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距光纤通信系统中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均衡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晗祺 李娜 +5 位作者 吴斌 吴桂龙 陈一童 冯晓芳 何沛礼 李蔚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了实现对短距光纤数据通信系统接收端非线性损伤的低复杂度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接收端均衡算法。这是一种引入判决反馈结构的判决反馈神经网络。非线性畸变是由线性工作区与实验系统不匹配的光电探测器引入的,在此基... 为了实现对短距光纤数据通信系统接收端非线性损伤的低复杂度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接收端均衡算法。这是一种引入判决反馈结构的判决反馈神经网络。非线性畸变是由线性工作区与实验系统不匹配的光电探测器引入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C波段直接调制激光器的56 Gbit/s PAM4信号的20 km传输验证实验,并对判决反馈神经网络和其他均衡方案的均衡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全连接神经网络,改进方案在传输距离为20 km时灵敏度提升2 dB。改进方案可以很好地均衡光电器件的非线性,且计算复杂度更低,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光通信 光电器件非线性畸变 信号均衡 神经网络 判决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三相VSR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樊英杰 张开如 +2 位作者 狄东照 李丽明 王毅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3,79,共6页
为了提高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对系统参数变化及负载扰动的能力,在传统积分滑模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含有误差和误差积分项,减小稳态误差和抖振的同时又能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积分项... 为了提高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对系统参数变化及负载扰动的能力,在传统积分滑模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含有误差和误差积分项,减小稳态误差和抖振的同时又能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积分项进行削弱,防止积分饱和效应(windup)带来超调过大及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采用指数趋近律,提高滑模面上的运动品质,以进一步削弱抖振效应。最后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积分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与传统积分滑模、双闭环PI相比,该方法使系统具有超调小和更好的抗扰性、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型PWM整流器(vsr) 非线性积分滑模变结构 抖振 指数趋近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MOS工艺实现VSR光电集成接收机的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毛陆虹 韩建忠 +3 位作者 粘华 高鹏 李炜 陈永权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1-105,共5页
介绍了 1 0Gbit/s速率的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VSR(VeryShortReach)中的接收机。分析了几种有希望用于VSR系统的CMOS工艺兼容的光电探测器。提出用CMOS电路实现VSR光电集成 (OEIC)
关键词 CMOS电路 vsr光电集成接收机 甚短距离传输 同步光网络 多模光纤 光电探测器 单片集成方案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112 Gb/s PAM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
4
作者 刘雪娜 李振松 +1 位作者 闻豪 缪旻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0-966,共7页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VSR)信道、面向112 Gb/s 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机前端利用3个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对信...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VSR)信道、面向112 Gb/s 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4)接收机的自适应均衡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机前端利用3个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对信号分别在高频、中频和低频进行补偿,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VGA)和饱和放大器(Saturation Amplifier,SatAmp)则用于对信号幅值的缩放。除了3个数据采样器外,引入4个辅助采样器用于进一步改善阈值自适应算法性能。同时,采用符号最小均方算法,利用接收端数据采样器和辅助采样器之间的偏移推动辅助参考电压收敛到信号星座电平,从而确保PAM4接收信号的眼图在垂直方向上3个眼睛具有相等的间隔和恒定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112 Gb/s PAM4接收机能够在损耗为15 dB的信道上实现小于10~(-12)的误码率,并且具有良好的眼图性能,其最差眼高为75 mV,眼宽为0.34 UI(Unit Interval),与传统方案相比具有显著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4接收机 判决反馈均衡器 超短距离信道 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短距光通信的超低功耗光发射器研究
5
作者 廖海龙 王国栋 +1 位作者 缪桦 张国平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3,共7页
【目的】为拓宽光通信在板级、背板级等短距互联场景的应用,文章设计了一种超低功耗的光发射器。方案的基本原理是采用Bias⁃T电路加载偏置电流和调制信号,驱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产生光脉冲信号。【方法】借助模拟仿真验证了方... 【目的】为拓宽光通信在板级、背板级等短距互联场景的应用,文章设计了一种超低功耗的光发射器。方案的基本原理是采用Bias⁃T电路加载偏置电流和调制信号,驱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产生光脉冲信号。【方法】借助模拟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发现影响传输速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激光器件的寄生参数以及驱动电路的阻抗匹配;通过实验研究了在200和10 mm两种电传输距离下,驱动产生的眼图质量及误码率随驱动电压和偏置电流变化的规律。【结果】电传输距离缩短至10 mm时,能获得更大有效消光比,范围为0.84~6.69 dB,最小差分驱动电压为200 mV,最小偏置电流为15 mA,光发射功耗降低至1.2 mW/Gbit/s。相比于传统光模块,光发射功耗降低约80%。【结论】该光发射器方案可应用于数据中心内部,配合低功耗光接收器,能显著降低数据中心整体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短距 低功耗 光发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it/s甚短距离并行光传输模块与实验系统 被引量:7
6
作者 苗澎 王志功 李彧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4-306,共3页
介绍符合OIF-VSR4-03.0规范的10Gbit/s甚短距离(VSR)实验系统研究.该系统由16×622Mbit/s到4×2.488Gbit/s转换集成电路、自制12通道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和商用12通道并行接收光模块构成.用一片FPGA... 介绍符合OIF-VSR4-03.0规范的10Gbit/s甚短距离(VSR)实验系统研究.该系统由16×622Mbit/s到4×2.488Gbit/s转换集成电路、自制12通道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和商用12通道并行接收光模块构成.用一片FPGA实现转换芯片的全部功能,采用基于二分查找法的SDH STM-64/OC192并行帧对齐及同步算法,大大提高了转换芯片的工作速度和节省了逻辑资源,自制12通道VCSEL并行发射模块工作速率达到12×2.488Gbit/s的设计指标.在SDH STM-64/OC192 10Gbit/s测试仪点到点的传输系统测试中,采用5米的12芯400MHz.km 62.5μm多模带状光纤互联,系统误码率低于1×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并行光传输模块 转换集成电路 同步数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路40Gb/s甚短距离并行光传输信号转换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丰满 陈雄斌 +2 位作者 刘博 杨宇 陈弘达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5-420,共6页
基于OIF-VSR5-01.0规范,分析了12路并行40Gb/s甚短距离(VSR)光传输转换器模块的实现原理。采用top-down分析方法,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在可编程逻辑器件上完成了时钟数据恢复、基于字节对齐方案的帧同步、信道去斜移、比特间差奇偶... 基于OIF-VSR5-01.0规范,分析了12路并行40Gb/s甚短距离(VSR)光传输转换器模块的实现原理。采用top-down分析方法,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在可编程逻辑器件上完成了时钟数据恢复、基于字节对齐方案的帧同步、信道去斜移、比特间差奇偶校验(BIP)等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实现了SFI-5与OIF-VSR5-01.0电信号格式的相互转换,并在Altera的StratixⅡGX系列的高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对功能模块进行了功能验证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各个功能模块满足系统应用要求,为下一步将系统设计转换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vsr) 转换器 帧同步 去斜移 STM-2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兆以太网物理层实现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居丰 贺传峰 +3 位作者 毛陆虹 陈弘达 周毅 陈雄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1-26,共6页
在深入研究了最新高速以太网技术--万兆以太网(10GbE)的物理层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四路并行的甚短距离传输(VSR)技术实现传输距离在300m以内的局域和广域万兆以太网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MA)和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MD)子层的方法,从而实... 在深入研究了最新高速以太网技术--万兆以太网(10GbE)的物理层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四路并行的甚短距离传输(VSR)技术实现传输距离在300m以内的局域和广域万兆以太网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MA)和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MD)子层的方法,从而实现了万兆以太网整个物理层的功能.该方法具有构建方便、性能稳定和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满足在局域万兆以太网和较短距离上的广域万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太网 物理层 四路并行 甚短距离传输 物理媒质连接子层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入梅指数及早晚梅年的海气背景特征 被引量:26
9
作者 竺夏英 何金海 吴志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利用1957-2001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和116站入梅日期资料,定义了一个长江中下游入梅指数,以定量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入梅的早晚,再结合ERA-40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分别研究了早、晚梅... 利用1957-2001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和116站入梅日期资料,定义了一个长江中下游入梅指数,以定量描述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入梅的早晚,再结合ERA-40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分别研究了早、晚梅年同期(6~7月份)和前期(前一年12月份至当年5月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及海温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早梅年同期,200hPa南亚高压偏北,印度北部、孟加拉湾-印度尼西亚-副热带太平洋地区上空的对流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强,晚梅年则相反。前期1月份北太平洋涛动及4月份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的对流与当年入梅早晚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早梅年,1月份北太平洋涛动偏弱,4月份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的对流活跃;晚梅年,1月份北太平洋涛动偏强,4月份西太平洋暖池附近的对流偏弱。此外,从前期海温场来看,早梅年,1~4月份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海温偏低,低纬地区海温偏高,呈南北偶极子分布状态,2月份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海域及北半球冬、春季环澳大利亚海域海温明显偏高,晚梅年情况正好相反。以上这些前期信号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梅 长江中下游地区 海气异常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间作农田的辐射收支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锦奎 丁永建 +1 位作者 魏智 王根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6-292,共7页
利用布设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的一套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在2003—2004年的资料,分析了一个完整年度内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辐射Rs年平均为192.9W·m^-2·d^-1,冬、春... 利用布设在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绿洲区的一套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在2003—2004年的资料,分析了一个完整年度内春小麦和夏玉米间作农田生态系统的辐射收支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阳辐射Rs年平均为192.9W·m^-2·d^-1,冬、春季较小,夏、秋季较大。反射辐射Rr平均为37.8W·m^-2·d^-1在土壤裸露时较大,随着作物覆盖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地表反射率平均为0.22,在年内的变化趋势与反射辐射Rr基本一致。地面向上长波辐射Rlu和向下长波辐射Rld年平均分别为353.3W·m^-2·d^-1和278.0W·m^-2·d^-1两者在1月份最小,从2月开始增大,到7月达到最大,随后持续降低至12月。有效辐射(Rlu-Rld)在农作物主要生长期的5~9月为70W·m^-2·d^-1左右,春末夏初增加较大。净辐射Rn全年日均值为79.8W·m^-2,占太阳辐射量Rs的35%。在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5~9月)Rn日平均达141W·m^-2,在无作物生长的季节(1~2月和11~12月),Rn日均值在8W·m^-2左右。光合有效辐射PAR全年累积值为2580.9MJ·m^-2日均82.7W·m^-2占太阳辐射量Rs的42.2%。PAR在年度内变化大。在无作物生长季节,PAR日均值一般在40~50W·m^-2。3月PAR迅速增大,日平均值达到78W·m^-2,PAR在7月达到最大,日均值为128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 辐射收支 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甚短距离光传输中保护和错误检测通道的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澎 王志功 +2 位作者 王晓明 刘永旺 王静波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0,共4页
简要介绍了甚短距离VSR4-01.0光传输系统,通过实现保护通道和错误检测通道的功能,以确保光纤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采用VerilogHDL语言设计保护通道和错误检测通道,并进行了仿真.选用Altera公司的MercuryEP1M350F780C5FPGA芯片进行了逻辑功... 简要介绍了甚短距离VSR4-01.0光传输系统,通过实现保护通道和错误检测通道的功能,以确保光纤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采用VerilogHDL语言设计保护通道和错误检测通道,并进行了仿真.选用Altera公司的MercuryEP1M350F780C5FPGA芯片进行了逻辑功能的仿真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光传输 vsr4-01.0 保护通道 错误检测通道 FPGA VHDL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的并行帧对齐电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彧 王志功 +1 位作者 王晓明 苗澎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7,32,共4页
简要介绍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分析各种帧对齐电路的性能,提出一种针对同步数字体系(SDH)高速数据的全新的基于二分查找的并行帧对齐电路。选用Altera公司StratixEP1S25F780C5现场可编程器件芯片下载验证。仿真和测试表明,速度和芯片面... 简要介绍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分析各种帧对齐电路的性能,提出一种针对同步数字体系(SDH)高速数据的全新的基于二分查找的并行帧对齐电路。选用Altera公司StratixEP1S25F780C5现场可编程器件芯片下载验证。仿真和测试表明,速度和芯片面积均较以往方法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帧对齐 OC-192 现场可编程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直井钻机钻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时江涛 潘华峰 +4 位作者 杨文斌 刘军 刘邦福 赵威红 刘国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3,112-113,共3页
井楼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稠油资源,采用常规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开发因地面距离目的层垂直井段短,使得钻井完井工艺面临一些特定的技术难题。属超浅层中短半径大位移水平井,防碰绕障问题比较严峻,施工难度较大,针对施工难点,采取了... 井楼油田拥有丰富的浅层稠油资源,采用常规直井钻机钻浅层稠油水平井开发因地面距离目的层垂直井段短,使得钻井完井工艺面临一些特定的技术难题。属超浅层中短半径大位移水平井,防碰绕障问题比较严峻,施工难度较大,针对施工难点,采取了表层造斜、优化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及钻井液性能等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了安全优质钻井。其中楼平1井完钻井深528m,完钻垂深159.88m,井斜94.75°,水平位移414.17m,位垂比2.59,成为当时国内应用常规直井钻机所钻位垂比第一的水平井。对同类似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施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层 大位移水平井 中短半径 防碰绕障 钻井液 套管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钻杆在短半径水平井中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培亮 孙伟光 +2 位作者 钟文建 练章华 彭先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44,共7页
随着超深井、短半径井和大位移井钻探数量的逐渐增多,钻杆在井下的服役条件越来越苛刻,常规的钢钻杆已经不能满足复杂井的作业需求,钛合金钻杆以其密度小、弹性模量低和耐蚀性好等特点成为油气井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研究钛合金钻杆在... 随着超深井、短半径井和大位移井钻探数量的逐渐增多,钻杆在井下的服役条件越来越苛刻,常规的钢钻杆已经不能满足复杂井的作业需求,钛合金钻杆以其密度小、弹性模量低和耐蚀性好等特点成为油气井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研究钛合金钻杆在短半径水平井中的使用性能,首先对钛合金钻杆管体基本强度准则进行了分析,接着开展了钛合金钻杆的疲劳试验,对其疲劳性能进行了测定,最后以超深水平井为例,对比了钛合金钻杆和钢钻杆在井下的使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应力水平下,钛合金钻杆在空气和钻井液中的疲劳寿命均达到107次以上;当应力水平一定时,钛合金钻杆试样在钻井液中的疲劳寿命略低于空气中,但二者相差不大;在滑动钻进、旋转钻进、上提和下放等不同工况下,钛合金钻杆的侧向力、扭矩和摩阻均小于钢钻杆,其作业摩阻约为钢钻杆的60%。所得结论可以为钛合金钻杆在短半径水平井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钻杆 短半径水平井 大位移井 疲劳性能 摩阻 侧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Gbps甚短距离并行光传输技术与实验系统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庆生 许多 苗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4-1177,共4页
介绍了40Gbps甚短距离(VSR)并行光传输系统的实现和测试.用两片Altera Stratix II GX FPGA分别实现发送/接收转换芯片,通过对FPGA内嵌的吉比特收发器的合理配置,以及在去斜移电路中采用滑动窗口生成器和共用窗口比较器的方法节省了硬件... 介绍了40Gbps甚短距离(VSR)并行光传输系统的实现和测试.用两片Altera Stratix II GX FPGA分别实现发送/接收转换芯片,通过对FPGA内嵌的吉比特收发器的合理配置,以及在去斜移电路中采用滑动窗口生成器和共用窗口比较器的方法节省了硬件资源;基于异或定位原理,采用二分查找法大大提高了帧同步电路的速度.自制的12通道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工作速率达到了12×3.318Gbps.利用Agilent 81250误码仪,通过并行光发射/接收模块和7米长的12芯多模带状光纤,成功实现了SDH STM256/OC768的点到点测试,连续两小时的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误码率小于10-12,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光传输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去斜移 帧同步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活动与雨强的关系——以雅砻江下游金龙沟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程尊兰 朱平一 刘雷激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8-20,共1页
以金沙江支流雅砻江下游金龙沟为例,研究了泥石流活动与短历时雨强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暴发泥石流的降水指数(Ha')、短历时雨强(Ha)和环境背景指数(K)的关系为Ha'=K(H10H60+H24)。当Ha'大于360... 以金沙江支流雅砻江下游金龙沟为例,研究了泥石流活动与短历时雨强和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暴发泥石流的降水指数(Ha')、短历时雨强(Ha)和环境背景指数(K)的关系为Ha'=K(H10H60+H24)。当Ha'大于3600时,可能激发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雨强 短历时雨强指数 环境背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作中人的动作终点预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友东 刘嘉蕾 胡澜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实现安全高效的人机协作(HRC),需要机器人及时对人的动作做出预测,从而积极主动地辅助人工作。为解决在HRC装配场景中机器人对人的动作终点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动作终点预测方法。在训练阶段,用人的动作序... 为实现安全高效的人机协作(HRC),需要机器人及时对人的动作做出预测,从而积极主动地辅助人工作。为解决在HRC装配场景中机器人对人的动作终点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动作终点预测方法。在训练阶段,用人的动作序列与对应的动作终点组成的样本训练LSTM网络,构建动作序列与动作终点之间的映射。在应用阶段,根据人的动作的初始部分对动作终点提前做出预测。通过在装配场景中,对人抓取工具或零件的动作终点进行预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观测到50%的动作片段时,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作(HRC) 终点预测 伸及动作 长短时记忆(LSTM) 意图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甚短距离光互连模块技术的发展动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言胜 吉爱国 聂廷远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7-742,共6页
甚短距离光互连技术作为一种突破铜线互连传输瓶颈有效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半导体光学器件技术、高速化集成电路技术和光电模块封装技术作为实现光互连的关键技术发展较为迅速。首先阐述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电路模型,然后针对光信... 甚短距离光互连技术作为一种突破铜线互连传输瓶颈有效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半导体光学器件技术、高速化集成电路技术和光电模块封装技术作为实现光互连的关键技术发展较为迅速。首先阐述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电路模型,然后针对光信号发送模块介绍了预加重补偿技术以及开环方式稳定光功率输出技术,并对如何提高光信号接收模块带宽性能的电路技术进行了分析。其次结合光互连模块技术标准的发展,以NEC公司的实用化甚短距离并行光互连模块为例,对其光电封装技术进行了说明,最后就甚短距离光互连技术所面临的课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光互连 带宽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预加重补偿 光电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甚短距离光传输设计方法及实现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娴 高泽华 纪越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甚短距离传输为路由器、交换机以及密集波分复用终端等设备之间的短距离互连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分析了甚短距离光传输的基本原理 ,给出了相关的硬件实现方案和试验结果。测试结果表明 。
关键词 甚短距离传输 局内互联 并行光传输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Gbit/s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发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0
作者 徐捷 胡庆生 +1 位作者 许多 苗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661,共6页
采用Altera公司的StratixⅡGX FPGA,实现40Gbit/s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发送模块,重点阐述了16∶12转换器芯片的设计.首先基于高速收发器设计高速接口:在接收端采用2种方法实现SFI-5接口的17路数据相位对齐;在发送端由片外时钟驱动发送锁相... 采用Altera公司的StratixⅡGX FPGA,实现40Gbit/s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发送模块,重点阐述了16∶12转换器芯片的设计.首先基于高速收发器设计高速接口:在接收端采用2种方法实现SFI-5接口的17路数据相位对齐;在发送端由片外时钟驱动发送锁相环,同时增加同步措施,以满足高速收发器时钟管理单元对跨时钟域数据传输的要求,保证收发器的稳定工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便于后续测试的转换芯片时钟网络.同时设计出基于SDH的帧同步电路、去斜移电路和16∶12映射模块,实现数据从SFI-5接口向VSR-5接口的转换;其中去斜移电路能够动态地去除512bits的斜移量.在SignaltapⅡ下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时序的正确性,误码率也符合小于10-12的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高速收发器 16∶12转换器 帧同步 去斜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