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回填材料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向岩 马伟斌 +2 位作者 黄远峰 龚宇烈 廉永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热泵制热工况下,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分别对螺旋盘管、U型管以及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系统性能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特别是螺旋盘管换热器,可明显增大地下换热器换热量... 在热泵制热工况下,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分别对螺旋盘管、U型管以及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系统性能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特别是螺旋盘管换热器,可明显增大地下换热器换热量,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干旱、土壤非饱和以及地下水位比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超强吸树脂 螺旋盘管 U型管 制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热能效度的竖直地埋管埋设深度设计 被引量:10
2
作者 於仲义 胡平放 +2 位作者 徐玉党 袁旭东 马友才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1,9,共5页
根据地埋管传热特性,提出了地埋管换热能效度概念。建立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模型,模拟计算了地埋管换热器能效度在不同埋设深度条件下的分布。揭示了区段能效度的迁移特性,将地埋管换热区域沿埋设深度范围分为无效换热区域和... 根据地埋管传热特性,提出了地埋管换热能效度概念。建立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模型,模拟计算了地埋管换热器能效度在不同埋设深度条件下的分布。揭示了区段能效度的迁移特性,将地埋管换热区域沿埋设深度范围分为无效换热区域和有效换热区域,并给出了基于换热能效度的地埋管换热器长度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能效度 迁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热交换性能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8
3
作者 曾召田 赵艳林 +2 位作者 吕海波 徐云山 张研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744,共8页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的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对桂林地区地源热泵制冷工况下3种运行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及管壁温度变化特性,分析运行模式对地埋管热交换性能的影响...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的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对桂林地区地源热泵制冷工况下3种运行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及管壁温度变化特性,分析运行模式对地埋管热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运行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分别为4.30,4.03,3.48,竖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为14.4~32.8 W/m,水平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为14.8~17.9W/m;地埋管的管壁温度随着地源热泵的运行发生变化,其恢复程度与停机时间的长短有关;间歇运行模式有利于土壤温度场的恢复,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停运比Ps-o由0变化到1时,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增加了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运行模式 地埋管换热器 热交换性能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余鑫 王如竹 翟晓强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共9页
介绍了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地埋管换热器进行模拟,准三维模型已经被广泛接受;实验研究相比理论研究要少一些,但也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的结论;系统耦合利用和技术经济性的研究也有进展。目前我国的地源热... 介绍了竖直埋管地源热泵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理论研究主要是针对地埋管换热器进行模拟,准三维模型已经被广泛接受;实验研究相比理论研究要少一些,但也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的结论;系统耦合利用和技术经济性的研究也有进展。目前我国的地源热泵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随着政府及群众的重视,这项技术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埋管 地源热泵系统 地埋管换热器 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热源热泵系统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传热过程及合理间距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亚素 张旭 陈沛霖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5,共6页
利用传热理论 ,提出了土壤热源热泵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的等效换热器 ,并通过传热热阻分析 ,得到 :埋地换热器在土壤中的取热过程 ,热阻的主要成分是土壤和塑料管壁。在换热强度为单位管长 40W /m(单位埋孔长度 80W/m) ,类似上海地区的气... 利用传热理论 ,提出了土壤热源热泵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的等效换热器 ,并通过传热热阻分析 ,得到 :埋地换热器在土壤中的取热过程 ,热阻的主要成分是土壤和塑料管壁。在换热强度为单位管长 40W /m(单位埋孔长度 80W/m) ,类似上海地区的气象与地质条件下 ,对 5 0m深的埋地换热器孔中心间距至少为 5~ 6m ,才能保证换热器之间相互不受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源热泵 垂直U形埋地换热器 等效换热器 传热热阻 合理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换热理论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勇 刘方 付祥钊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5-39,共5页
建立了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温分布。提出了层换热理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三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通过实测验... 建立了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温分布。提出了层换热理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三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通过实测验证了该层换热理论。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埋深的确定、出水管的保温及流量的确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层换热理论 三维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U、双U型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与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薛玉伟 季民 +1 位作者 李新国 赵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单U型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实验系统,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以单位井深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排热和取热工况下,双U型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均高于单U型。同时,分析了单U与双U型... 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单U型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实验系统,进行夏季排热和冬季取热实验。以单位井深换热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埋管方式的换热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排热和取热工况下,双U型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均高于单U型。同时,分析了单U与双U型埋管换热器的经济成本构成,采用投资成本指标、静态投资成本差值和投资成本比数等参数,从换热性能和经济成本两方面对地下埋管换热器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单U、双U型埋管 单位井深换热量 投资成本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曾召田 吕海波 +1 位作者 赵艳林 葛若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07-3014,共8页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的热量交换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针对南宁河流阶地土层,模拟分析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 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的热量交换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针对南宁河流阶地土层,模拟分析地下水渗流对竖埋管换热器传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渗流可以强化地埋管的换热,且随着渗流速度的增大,强化换热作用越明显;2)地下水渗流对换热器热交换的影响具有方向性,在此基础上,对竖埋管换热合理的布置方式进行分析;3)南宁河流阶地地区,仅考虑砂砾层存在地下水渗流对换热的影响,更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竖埋管换热器 热湿耦合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埋管式地源热泵土壤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志华 张丽英 +2 位作者 黄珂 胡珊 俞准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80-1485,共6页
以某办公建筑双U垂直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连续3a的运行进行土壤温度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换热器夏季累积换热量为366.5MJ,冬季累积换热量为233.8MJ的情况下,距换热器5.0m范围内土壤温度共升高2.8℃,系统运... 以某办公建筑双U垂直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连续3a的运行进行土壤温度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换热器夏季累积换热量为366.5MJ,冬季累积换热量为233.8MJ的情况下,距换热器5.0m范围内土壤温度共升高2.8℃,系统运行30a后,土壤温度超过35℃;土壤在与工程井径向换热的同时进行深度范围内的轴向换热;另外土壤的蓄热性使土壤温度变化出现2-6个月的时间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埋管地源热泵 土壤温度 换热 热作用半径 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茅靳丰 李永 +5 位作者 张华 耿世彬 韩旭 张俊林 李伟华 王利军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5-30,34,共7页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替代冷却塔用于地下工程中,有利于工程防护能力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探讨了地埋管换热器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形式,包括与冷热源和末端的联合使用;基于地下工程的负荷特点和时间特性及山区岩土体的特性,探讨了地埋管换热器...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替代冷却塔用于地下工程中,有利于工程防护能力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探讨了地埋管换热器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形式,包括与冷热源和末端的联合使用;基于地下工程的负荷特点和时间特性及山区岩土体的特性,探讨了地埋管换热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地下工程的热负荷特性有利于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的恢复,岩土体较大的导热系数和渗流的存在有利于换热效率的提高;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使用可能导致的热红外暴露问题,提出采用表面覆土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建议覆土厚度为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地下工程 温度场 红外暴露 负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渗流地层中竖直地埋管的换热计算模型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忠购 张正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1-838,共8页
假定实际地层为水平分层且部分地层中有稳定的水平渗流,建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解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个迭代公式便能方便地得到任意时刻换热器和地层中的温度分布,且能直接用于变负荷条件下换热器工... 假定实际地层为水平分层且部分地层中有稳定的水平渗流,建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解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个迭代公式便能方便地得到任意时刻换热器和地层中的温度分布,且能直接用于变负荷条件下换热器工作性能的分析。应用该模型对一简单分层渗流地层中换热器的工作性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稳定的地下水渗流能有效增强换热器的工作性能;渗流层所对应孔壁的温度明显低于其他岩土层,且渗流层的单位深度换热量高于其他岩土层;渗流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反映出来,渗流速度越小所需时间越长。比较该模型与现有解析模型表明,现有解析模型中采用整个地层具有稳定渗流的假定高估了换热器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渗流 竖直地埋管 地源热泵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对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春一 晋华 +2 位作者 刘虎 牛凯 邓宏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8-111,107,共5页
为了确定渗流对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与Darcy定律,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建立了三维热渗耦合模型,模拟了有无渗流条件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有助于竖直地... 为了确定渗流对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理论与Darcy定律,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建立了三维热渗耦合模型,模拟了有无渗流条件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有助于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且渗流速度越大,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越明显;平行于渗流方向处温度场偏向下游,垂直于渗流方向处温度场始终保持对称分布,渗流速度由0m/s增大到1.0×10-5 m/s时,对应热作用半径由0.42m减小到0.3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数值模拟 地下水渗流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夏季供冷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刘宪英 丁勇 胡鸣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介绍了根据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冬季测试结果 ,在夏季试验中对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测试了夏季定水量 ( 63天 )的运行效果和变水量运行时各性能指标的变化。采用系统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程建立的地下竖埋套管管群换热器传... 介绍了根据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冬季测试结果 ,在夏季试验中对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测试了夏季定水量 ( 63天 )的运行效果和变水量运行时各性能指标的变化。采用系统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程建立的地下竖埋套管管群换热器传热模型和过渡季大地温度场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竖管换热器 地热源热泵 夏季供冷 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长兴 胡松涛 刘玉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5,共6页
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为基础,引入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DST模型,将钻孔深度、钻孔间距和钻孔数量作为热泵系统的设计优化变量,通过全寿命周期内的系统运行模拟,提出了确定热泵系统换热器组群最优组合形式的方法。为地埋管地源热泵... 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为基础,引入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DST模型,将钻孔深度、钻孔间距和钻孔数量作为热泵系统的设计优化变量,通过全寿命周期内的系统运行模拟,提出了确定热泵系统换热器组群最优组合形式的方法。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方案优选和运行策略的评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 DST模型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计算的U型地埋管井群换热器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丹 王发辉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123,共4页
针对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特点,在分析单井换热器换热量的基础上,考虑到多井换热器井与井之间传热的相互干扰,提出了一种用于U型地埋管井群换热器数值计算的9井模型,这种模型在数值计算时既能代表一般井群换热的规律,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为... 针对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特点,在分析单井换热器换热量的基础上,考虑到多井换热器井与井之间传热的相互干扰,提出了一种用于U型地埋管井群换热器数值计算的9井模型,这种模型在数值计算时既能代表一般井群换热的规律,又便于计算机处理,为实际工程中分析井群换热规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地埋管换热器 井群 换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地源热泵水平集管能量损失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灵艳 朱清宇 徐伟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0,共5页
通过对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水平集管建立能量损失模型,分析了影响其能量损失的因素。以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为例,模拟了地源热泵冬季运行过程中,水平集管能量损失对热泵机组COP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水平集管长度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地... 通过对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水平集管建立能量损失模型,分析了影响其能量损失的因素。以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为例,模拟了地源热泵冬季运行过程中,水平集管能量损失对热泵机组COP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同水平集管长度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的完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水平集管 能量损失 数值模拟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区竖直埋管式地下换热井温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晓寒 孙友宏 +2 位作者 刘冬生 王庆华 季丰旭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76,共4页
针对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点,开发了地下换热井的测温系统。测量了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前换热井内的初始温度,推导出了适合长春地区的初始地温拟合方程。测量了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运行工况下地下换热井内的温度变化数据,总结出... 针对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点,开发了地下换热井的测温系统。测量了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前换热井内的初始温度,推导出了适合长春地区的初始地温拟合方程。测量了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运行工况下地下换热井内的温度变化数据,总结出该地区冬季供暖时换热井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埋管 地源热泵 换热井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土壤温度场对U型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佳霓 毛佳妮 冯广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28-933,共6页
针对广州地下50m以内土壤温度分布来研究广州地区地温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建立了垂直U型地埋管地下换热区域温度场的三维稳态和瞬态传热模型。同时就该系统在冬季和夏季运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埋管区域土壤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以及进一步... 针对广州地下50m以内土壤温度分布来研究广州地区地温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建立了垂直U型地埋管地下换热区域温度场的三维稳态和瞬态传热模型。同时就该系统在冬季和夏季运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埋管区域土壤温度场的分布情况以及进一步确定了热泵机组连续和间歇运行对地埋管换热性能、埋管区地温恢复状况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某别墅工程的动态负荷计算,选用ASHRAE推荐的地埋管地源热泵设计模拟软件GLHEPRO 3.0进行30a运行模拟,分析得到了地下埋管区域土壤热平衡对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华南地区推广使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地源热泵 垂直U型换热器 传热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函数法在竖直U型地埋管传热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长兴 胡松涛 李绪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2,共5页
以竖直U型地埋管传热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采用格林函数法确定了钻孔外区域的温度分布解析式。通过求解钻孔壁温度,与经典的"负荷叠加"G函数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更快,结果精确。
关键词 竖直U型地埋管 传热模型 格林函数法 计算耗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外换热解析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石娆 张正威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根据对热源形状假定的不同,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外换热解析模型分为线热源、面热源、体热源3大类,对这3类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工程中3类模型设计结果几乎没有差别;有限长和无限长热源模型需要很长的时间计算结果才会... 根据对热源形状假定的不同,将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外换热解析模型分为线热源、面热源、体热源3大类,对这3类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工程中3类模型设计结果几乎没有差别;有限长和无限长热源模型需要很长的时间计算结果才会有明显差异,在满足冷热负荷平衡条件下可以不考虑换热器长度的影响;在不考虑渗流影响情况下,当冷热负荷大致平衡时应采用计算较为方便的无限长线热源模型;在有渗流情况下,当渗流速度达到10-6 m/s时应考虑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钻孔外换热 解析模型 线热源 面热源 体热源 换热器长度 渗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