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的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自动准直系统
1
作者 高炜 闫亚东 +2 位作者 韦明智 李奇 庞放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97-6803,共7页
针对现有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elocity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VISAR)装置中依靠人工准直光路的现状,同时为满足未来对远程自动化控制的需求,提出一种新的光路自动准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 针对现有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elocity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VISAR)装置中依靠人工准直光路的现状,同时为满足未来对远程自动化控制的需求,提出一种新的光路自动准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间接测量并以光斑的像素偏差为系统输入,通过系数矩阵转换和离散模糊反馈控制方法快速消除误差。基于Windows的控制和自动化技术(the Windows control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TwinCAT)中视觉和运动等模块,将各模块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实时内核中,消除了视觉与运动控制模块间的通信环节,实现了快速实时的闭环控制。经过冲击波速度测量实验验证,该系统实现了远程“一键式”自动准直,可将准直时间缩短到2 s,准直精度为4.5μm,解决了现有装置人工调节效率不高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准直 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 基于Windows的控制和自动化技术(TwinCAT) 二维镜架 模糊控制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相位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图像配准方法
2
作者 关赞洋 彭晓世 +1 位作者 理玉龙 王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0,共7页
为了实现二维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四相位图像配准,提出了一种基于SIFT算法的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法分别提取基准图像和待配准图像的特征点,这一步中充分考虑了二维VISAR图像本身的特点,通过引入同... 为了实现二维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四相位图像配准,提出了一种基于SIFT算法的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法分别提取基准图像和待配准图像的特征点,这一步中充分考虑了二维VISAR图像本身的特点,通过引入同源的无干涉图像获得了更准确的提取结果。接着对特征点进行粗匹配,并进一步设计了角度直方图和特征点距离两步筛选法进行精匹配。然后,根据最终的匹配结果计算变换矩阵,最后将变换矩阵应用于待配准的图像进行插值变换实现图像配准。以四相位图像的其中一幅作为基准对剩余3幅图像进行配准,实验结果表明:无条纹图像的相关性从0.5提升至0.9,有条纹图像的截断相位计算精度有了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二维VISAR四相位图像的配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 二维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 四相位图像 干涉条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岩石弹性波速度:对地震深反射的约束 被引量:40
3
作者 金振民 欧新功 +3 位作者 徐海军 H.Kern 金淑燕 侯光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96,共16页
在常温常压条件对中国大陆科学钻CCSD主孔岩心的700样品进行了弹性波速度测量,并建立了主孔2000m的波速(Vp和Vs)连续剖面,为检验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解释提供了岩石物理学方面的宝贵资料。主孔中新鲜榴辉岩纵波速度(Vp)最大(7.86km/s),... 在常温常压条件对中国大陆科学钻CCSD主孔岩心的700样品进行了弹性波速度测量,并建立了主孔2000m的波速(Vp和Vs)连续剖面,为检验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解释提供了岩石物理学方面的宝贵资料。主孔中新鲜榴辉岩纵波速度(Vp)最大(7.86km/s),正副片麻岩波速最小,又分别为5.53km/s和5.71km/s,榴辉岩的波速随着退变质作用的增强而明显减小。主孔2000m总平均Vp速度为6.2km/s,它与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获得的大别-苏鲁造山带上地壳具有6.2-6.3km/s 高速层结论是一致的。大部分岩石具有明显地震波各向异性。水饱和度使岩石纵波(Vp)速度和剪切波速度(Vs)分别增加19%和6%,而使Vp的各向异性降低3%-4%。不同岩性界面的反射系数(Rc)是产生地震反射的主要原因。金红石榴辉岩与片麻岩之间具有很高的反射系数(0.24-0.31)。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化片麻岩和面理化榴辉岩使岩石各向异性和反射强度明显增加。岩石微裂隙与主孔原位波速变化有密切关系。饱水岩石速度(Vp和Vs)可以代表CCSD主孔原位状态的地震波速度。上述成果为本区地震反射体成因提供了重要的岩石物理性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岩石 弹性波速度 各向异性 地震反射体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 被引量:13
4
作者 翁继东 谭华 +2 位作者 胡绍楼 马云 王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3-536,共4页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带不同信息的光束经不同路径传输到耦合器中,当这两路光束满足干涉条件时,可利用它们的干涉场信息来调解出被测靶的信息,从而区分波面的加减速变化。用该系统进行了Hopkinson森杆一维应力加载下的入射杆端面的速度剖面测试,实测速度最大值为49. 36m/s,与理论速度的最大值50. 16m/s基本符合,实现了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的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纤速度干涉仪 速度干涉仪 光纤耦合器 速度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卫星激光后向反射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钟声远 李长桢 +3 位作者 陈念江 徐广平 吕华昌 吴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4-839,共6页
鉴于设计Galileo导航卫星上激光后向反射器的需要,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对角反射器的光行差补偿设计和远场衍射光强分布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直角偏差、是否镀反射膜的角反射器远场衍射光强分布给出了计算和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 鉴于设计Galileo导航卫星上激光后向反射器的需要,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对角反射器的光行差补偿设计和远场衍射光强分布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直角偏差、是否镀反射膜的角反射器远场衍射光强分布给出了计算和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对类似Galileo卫星的角反射器设计采用光行差角补偿是必要的,以及采用反射面不镀膜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反射器 光行差 补偿角 远场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1B微小卫星激光反射器设计及激光测距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罗青山 郭唐永 +6 位作者 邹彤 李欣 朱威 李世鹏 时文涛 张慧华 姚运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3,共6页
大气密度探测实验卫星PN1B于2015年9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为了实现对该卫星星载GPS定轨数据提供检核标准及高精度测轨应用要求,依据卫星无法提供阵列结构激光反射器所需要的安装面积的限制,首次采用通光口径为10mm的微小激光... 大气密度探测实验卫星PN1B于2015年9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为了实现对该卫星星载GPS定轨数据提供检核标准及高精度测轨应用要求,依据卫星无法提供阵列结构激光反射器所需要的安装面积的限制,首次采用通光口径为10mm的微小激光反射器按照不同的指向分布在卫星的棱边。利用TROS1000流动人卫激光测距系统对该卫星进行追踪和激光测距试验,测量结果表明激光回波数据充足,每秒平均激光回波光子数达173个,标志着此类微小激光反射器的应用将会在卫星轨道精密定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纳卫星 激光反射器 人卫激光测距 速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Ⅲ原型装置用速度干涉仪的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闫亚东 张法全 +1 位作者 何俊华 齐文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55-2361,共7页
基于激光多普勒频移效应研制了一套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的任意反射表面干涉测速系统(VISAR)。采用532nm的照明激光设计了一套光谱带宽为0.2nm的光学系统,通过合理选材,保证了光学系统的防辐射性能;基于光学膜系设计,滤除了526n... 基于激光多普勒频移效应研制了一套应用于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的任意反射表面干涉测速系统(VISAR)。采用532nm的照明激光设计了一套光谱带宽为0.2nm的光学系统,通过合理选材,保证了光学系统的防辐射性能;基于光学膜系设计,滤除了526nm的强干扰打靶激光以及其它波段的杂散光;采用模块化方法并设计光学铰链进行模块对接,简化了系统调试的复杂程度;利用激光对干涉仪粗调,再利用白光精调,实现了零程差调试。设计的系统光路总长为6.3m,物方视场范围为φ1.0mm,放大倍率为5×、10×;静态实验显示,干涉条纹平直、调制度达到0.67以上,物方分辨率达到5.3μm。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地在神光-Ⅲ原型装置上进行了动态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反射表面干涉测速系统 光学系统设计 多普勒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2卫星激光反射器理论分析及激光测距实验 被引量:7
8
作者 罗青山 郭唐永 +2 位作者 邹彤 朱威 姚运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激光反射器作为一种被动无源光学合作目标,是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运行在低轨卫星中的激光反射器,既要在较大的激光入射角范围提供服务,又要将角反射器阵列结构所引入的综合测距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高精... 激光反射器作为一种被动无源光学合作目标,是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运行在低轨卫星中的激光反射器,既要在较大的激光入射角范围提供服务,又要将角反射器阵列结构所引入的综合测距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高精度的激光测距,因此绝大多数采用半球形阵列结构。文中以我国海洋二号卫星激光反射器为例,对半球形激光反射器的远场衍射分布、相对有效反射面积分布、距离更正误差分布和激光测距综合精度等核心技术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国内流动式卫星激光测距系统TROS1000对海洋二号卫星激光反射器进行追踪和激光测距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激光测距内符合精度为1.1 cm,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相符。标志着海洋二号卫星激光反射器性能优良,这对以后激光卫星反射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反射器 人卫激光测距 速差补偿 相对有效反射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RP法的铝基复合材料均匀性检测 被引量:7
9
作者 高翌飞 周正干 何方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1-1034,共4页
为检测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利用与厚度无关声反射板(TIRP,Thickness Independent Reflector Plate)法对材料声速进行成像,排除了材料厚度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介绍了TIRP法的基本原理和试验系统的结构,提出了一种基... 为检测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利用与厚度无关声反射板(TIRP,Thickness Independent Reflector Plate)法对材料声速进行成像,排除了材料厚度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介绍了TIRP法的基本原理和试验系统的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次扫描方式的TIRP实时成像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精度.利用底面反射回波法、单次扫描TIRP法和双次扫描TIRP法进行了试验,并对成像结果进行了比较,能够看出基于双次扫描的TIRP法可获得更准确清晰的声速图像.最后对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声速测量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与厚度无关声反射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冲击诊断的成像速度干涉仪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钊 高爽 +4 位作者 梁晶 田宝贤 何以广 陆泽 汤秀章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1-665,共5页
为了诊断测量激光驱动冲击波,研制了具有空间分辨力的成像型速度干涉仪。该干涉仪主要包括输入部分、像传递部分及干涉部分,探测光采用波长为532 nm的单纵模激光。在靶位放置一分线板,经过测量,其空间分辨力小于10μm。基于天光KrF准分... 为了诊断测量激光驱动冲击波,研制了具有空间分辨力的成像型速度干涉仪。该干涉仪主要包括输入部分、像传递部分及干涉部分,探测光采用波长为532 nm的单纵模激光。在靶位放置一分线板,经过测量,其空间分辨力小于10μm。基于天光KrF准分子激光系统的参数,设计并自制含有烧蚀层的单台阶金属靶,利用成像型速度干涉仪测量到了金属铝靶内的冲击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干涉仪 空间分辨 单台阶靶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体式原向反射法水下武器速度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吉 武锦辉 +2 位作者 于丽霞 张静 杨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0,共5页
水下动态参数的测试是特种武器、两栖武器、水下专用武器性能考核的必备环节,而水下运动体的速度信息是评价水下武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现有的水下高速目标参数测试系统中存在的成本高、安装调试复杂、设备体积庞大等问题,提出一... 水下动态参数的测试是特种武器、两栖武器、水下专用武器性能考核的必备环节,而水下运动体的速度信息是评价水下武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现有的水下高速目标参数测试系统中存在的成本高、安装调试复杂、设备体积庞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以激光光幕为有效区域水上、水下分体式,实时、非接触的测速方法。通过分析Lambert-Beer定律和体散射函数等数学原理,确定了水下光谱传输规律综合考虑性价比获得最佳峰值波长;将1m的圆柱体作为散射体模拟光在水中的散射情况,追迹空间区域内的光线总数为1×10~5,获得位于传播方向上1,3,5和7m处的接收面上辐照度的光能量分布,从而获取系统激光光源的最佳峰值功率。以此为依据,采用定距测时原理和一维原向反射技术,由峰值波长为532nm的半导体光纤耦合绿光激光器、光纤耦合式鲍威尔棱镜防水扩束器、一维原向反射器等构建光学系统。激光光源、光电转换部分和信号调理部分位于水上,激光光幕和原向反射器位于水下,通过光纤束完成两路光信号的发射和反射光的回收。发射端光纤一端与光源耦合,另外一端与鲍威尔棱镜耦合置于水下形成扇形光幕。接收端光纤一端均布于鲍威尔棱镜出口,另一端与PIN型光电传感器耦合。设计齿形一维原向反射器并完成加工制造,光线将沿着入射光方向原向返回,另外一维方向则仍为镜面反射,将接收系统置于发射点垂直光面内附近即可接收大部分光能量,解决了现有原向发射器因水介质折射率不同于空气而导致原向反射特性消失的问题。实验采用波长为(532±5)nm绿光激光器,功率稳定性<1%,光学噪声<0.5%,准直后耦合至长度为2m的单模光纤再经过鲍威尔棱镜展宽为60°扇形一字线光幕,扩束模块封装采用尼龙防水材料,接收光纤均布于光源周围形成环形光纤束,光纤另外一端均匀排列与PIN光敏二极管直接耦合。光敏二极管前加中心波长为532nm的光学滤光片,FWHM=(3±1)nm,透过率为70%。PIN型光敏二极管有效尺寸为5.0mm×5.0mm。采用多档可调的光电信号调理电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测试对象。该系统进行了不同目标速度参数测试实验,以钢弩为发射装置,信号经过光纤回收、信号调理,采集至计算机处理获得波形及区间内平均速度,两激光光幕之间的距离为定值300mm,波形峰值作为计时时刻。成功获取了较高信噪比的波形信号和目标速度值。利用水下运动体模型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得到其绝对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结构简单、重复性好,可实现有效区域达到1m×1m,最小可测目标尺寸为5mm,理论测速上限可达1 000m·s-1,实验数据通过与理论经验公式结果比对表明,系统测试精度可达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武器 激光光幕 弹丸速度 一维原向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片材料对电爆驱动飞片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翔 谭凯元 +2 位作者 文尚刚 刘清杰 叶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9-262,共4页
采用任意反射面激光位移干涉测试技术(Displacement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DISAR)分别获得了聚酯薄膜飞片、铝/聚酯薄膜飞片及铜/聚酯薄膜飞片在金属箔电爆驱动下的速度历程。结果表明,在充电电压为25.4 kV时,聚酯... 采用任意反射面激光位移干涉测试技术(Displacement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DISAR)分别获得了聚酯薄膜飞片、铝/聚酯薄膜飞片及铜/聚酯薄膜飞片在金属箔电爆驱动下的速度历程。结果表明,在充电电压为25.4 kV时,聚酯薄膜飞片在加速腔中的有效加速时间为1.6μs,最高速度约4.4 km·s-1;铝/聚酯薄膜飞片和铜/聚酯薄膜飞片在加速腔中的有效加速时间均大于3.0μs,最高速度均小于4.0 km·s-1。电爆驱动时,飞片材料对其运动特性有较大影响。金属/聚酯薄膜飞片相对于聚酯薄膜飞片更利于保持飞片的运行姿态,但飞行同样距离时其速度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物理 任意反射面激光位移干涉测试技术(DISAR) 飞片速度历程 金属箔电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光Ⅲ原型装置的成像型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涛 王峰 +1 位作者 彭晓世 刘慎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77-1881,共5页
介绍了基于神光Ⅲ原型装置的成像型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的系统结构和实验结果,详细阐述了为解决VISAR系统的光路对接调试、干涉仪零程差状态保持、探针激光方式、条纹相机触发时间等问题而采取的特殊手段。对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 介绍了基于神光Ⅲ原型装置的成像型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的系统结构和实验结果,详细阐述了为解决VISAR系统的光路对接调试、干涉仪零程差状态保持、探针激光方式、条纹相机触发时间等问题而采取的特殊手段。对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时间分辨力优于30 ps,空间分辨力优于10μm,测速范围为10~50 km.s-1。通过神光Ⅲ原型装置进行打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获得透明材料中冲击波作用形成的清晰干涉条纹,能依据条纹分布情况来判断冲击波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作用情况。对双灵敏度结构获得的两幅条纹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得到了冲击波在透明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为36.5 k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诊断 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 神光Ⅲ原型装置 探针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速度干涉仪在大板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虞德水 赵锋 +1 位作者 彭其先 李平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2-535,共4页
在大板实验中,为了测量不同位置飞片的运动历史,提出了测量任意反射面的速度干涉仪(VISAR)斜入射测试方法。实验时,VISAR初始测试位置X分别为0,10,20,40和80 mm,对应的测试角度β分别为0°、4.5°、7.5°、10°和11.5... 在大板实验中,为了测量不同位置飞片的运动历史,提出了测量任意反射面的速度干涉仪(VISAR)斜入射测试方法。实验时,VISAR初始测试位置X分别为0,10,20,40和80 mm,对应的测试角度β分别为0°、4.5°、7.5°、10°和11.5°。试验结果表明:各测点均获得了完整的飞片运动速度时间曲线,有效测试时间达到8~12μs。建立的VISAR斜入射测试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轰驱动 大板实验 测量任意反射面的速度干涉仪(VI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型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的散斑抑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涛 魏惠月 +1 位作者 王峰 彭晓世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成像型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是激光驱动聚变实验中诊断冲击波速度的重要设备。由于采用了激光照明靶面的方式,所获得的速度条纹图中不可避免有激光散斑的干扰,严重影响动态条纹的质量。介绍了该系统的激光散斑形成原因和散斑对... 成像型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ISAR)是激光驱动聚变实验中诊断冲击波速度的重要设备。由于采用了激光照明靶面的方式,所获得的速度条纹图中不可避免有激光散斑的干扰,严重影响动态条纹的质量。介绍了该系统的激光散斑形成原因和散斑对速度分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频谱面滤波的方式去除高频散斑噪声的方法,并通过搭建散斑光路、合理设置滤波孔位置和大小,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影响条纹图的高频散斑噪声具有抑制作用,适合应用于成像型VISAR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 激光散斑 傅里叶频谱面 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F激光对高速飞片的驱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业军 王钊 +4 位作者 田宝贤 梁晶 韩茂兰 陆泽 汤秀章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利用诱导空间非相干技术平滑的KrF准分子(248nm)激光驱动带有烧蚀层的平面靶,研究激光空间均匀性对产生完整飞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不均匀性在2%以下,能够产生完整的高速飞片,且完整飞片能够维持20ns以上不破裂;当激光不均匀性达到5%,... 利用诱导空间非相干技术平滑的KrF准分子(248nm)激光驱动带有烧蚀层的平面靶,研究激光空间均匀性对产生完整飞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不均匀性在2%以下,能够产生完整的高速飞片,且完整飞片能够维持20ns以上不破裂;当激光不均匀性达到5%,激光引入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种子应很强,冲击波在靶内输运过程中不稳定性不断发展增强,到靶背时强到足以使飞片解体甚至气化,不能产生完整的飞片。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飞片速度,采用激光与烧蚀层参数不匹配方法,使冲击波对飞片作多次加速。利用功率密度为1012 W/cm2的KrF激光与含50μm Kapton烧蚀层的5μm铝飞片作用,得到速度约10km/s的高速飞片,与模拟结果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F准分子激光 高速飞片 冲击波平面性 速度干涉条纹 侧向阴影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含似海底反射沉积层纵波速度结构:反射波旅行时反演结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斌 耿建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5,共7页
文章利用201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MCS),通过反射波旅行时反演了含似海底反射(BSR)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从反演的速度结构上,我们发现BSR上方附近速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相对高... 文章利用2012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MCS),通过反射波旅行时反演了含似海底反射(BSR)沉积层的纵波速度结构。从反演的速度结构上,我们发现BSR上方附近速度在横向上变化较大,存在一个明显的相对高速区域(1800~2200m?s?1)以及一个相对低速的区域(1500~1700m?s?1)。结合多道地震成像的结果,我们把相对高速区域解释为含水合物层,而相对低速区域可能不含水合物或者仅含少量的水合物。BSR一般认为是水合物稳定存在区域的底界面,反演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水合物在稳定带内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相对低速区域的存在可能表明该低速区域下的BSR与水合物的赋存无关,仅仅反映了正常沉积地层与下伏游离气层的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似海底反射 反射旅行时反演 纵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资料估算反射界面倾角方法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宝彬 刘洋 侯爱源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1期16-24,共9页
在反射界面存在倾角的情况下,基于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的VSP成像会使归位不准确。VSP的波场结构与反射界面的倾角紧密相关,可以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用以修正速度模型,提高VSP成像质量。为此,讨论了反射界面倾角对VSP成像的影响... 在反射界面存在倾角的情况下,基于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的VSP成像会使归位不准确。VSP的波场结构与反射界面的倾角紧密相关,可以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用以修正速度模型,提高VSP成像质量。为此,讨论了反射界面倾角对VSP成像的影响,对利用VSP数据来估算反射界面倾角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归类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成像 速度模型 反射界面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光Ⅲ原型的双轴速度干涉仪
19
作者 王峰 纪腾 +4 位作者 徐涛 理玉龙 景龙飞 魏惠月 彭晓世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7-53,共7页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不对黑腔和靶丸做额外处理的条件下,靶丸的早期驱动对称性一直缺少直观的观测手段.介绍了基于神光III原型装置发展的双轴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技术及相应的实验结果.通过在靶丸内部安装小反射镜的方式,获得靶...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不对黑腔和靶丸做额外处理的条件下,靶丸的早期驱动对称性一直缺少直观的观测手段.介绍了基于神光III原型装置发展的双轴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技术及相应的实验结果.通过在靶丸内部安装小反射镜的方式,获得靶丸赤道及极区的冲击波速度历程.根据材料的反射率及其受X射线的影响程度,确定Al为现阶段反射镜的合适材料.对汇聚几何效应下的数据判读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靶装配精度对该技术的影响很大.通过实验完成了双轴VISAR诊断技术的探索,可为进一步发展双轴速度干涉仪和多轴速度干涉仪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轴 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 干涉仪 冲击波 汇聚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爆装置影响两相混气中爆震波触发特性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健 韩启祥 +2 位作者 王家骅 张义宁 孙孔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7-1001,共5页
为了优化汽油/空气两相PDE中的助爆装置,通过试验研究了助爆装置对爆震波触发特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在锯齿型扰流器、环型扰流器、螺旋型扰流器、多管蒸发器和半球型激波反射器等助爆装置作用下爆震管内的火焰传播速度及压力变化历程,... 为了优化汽油/空气两相PDE中的助爆装置,通过试验研究了助爆装置对爆震波触发特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在锯齿型扰流器、环型扰流器、螺旋型扰流器、多管蒸发器和半球型激波反射器等助爆装置作用下爆震管内的火焰传播速度及压力变化历程,确定了助爆装置的助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锯齿型、环型及螺旋型三种扰流器中螺旋型扰流器的助爆性能最佳,环型扰流器最差;无论哪种扰流器下,改善燃油蒸发均有助于爆震波触发;使用激波反射器对提高火焰传播速度和爆震波压力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爆装置 扰流器 蒸发器 激波反射器 火焰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