是:受教育者对工程伦理具备正确的认知、坚定的信念;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终身履行工程伦理的意识、习惯、意志和毅力;提升工程伦理决策能力;具备容纳多元文化的胸襟;具备履行工程伦理的应变能力。工程伦理教育内容的确定必须有学理依据,应从不同的维度对其内容进行划分和组织。实施工程伦理教育有多种途径,它们各有利弊。当下亟须加强工程伦理施教方法的研究,尤其要研究每一种教法的运作模式、具体方法、措施等。工程伦理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公民;施教主体应是学校、工程企业、工程社团组织、政府和主流媒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教育 施教对象 施教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藏礼于器 身道如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园艺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
作者 裴芸 徐秀红 +2 位作者 李经纬 须文 张万萍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4期139-142,共4页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的一种全方位育人模式。该文以设施园艺学为例,从学情调查分析、教学大纲重塑、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旨在提升课堂教...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将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的一种全方位育人模式。该文以设施园艺学为例,从学情调查分析、教学大纲重塑、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设施园艺学 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