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胡耀东 杨一波 田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芪苈强心组,各组60例,常规治疗组患...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芪苈强心组,各组6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芪苈强心组患者同时予以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芪苈强心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47/60)、91.67%(55/60),芪苈强心组的总有效率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明显上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8周后,芪苈强心组患者的心悸、气短、乏力以及下肢水肿等证候积分水均明显下降(P<0.01)。干预8周后,芪苈强心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芪苈强心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干预8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芪苈强心组患者的CI、SV和C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芪苈强心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明显升高,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MLHFQ)评分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眩晕乏力等,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5/60)和11.67%(7/6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症状,调节血流动力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增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临床疗效 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兔血管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孔明涯 陆晓 +2 位作者 林松 赵彦 林爱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训练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采用高脂饮食,其中训练组左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的方式进行生...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高脂组和训练组。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其余两组采用高脂饮食,其中训练组左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的方式进行生理性缺血训练3min/次,3次/d,5d/周,另外两组安静笼养。实验周期为4周。结果:4周实验后,兔主动脉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脂组主动脉血管壁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占1.84±0.83%,而对照组和训练组却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横切面HE染色显示高脂组兔主动脉内膜上已经形成泡沫细胞,而对照组和训练组兔的主动脉内膜光滑,无泡沫细胞形成。实验前三组兔血液VEGF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8.35±0.37pg/ml,高脂组:8.27±0.55pg/ml,训练组:8.63±0.36pg/ml,P>0.05),实验后三组兔血液VEGF含量均高于实验前,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16.93±0.89pg/ml,高脂组:14.39±0.97pg/ml,训练组:14.36±0.73pg/ml,P>0.05)。实验前三组兔血液NO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0.888±0.23μmol/L,高脂组:0.421±0.09μmol/L,训练组:0.529±0.134μmol/L,P>0.05),实验后三组兔血液NO含量均高于实验前,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训练组(2.18±0.144μmol/L)和高脂组(1.82±0.078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0.167μmol/L)。实验前三组兔血液EPCs含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7.25±0.86个/每10~5个淋巴细胞,高脂组:7.5±0.6个/每10~5个淋巴细胞,训练组:8.87±0.61个/每10~5个淋巴细胞,P>0.05),实验后训练组EPCs含量(12.75±0.94个/每10~5个淋巴细胞)高于高脂组(8.25±0.73个/每10~5个淋巴细胞)和对照组(8.25±0.73个/每10~5个淋巴细胞)且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生理性缺血训练可以促进机体产生血管内皮相关因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缓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缺血训练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LDL激活ECV304 BK_(Ca)及丹参与川芎嗪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琳 郑永芳 +1 位作者 屈金河 鲍光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 观察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mm-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_(Ca))活动的影响,以及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水溶提取物764-3和川芎嗪对其效应的干预。方法 细胞贴附式膜片箝技术。结果 m... 目的 观察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mm-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_(Ca))活动的影响,以及丹参(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水溶提取物764-3和川芎嗪对其效应的干预。方法 细胞贴附式膜片箝技术。结果 mm-LDL(100μg/ml) 可增强ECV304 BK_(Ca)的活动;764-3(30μg/ml)和川芎嗪(200μg/ml)可削弱mm-LDL的激活效应。结论 mm-LDL激活BK_(Ca)的活动,从而增大静息钙内流的电化学驱动力,升高胞内钙浓度,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764-3和川芎嗪通过削弱这一作用而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激活钾通道 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丹参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及玻璃体内MMP⁃9、VEGF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付馨余 梅希 +1 位作者 李君艾 刘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及玻璃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的变化,探讨EPCs与MMP⁃9、VEGF在D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视网膜疾病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35例35眼为空白对照组(A组),诊断为Ⅱ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7例37眼为单纯对照组(B组),选择同期我院诊断为DR的患者共78例78眼,按照DR诊断标准分为非增生型DR(NPDR,C组)36例和增生型DR(PDR,D组)42例,流式细胞仪测定并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并比较D组及A组患者玻璃体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四组患者EPCs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D组患者EPCs数量均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A组相比,D组患者EPCs数量略有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EPCs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MMP⁃9、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及C组患者未参与比较。结论糖尿病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但EPCs数在PDR时大量增加,并且与之相关的MMP⁃9、VEGF明显高表达,可能提示EPCs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参与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朱丽华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4,38,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健康SPF级雌性大鼠(SD)48只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6只、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1只、二甲双胍组(腹腔注射二甲双胍)21只。...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健康SPF级雌性大鼠(SD)48只4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6只、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1只、二甲双胍组(腹腔注射二甲双胍)21只。二甲双胍组每天用二甲双胍粉剂按照120 mg·kg-1用生理盐水配置溶液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至观察期结束。免疫印迹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Flk-1、Flt-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Flk-1、Flt-1和TSP-1 mRNA的表达。随后进行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治疗第5天、第7天、第14天二甲双胍组新生血管面积较生理盐水组均减小(均为P<0.05)。不同时间点与不同处理方式存在交互作用(F=147.32,P=0.000)。二甲双胍组Flk-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生理盐水组,Tsp-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均为P<0.05)。二甲双胍组VEGF、Flk-1、Flt-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Tsp-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均为P<0.05)。阴性对照组角膜组织结构整齐致密;生理盐水组角膜上皮完整,发生水肿,基质层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腔大,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二甲双胍组角膜上皮完整,水肿较生理盐水组减轻,基质层新生血管明显减少,管腔细小,结构较整齐,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抑制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二甲双胍 平衡机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