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 for micro-pressure wave mitigation at high-speed maglev tunnel exit:A case study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on tunnel hoods
1
作者 ZHANG Jie ZHANG Mo-lin +2 位作者 HAN Shuai LIU Tang-hong GAO Guang-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5期1955-1972,共18页
A high-speed train travelling from the open air into a narrow tunnel will cause the“sonic boom”at tunnel exit.When the maglev train’s speed reaches 600 km/h,the train-tunnel aerodynamic effect is intensified,so a n... A high-speed train travelling from the open air into a narrow tunnel will cause the“sonic boom”at tunnel exit.When the maglev train’s speed reaches 600 km/h,the train-tunnel aerodynamic effect is intensified,so a new mitigation method is urgently expected to be explored.This study proposed a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ALM)for micro pressure wave(MPW)mitigation to achieve a constant gradient of initial c ompression waves(ICWs),via a study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on hoods.The properties of ICWs and MPWs under various open ratios of hood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open ratio increases,the MPW amplitude at the tunnel exit initially decreases before rising.At the open ratio of 2.28%,the slope of the ICW curve is linearly coincident with a supposed straight line in the ALM,which further reduces the MPW amplitude by 26.9%at 20 m and 20.0%at 50 m from the exit,as compared to the unvented hood.Therefore,the proposed method effectively mitigates MPW and quickly determines the upper limit of alleviation for the MPW amplitude at a fixed train-tunnel operation condition.All achievements provide a ne w potential measure for the adaptive design of tunnel h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el asymptotic linear method high-speed maglev train micro-pressure wave tunnel hood with various open rati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砂浆凝结过程的超声波监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士国 陈劲杰 +2 位作者 李日进 周进毅 徐继同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7,共8页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研究其凝结过程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地质聚合物凝结的机理和规律,对比不同超声波方法的特点,采用超声透射法、超声反射法和超声导波法,对放置在特制装置中的5组不同矿粉比(矿渣:粉煤灰)的地质聚合物砂浆同时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不同方法得到的声波数据,利用各方法都适用的声波参数——能量接收比En对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初、终凝时间进行表征,并用贯入阻力法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速度会随着矿粉比的减小而变慢;透射法可以实现对砂浆的全程监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7.9%,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6.6%;反射法判定砂浆初凝时间准确度高,其平均误差为2.8%;导波法可以全程监测凝结过程,其判定初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3.3%,判定终凝时间的平均误差为2.5%。3种方法中,导波法更适用于监测地质聚合物砂浆的凝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凝结时间 超声透射法 超声反射法 超声导波法 能量接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无线电波透视信号滤波方法及参数研究
3
作者 胡泽安 李锡明 +2 位作者 吴荣新 田一凡 陈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72,共11页
在煤矿无线电波透视勘探中,金属导体和电气设备等会对无线电波信号产生较强干扰,影响无线电波透视数据的保幅性和成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煤层工作面排水设备、通讯设备、定位器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四种常见干扰源的噪声... 在煤矿无线电波透视勘探中,金属导体和电气设备等会对无线电波信号产生较强干扰,影响无线电波透视数据的保幅性和成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煤层工作面排水设备、通讯设备、定位器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四种常见干扰源的噪声信号特征。将四种干扰源噪声加入无线电波透视理论数据,采用中值滤波、Savitzky-Golay滤波和小波滤波法,定量分析三种滤波方法和不同参数的去噪效果。经中值滤波后(窗口5),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6.72、6.42、6.33和6.15;经过Savitzky-Golay滤波后(窗口9),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7.32、8.13、9.51和7.67;经过小波滤波后(db6,3层),数据的信噪比分别提升到8.49、7.68、8.21和11.63。经过大量滤波实验认识到,S-G滤波适合处理通讯设备和定位器设备噪声,小波滤波适合处理排水设备和大型电气设备噪声;中值滤波的最佳移动中位数窗口值为5,S-G滤波最佳拟合窗口值为9,小波滤波最佳小波基为db6。进一步将这三种滤波方法用于实测数据,三种方法滤波后的实测数据信噪比均得到有效提高。衰减系数层析成像结果中,YC4异常区受噪声干扰影响减小,异常区位置经滤波后划分更加准确。研究结果证明,三种滤波方法针对不同干扰源选取合适的滤波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无线电波透视数据信噪比和探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勘探 干扰源噪声 滤波方法 信噪比 地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多准则决策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风浪联合开发区划智能模型研究
4
作者 邵萌 管笑 +4 位作者 孙金伟 毛智谋 邵珠晓 伊传秀 李祥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针对目前海洋能区划研究中存在的计算复杂、耗时长和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改进的多准则决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MCDM)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提出了一种风浪联合开发区划智能模型。为... 针对目前海洋能区划研究中存在的计算复杂、耗时长和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改进的多准则决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MCDM)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提出了一种风浪联合开发区划智能模型。为降低专家的主观偏差,应用基于层级的模糊权重评估(Fuzzy level based weight assessment,FLBWA)法来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继而结合改进的Borda-全乘比例多目标优化(Borda-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atio analysis plus full multiplicative form,Borda-MULTIMOORA)法计算开发适宜性指数,从而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得到评价结果;之后,基于灰狼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Grey wolf optimizer with back propagation,GWO-BP)神经网络构建并训练智能模型,将适宜性分析转化为自动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过程;最后,以山东省风浪联合开发区划为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根据实例验证,该模型可以实现风浪联合开发区划的智能化,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政府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联合开发 区划 基于层级的模糊权重评估法 改进的Borda-全乘比例多目标优化法 灰狼优化算法的反向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调频连续波的合作式通信辐射源测距
5
作者 孙志国 赵旭 王震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3,共8页
针对加速运动目标参数估计中,离散多项式变换方法无法进行非整数估计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瑞夫算法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和基于Chirp-Z变换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2种新型离散多项式变换算法,对加速运动目标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估计,并对2种算法... 针对加速运动目标参数估计中,离散多项式变换方法无法进行非整数估计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瑞夫算法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和基于Chirp-Z变换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2种新型离散多项式变换算法,对加速运动目标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估计,并对2种算法的估计误差和计算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算法在信噪比-20 dB时均方误差开始接近克拉美罗界。基于瑞夫算法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与3次迭代基于Chirp-Z变换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均可在较低信噪比下可实现任意频率的有效估计且性能接近,二者均可实现低信噪比下速度、加速度的有效估计,但基于瑞夫算法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计算量远小于3次迭代基于Chirp-Z变换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信号 参数估计 多项式变换法 通信辐射源测距 加速度估计 速度估计 克拉美罗界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普勒信号校正和短步长波束形成的列车轴承故障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蔺秋雨 纪爱敏 +2 位作者 杜占涛 陈曦晖 林新海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9-1539,共11页
针对受多普勒调制的移动声源信号时域幅值畸变、频域频带展宽,且在强背景噪声下信噪比(SNR)低,难以提取其故障特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信号校正和短步长波束形成的列车轴承故障检测方法。首先,由声源和麦克风的相对运动关系和... 针对受多普勒调制的移动声源信号时域幅值畸变、频域频带展宽,且在强背景噪声下信噪比(SNR)低,难以提取其故障特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普勒信号校正和短步长波束形成的列车轴承故障检测方法。首先,由声源和麦克风的相对运动关系和莫尔斯声学理论,得到了插值时间序列和幅值还原公式,对受多普勒调制的畸变信号进行了恢复;然后,提出了基于麦克风阵列的短步长波束形成方法,分段截断了信号,并对每段信号在其期望方向上进行了增强;最后,通过仿真研究了不同信噪比情况下该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轨边故障检测实验,对产生内圈裂纹缺陷的滚动轴承进行了实验分析,并结合仿真与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8个麦克风收集的原始信号,信号时域、频域均被校正,且信噪比增加了11.5 dB,在强噪声背景下,采用该方法能够恢复多普勒畸变信号,并有效提取移动声源的故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声源 多普勒效应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多普勒信号校正 短步长波束形成方法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混凝土小变形阻尼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陈振富 柯国军 +4 位作者 胡绍全 石建军 郭长青 陈俊杰 孙德纶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4年第3期32-34,共3页
材料的阻尼是衡量材料本身减振性能的主要指标。采用自由振动法测试得到了一批橡胶混凝土小变形阻尼比的基础性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阻尼比测试方法和试验过程是可靠的;对同类型的混凝土,混凝土的阻尼比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材料的阻尼是衡量材料本身减振性能的主要指标。采用自由振动法测试得到了一批橡胶混凝土小变形阻尼比的基础性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阻尼比测试方法和试验过程是可靠的;对同类型的混凝土,混凝土的阻尼比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橡胶胶掺量在4.5左右时,可获得阻尼比、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较高的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阻尼比 自由振动法 小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堡陆地二维地震的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谢占安 张国栋 +1 位作者 付兴深 樊会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4-326,共3页
北堡陆地部分位于南堡凹陷西部 ,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 ,除与复杂的地表条件有关外 ,主要受该区独特的地下地质条件影响 :(1)强反射界面多 ,第三系产生的多次波是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的主要原因 ;(2 )上、下第三系火山岩发育 ,屏蔽作用强... 北堡陆地部分位于南堡凹陷西部 ,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 ,除与复杂的地表条件有关外 ,主要受该区独特的地下地质条件影响 :(1)强反射界面多 ,第三系产生的多次波是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的主要原因 ;(2 )上、下第三系火山岩发育 ,屏蔽作用强 ;(3)主要目的层东营组岩性组合差、反射界面少。因此 ,须改进传统的地震方法 ,降低随机噪音 ,提高信噪比。实践表明 :在北堡的陆地部分 ,将最大纵向偏移距调整为 45 0 0m ,覆盖次数增加到90次 ,在井深 9m处激发 ,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信噪比 北堡陆地 油气勘探 线性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M_S7.0强震前单台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林瑛 李艳娥 +1 位作者 郑需要 王生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58,共17页
在搜集和整理中国地震局四川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3年7月震相观测报告的基础上,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测定法,重点分析研究了芦山地震前波速比时空变化特征.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所收集到的单台震相数据和计算结果的精度... 在搜集和整理中国地震局四川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3年7月震相观测报告的基础上,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测定法,重点分析研究了芦山地震前波速比时空变化特征.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所收集到的单台震相数据和计算结果的精度进行系统的筛选和限定,同时对出现异常的地震台,进行不同台站方位和距台站不同空间范围的波速比时空变化特征的分区细化对比研究.根据其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探讨预测孕震体空间尺度的可能性.结果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附近地区的小金、蒙顶山、油罐顶、花马寺和五马坪等5个台站的波速比在芦山地震前均存在较明显的降低过程;小金、蒙顶山、油灌顶和花马寺等4个台站的波速比异常降低过程大约持续了3年半,震前除小金台未见明显回返过程外,其它3个台站均在震前1年左右出现回返特征;峨眉山台和五马坪台的波速比时间演化特征差异性较大,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从芦山地震前波速比时间变化特征的动态跟踪中还发现,强震前波速比异常区的范围具有向未来震中及其附近地区收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 0地震 波速比 孕震区 单台多震和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非结构混合网格数值模拟栅格翼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晓军 马明生 +1 位作者 邓有奇 马自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9-424,共6页
为了详细了解栅格翼内部的流动特性,设计满足飞行器性能要求的栅格翼,本文开展了多种不同单栅格外形的气动特性数值计算,对单个栅格的外形进行了初步选型研究;然后采用结构网格、结构与非结构混合网格求解NS方程,对带有两片栅格翼的导... 为了详细了解栅格翼内部的流动特性,设计满足飞行器性能要求的栅格翼,本文开展了多种不同单栅格外形的气动特性数值计算,对单个栅格的外形进行了初步选型研究;然后采用结构网格、结构与非结构混合网格求解NS方程,对带有两片栅格翼的导弹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构网格计算结果与结构非结构混合网格计算结果一致,并与国外文献的计算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三者的结果吻合较好。采用混合网格比结构网格的网格规模小许多,可以节省大量计算机内存和计算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栅格翼数值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翼 长高比 激波反射 MUSCL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结构的酸性火山岩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覃豪 李洪娟 +1 位作者 杨学峰 王春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2-427,共6页
酸性火山岩由于成岩矿物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电阻率普遍较高,应用常规的中子-密度测井曲线交会和电阻率的高低已经不能判断储层流体性质.在天然气的测外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应用三孔隙度组合、横纵波时差比值、核磁共振及综合参数识... 酸性火山岩由于成岩矿物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电阻率普遍较高,应用常规的中子-密度测井曲线交会和电阻率的高低已经不能判断储层流体性质.在天然气的测外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应用三孔隙度组合、横纵波时差比值、核磁共振及综合参数识别流体性质.应用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只能识别含气储层,对于气水同层的识别效果并不好.电阻率对储层流体性质变化反映灵敏,但是对于酸性火山岩储层并不如此.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入于,对火山岩储层电阻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表明孔隙结构复杂是酸性火山岩电阻率普遍较高的原网之一,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孔隙结构的流体性质逐步判别法.应用本文的方法,对徐深气田49口井流体性质进行判断,经69个层试气验证,识别准确率达94.1%,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火山岩储层 流体识别 孔隙度组合 横纵波时差比 核磁共振 综合参数 孔喉半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混凝土动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袁勇 郑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86-1190,共5页
采用自由振动法对混凝土简支梁进行试验,以测量小变形情况下不同橡胶掺量和橡胶粒径对橡胶混凝土阻尼比的影响.同时,测量了橡胶掺量和粒径对简支梁的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用弹性波法测量了橡胶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并对动弹模和静弹模的... 采用自由振动法对混凝土简支梁进行试验,以测量小变形情况下不同橡胶掺量和橡胶粒径对橡胶混凝土阻尼比的影响.同时,测量了橡胶掺量和粒径对简支梁的自由振动频率的影响.用弹性波法测量了橡胶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并对动弹模和静弹模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橡胶混凝土的阻尼较之普通混凝土有显著提高,弹性模量和基频随橡胶掺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弹性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岩的速度、衰减与岩石物理性质间的关系 被引量:18
13
作者 安勇 牟永光 方朝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本文用Toksoz等人提出的频谱振幅法对砂、泥岩样品的纵、横波速度(vP、vS)及其品质因子(QP、QS)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干燥岩石,衰减与频率无关,且纵、横波速度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性;纵波速度和纵波品质因子呈弱相关性,横波... 本文用Toksoz等人提出的频谱振幅法对砂、泥岩样品的纵、横波速度(vP、vS)及其品质因子(QP、QS)进行了实验室测试,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干燥岩石,衰减与频率无关,且纵、横波速度之间存在着强相关性;纵波速度和纵波品质因子呈弱相关性,横波速度与横波品质因子呈强相关性;纵波品质因子与横波品质因子呈强相关性;孔隙率与纵、横波速度有线性关系;岩石的衰减受岩性的影响,泥岩的衰减大干砂岩的衰减,含砾砂岩衰减大干不含砾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性质 频谱振幅法 速度 衰减 品质因子纵波 横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巴东地区波速比(Vp/Vs)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俊华 甘家思 +3 位作者 李普丽 薛军蓉 李峰 李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6期12-14,42,共4页
采用固定台站法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北省巴东地区ML2.0以上地震的波速比值,并给出了各自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巴东地区地震波速比值变化与水库地震的震源浅,裂隙发育,水的渗入作用等有关,并存在扩容期间波速比降低,震前波速比回升... 采用固定台站法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湖北省巴东地区ML2.0以上地震的波速比值,并给出了各自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巴东地区地震波速比值变化与水库地震的震源浅,裂隙发育,水的渗入作用等有关,并存在扩容期间波速比降低,震前波速比回升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巴东地区 水库诱发地震 固定台站法 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波电压下交联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特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霞 舒子航 +2 位作者 段胜杰 王华楠 吴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4-639,共6页
空间电荷现象在电气绝缘破坏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多年以来对空间电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直流电压下,而针对方波电压下空间电荷的研究较少。为此对传统的电声脉冲法(pulsed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进行改进,可以同时向试样施加可调相... 空间电荷现象在电气绝缘破坏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多年以来对空间电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直流电压下,而针对方波电压下空间电荷的研究较少。为此对传统的电声脉冲法(pulsed electro-acoustic method,PEA)进行改进,可以同时向试样施加可调相位差的方波电压和脉冲电压,并利用该装置研究了不同波形参数(波形、极性、频率、占空比等)对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方波电压下更易积累同极性电荷,单极性方波下的空间电荷积累远大于双极性方波,高频方波下空间电荷积累更为严重,占空比的增加也会导致积累电荷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方波 电声脉冲法 频率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波速比变化看汶川与芦山地震的孕震过程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艳娥 王林瑛 +1 位作者 宋美卿 陈丽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997,共7页
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 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汶川地震前,2000年~2008-05波速比出现异常降低-回返-发震过程,低值异常持续时间约8a。汶川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二是2010年开始再次显现波速比持续性稳定下降,在2013-04降至最低点,发生芦山地震,震后波速比再次快速回升到正常值。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附近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从2000年~2013-04波速比维持长时间的异常低值状态,低值持续时间约13a,直至2013-04芦山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不论是龙门山南段还是北段,均可看到波速比基本一致的变化,2000~2013年的异常降低-恢复过程,显示了汶川8级地震与芦山7级地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孕震过程长达14a。由此可见,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很可能是同一动力学过程孕育的两次先后发生的强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波速比 单台单震法 重复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与其邻区的莫霍面深度及波速比分布 被引量:14
17
作者 龙锋 倪四道 闻学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46,共9页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求取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计算出各台站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和波速比及其相应的误差。结果除了获得与前人研究大体相同的莫霍面深度分布轮廓外,还获...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采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技术求取接收函数,并用H-Kappa叠加方法计算出各台站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和波速比及其相应的误差。结果除了获得与前人研究大体相同的莫霍面深度分布轮廓外,还获得一些新的细节与认识:(1)莫霍面深度在四川盆地内为41~48km,在四川盆地西缘存在一个NNE向的"舌状"莫霍面隆起带,对应了龙门山逆冲构造带的前陆拗陷地带。(2)莫霍面深度从龙门山断裂带东缘的约42km向西很快增加到56km以上,形成一个总体展布为NE-NNE向的莫霍面深度的梯度带;该梯度带在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和中段的走向大体与断裂带平行;然而,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区,莫霍面深度梯度带展布转为NNE向,与断裂带走向呈15°~20°的交角,且梯度显著增高。(3)龙门山断裂带及青藏高原一侧各台站之下的莫霍面深度误差较大,可能与那里较复杂的地壳-幔结构、构造有关。(4)波速比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初步认为四川盆地一侧和青藏高原一侧的中-高波速比异常可能分别与台站下方存在含水沉积层以及壳内低速层(或通道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接收函数 H-Kappa叠加方法 莫霍面深度 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苏5.1级地震前波速比异常震例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龙海英 聂晓红 唐兰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波资料,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5.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1)在空间分布上,乌苏5.1级地震前,波速比形成一个近似椭圆形低值异常区,且椭圆长半轴约为70km,短半轴约为55km,...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波资料,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5.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1)在空间分布上,乌苏5.1级地震前,波速比形成一个近似椭圆形低值异常区,且椭圆长半轴约为70km,短半轴约为55km,椭圆走向NW,地震就发生在该椭圆区域的西北部边缘;(2)在时间进程上,乌苏5.1级地震前出现近9个月的波速比低值异常,震前未出现明显的高值突跳点。波速比呈现正常—降低—发震的模式。而乌苏地震后,波速比值出现一段时间的低值,2007年以后,波速比值出现高、低值起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5.1级地震 波速比异常 多台法 天山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的再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艳娥 王林瑛 郑需要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5-432,531,共8页
收集整理了四川省地震台网1990—2012年产出的地震直达波震相数据,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后四川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共筛选出13个数据量较为丰富、连续性较好的台站).结果显示:其中位于龙门山断裂... 收集整理了四川省地震台网1990—2012年产出的地震直达波震相数据,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后四川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共筛选出13个数据量较为丰富、连续性较好的台站).结果显示:其中位于龙门山断裂中北段西侧的4个台站,震前出现长达7年左右的中长期波速比低值异常;其它9个台站的波速比震前变化基本稳定.震前波速比出现异常的4个台站的分布与汶川MS8.0地震孕震区范围大体一致,从而为研究汶川MS8.0地震前是否存在地壳介质特性的时间变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汶川MS8 0地震 波速比 单台多震和达法 地壳介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资料中的面波与初至波研究剖面浅部结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小娟 酆少英 +2 位作者 左莹 何银娟 季通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5-431,共7页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数据的面波与初至波信息,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得到浅部横波速度结构,再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进而得到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数据。结合反射波叠加剖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浅部地层进行综合解...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数据的面波与初至波信息,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得到浅部横波速度结构,再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进而得到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数据。结合反射波叠加剖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浅部地层进行综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浅部反射资料的缺失,对确定浅部断层的位置及性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面波分析方法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 浅层反射地震 浅部纵横波速度比 浅部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