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Resonant Frequency Bands of Suspension System of Vehicles with Varying Speeds Based on Time⁃Frequency Spectrum
1
作者 ZHANG Buyun ZENG Falin TAN Chin-An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21年第2期333-343,共11页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suspension system of a vehicle travelling at varying speeds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random processes,and the non-stationary random analysi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complex problem in v...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suspension system of a vehicle travelling at varying speeds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random processes,and the non-stationary random analysi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complex problem in vehicle ride dynamics in the past few years.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cept,called dynamic frequency domain(DFD),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human body holds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 vibrations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and applies this concept to the dynamic assessment on non-stationary vehicles.The study mainly includes two parts,the first is the input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front and the rear wheels,and the second is the dynamical response analysis of suspension system subjected to non-stationary random excitations.Precise time integration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suspension barycenter and the pitching angular acceleration,both root mean square(RMS)values of which are illustrated in different accelerating ca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RMS values of non-stationary random excitations are functions of time and increase as the speed increases at the same time.The DFD of vertical acceleration is finally analyzed using time-frequency analysis technique,and the conclusion is obviously that the DFD has a trend to the low frequency region,which would be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active suspension design under complex driv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stationary random process suspension system vehicle modeling dynamical frequency domain(DFD) ride comf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娟娟 梁捷 +4 位作者 屈昌衡 李辰 章恺尧 刘锦辉 赵华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70-278,共9页
为研究不同钢弹簧数量和钢弹簧刚度参数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且便于运输吊装,提出了三种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通过建立车辆-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动力性能和减振效果,并在深圳... 为研究不同钢弹簧数量和钢弹簧刚度参数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且便于运输吊装,提出了三种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通过建立车辆-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动力性能和减振效果,并在深圳地铁某号线路选取对应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结构断面和整体道床断面进行现场测试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与整体道床相比,钢轨和浮置板的垂向位移增加了57.23%~95.00%,垂向加速度减小了19.93%~60.13%;钢弹簧浮置板在16~200 Hz内的减振效果明显,最大减振效果可达16.61 dB;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均出现了道床的固有频率向低频偏移和浮置板的隧道壁振动加速度级超过整体道床的现象;三种类型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为:类型A>类型B>类型C,其中类型A的减振效果最好;仿真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误差率为1.43%~14.25%,减振效果误差在0~1 dB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弹簧浮置板 振动 现场试验 车辆-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石冲击作用下西部山区铁路简支箱梁桥行车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胥思明 杨浩哲 +3 位作者 勾红叶 王君明 蒲黔辉 李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18,128,共8页
为研究落石冲击作用对铁路桥梁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规律,以西部山区某铁路简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充分考虑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的落石冲击桥梁仿真分析模型和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模型;阐明落石冲击桥墩工况下落石冲击力特征,... 为研究落石冲击作用对铁路桥梁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规律,以西部山区某铁路简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充分考虑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的落石冲击桥梁仿真分析模型和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模型;阐明落石冲击桥墩工况下落石冲击力特征,分析落石冲击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能,并揭示落石冲击速度、冲击角度、冲击高度和落石直径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如下:(1)落石冲击力的峰值随着落石速度、落石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落石冲击高度和冲击角度几乎不影响落石冲击力峰值;(2)落石直径的增大会扩大桥墩结构破坏范围,表现为多个冲击力峰值的出现和冲击力时程的延长;(3)落石冲击速度越快,冲击能量越大,对桥上行车安全影响越大,落石冲击高度越接近墩顶、落石直径越大,列车横向动力响应越大,对桥上行车安全威胁越大;(4)落石冲击角度各工况下列车各项安全评价指标时程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对桥上行车安全影响变化较小;(5)轮重减载率对落石直径和冲击高度十分敏感,轮重减载率在落石直径达到2.5 m时超出规范限值。研究成果可为西部山区铁路桥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和安全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落石冲击 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 动力响应 行车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董晓 周宁 +1 位作者 张欣 魏海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7,32,共7页
[目的]既有对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研究大多基于受电弓底座仅有纵向自由度的假设,忽略了轮轨激励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需要将车辆-受电弓-接触网(以下简称“车-弓-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刚... [目的]既有对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研究大多基于受电弓底座仅有纵向自由度的假设,忽略了轮轨激励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需要将车辆-受电弓-接触网(以下简称“车-弓-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刚性接触网、柔性接触网两种接触网类型下的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及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案例线路上进行了弓网动态受流试验,对所建的刚性接触网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基于列车运行速度为80 km/h、90 km/h、100 km/h、110 km/h及120 km/h五种速度工况,选取了其中两种速度工况对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绝缘子底座处的垂向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在五种速度工况下分别对两种接触网类型下弓网模型、车-弓-网模型的各动态响应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所建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车体振动会对弓网受流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柔性接触网下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影响很小,可不予考虑;刚性接触网下,与未考虑车体垂向振动的弓网模型相比,考虑了车体垂向振动的车-弓-网模型计算得到的弓网接触压力统计最小值、弓头最大抬升位移均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弓网接触压力统计最小值变化率的最大值为24.7%,弓头最大抬升位移变化率的最大值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车-弓-网关系 弓网受流性能 车体垂向振动 多体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空气弹簧模型的整车仿真与主客观评价
5
作者 邬明宇 郭沛林 +3 位作者 李耀超 王仕伟 侯杰 危银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应用非线性空气弹簧模型,研究了空气悬架整车的动力学仿真和主观评价。结合空气弹簧频率、振幅相关性模型与Simulink仿真,给出了空气悬架整车7自由度模型,对比了不同路面情形下悬架动行程和簧上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和功率谱密度。从时域和... 应用非线性空气弹簧模型,研究了空气悬架整车的动力学仿真和主观评价。结合空气弹簧频率、振幅相关性模型与Simulink仿真,给出了空气悬架整车7自由度模型,对比了不同路面情形下悬架动行程和簧上加速度的均方根值和功率谱密度。从时域和频率2个角度分析了不同速度、路面及减振器阻尼情形下空气悬架整车的动态特性。对装有不同空气弹簧的整车进行主、客观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悬架动行程预测误差小于7%,簧上位置加速度共振峰值预测误差小于6%,共振频率预测误差小于6%;从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普适性和精确性;反映了带空气悬架整车的动态特性,解释了平顺性主客观试验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结构 空气弹簧模型 空气悬架 动态特性 平顺性 主客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滚子接触模型的防滑纹对平板式动态汽车衡称重准确度影响分析
6
作者 赖征创 池辉 +1 位作者 杨晓翔 张伟豪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动态称重时秤台防滑纹的垂向起伏会引起车辆发生振动,影响称重准确度。为此,建立了车辆称重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考虑轮胎的包容特性,建立弹性滚子接触模型,得出的防滑纹等效路面作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入激励,分析各种因素作用下平板式汽车衡... 动态称重时秤台防滑纹的垂向起伏会引起车辆发生振动,影响称重准确度。为此,建立了车辆称重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考虑轮胎的包容特性,建立弹性滚子接触模型,得出的防滑纹等效路面作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入激励,分析各种因素作用下平板式汽车衡新型防滑纹对称重准确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防滑纹宽度增大,车辆的振动力变大,称重误差随之增大;凹坑型防滑纹间距为235 mm时产生的激励频率接近于车辆的固有频率,引起车辆和秤台共振,称重误差最高可达0.21%。三角形状凹坑类型的防滑纹产生的振动力以及称重误差均低于矩形凹坑;车速越快,防滑纹的产生称重误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计量 汽车衡 车辆振动 动力学分析 防滑纹 弹性滚子接触模型 称重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断面基础线形行车动力学效应对比研究
7
作者 杜永平 王鹏 《中外公路》 2024年第4期225-238,共14页
为提升旧路改造工程线形,通过受力分析,将线形、平整度参数作为动力学方程的主要变量,并建立“人-车-路”动力学分析模型;设计了对比线形组,一组设置缓和竖曲线,另一组则不设置,采用Newmark-β法编制程序,对半径为7000 m基础线形产生的... 为提升旧路改造工程线形,通过受力分析,将线形、平整度参数作为动力学方程的主要变量,并建立“人-车-路”动力学分析模型;设计了对比线形组,一组设置缓和竖曲线,另一组则不设置,采用Newmark-β法编制程序,对半径为7000 m基础线形产生的动力学效应进行计算分析;采用加速度峰值、加速度均方根、振动周期和频率等振动指标,对基础线形组动力学效应进行分析,在分析振动区的形成原因、衰变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线形内的振动区和稳定区范围;增设缓和竖曲线后,车辆振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加速度振动峰值和加速度均方根大幅降低,降至常规基础线形的5%以内,有效消除了车辆振动感知;计算分析了车辆类型、重量、悬挂系统参数对两组线形动力学效应的影响,发现增设缓和竖曲线后,振动降幅较大,对各种车辆适应性更强;计算分析线形组与不同平整度使用状态的耦合作用,发现常规基础线形在振动区的耦合作用较为明显,加速度均方根为直坡形态下的95%~161%,而增设缓和竖曲线后,耦合作用系数接近1,线形基本接近“人‒车‒路”系统的理想平面状态。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增加缓和竖曲线可有效提升线形行车质量,增强线形对车辆和工况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纵断面线形 动力学 车辆振动 行车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路改造工程中缓和竖曲线和使用长度研究
8
作者 杜永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0期37-41,M0006,M0007,共7页
为提升旧路改造工程纵断面线形质量,以及减少使用不必要的昂贵沥青下面层衬垫材料,对缓和竖曲线及其使用基础等开展了研究。首先,确定“人-车-路”动力学计算模型和缓和竖曲线评价标准,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确定以多次抛物线为缓和竖曲线... 为提升旧路改造工程纵断面线形质量,以及减少使用不必要的昂贵沥青下面层衬垫材料,对缓和竖曲线及其使用基础等开展了研究。首先,确定“人-车-路”动力学计算模型和缓和竖曲线评价标准,通过动力学计算分析确定以多次抛物线为缓和竖曲线研究方向,并采用待定系数法推导出8次抛物线缓和竖曲线方程族;其次,分类讨论不同工程条件下确定缓和竖曲线的方法,并经动力学计算确定7次抛物线为最小振动缓和竖曲线;第三,采用动力学计算分析确定各设计车速下不设缓和竖曲线的最小竖曲线半径;最后,在动力学计算基础上建立缓和竖曲线基本参数与车辆振动评价指标关系,并结合车辆振动感知标准,确定了缓和竖曲线最小长度。以上研究形成了缓和竖曲线设计使用基本条件和相关使用基础,可供旧路改造工程设计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缓和竖曲线 动力学 车辆振动 行车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车辆二系横向减振器半主动控制仿真研究
9
作者 罗志翔 蒋忠城 郭冰彬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同时控制车体的横移振动、侧滚振动在横向方向上的分量及摇头振动在横向方向上的分量的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并以某轨道车辆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软件和控制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半主动控制模型,研究二系横向减振器半主... 文章提出了一种同时控制车体的横移振动、侧滚振动在横向方向上的分量及摇头振动在横向方向上的分量的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并以某轨道车辆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软件和控制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半主动控制模型,研究二系横向减振器半主动悬挂下车辆振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挂相比被动悬挂只改变车体振动主频为1 Hz附近时的振动加速度幅值,基本不改变振动的主频;采用半主动悬挂方式后,车体横向平稳性指标最大优化11.77%,车体振动加速度均方根最大优化21.77%,车体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绝对值最大优化14.73%;为了保证半主动悬挂控制的效果,需将二系横向减振器的半主动响应时滞时间控制在60 m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控制 二系横向减振器 振动舒适性 车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人载的汽车多自由度3维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波 殷学纲 +3 位作者 陈伟民 王一兵 徐明龙 邱阳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在目前的汽车柔顺性分析中,通常使用的2/4/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一般都未考虑车中人载质量,而在有人载与无人载时,汽车的动力学模型是不同的,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动力学系统。因此未考虑人载质量的汽车动力学模型不能全面、准确地给出汽车的... 在目前的汽车柔顺性分析中,通常使用的2/4/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一般都未考虑车中人载质量,而在有人载与无人载时,汽车的动力学模型是不同的,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动力学系统。因此未考虑人载质量的汽车动力学模型不能全面、准确地给出汽车的动力学特性,不能准确地反映柔顺性所包含的车身垂直方向、俯仰与侧倾振动,以及车轮跳动的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本文提出了考虑车中人载质量-座椅附加系统的汽车振动分析的3维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系统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以轿车为例,给出了不同模型的动力学特性与响应的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汽车在考虑了人载-座椅附加系统后的多自由度3维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柔顺性 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随机振动的协方差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泽深 王成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 ,旅客舒适度和行车安全性受到损害。为了有效分析这一问题 ,在车辆动力学的基础上引入激励成型滤波器和感觉成型滤波器 ,将“路—车—人”三者耦合成为一个整体动力学系统 ,建立完整的理论计算模型 ,对轨道不平...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 ,旅客舒适度和行车安全性受到损害。为了有效分析这一问题 ,在车辆动力学的基础上引入激励成型滤波器和感觉成型滤波器 ,将“路—车—人”三者耦合成为一个整体动力学系统 ,建立完整的理论计算模型 ,对轨道不平顺 ,线性及非线性车辆模型及振动对人作用产生的感觉进行综合分析。轨道几何不平顺为平稳的正态分布和各态历经的随机变量。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推导车辆系统运动方程。以协方差分析法在时域进行理论建模分析。引入感觉成型滤波器产生输出信号以评定振动对人体反应程度。通过求解里雅普诺夫方程直接得出有关重要参数的方差值。因为是求解线性代表方程组 ,计算速度快 ,免去频率分析法需要对谱密度函数进行积分的困难 ,适用于非线性及时变系统的分析 ,适于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进行车辆系统动态特性 (包括舒适度及安全性 )的控制 ,对多输入和多输出实现定量分析与综合性能控制 ,可有效分析高速车辆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 舒适性 随机振动 协方差分析 成型滤波器 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车桥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亮秦 吴定俊 李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11,共6页
运用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U型梁车桥振动响应。计算分析了不同编组列车和车速下,U梁位移动力系数、总体应力动力系数、道床板局部应力动力系数、道床板横向应力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列车过桥的平稳性。计算结果显示,位... 运用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U型梁车桥振动响应。计算分析了不同编组列车和车速下,U梁位移动力系数、总体应力动力系数、道床板局部应力动力系数、道床板横向应力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列车过桥的平稳性。计算结果显示,位移动力系数随车速增大而增大,但数值较小;应力动力系数大于位移动力系数,空重混编计算结果较大,其他编组差异很小,随车速变化无明显规律;道床板局部应力动力系数呈梁端大、跨中小,与腹板相交处大、道床板中心处小的分布规律;梁端道床板与腹板相交处横向负弯矩变化率较大,且幅值较大,易发生疲劳损伤而顶面开裂。分析结果表明,不能用位移动力系数定义U梁应力动力系数,建议采用总体和局部应力动力系数进行承载力设计。分析比较各舒适度评判标准,建议用ISO2631标准评价城市轨道交通旅客乘坐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梁 动力系数 旅客舒适度 车桥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十自由度车辆模型的汽车平顺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颖熹 周鋐 +1 位作者 王二兵 罗先银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684-688,共5页
通过建立十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对汽车平顺性进行分析.运用振动理论分析了车辆的传递函数和振动特性,并通过讨论选择了车身质心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相对动载荷、车身俯仰角加速度等参量作为平顺性评价标准.通过Matlab/Simulink... 通过建立十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对汽车平顺性进行分析.运用振动理论分析了车辆的传递函数和振动特性,并通过讨论选择了车身质心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车轮相对动载荷、车身俯仰角加速度等参量作为平顺性评价标准.通过Matlab/Simulink对车辆振动特性进行仿真,讨论了轮胎刚度和动力总成悬置刚度对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的增加均导致汽车平顺性变差.通过仿真实例可见,该动力学模型可利用设计初期的车辆参数对汽车平顺性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减少样车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模型 平顺性仿真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不平整度的车辆动荷载系数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春风 解帅 孙吉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0,90,共5页
为更好地研究路面不平整度下车辆对路面的动载作用,运用1/4车辆振动模型,借助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分析路面不平整度、车辆参数等因素对动载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速、路面振幅对动载系数影响很大,路面振幅与动载系数呈线性关系,... 为更好地研究路面不平整度下车辆对路面的动载作用,运用1/4车辆振动模型,借助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分析路面不平整度、车辆参数等因素对动载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速、路面振幅对动载系数影响很大,路面振幅与动载系数呈线性关系,验证了路面不平整是导致动载的主要原因;汽车结构参数中的轮胎阻尼、悬架刚度、悬架阻尼对动载系数影响较小,但减小轮胎刚度可以显著地减小动载。从道路设计的角度考虑,提高道路的平整度是减小动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振动模型 车辆参数 动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率半径对曲线箱梁桥车辆荷载作用下冲击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新艺 陈彦江 +2 位作者 李岩 盛洪飞 李立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针对复杂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桥梁结构采用三梁式模型进行离散,首先基于ANSYS提出了简便的分离迭代解法,给出了该问题的详细推导过程和计算步骤,同时通过现场试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采用三角级数方法模拟... 针对复杂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桥梁结构采用三梁式模型进行离散,首先基于ANSYS提出了简便的分离迭代解法,给出了该问题的详细推导过程和计算步骤,同时通过现场试验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采用三角级数方法模拟了桥面不平度及其速度项,考虑车辆在曲线梁桥上的行驶偏心,分析了曲率半径和车速对曲线梁桥冲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线梁桥的位移和内力动力放大系数大于直线梁桥的,且不同位置不同项目的内力和位移之间的动力放大系数的数值差别很大。内力和位移的动力放大系数对曲率半径的变化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当曲率半径小于某个特征值后,动力放大系数变化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梁桥 车桥耦合振动 三梁式模型 曲率半径 动力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下设备悬吊方式对车体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光兵 曾京 罗仁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共6页
利用有限元Ansys和多体动力学Simpack软件建立了高速轨道车辆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下设备采用弹性和刚性2种悬吊方式对车体振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设备采用弹性悬吊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车体弹性振动,尤其是对振动能量贡献最... 利用有限元Ansys和多体动力学Simpack软件建立了高速轨道车辆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车下设备采用弹性和刚性2种悬吊方式对车体振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设备采用弹性悬吊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车体弹性振动,尤其是对振动能量贡献最大的一阶弯曲振动,但对刚体模态低频振动的影响不大。同时将滚动振动试验台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对比,二者能够有效吻合,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研究的结果为车下设备悬吊方式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辆 动力学模型 车下设备 悬吊方式 车体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薄壁槽形梁车桥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亮秦 吴定俊 李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7,共7页
对城轨高架标准跨薄壁槽形梁桥进行现场测试,获得桥梁的频率、振型、阻尼比等自振特性,以及列车通过时桥梁的位移、振幅、应力、加速度响应和车体加速度的测试资料,对其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梁体挠跨比小于规范限值,列车通过时没有发生... 对城轨高架标准跨薄壁槽形梁桥进行现场测试,获得桥梁的频率、振型、阻尼比等自振特性,以及列车通过时桥梁的位移、振幅、应力、加速度响应和车体加速度的测试资料,对其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梁体挠跨比小于规范限值,列车通过时没有发生共振现象,梁体竖向刚度满足要求;梁跨横向基频大于规范值,桥梁横向基频较小,墩顶横向振幅较大,梁体横向刚度满足要求,而桥墩刚度相对不足;道床板和腹板发生局部振动,当设计车速提高时,应注意行车线路和腹板的局部稳定性;梁体总体纵向弯曲动力系数小于规范值,而道床板局部横向弯曲动力系数远大于梁体总体纵向弯曲动力系数;桥面加速度在限值范围内,采用Sperling指标和ISO2631指标评判桥上列车乘坐舒适度均为优秀;薄壁槽形梁适用于轨道交通高架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薄壁槽形梁 动力试验 车桥耦合 局部振动 乘坐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地形车车架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中明 余烽 +2 位作者 汪先国 邱兆强 史方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4,共5页
全地形车车架挂发动机的结构动态特性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整车振动舒适性及可靠性,但目前针对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的有限元建模没有一种简单、有效且通用的方法。通过对多款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的计算和实验分析,提出了全地形车... 全地形车车架挂发动机的结构动态特性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整车振动舒适性及可靠性,但目前针对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的有限元建模没有一种简单、有效且通用的方法。通过对多款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的计算和实验分析,提出了全地形车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的一种简单且具有通用性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把发动机简化为质心、质量、转动惯量与发动机均相同的长方体,并网格化,通过SPRING单元将发动机与建立在车架上的MPC单元连接来模拟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的状态。考虑到全地形车行驶中,发动机弹性悬置件刚度在各种工况下会发生非线性变化,分析了所提建模方法在悬置件刚度变化情况下对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车架弹性挂发动机有限元建模方法仍然可以保证对其结构动态特性的分析在工程参考要求范围内。该建模方法对于弹性挂发动机全地形车的设计和开发具有简易性和通用性,可在产品设计和改型阶段就能了解车架弹性挂发动机结构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形车 车架挂发动机 结构动态特性 振动 建模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轻轨大溪沟车站桥动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单德山 李乔 杨兴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36,共4页
采用空间离散模型,计算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大溪沟车站桥的结构自振特性。采用车桥作用理论的荷载列方法,计算15种工况下轻轨车辆经过时的结构振动。结果表明:该车站桥的结构设计较合理,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整体动力性能较好;桥上各... 采用空间离散模型,计算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大溪沟车站桥的结构自振特性。采用车桥作用理论的荷载列方法,计算15种工况下轻轨车辆经过时的结构振动。结果表明:该车站桥的结构设计较合理,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整体动力性能较好;桥上各处的振动均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轨 桥梁振动 车-桥耦合振动 动力性能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货共线铁路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安全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赫永峰 王青娥 尤瑞林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36,共6页
在对国内相关标准所规定限值总结的基础上,建立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重点研究分析不同线路条件、不同类型列车运行工况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在不同运营条件下(客车... 在对国内相关标准所规定限值总结的基础上,建立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重点研究分析不同线路条件、不同类型列车运行工况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在不同运营条件下(客车最高速度200km/h、货车最大轴重27t):列车运行各项安全性指标及线路轨距动态变化量均在标准规定的限值以内;客车的横向平稳性指标最大值为1.85、垂向平稳性指标最大值为1.88,货车的横向平稳性指标最大值为2.23、垂向平稳性指标最大值为3.42,客车和货车平稳性指标满足1级的标准,平稳性良好。综合计算分析结果,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可适用于不同类型客货共线铁路运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与货车共线运行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 车辆-轨道耦合 动力学模型 安全与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