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ipulating Backward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Waves by a Periodical Structure
1
作者 徐峥 钱梦騄 +1 位作者 程茜 刘晓峻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58-61,共4页
In the backward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waves, the direction of phase velocity is anti-parallel to that of group velocity. We propose a scheme to manipulate the backward propagation using a periodicM structure. The dy... In the backward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waves, the direction of phase velocity is anti-parallel to that of group velocity. We propose a scheme to manipulate the backward propagation using a periodicM structure. The dynamic backward propagation process is further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blique incident plane wave moves backward when it travels through the periodical structure and the backward shift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a certain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on AS Manipulating Backward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waves by a periodical structure IS by MHZ in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行车激励下高铁桥梁顶板裂缝扩展及其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高浩 王君明 +2 位作者 勾红叶 班新林 孟鑫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跨中顶板下缘纵向裂缝在行车荷载激励下的横向扩展及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以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扩展有限元法和子模型技术,建立车-轨-桥耦合分析模型与带裂缝的跨中顶板... 为研究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跨中顶板下缘纵向裂缝在行车荷载激励下的横向扩展及对振动能量分布的影响,以某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数据、扩展有限元法和子模型技术,建立车-轨-桥耦合分析模型与带裂缝的跨中顶板子模型,研究不同车速、裂缝长度与深度条件下桥梁顶板下缘裂缝横向扩展规律;利用结构声强法探明不同裂缝长度与深度条件下开裂顶板下缘振动能量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行车速度会增大裂缝横向扩展位移曲线峰值;在350 km/h高速行车激励下,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裂缝扩展位移曲线的峰值几乎没有变化;顶板裂缝深度每增加20 mm,裂缝扩展位移曲线的峰值增大0.0015 mm,裂缝横向扩展受裂缝深度影响显著。无裂缝时顶板下缘振动能量流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保持一致,越靠近列车荷载位置振动能量分布越多;裂缝的出现对顶板下缘一定范围内的振动能量产生两个影响,一是改变能量流动方向,二是降低能量值大小;裂缝长度增大对能量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裂缝周围单元;裂缝深度的增加会使得裂缝对能量的影响范围显著增大,且裂缝两端出现能量集中现象。研究成果可以为高铁简支梁桥养护维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梁 车-轨-桥耦合分析 裂缝扩展 振动能量 结构声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周期轨道结构振动带隙研究
3
作者 雷开云 缪林昌 +3 位作者 郑海忠 肖鹏 伍鹏腾 卢铭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3,56,共6页
为研究周期性地铁道床轨道结构的带隙特性,将钢轨和道床板视为欧拉梁,建立地铁周期轨道结构振动带隙计算模型,并基于声子晶体带隙基本计算方法:传递矩阵法和有限元法求得其带隙范围并分析轨道结构参数对其带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 为研究周期性地铁道床轨道结构的带隙特性,将钢轨和道床板视为欧拉梁,建立地铁周期轨道结构振动带隙计算模型,并基于声子晶体带隙基本计算方法:传递矩阵法和有限元法求得其带隙范围并分析轨道结构参数对其带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传递矩阵法和有限元法可以有效准确地计算出地铁周期轨道结构的带隙特性,其中传递矩阵法计算结果显示在0~500 Hz范围内,周期性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结构存在一条带隙,为0~194 Hz;有限元法计算结果显示带隙范围为0~193.7 Hz,同时所计算传输曲线也显示其在0~193.7 Hz范围内具有明显衰减。扣件间距、刚度和板下支撑刚度都会对带隙产生影响,带隙宽度随着扣件间距和板下支撑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扣件刚度的增加则会使带隙宽度增加,需要选取合适的扣件及间距用以对轨道结构进行有效的减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周期轨道结构 声子晶体 传递矩阵法 有限元法 振动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排沟对爆破振动表面波的隔振性能研究
4
作者 余俊 王业顺 +2 位作者 李泰灃 谢康 邓志兴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9,138,共10页
针对爆破施工时的振动表面波危害,基于周期性理论,研究周期性排沟的能带结构和带隙机理,并推导了带隙边界频率计算公式;通过频域研究,讨论了排数和隔振距离对隔振效果影响;最后针对具体爆破振动,分析了周期排沟隔振适应性。结果表明:周... 针对爆破施工时的振动表面波危害,基于周期性理论,研究周期性排沟的能带结构和带隙机理,并推导了带隙边界频率计算公式;通过频域研究,讨论了排数和隔振距离对隔振效果影响;最后针对具体爆破振动,分析了周期排沟隔振适应性。结果表明:周期性排沟可以产生局域共振型表面波带隙,其中,排沟深度对带隙影响较大,排沟宽度和排距对带隙影响较小。频域计算结果显示,单排沟隔振效果不佳,双排沟隔振效果较好,3排沟隔振效果最佳,当排数超过3排时,隔振效果趋于稳定;排沟与振源距离对隔振效果影响较小。当选择合适的排沟参数时,相比无排沟情况,有排沟的振动加速度同比减小97%,说明周期排沟可以较好地隔断爆破振动。相关研究可为类似工程隔振减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结构 爆破振动 表面波 排沟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结构波阻板的隔振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高盟 张硕 +1 位作者 邢晨光 孔祥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针对动力机器、交通荷载(地铁、高铁、轻轨等)以及建筑施工过程(爆破、打桩、强夯等)诱发的振动污染问题,基于声子晶体带隙理论,提出一种周期结构波阻板隔振结构。研究周期结构波阻板隔振效果,并与理论计算所得带隙进行对比;探讨埋置深... 针对动力机器、交通荷载(地铁、高铁、轻轨等)以及建筑施工过程(爆破、打桩、强夯等)诱发的振动污染问题,基于声子晶体带隙理论,提出一种周期结构波阻板隔振结构。研究周期结构波阻板隔振效果,并与理论计算所得带隙进行对比;探讨埋置深度、结构布置等因素对周期结构波阻板隔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50 Hz频带范围内振动加速度大幅衰减,趋近于0;与所得带隙频率范围相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同等条件下,布置周期结构波阻板后监测点处的竖向加速度幅值显著降低,衰减幅度为57.6%,隔振性能优于传统波阻板;并且通过合理设计埋置深度、布置层数、每层周期数等参数,可使周期结构波阻板的振动控制性能和效果均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声子晶体 周期结构 波阻板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球阵列对轨道交通振动表面波隔振性能研究
6
作者 姜荣斌 蒋凤昌 周桂香 《科技通报》 2024年第5期13-18,95,共7页
本文针对轨道交通运营时带来的持续性振动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和敏感构建物结构安全的影响进行探讨。基于周期理论,提出一种石球阵列隔振结构来减轻轨道交通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危害。通过求解频散曲线图,研究石球阵列参数对带隙的影响,... 本文针对轨道交通运营时带来的持续性振动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和敏感构建物结构安全的影响进行探讨。基于周期理论,提出一种石球阵列隔振结构来减轻轨道交通运营引起的环境振动危害。通过求解频散曲线图,研究石球阵列参数对带隙的影响,并剖析了隔振机理;其次,通过求解传输透射谱,研究了有限数量石球阵列隔振性质。研究发现,石球排距和尺寸大小对表面波能带影响较大,针对低频表面波隔振,石球排距建议取1.0~1.2 m,石球尺寸建议大于0.4 m;石球的排布方式对高频能带影响较大,对低频能带影响较小;相比正方形排布方式,三角形排布方式可以降低振动波泄漏,隔振效果更好。传输谱透射分析发现,石球阵列低频隔振时隔振机理为局域共振机理,高频隔振时机理为Bragg散射机理;组合石球隔振方式可以拓宽衰减域,隔振效果更好。相关研究可为轨道交通隔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结构 石球 表面波 轨道交通 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振(震)沟减隔振(震)技术运用及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臻林 黄龙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16-29,共14页
人工振动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环境污染,被列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各种形式的人工振动都涉及弹性波的产生和传播,在振源与保护区之间设立隔振(震)设施来切断弹性波的传播路径,衰减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幅度是目前在轨道交通、爆炸、打桩及... 人工振动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环境污染,被列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各种形式的人工振动都涉及弹性波的产生和传播,在振源与保护区之间设立隔振(震)设施来切断弹性波的传播路径,衰减振动能量,降低振动幅度是目前在轨道交通、爆炸、打桩及撞击等常见的工程情况下普遍采用的隔振(震)措施。此外,地震动所产生的振动能量远远高于人工振动,传播的范围和距离更加深远,因此在地震动及人工振动作用下隔振(震)沟的减隔振(震)原理及效果的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及数值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30年来国内外减隔振(震)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整理,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振(震)沟 人工振动 弹性波传播 减震原理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幅放大机制的无砟轨道周期结构弯曲波调控研究
8
作者 罗文俊 张梁 +2 位作者 郭文杰 洪显 李佳宝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目的】轨道结构的振动一直是相关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传统减隔振装置受到自身重量与列车行车安全性的限制,难以实现对轨道结构弯曲波的宽频调控。【方法】通过引入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了一种杠杆式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以CRTSⅢ... 【目的】轨道结构的振动一直是相关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传统减隔振装置受到自身重量与列车行车安全性的限制,难以实现对轨道结构弯曲波的宽频调控。【方法】通过引入振幅放大机制,设计了一种杠杆式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泛函变分法和人工弹簧技术建立了配置有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的周期性轨道结构波动分析模型和振动响应分析模型,研究了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对弯曲波的调控能力,并分析了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工作能力与振幅放大系数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采用振幅放大机制,能够有效增大减隔振装置的惯性质量,增强减隔振装置的阻尼特性和刚度特性,进而显著提升其工作能力。【结论】实现了轨道综合减隔振装置“低频隔振高频吸振”的超宽频弯曲波调控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放大 波动分析 带隙 周期性结构 弯曲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约束阻尼设计板结构减振降噪特性分析
9
作者 彭骞 宋玉宝 +1 位作者 李桂兵 蔡卫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了探究更加高效的阻尼减振降噪结构设计,结合人工周期结构特性与约束阻尼减振降噪技术,通过对基体板和不同约束阻尼板结构的振动与声辐射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实验测试,分析周期约束阻尼设计板结构的减振降噪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 为了探究更加高效的阻尼减振降噪结构设计,结合人工周期结构特性与约束阻尼减振降噪技术,通过对基体板和不同约束阻尼板结构的振动与声辐射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和实验测试,分析周期约束阻尼设计板结构的减振降噪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约束阻尼设计,周期约束阻尼设计可以在附加阻尼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更加有效抑制基体板宽频振动与声辐射,尤其对350Hz以下的低频振动与噪声状况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并有助于实现阻尼结构的轻量化。同时,周期约束阻尼设计也可能会增大约束层的振动与噪声以及改变结构的声辐射效率。总体而言,周期性设计对于改善约束阻尼减振降噪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周期约束阻尼 板结构 结构振动 声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周期性轨道-隧道弯曲振动波传播特性研究
10
作者 戴承欣 冯青松 +3 位作者 涂勤明 罗信伟 杨舟 周豪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8,110,共7页
为探究地铁振源系统中弯曲振动波传播特性,将轨道-隧道模拟为Timoshenko梁-Timoshenko梁-Flügge复合双层圆柱薄壳耦合系统,并基于能量法和周期结构理论对其弯曲波带隙特性和振动响应特性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0~300 Hz范围内,... 为探究地铁振源系统中弯曲振动波传播特性,将轨道-隧道模拟为Timoshenko梁-Timoshenko梁-Flügge复合双层圆柱薄壳耦合系统,并基于能量法和周期结构理论对其弯曲波带隙特性和振动响应特性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0~300 Hz范围内,耦合系统仅存在一条弯曲波带隙——0~46.4 Hz,为局域共振带隙,且主要受隧道质量和土体刚度影响;钢轨、道床板和隧道的振动导纳函数峰值依次为212、188和46 Hz,分别对应于钢轨-扣件子系统、道床板-等效支撑子系统及隧道-土体子系统的第一阶共振频率;钢轨、道床板和隧道的振动衰减区依次为0~142 Hz、0~73Hz和0~46 Hz。相关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地铁结构的精细化减振设计及减振装备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周期结构 地铁轨道-隧道结构 能量法 弯曲波带隙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堆载体Rayleigh波减振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11
作者 易利琴 陈晓斌 +2 位作者 王业顺 虞洪 金伟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7-1469,共13页
为了揭示周期性堆载体Rayleigh波的振动作用波特性,实现对低频表面波的有效衰减,研究了衰减域内的减振机理及效果。首先,构建传输模型,确定了合适的堆载几何尺寸。其次,基于复频散曲线和频域曲线,分析了堆载高度和弹性模量影响下振动波... 为了揭示周期性堆载体Rayleigh波的振动作用波特性,实现对低频表面波的有效衰减,研究了衰减域内的减振机理及效果。首先,构建传输模型,确定了合适的堆载几何尺寸。其次,基于复频散曲线和频域曲线,分析了堆载高度和弹性模量影响下振动波的作用规律及其衰减效果。最后,开展缩尺扫频试验,调取X、Z方向的加速度数据绘制频域曲线,并与复频散曲线做进一步对比分析,研究了各衰减域减振机理。结果表明:扫频试验结果出现了X、Z方向衰减域不一致的现象,不同方向的衰减域恰好与复频散曲线中的衰减域内作用波型一致,X方向会出现一个低频段衰减域,Z方向会在第2衰减域终止频率时出现衰减减弱趋势;进一步说明周期性堆载体可以激发出水平极化共振衰减域和Bragg散射衰减域;而高度是影响伪表面波的重要因素,表现为高度高,容易在第1衰减域内产生伪表面波,高度低,容易在第2衰减域内产生伪表面波;弹性模量是影响高速伪表面波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当其达到混凝土弹性模量单位数量级(10 GPa)时,第3衰减域可能会出现高速伪表面波作用范围,否则,将直接进入SV波和P波耦合作用的凋落波模态。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启发环境隔振领域利用表面波阻块开展减振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堆载体 RAYLEIGH波 试验 特性分析 环境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减振子结构的模块化钢结构栈桥减振控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洋 曹乐 +3 位作者 翁振江 谭浩杰 胡从达 吴潮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58,共6页
为分析模块化钢结构栈桥水平方向减振控制,提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含减振子结构的模块栈桥结构。通过设计,用半刚性节点将带式输送机与栈桥主体结构相连接,在带式输送机底部与栈桥主体结构之间设置黏滞阻尼器,将带式输送机转变为减振... 为分析模块化钢结构栈桥水平方向减振控制,提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含减振子结构的模块栈桥结构。通过设计,用半刚性节点将带式输送机与栈桥主体结构相连接,在带式输送机底部与栈桥主体结构之间设置黏滞阻尼器,将带式输送机转变为减振子结构,形成含减振子结构的模块栈桥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频域内以控制栈桥主体结构和带式输送机水平方向振动响应为目标,对半刚性节点刚度、阻尼系数进行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存在最优参数,可使模块栈桥水平方向振动得到控制。在时域内将含减振子结构栈桥设定为最优参数,分析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这种体系能够较好地控制结构风振响应;存在最优的半刚性节点刚度系数和阻尼器阻尼系数,可以明显减小栈桥主体结构和带式输送机的风振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块化钢结构栈桥 减振控制 有限元分析 减振子结构 风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滚动轴承振动特性及动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光海 王全龙 +1 位作者 武美萍 韩志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研究滚动轴承在高速周期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基于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方程,以61896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轴承在简谐周期力作用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究滚动轴承的振动响应特性,明确对轴承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及幅频关系,并以此探... 为研究滚动轴承在高速周期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基于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方程,以61896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轴承在简谐周期力作用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究滚动轴承的振动响应特性,明确对轴承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及幅频关系,并以此探究激振频率、轴承球体材料及数量等轴承参数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结构1阶固有频率为轴承共振位移最大点,其内圈和滚子破坏较为严重。而且,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轴承振动位移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达到共振频率时,位移值急剧增加。此外,在达到1阶频率之前,轴承的动刚度随激振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球体个数的增加而增加;球材料变化时,轴承动刚度随频率的变化曲线也随之改变,其中陶瓷氮化硅Si3N4动刚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简谐周期力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动刚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周期排桩隔振技术应用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初探研究
14
作者 李强强 韩赟 +1 位作者 史贞 郭永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5,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隔振技术因需要在基础与地基之间埋置隔振装置从而削弱结构的整体性和限制隔振装置的更换等方面的不足,立足于屏蔽弹性波的新思想,基于周期结构的通禁带,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二维周期排桩结构的带隙特性及其对禁带频段内... 为了克服传统隔振技术因需要在基础与地基之间埋置隔振装置从而削弱结构的整体性和限制隔振装置的更换等方面的不足,立足于屏蔽弹性波的新思想,基于周期结构的通禁带,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二维周期排桩结构的带隙特性及其对禁带频段内弹性波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将这种隔振新技术应用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的新建航站楼与跑道之间来实现隔振时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规律。研究发现,对于相对刚度而言,在所选择的材料中,外层散射体钢和内层散射体混凝土及土体所组成的胞元具有最宽的弹性波衰减范围;减小晶格常数增大填充率或者构造含有两种晶格常数的胞元结构可获得更宽的弹性波衰减范围。研究结果可为中川国际机场的周期性排桩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从而精准地实现工程结构物的隔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二维声子晶体 周期排桩 结构隔振 频带曲线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载荷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自由振动分析
15
作者 邵浩峰 靳洋 +2 位作者 林壮 杨丽红 吴林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4-40,70,共8页
复合材料圆柱壳质量轻、力学性能好,在水下无人潜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UUV)的耐压壳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掌握其在水压载荷作用下的声振特性对UUV的声隐身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基于Flügge圆柱壳理论,采用波传播法,... 复合材料圆柱壳质量轻、力学性能好,在水下无人潜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UUV)的耐压壳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掌握其在水压载荷作用下的声振特性对UUV的声隐身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基于Flügge圆柱壳理论,采用波传播法,开展了在水压载荷作用下的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自由振动研究。运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水下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的特征频率,并通过与COMSOL有限元仿真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浸没圆柱壳受流固耦合与水压载荷共同作用,特征频率减小,模态振型发生改变。本文还对圆柱壳进行参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薄壁圆柱壳的长径比、厚径比以及材料参数对圆柱壳特征频率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结果为UUV耐压壳水下声振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对UUV声隐身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圆柱壳 水下自由振动 波传播法 流固耦合 无人潜航器(UUV)耐压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等离激元的可调谐太赫兹漏波天线
16
作者 赵子文 卢映湄 谭康伯 《电子科技》 2024年第12期42-47,78,共7页
近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快速发展,应用于较多领域。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是受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现象的启发而被提出,形式表现为在金属表面上构建周期性的孔槽,进而在微波或太赫兹波段实现等离激元现象。文中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理论提出... 近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快速发展,应用于较多领域。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是受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现象的启发而被提出,形式表现为在金属表面上构建周期性的孔槽,进而在微波或太赫兹波段实现等离激元现象。文中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理论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室内通信的平面非对称漏波天线,该天线具有波束扫描的特性,可以在11.5~15.0 GHz内实现67°的波束扫描。同时在周期单元内加入了可调谐的缝隙和用于匹配的枝节,通过改变缝隙尺寸达到控制天线主波束方向的效果。天线在各个频点的增益均高于8.5 dBi,效率在全频段高于75%。讨论了该天线在室内通信中的性能,通过分析天线在不同位置下的场分布来讨论天线的最佳摆放区域,为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可调谐漏波天线在室内通信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表面等离激元 漏波天线 电波传播 室内通信 可调谐天线 周期性调制 毫米波 色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透射煤岩结构面传播衰减数值分析方法
17
作者 神文龙 祝忍忍 +1 位作者 陈自强 师国藏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6-308,共13页
针对一维动态节理角度和轴向静载差异的煤岩结构面承载损伤下应力波透射问题,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揭示了界面倾角与轴向静载对煤岩结构面透射应力波的作用机制,结合Barton-Bandis节理本构模型、UDEC离散元仿真与... 针对一维动态节理角度和轴向静载差异的煤岩结构面承载损伤下应力波透射问题,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揭示了界面倾角与轴向静载对煤岩结构面透射应力波的作用机制,结合Barton-Bandis节理本构模型、UDEC离散元仿真与灰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对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过程中应力波透射进行仿真和机器学习,在充分考虑各项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显著性正交试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了修正方案,得到了煤岩结构面轴向静载与倾角差异下Barton-Bandis本构数值模拟参数修正的机器学习模型,极大地提升了煤岩结构面受冲击状态下变形行为与本构参数之间关联机制的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快速确定当前煤岩结构面倾角与轴向静载下模型参数,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煤岩结构面BartonBandis本构模型参数的高效修正方法,同时可以预测给定训练样本以外更大倾角与轴向静载范围下煤岩结构面数值模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传播 煤岩结构面 轴压效应 倾角效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波传播的固有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伟 诸德超 王大钧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以分布参数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梁波传播的一些固有特性,说明了它们与周期性结构的关系,讨论了支持条件对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如果把近似方法应用于波传播分析中,可能引起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振动分析 波传播 周期性结构 结构波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声学黑洞对弯曲波的能量聚集效应 被引量:26
19
作者 黄薇 季宏丽 +1 位作者 裘进浩 成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57,92,共8页
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s,ABH)效应是利用结构厚度以一定幂函数形式减小,致使弯曲波的相速度逐渐减小而实现能量逐渐聚集,理想情况下弯曲波波速减小为0从而无法传递到结构边缘,也就不会发生反射。声学黑洞效应使得结构产生高能量... 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s,ABH)效应是利用结构厚度以一定幂函数形式减小,致使弯曲波的相速度逐渐减小而实现能量逐渐聚集,理想情况下弯曲波波速减小为0从而无法传递到结构边缘,也就不会发生反射。声学黑洞效应使得结构产生高能量密度区域,因此能高效应用于能量回收和振动噪声控制。为了研究二维声学黑洞结构具有弯曲波能量聚集效应,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二维声学黑洞模型,从时域上研究弯曲波在声学黑洞区域的传播过程,结合有限元数值结果与振动功率流的结果分析弯曲波能量聚集过程。最后通过激光超声实验系统对二维声学黑洞中弯曲波传播过程进行成像与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二维声学黑洞结构对弯曲波能量的聚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黑洞 弯曲波 有限元分析 能量聚集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致地表振动局部放大现象实测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宗刚 张永红 任晓崧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7-252,共6页
地铁运行引发的地表竖向振动并非单调递减,存在局部放大现象。对上海3处典型的埋置地铁行经场地进行了地表振动实测,实测结果表明,各场地地表振动的衰减曲线均存在局部放大区,第一局部放大区(主放大区)最为显著,位于1倍埋深的振中距(地... 地铁运行引发的地表竖向振动并非单调递减,存在局部放大现象。对上海3处典型的埋置地铁行经场地进行了地表振动实测,实测结果表明,各场地地表振动的衰减曲线均存在局部放大区,第一局部放大区(主放大区)最为显著,位于1倍埋深的振中距(地表与振源投影点距离)附近。基于弹性波场理论,辅以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主放大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近场体波在地表入射与反射的叠加效应;(2)入射波在场地内的行程差导致的衰减率不同;(3)地铁运行引发的场地弹性波场不均匀分布特征。因素(1)和因素(2)主要作用于剪切波分量以影响主放大区的出现位置,因素(3)对纵波和剪切波均有较大影响,入射波场的剪切波分量较纵波分量越占优,主放大区现象就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场地振动 振动衰减 局部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