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自主神经临床解剖研究——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靶点选择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强 杨盈坡 安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5-800,共6页
目的:为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阻断鼻腔自主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选择治疗靶点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10具(20侧)正中矢状位锯开的国人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解剖蝶腭神经鼻后上内侧支、鼻后上外侧支及鼻后下神经,研究其走行及分布... 目的:为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阻断鼻腔自主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选择治疗靶点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10具(20侧)正中矢状位锯开的国人成人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解剖蝶腭神经鼻后上内侧支、鼻后上外侧支及鼻后下神经,研究其走行及分布,测量鼻后上内侧支鼻中隔面起始处与后鼻孔上缘及鼻底、中鼻甲内侧面的鼻后上外侧支与中鼻甲下缘中点、鼻后下神经达下鼻甲上缘处与下鼻甲后缘的距离。结果:(1)蝶腭神经鼻后上内侧支在鼻中隔面上均自后上方向前下方走行,走行路线近似直线或反抛物线,其中10侧鼻后上内侧支以一主支走行于鼻中隔面上,均于鼻中隔前中段处达鼻中隔底,8侧以2主支走行于鼻中隔面上,靠鼻底支(下支)于鼻中隔前中段处达鼻中隔底(2侧因矢状位锯开尸头时破坏一侧中隔面未能解剖);鼻后上内侧支鼻中隔面起始处距后鼻孔上缘(9.04±1.51)mm(下支)、(15.76±2.17)mm(上支),距鼻底(18.95±2.69)mm(下支)、(23.39±2.42)mm(上支)。(2)鼻后上外侧支在中鼻甲内侧面上自中鼻甲上缘后端向前下倾斜到达中鼻甲中下部后段后向前几乎平行于法兰克福平面或中鼻甲下缘走行,止于中鼻甲前缘或下缘前段;中鼻甲内侧面的鼻后上外侧支距中鼻甲下缘中点(5.70±1.82)mm。(3)鼻后下神经于下鼻甲上缘后段进入下鼻甲;鼻后下神经达下鼻甲上缘处距下鼻甲后缘(7.28±1.36)mm。结论:鼻内镜下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可选择蝶腭神经鼻后上内侧支鼻中隔面起始处、鼻后上外侧支经中鼻甲内侧面前后缘中点处、鼻后下神经达下鼻甲上缘处作为鼻腔自主神经的阻断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管神经 蝶腭神经 变应性鼻炎 聚焦超声 鼻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92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家利 李杜若 +2 位作者 髙进良 胡锦 高春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 目的:探究并分析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RQLQ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RQLQ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评分较术后3年的RQLQ及VAS评分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5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且近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 持续性 变应性鼻炎(AR) 近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