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竖向不规则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放大系数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杜永峰 包超 +1 位作者 李慧 张尚荣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9,共7页
为研究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特征,以一系列不同布置形式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为对象,基于变换路径法,采用静力非线性和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底层柱失效时建筑形式与动力放大... 为研究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动力响应特征,以一系列不同布置形式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为对象,基于变换路径法,采用静力非线性和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底层柱失效时建筑形式与动力放大系数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特定建筑形式提出塔群层数比和塔群跨数比。研究表明:GSA2003在静力非线性方法中所建议的动力放大系数2.0偏于保守;减小结构的塔裙层数比,降低结构不规则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剩余结构承受动力荷载的能力;在下部裙楼跨数一定的情况下,增大结构塔群跨数比能够降低结构连续倒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竖向不规则 变换路径法 非线性 连续倒塌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连续性倒塌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杜永峰 包超 李慧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国内外学者利用非线性静力方法进行结构倒塌分析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规则的结构形式,而针对大量出现的造型独特的竖向不规则建筑的倒塌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拆除构件法,利用SAP2000结构有限元软件,对竖向不规则多层框架结构进行... 国内外学者利用非线性静力方法进行结构倒塌分析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规则的结构形式,而针对大量出现的造型独特的竖向不规则建筑的倒塌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基于拆除构件法,利用SAP2000结构有限元软件,对竖向不规则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基于非线性静力Pushdown方法的抗连续性倒塌研究。分别研究了拆除同一结构中不同部位构件、不同层数塔楼结构中相同部位构件后剩余结构的承载力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拆除竖向承重柱后的剩余结构承载力,随着上部塔楼层数的增加以及拆柱位置的上升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加强裙楼顶部水平向承重构件,可以使塔楼底部构件破坏后的剩余结构更好地发挥悬链线机制,并防止剩余结构发生无明显征兆的连续性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不规则 框架结构 连续性倒塌 非线性静力方法(Pushdow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换路径法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动力增大系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永峰 包超 +1 位作者 李慧 徐天妮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0,共6页
以一系列不同布置形式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为对象,基于变换路径法对底层中柱失效的框架分别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和非线性动力倒塌分析,研究了动力增大系数的取值范围,提出了针对该特定结构形式的分类指标。结果表明:GSA 2003中建议的动力增... 以一系列不同布置形式的竖向不规则RC框架为对象,基于变换路径法对底层中柱失效的框架分别进行了非线性静力和非线性动力倒塌分析,研究了动力增大系数的取值范围,提出了针对该特定结构形式的分类指标。结果表明:GSA 2003中建议的动力增大系数2.0偏于安全,使所设计结构具有较高安全储备的同时,也难免造成一定浪费;随着塔裙层数比的增大,结构抵抗荷载动力效应的能力逐渐降低,在偶然荷载作用下发生倒塌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减小结构塔裙层数比,降低结构不规则程度能够减小结构倒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不规则结构 动力增大系数 变换路径法 连续性倒塌 RC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参数地基梁的框支密肋复合墙梁受力分析
4
作者 夏雷 袁泉 +1 位作者 孙静 庞乃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80,共6页
为了研究框支密肋复合墙梁的受力性能,应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将上部密肋复合墙体简化为考虑剪切作用影响的Pasternak双参数弹性地基,托梁视为倒置于弹性地基上的有限长梁,借鉴Vlasov模型推导了考虑材料性能差异的等效地基参数,进而建立了... 为了研究框支密肋复合墙梁的受力性能,应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将上部密肋复合墙体简化为考虑剪切作用影响的Pasternak双参数弹性地基,托梁视为倒置于弹性地基上的有限长梁,借鉴Vlasov模型推导了考虑材料性能差异的等效地基参数,进而建立了托梁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采用传递矩阵法求解了墙梁界面的竖向应力分布及托梁内力,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基于双参数弹性地基上的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框支密肋复合墙梁的受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结构 密肋复合墙 墙梁 弹性地基梁 Pasternak双参数地基 Vlasov模型 传递矩阵法 竖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不规则钢-混凝土混合框架静力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晓阁 龚顺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2-919,共8页
根据高阶振型对结构位移的贡献,提出基于多振型侧向力分布形式用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准确性。为研究不规则程度对混合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的影... 根据高阶振型对结构位移的贡献,提出基于多振型侧向力分布形式用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静力非线性分析。通过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侧向力分布形式的准确性。为研究不规则程度对混合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改变混凝土框架的刚度和强度形成6个竖向不规则混合结构。通过对不规则混合结构层间能力系数的计算,初步判断混合结构刚度和强度的竖向不规则分布特征,评估可能存在的薄弱层和结构破坏模式。采用所提出的侧向力分布形式分别对结构模型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得到混合结构模型的塑性铰开展特征和层间位移角分布,结果表明:混合结构刚度和强度的不规则程度直接影响结构非线性行为和破坏模式,较均匀的层间能力系数分布能够避免结构中出现明显的薄弱层,使结构破坏模式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不规则钢-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 静力非线性分析 基于多振型侧向力 层间能力系数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层楼盖不确定性高层结构地震损伤研究
6
作者 罗中皓 吴轶 +3 位作者 Vincent Lee 张春梅 陈麟 王宏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7,共9页
为尊重客户需求,增大层高便于客户选择复式套型的高层建筑成为时尚。隔层楼盖的不确定性布置易形成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形成楼层屈服机制,而隔层楼盖不确定性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鲜有报道。本文以常... 为尊重客户需求,增大层高便于客户选择复式套型的高层建筑成为时尚。隔层楼盖的不确定性布置易形成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形成楼层屈服机制,而隔层楼盖不确定性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鲜有报道。本文以常用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考虑9种隔层楼盖布置情况,利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 3D对结构进行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从基于极限承载力与刚度的冗余度系数、罕遇地震下结构的位移反应、滞回耗能、材料损伤等方面,研究隔层楼盖不确定性对竖向不规则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隔层楼盖数量不确定性导致框剪结构承载力与刚度最大分别下降45.7%与46.9%;当去除所有隔层楼盖时,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值比原结构大40.4%,剪力墙滞回耗能最大达原结构的1.47倍,剪力墙材料损伤也较为严重。当去除结构总高一半以下所有隔层楼盖后形成了最不利结构,剪力墙滞回耗能比去除全部隔层情况大37.72%,剪力墙材料损伤也最为严重。建议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隔层楼盖不确定性进行包络设计,实际中应控制隔层数量不少于总数的50%,且应对结构下部去除隔层楼盖楼层进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层楼盖 框架-剪力墙结构 竖向不规则 位移响应 滞回耗能 材料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结构设计与分析
7
作者 鲍利媛 苏三庆 +1 位作者 侯俊峰 聂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2-357,共6页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呈"双手合十"造型,采用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该塔为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详细介绍了塔结构分析与设计有关内容,包括塔式结构的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结构设计与施工难点、相关的特殊构造措施;针对超出...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呈"双手合十"造型,采用钢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该塔为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详细介绍了塔结构分析与设计有关内容,包括塔式结构的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结构设计与施工难点、相关的特殊构造措施;针对超出国内规范限制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结构抗侧刚度,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以增强结构的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 平面竖向不规则 超限高层 塔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