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套环空垂直上升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刘自龙 钱萧 +2 位作者 何佳 廖锐全 成晨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针对高气液比环空多相流试验研究不充分且压降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水和空气为试验介质,选择2种油套管组合(油管外径和套管内径分别为38.5 mm×62.0 mm、38.5 mm×76.0 mm),在长11.5 m的测试管内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对于... 针对高气液比环空多相流试验研究不充分且压降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水和空气为试验介质,选择2种油套管组合(油管外径和套管内径分别为38.5 mm×62.0 mm、38.5 mm×76.0 mm),在长11.5 m的测试管内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对于垂直向上的环状流,随着气液表观流速增大,总压降增大,且总压降增长幅度随着气相速度增大而一直增大;气液表观流速相同时,管道的截面积越小,摩阻压降越大。考虑环空环状流内外管两层液膜流速的差异,基于文献[1]建立了环空环状流压降计算方法,计算了液膜与管壁及液膜与气芯之间的摩阻系数;结合液膜和气芯之间的动量平衡条件,利用文献[4]给出的内外管液膜厚度比相关式,建立了新的环空环状流压降预测模型。用试验数据对新模型和现有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误差小于10%,结果较为可靠,可为油套环空压力预测、气举管柱设计及油井生产工况分析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环空 气液两相流 环状流 环空压力 垂直上升管 压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下降管内油气水三相间歇-环状流转换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继勇 陈听宽 罗毓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4-48,共5页
对垂直下降管内油气水三相间歇流向环状流的转换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发生转换的新判别式,着重研究了流体粘度对转换的影响,预测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此模型优于其他文献中提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垂直下降管 油气水三相流 间歇流 环状流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贮能系统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施伟 葛新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建立了分析空调贮能系统中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相变的贮能器热性能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其中,把传热流体看作是沿轴向的一维无粘流动,对PCM相变过程的求解用显热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所得结... 建立了分析空调贮能系统中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相变的贮能器热性能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其中,把传热流体看作是沿轴向的一维无粘流动,对PCM相变过程的求解用显热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所得结论对该类贮能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 相变贮能 显热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液两相流的循环集热晒管传热特性分析
4
作者 孙志林 胡秋月 +2 位作者 涂文荣 方诗标 杨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46-254,共9页
为提高太阳能集热管供热水平,研究不同流速对太阳能集热管效率的影响,解决传统集热管受光面小、热损率高等突出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具有高效吸收光热和保温性能的循环集热晒管。循环集热晒管由真空石英直管、石英弯管和连接段组成,真空... 为提高太阳能集热管供热水平,研究不同流速对太阳能集热管效率的影响,解决传统集热管受光面小、热损率高等突出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具有高效吸收光热和保温性能的循环集热晒管。循环集热晒管由真空石英直管、石英弯管和连接段组成,真空石英直管之间采用串联循环方式连接,以扩大受光面积,增加接收的太阳热能。通过微元分析法推导循环集热晒管内双流体的液相与气相的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循环集热晒管内两相流数学模型;对两相流模型求解区域进行离散化和迭代求解,获得不同入口质量流量下晒管内水蒸气产生的位置和质量分数;设计并开展试验以验证两相流模型,分析单相流、两相流条件下循环集热晒管的热性能。研究表明:在入口质量流量4.42 kg/h条件下,循环集热晒管内流体达到饱和温度,开始汽化;晒管内流体温度与入口质量流量呈反相关,最高温度可达120℃,而晒管集热效率与入口质量流量呈正相关,最高集热效率可达0.87。综合考虑流体温度和集热效率,最优入口质量流量为4.15kg/h;两相流模型(压力为0.1 MB)得到的晒管集热效率理论曲线与试验测定曲线基本相符,误差在±2%以内。该文成果是真空管内两相流动分析的有益补充,为南疆盐碱水淡化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传热 真空管 气液两相流 数学模型 迭代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内油水两相流动数学模型
5
作者 孙素艳 滕守和 王砚良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8-91,共4页
根据点测及连续测量资料,建立了油水两相垂直管流中流量Q,含水率K_w,持水率Y_w,涡轮转数n之间的关系式,较好地避免了使用分段函数、内差造成的区域之间不连续性及公式复杂性,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
关键词 垂直管 油水两相流 数学模型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轴相位传感器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测量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萌旭 蔡大鑫 +2 位作者 臧先乐 马伏旗 韦子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126,共6页
利用电磁波技术,设计了基于电磁波原理的同轴线相位传感器,提出了含气率测量的相移原理,给出了含气率与相位差的函数关系,并在内径50.0 mm的不锈钢测量管段进行了48个实验点的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 利用电磁波技术,设计了基于电磁波原理的同轴线相位传感器,提出了含气率测量的相移原理,给出了含气率与相位差的函数关系,并在内径50.0 mm的不锈钢测量管段进行了48个实验点的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3种现有模型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Lockhart-Martinelli模型的测量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8.32%,相较于其他2种模型更适用于弹状流的流型,该测量方法和测量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面含气率 同轴线传感器模型 垂直管 气液两相流 预测模型 电磁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