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VVC的QP自适应环路滤波器
1
作者 刘鹏宇 金鹏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71-1178,共8页
现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环路滤波器倾向于将多个网络应用于不同的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QP),消耗训练模型中的大量资源,并增加内存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的QP自适应环路... 现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环路滤波器倾向于将多个网络应用于不同的量化参数(quantization parameter,QP),消耗训练模型中的大量资源,并增加内存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的QP自适应环路滤波器。首先,设计一个轻量级分类网络,按照滤波难易程度将编码树单元(coding tree unit,CTU)划分为难、中、易3类;然后,构建3个融合了特征信息增强融合模块的基于CNN的滤波网络,以满足不同QP下的3类CTU滤波需求。将所提出的环路滤波器集成到多功能视频编码(versatile video coding,VVC)标准H.266/VVC的测试软件VTM 6.0中,替换原有的去块效应滤波器(deblocking filter,DBF)、样本自适应偏移(sample adaptive offset,SAO)滤波器和自适应环路滤波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平均降低了3.14%的比特率差值(Bjøntegaard delta bit rate,BD-BR),与其他基于CNN的环路滤波器相比,显著提高了压缩效率,并减少了压缩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编码 多功能视频编码(versatile video coding vvc)标准 环路滤波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深度学习 图像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通用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万帅 霍俊彦 +1 位作者 马彦卓 杨付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相比于上一代标准,新一代通用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在同等质量下能够节省大约50%的码率,且适用于多种多样的视频应用场景。论文从H.266/VVC的关键技术出发,对标准的现状、实现和应用发展进行深入探讨。H.266/VVC沿用既往标准中的双... 相比于上一代标准,新一代通用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在同等质量下能够节省大约50%的码率,且适用于多种多样的视频应用场景。论文从H.266/VVC的关键技术出发,对标准的现状、实现和应用发展进行深入探讨。H.266/VVC沿用既往标准中的双层码流体系和混合编码框架,针对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量化、环路滤波等所有主要编码模块进行了技术革新,并为屏幕内容视频等应用提供了高效的专用编码工具。H.266/VVC标准目前已处于实用化阶段,官方参考软件VTM和开源编解码器VVenC/VVdeC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软件编解码实现。对H.266/VVC的性能分析可以看出:H.266/VVC针对高分辨率视频取得的编码增益更为突出;主要编码工具对性能的贡献通常以复杂度为代价,但也有部分编码工具在提升编码性能的同时可降低整体编码复杂度。H.266/VVC的硬件实现面临诸多挑战,发展明显滞后于软件实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编码模块的硬件加速方面。H.266/VVC标准发布之后,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目前仍围绕混合编码框架进行探索,聚焦在两大方向:超越VVC的增强压缩关注更为先进的、非神经网络的编码工具,基于神经网络的视频编码则探索采用神经网络的编码工具。除此之外,部分或完全跳出现有混合编码框架的端到端视频编码也在飞速发展,未来视频编码标准与神经网络结合成为趋势,但面临着计算资源依赖和稳定结构两方面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6/vvc标准 视频编码标准 编码模块 编解码器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66/VVC:新一代通用视频编码国际标准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秀昌 唐贵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2013年制定的H.265/HEVC视频编码标准获得成功后,新一代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6/VVC在ITU⁃T的VCEG和ISO/IEC的MPEG通力合作下已于2020年7月完成。尽管VVC视频编码层的结构仍然是传统的基于块的混合视频编码模式,但VVC提供了多项先进的... 在2013年制定的H.265/HEVC视频编码标准获得成功后,新一代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6/VVC在ITU⁃T的VCEG和ISO/IEC的MPEG通力合作下已于2020年7月完成。尽管VVC视频编码层的结构仍然是传统的基于块的混合视频编码模式,但VVC提供了多项先进的视频编码工具,较先前的HEVC标准,其压缩率大约提高了一倍。文中主要对VVC标准中新编码技术的特点和性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6/vvc HEVC 视频编码标准 联合视频专家组 视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H.26X的通用无损帧内编码优化算法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敏 林庆毫 +1 位作者 翁晓雨 陈国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131,共7页
在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的无损压缩方案中,通过帧内预测得到的预测残差仍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直接参与熵编码将导致编码效率下降。与自然图像不同,帧内预测残差的空间相关性体现为含有丰富的边缘特征。为利用帧内预测残差特殊的空间... 在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的无损压缩方案中,通过帧内预测得到的预测残差仍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直接参与熵编码将导致编码效率下降。与自然图像不同,帧内预测残差的空间相关性体现为含有丰富的边缘特征。为利用帧内预测残差特殊的空间相关性,进一步降低其空域冗余,提高视频帧内编码的效率,提出一种通用的基于残差中值边缘检测的无损帧内编码算法。算法首先对帧内预测残差逐点进行边缘检测,通过分析临近点的数值特征,使用中值边缘检测算法得到当前点的预测值;然后,对比预测值与原始残差值,得到新的预测残差;最后,为确保编码新的预测残差能够提高压缩率,依照当前编码单元的能量是否降低来快速判断是否使用新的残差进行熵编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该算法处理的编码单元具有更低的空域冗余和残差能量,从而可降低熵编码后的码率。经统计,在H.265与最新的H.266标准中应用提出的优化算法,帧内预测残差的能量平均降低67.9%,平均码率分别降低7.04%和5.98%,同时编解码时间变化细微,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视频压缩 帧内编码 预测残差 高性能视频编码 多功能视频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编码树单元级比特分配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栩 郭红伟 李婉雪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95-3201,共7页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Versatile Video Coding)的码率控制算法采用编码参数相互独立的率失真优化技术。然而,同一帧内的编码树单元(CTU)间在空域上相互影响,且存在全局编码参数;同时,CTU级比特分配公式采用近似的编码参数分配比... 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Versatile Video Coding)的码率控制算法采用编码参数相互独立的率失真优化技术。然而,同一帧内的编码树单元(CTU)间在空域上相互影响,且存在全局编码参数;同时,CTU级比特分配公式采用近似的编码参数分配比特,进而降低了码率控制精度和编码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空域全局优化CTU级比特分配算法RTE_RC(Rate Control with Recursive Taylor Expansion),并通过递归算法逼近全局编码参数。首先,建立空域全局优化比特分配模型;其次,应用递归算法求解CTU级比特分配模型中的全局拉格朗日乘子;最后,优化编码单元的比特分配并对编码单位进行编码。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延时P(Prediction)帧(LDP)配置下,与码率控制算法VTM_RC相比,所提算法的码率控制误差由0.46%下降至0.02%,码率节省了2.48个百分点,编码时间下降了3.52%,显著提升了码率控制精度和率失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特分配 全局拉格朗日乘子 码率控制 递归泰勒展开 v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266/通用视频编码的帧内双模式的视频水印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志伟 刘持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0,共5页
针对现有水印算法对编码器造成较大的率失真损失的问题,结合通用视频编码(VVC)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帧内预测模式奇偶性的视频水印算法。首先,进行第一轮粗选来计算35种偶数角度模式,并从中选出6个模式;其次,在进行第二轮粗选时,根据二... 针对现有水印算法对编码器造成较大的率失真损失的问题,结合通用视频编码(VVC)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帧内预测模式奇偶性的视频水印算法。首先,进行第一轮粗选来计算35种偶数角度模式,并从中选出6个模式;其次,在进行第二轮粗选时,根据二值水印状态来决定是否计算第二轮粗选的奇数模式;接着,在进行矩阵加权帧内预测(MIP)和最可能模式(MPM)候选列表时,根据二值水印状态决定计算奇数模式或偶数模式;最后,选择具有最小率失真代价的模式作为最优模式以完成水印的嵌入,然后由解码端根据收到的4×4块的预测模式的奇偶性提取出水印。对9个视频序列嵌入水印,与原始编码器的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峰值信噪比(PSNR)平均下降了0.0054 dB,码率平均上升了0.07%,每帧可嵌入的水印容量平均为625 b;与同样将水印嵌入预测模式的奇偶性的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PSNR平均下降了0.005 dB,码率平均上升了0.06%,可嵌入的水印总容量平均为3183 b,而对比算法的PSNR平均下降了0.035 dB,码率平均上升了1.12%,可嵌入的水印总容量平均为10309 b。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损失的率失真性能小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视频编码 角度预测 矩阵加权帧内预测 模式奇偶性 视频水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66合并模式候选决策的研究与改进
7
作者 沙月 杨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0-265,共6页
针对H.266中基于历史块的运动矢量预测(HMVP)技术在换行更新列表过程中无法参考之前运动信息,以及HMVP候选列表在加入Merge列表过程中存在繁琐的去冗余过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H.266合并模式候选决策算法。通过临时存储一个HMVP候选... 针对H.266中基于历史块的运动矢量预测(HMVP)技术在换行更新列表过程中无法参考之前运动信息,以及HMVP候选列表在加入Merge列表过程中存在繁琐的去冗余过程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H.266合并模式候选决策算法。通过临时存储一个HMVP候选列表来解决原有HMVP列表在换行清空时存在的无法参考之前运动信息的不足,从而更好地预测运动信息。通过Merge候选列表中原有的空时域候选数量来确定需要进行去冗余的HMVP候选数量,以简化去冗余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与H.266标准算法相比,该算法在随机接入的配置下,测试图像序列的亮度分量能够平均节省0.46%的码率,编码总时间平均缩短4.09%,帧间预测时间平均缩短10.87%,能够提高编码性能同时降低编码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视频编码 帧间预测 基于历史块的运动矢量预测 合并模式 随机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下文自适应阈值剪枝的快速依赖量化算法
8
作者 顾轶寅 王鸿奎 殷海兵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149,共7页
系数独立的死区硬判决量化是典型的视频编码量化算法,复杂度低,但算法性能相对低下。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VVC引入基于动态规划的依赖量化(DQ)算法,编码性能显著提升,但计算复杂度急剧增加。由于算法系数间依赖性高,量化候选搜索空间复杂... 系数独立的死区硬判决量化是典型的视频编码量化算法,复杂度低,但算法性能相对低下。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VVC引入基于动态规划的依赖量化(DQ)算法,编码性能显著提升,但计算复杂度急剧增加。由于算法系数间依赖性高,量化候选搜索空间复杂,导致遍历计算率失真代价效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上下文的量化候选剪枝算法,减小动态规划搜索空间,解决量化候选搜索复杂度较高的问题。依据DQ算法原理和量化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DQ量化结果与量化余数、系数位置、邻域量化结果等上下文变量密切相关,将复杂的动态规划量化抽象为余数、位置、邻域量化结果多变量多区间分类问题,针对同一区间内存在的不同量化结果,通过分析同一区间内样本的累积分布函数,提出基于阈值比较的剪枝方法,裁剪部分“安全”的量化候选,减小搜索空间,简化全路径搜索。实验结果表明,快速DQ算法在All Intra和Random Access配置下,率失真性能平均损失分别为0.19%和0.34%,编码复杂度平均降低了4.31%和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视频编码标准 动态规划 依赖量化 分支简化 上下文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