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生六边形精细纹理的触感深度阈值研究
1
作者 方星星 唐玮 +2 位作者 徐州青 吴延泽 陈玉森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六边形纹理是自然界中动物体表常见的1种纹理形式,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中利用认知行为学、摩擦学和脑电图法从皮肤的“感”到大脑的“知”,系统研究了微米级仿生六边形纹理深度和方向特征对触觉感知深度阈值的影响,利用单通道触... 六边形纹理是自然界中动物体表常见的1种纹理形式,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中利用认知行为学、摩擦学和脑电图法从皮肤的“感”到大脑的“知”,系统研究了微米级仿生六边形纹理深度和方向特征对触觉感知深度阈值的影响,利用单通道触感神经元群模型初步验证了纹理刺激强度和神经元兴奋性对触觉感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纹理深度的增大,六边形纹理的主观纹理感和识别率提高、黏着摩擦分量减小、形变摩擦分量增大、振动信号频谱主频和主频最大振幅增大,当纹理深度达到触感阈值时,形变摩擦比例和振动信号主频振幅显著增大;纹理深度达到触感阈值深度后才能激发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的P100和P200早期成分.从平端方向触摸产生的形变摩擦力分量和振动信号的主频幅值大于尖端方向触摸,平端方向触摸更容易感知到纹理.平端方向触摸激发触感脑电ERP曲线的P300成分幅值较沿尖端触摸更高,潜伏期更短.单通道神经元模型结果显示沿平端方向触摸的仿真脑电信号输入函数均值和信号幅值均高于沿尖端方向触摸,说明平端触摸产生的触感机械刺激增强是脑电信号主频幅值增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感阈值 六边形纹理 摩擦振动 脑电 单通道神经元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振动感觉阈值(VPT)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和远 石蕾 +3 位作者 盛励 李苗苗 查兵兵 刘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入选T2DM患者766例,根据VPT进行分层:振动觉正常组(vibration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入选T2DM患者766例,根据VPT进行分层:振动觉正常组(vibration sensation normal group,VSN)(n=394)、振动觉减退组(vibration sensation impaired group,VSI)(n=227)及振动觉缺失组(vibration sensation deficiency group,VSD)(n=145)。比较各组血清25(OH)D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血清25(OH)D与VPT相关性。结果与VSN组相比,VSI组和VSD组的年龄、病程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显著增加(P<0.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25(OH)D显著降低(P<0.01)。与VSI组相比,VSD组的病程更长(P<0.01),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Scr与VPT呈显著正相关,BMI、DBP、ALT和25(OH)D与VPT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DBP、HbA1c、Scr及25(OH)D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OH)D与VPT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T2DM) 25羟维生素D[25(OH)D] 振动感觉阈值(vpt) 糖尿病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振动感觉阈值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晏丕军 张志红 +3 位作者 徐勇 万沁 马红艳 何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52例T2DM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神经病变组(DPN组,n=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52例T2DM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神经病变组(DPN组,n=107)和非神经病变组(NDPN组,n=245),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Cys-c与VPT,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和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关系。将T2DM患者以Cys-c上四分位为切点分为高Cys-c组(n=89)和低Cys-c组(n=263),比较两组间神经病变患病率及VPT水平。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ys-c预测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佳界值。结果:DPN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NDPN组(1.04±0.43 vs 0.80±0.25 mg/L,P<0.01)。T2DM患者血清Cys-c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ld urea nitrogen,BUN),ACR,VPT﹑脉压(pulse pressure,P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呈正相关(分别r=0.410,0.115,0.613,0.433,0.291,0.300,0.156,0.129,0.282,0.314,0.236,分别P<0.05或P<0.01);与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e GFR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呈负相关(r=-0.135,-0.647,-0.114,分别P<0.05或P<0.01)。校正性别,年龄,BMI,ACR和e GFR后,T2DM患者Cys-c与VPT仍呈明显正相关(r=0.235,P<0.01)。VPT,年龄,SCr﹑e GFR,PP,ACR和Hb A1C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Cys-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高Cys-c组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和VPT水平明显高于低Cys-c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ys-c和Hb A1C是预测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ROC曲线显示:Cys-c界值为0.996 mg/L时,预测T2DM发生DPN的敏感度为43.9%,特异度为83.7%,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VPT关系密切,Cys-c>0.996 mg/L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肾病、高龄及高血糖或高血压所致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振动感觉阈值 糖尿病肾病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 被引量:14
4
作者 舒毅 陈幼萍 +2 位作者 曾春平 罗少莊 潘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通过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方法:12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VPT,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按VPT结果将患者分... 目的:通过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方法:12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VPT,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按VPT结果将患者分为VPT正常组和VPT升高组进行临床特征比较及糖尿病足病的相关分析。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正常组70例(58.3%),VPT升高组50例(41.7%),其中低度风险组9例(7.5%),中度风险组28例(23.3%),高度风险组13例(10.8%)。两组间BMI、HbA1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PT正常组比较,VPT升高组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FBG更高(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VP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B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349、0.214)。结论:VPT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年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震动感觉阈值 足溃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感觉阈值检查筛查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9
5
作者 鹿斌 王妹 +7 位作者 龚伟 杨震 杨叶虹 杨志红 周丽诺 李益明 闻杰 胡仁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0,16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振动感觉阈值检查(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 test,VPT)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临床常用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对487例2型糖尿病者进行了VPT、10g单纤维尼龙丝检查(10g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examination,SWME)... 目的初步探讨振动感觉阈值检查(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 test,VPT)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临床常用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对487例2型糖尿病者进行了VPT、10g单纤维尼龙丝检查(10g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examination,SWME)、温度觉及128Hz振动觉检查,分析各检查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各检查的差异。结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VPT的因素为年龄(OR=1.062,95%CI:1.038-1.086,P<0.001)和空腹血糖水平(OR=1.085,95%CI:1.003-1.173,P=0.041);VPT与SWME、温度觉检查及128Hz振动觉检查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6、0.152及0.240(P值均<0.01);VPT与SWME、温度觉检查及128Hz振动觉检查的观察一致率分别为49.5%、59.8%及51.1%,Kappa值分别为0.106、0.151及0.138(P值均<0.01);SWME及128Hz振动觉检查异常但VPT检查正常的比例低,分别为2.7%及1.2%。结论VPT也应作为临床筛查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一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外周神经病变 振动感觉阈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程度与振动感觉阈值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沈娟 刘芳 +5 位作者 曾辉 于杰 李青 张锋 包玉倩 贾伟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38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UACR和VPT,根据UACR分为无蛋白尿组(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38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UACR和VPT,根据UACR分为无蛋白尿组(NA,n=395)、微量蛋白尿组(MA,n=110)和大量蛋白尿组(OA,n=33)。比较3组的基本情况、血糖、肾功能及VPT,分析UACR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在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glycolated hemoglobin,HbA1c)、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olated serum albumin,GA)、血尿素氮、血肌酐、UACR和VPT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MA、OA组中VPT异常者分别占14.18%、25.45%、48.48%(两两比较,P均<0.05)。UAC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HbA1c、GA、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PG)、血尿素氮、血肌酐和VPT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r=0.152,P=0.001)、收缩压(r=0.072,P=0.011)是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糖尿病病程的亚组分析显示UACR、VP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肾病和VPT异常的比例也逐渐升高。结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是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蛋白尿程度加重,合并VPT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振动觉阈值 2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程 收缩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数与振动觉阈值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兵全 李素香 +2 位作者 孙子林 金晖 王尧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数——踝臂指数(ABI)、弹性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振动觉阈值(VPT)之间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664例,其中男362例,女302例;共1 328条腿。根据ABI检测分成ABI<0.9、0.9~1.3和≥1.3 3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数——踝臂指数(ABI)、弹性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振动觉阈值(VPT)之间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664例,其中男362例,女302例;共1 328条腿。根据ABI检测分成ABI<0.9、0.9~1.3和≥1.3 3组,观察其与VPT的相关性;观察PI和RI与VPT的相关性。结果当ABI<0.9和ABI≥1.3时,VPT分别与ABI成负相关(r=-0.57,P<0.05)和正相关(r=0.61,P<0.05);VPT与PI成负相关(r=-0.68,P<0.05),与RI成正相关(r=0.83,P<0.01)。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心率、血压、血脂、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后,多元逐步回归提示只有RI与VPT独立相关(SE[B]=0.471,P<0.05)。结论T2DM患者中,周围动脉狭窄或硬化越严重,其振动觉阈值越高,即神经病变越严重,其中血管阻力指数与振动觉阈值成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弹性指数 阻力指数 振动觉阈值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振动觉阈值的自动方法研究
8
作者 胡又佳 李光 +1 位作者 郑俊褒 吴萍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8-161,共4页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一套用于评价人体外周神经纤维功能的振动觉阈值定量检测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以神经生物学原理和实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阈值由渐增渐减转换规则和强迫选择法两者联合得到,并用心理物理学统计算法过滤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一套用于评价人体外周神经纤维功能的振动觉阈值定量检测系统.该系统的设计以神经生物学原理和实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阈值由渐增渐减转换规则和强迫选择法两者联合得到,并用心理物理学统计算法过滤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该系统具有医生病人双盲的自动检测功能,也兼具医生干预.用该振动觉阈值检测系统进行两组不同的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靠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觉阈值 定量感觉测试 外周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梦圆 马学娅 +4 位作者 张小玉 孙婷 李素梅 陈明卫 马祖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4-4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基于局部热充血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测模型性能,为临床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局部加热至44℃并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血流变化率。同时进行临床5项筛查、震动感觉阈值测定...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基于局部热充血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测模型性能,为临床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局部加热至44℃并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血流变化率。同时进行临床5项筛查、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和神经传导检查,根据各自的诊断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以神经传导检查为“金标准”,筛选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3种检测方法均提示,血流变化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临床5项筛查结果建立的logit模型性能最好,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χ^(2)=11.147,P>0.05)和区分度(AUC=0.872)。结论血流变化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以临床5项筛查结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筛选、识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5项筛查 神经传导检查 震动感觉阈值 局部热充血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全身振动的感知阈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宜谦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54-60,共7页
综述了人体全身振动感知阈值的标准和指南以及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振动感知的机理、绝对阈值、差别阈限和描述符,分析了频率、姿势、方向、持续时间、性别、年龄和噪声对人体全身振动感知阈值的影响,... 综述了人体全身振动感知阈值的标准和指南以及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振动感知的机理、绝对阈值、差别阈限和描述符,分析了频率、姿势、方向、持续时间、性别、年龄和噪声对人体全身振动感知阈值的影响,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全身振动 感知阈值 振动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暴露对全身振动感知阈值的影响(英文)
11
作者 佐藤哲身 前田節雄 矢野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108-111,共4页
尽管对全身振动感知阈值已有人做过一些试验研究,但是对于暴露于噪声条件下的感知阈值尚无相关试验.但此项研究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振动源往往同时也激发产生噪声.文中通过一项试验来探讨噪声对身体振动感知阈值的影响.共有10位受试者... 尽管对全身振动感知阈值已有人做过一些试验研究,但是对于暴露于噪声条件下的感知阈值尚无相关试验.但此项研究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振动源往往同时也激发产生噪声.文中通过一项试验来探讨噪声对身体振动感知阈值的影响.共有10位受试者坐在固定于垂直振动台的椅子上,被要求自行调节振动级来确定阈值.采用4种正弦波形的振动以及随机振动作为刺激,同时采用以10dB作为调节量的随机噪声作为刺激.试验发现阈值随着噪声级的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随噪声级的增加,人体对振动的敏感度下降了.尽管此中的原图尚不明晰,但文中对同一频率下听觉与振动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感知阈值 噪声与振动联合作用 心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