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组合及产能差异
1
作者 鲍李银 庞雄奇 +8 位作者 崔新璇 陈宏飞 高军 邹亮 赵振丞 王琛茜 王雷 李闻东 刘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提出了对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火山岩具有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大类。爆发相以熔结火山碎屑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大于10%,为主要储层;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小于6%,火山沉积相物性差。②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以气孔、杏仁体内孔及溶蚀孔为主,原生粒间孔较少,爆发相与溢流相顶部溶蚀孔洞发育最为显著。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发育程度与到断裂距离紧密相关,中-酸性溢流相以斜交缝、网状缝为主,基性溢流相以高角度直劈缝为主。③研究区有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等4种岩相组合。产能最高的为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组合,其次为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组合、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组合,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组合组合日产量最低。④储层有效厚度与含油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孔隙度和地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差异 岩相组合 火山岩储层 佳木河组 金龙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
2
作者 郭恒玮 宋荣彩 +3 位作者 刘金库 伏美燕 王长城 李可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河流三角洲发育多种类型岩相和岩相组合,不同岩相的砂岩物性有明显差异,但目前尚不明确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笔者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图像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方法,划分了研究区岩相类型... 河流三角洲发育多种类型岩相和岩相组合,不同岩相的砂岩物性有明显差异,但目前尚不明确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笔者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图像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方法,划分了研究区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并明确了岩相组合的韵律结构,从岩石组成、成岩改造的差异上探讨了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岩石粒度和沉积构造的研究,发现研究区苏59区块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砂岩来自北部多个物源,碎屑成分复杂、变化大。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发育5类岩相,粒序层理砾质粗砂岩、块状层理含砾粗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粗砂岩和块状层理粗砂岩为渗透率可达1×10^(−3)μm^(2)以上,为有利岩相类型。根据岩相类型和韵律结构将岩相组合划分为复合韵律组合、正韵律组合和反韵律组合。其中,正韵律组合发育的有利岩相所占比例最高,为有利岩相组合。通过对3类分流河道岩相组合的岩石组成、压实和溶蚀作用程度差异对比研究,认为盒8段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硅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岩屑砂岩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和黏土胶结;岩屑石英砂岩的主要成岩作用为硅质胶结和溶蚀作用。其中正韵律组合中砂岩的杂基含量较低,压实作用相对较弱,溶蚀作用较强,是造成物性较好的主要原因。由于这类岩相组合中的砂岩具有粒度较粗且刚性碎屑颗粒含量较高的原始物质基础,导致原生孔得以保存,且为后期成岩流体提供了通道而发育较多铸模孔,因此粗-中粒砂岩正韵律组合是最有利的岩相组合类型。通过笔者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为河道相优质砂岩储层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 石盒子组 山西组 岩相组合 压实作用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页岩含油性控制因素与页岩油富集模式
3
作者 游祖辉 赵建华 +7 位作者 蒲秀刚 刘可禹 张伟 王志昊 时战楠 韩文中 官全胜 王纪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61,共19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页岩油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开展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高压压汞、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探讨了页岩油富集的地质...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页岩油展现了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开展系统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RD)、高压压汞、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岩石热解等实验分析,探讨了页岩油富集的地质条件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歧北次凹沙三段一亚段主要发育纹层状中粒灰云质页岩、纹层状细粒混合质页岩、层状细粒混合质泥岩、层状中粒混合质泥岩、层状粗粒长英质泥岩和块状中粒混合质泥岩6种典型岩相。②泥/页岩TOC介于0.23%~2.57%,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Ⅲ型为主,沙三段一亚段页岩最高热解峰温(T_(max))介于435~463℃,整体处于成熟阶段。③主要发育颗粒间孔、晶体间孔、黏土矿片间孔、粒内溶蚀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6种类型的储集空间。页岩油主要赋存于小孔喉的黏土矿片间孔、溶蚀孔和大孔喉的晶体间孔、微裂缝中。④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储层类型和沉积构造耦合构成的微观“源-储”组合是歧北次凹沙三段一亚段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⑤纹层状中粒灰云质页岩、纹层状细粒混合质页岩和层状细粒混合质泥岩具备良好的源-储组合关系,是研究区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微观“源-储”组合 页岩油 沙河街组三段一亚段 歧北次凹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西北部中侏罗统布曲组地层沉积特征
4
作者 刘中戎 陈孔全 +6 位作者 范志伟 韩京 吴浩 何志勇 张斗中 庞一桢 马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中侏罗统布曲组是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在野外地质调查期间,发现羌塘盆地西北部发育了一套优质白云岩储层。由于前期区内勘探工作较少,地层沉积特征分析仍是实现羌塘盆地西北部中侏罗统布曲组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 中侏罗统布曲组是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在野外地质调查期间,发现羌塘盆地西北部发育了一套优质白云岩储层。由于前期区内勘探工作较少,地层沉积特征分析仍是实现羌塘盆地西北部中侏罗统布曲组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野外剖面岩性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总结出了区内发育的七种典型岩相组合类型,继而分析区内布曲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结果表明:(1)羌塘盆地西北部中侏罗统布曲组从南往北依次发育开阔台地亚相、台地边缘亚相、斜坡亚相、浅水陆棚亚相四种沉积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七种次相。(2)基于中侏罗统布曲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明确其为典型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并建立了“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陆棚”的沉积模式。(3)结合区内三叠系至侏罗系地层垂向叠置关系,可进一步明确区内阿堵拉组(T_(3)a)、布曲组(J_(2)b)和索瓦组(J_(3)s)暗色泥岩作为烃源岩与布曲组白云岩、生物礁灰岩储层,以及布曲组上部泥晶灰岩、夏里组泥岩和膏岩盖层之间形成良好的配置关系,为羌塘盆地西北部中侏罗统布曲组的油气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西北部 布曲组 白云岩 岩相组合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及对油气成藏的指示
5
作者 宋腾 林拓 +3 位作者 李飞 李浩涵 吴海 段轲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30,共18页
【研究目的】中上扬子地区在新元古代南华纪中期发育大塘坡组海相黑色含锰碳质页岩,长期以来作为锰矿层被广泛关注,但对其油气地质特征研究较少。本文从油气地质角度详细阐述了大塘坡组岩相古地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指示作用,以期为中国... 【研究目的】中上扬子地区在新元古代南华纪中期发育大塘坡组海相黑色含锰碳质页岩,长期以来作为锰矿层被广泛关注,但对其油气地质特征研究较少。本文从油气地质角度详细阐述了大塘坡组岩相古地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指示作用,以期为中国南方地区油气调查提供指导。【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采用单井分析、连井对比、岩相古地理图编制等方法,结合烃源岩特征分析、储层分析等实验测试手段,详细梳理了大塘坡组沉积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了烃源岩特征和潜在油气组合。【研究结果】大塘坡组形成于间冰期,沉积过程受拉张裂陷活动控制,可划分出2大类沉积相、7类沉积亚相及若干沉积微相,整个沉积期构成一个完整的海侵—高位—海退沉积旋回;大塘坡组最具油气资源潜力的相带为局限陆棚亚相和潟湖亚相,主要分布在大塘坡组一段,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好,为优质烃源岩。【结论】大塘坡组一段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和页岩气发育潜力,松桃、花垣、秀山、湘潭、鹤峰等地区具有页岩气发育有利条件,为潜在页岩气发育区。以大塘坡组为烃源岩发育多类油气成藏组合,渝黔湘交界的秀山、松桃、花垣地区源储配置条件较好,为潜在常规油气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新元古界 大塘坡组 岩相古地理 烃源岩 成藏组合 油气勘查工程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中-低成熟度页岩“富烃-成储-富集-高产”的理论认识与开发实践 被引量:8
6
作者 倪良田 杜玉山 +6 位作者 蒋龙 孙红霞 程紫燕 刘祖鹏 钟建华 曹增辉 马存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7-1430,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页岩油资源丰富,初步估算资源量超100×10^(8) t,分析、研究、总结页岩油形成、富集和高产理论认识对指导页岩油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上亚段和沙河街组三段(沙...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页岩油资源丰富,初步估算资源量超100×10^(8) t,分析、研究、总结页岩油形成、富集和高产理论认识对指导页岩油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四)上亚段和沙河街组三段(沙三)下亚段2套主力页岩油层系有机质形成与演化特征以及页岩油富集与可动规律,提出了济阳陆相断陷湖盆中-低成熟度页岩“富烃-成储-富集-高产”的理论认识。研究表明:济阳陆相断陷湖盆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和中-低成熟度特征,页岩为高生烃潜力和低成烃活化能的优质烃源岩。济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沉积期,咸化水体中嗜盐菌藻等类脂类化合物发育,有机质古生产力高、富硫有机相成烃活化能低且生烃转化率高。生、排烃早,镜质体反射率(R_(o))值约0.65%时游离油量达到峰值。富有机质层与多孔纹层高频互层、有序分布,源-储配置好。洼陷带低级序断层未打破厚层页岩层系自封闭性,页岩层系普遍高压。页岩油层系多为纹层状富碳酸盐页岩和纹层状混积页岩2大类岩相。这2类岩相具有“纹层控油富集、缝网控油流动”的优质页岩油甜点特征,纹层组合控制了储集空间的发育和分布。多尺度、多类型基质微缝与压裂缝网的空间耦合,构成了页岩天然-人工多级缝网叠加的高效渗流系统,纹层框架下页岩具有“满层皆油”的富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成储-流动特征 纹层类岩相组合 页岩油开发 中-低成熟度页岩 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尺度岩相组合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机理探讨——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宗全 刘忠宝 +1 位作者 李倩文 吴舟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3-909,共17页
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沉积成因及岩相组合复杂多样,陆相页岩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研究薄弱。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研究对象,以岩石学、沉积学及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矿、有机球化学及页岩储层表征等多种实验测试技... 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沉积成因及岩相组合复杂多样,陆相页岩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研究薄弱。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研究对象,以岩石学、沉积学及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矿、有机球化学及页岩储层表征等多种实验测试技术,开展了基于变尺度岩相组合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机理研究。提出了宏观与微观结合定岩相、变尺度分析定岩相组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识别出陆源泥-砂沉积型、内源泥-灰沉积型和混源泥-砂-灰沉积型3种沉积成因岩相组合类型。研究发现:①页岩夹介壳灰岩或粉砂岩大尺度组合页岩段中可发育较多纹层-薄层状方解石介壳层或粉砂层,同一组合中不同尺度夹层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大尺度岩相组合中米级介壳灰岩或粉砂岩层储集物性较差,对油气储集贡献有限,而小尺度岩相组合中毫米级纹层与厘米级薄层状方解石介壳粒内孔较发育,且内部有暗色有机质充填,可为油气提供有效储集空间。建立了3种沉积成因岩相组合的源-储耦合发育模式,提出由陆源型—混源型—内源型沉积岩相组合,源(总有机碳含量TOC)-储(孔隙度)参数相关性依次变好,其相关性主要与热演化程度、有机显微组分及无机矿物差异密切相关。探讨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岩相组合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从变尺度岩相组合角度认识陆相页岩油气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的必要性,旨在探索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气 变尺度岩相组合 介壳灰岩 源-储耦合 页岩储层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8
作者 钟寿康 谭秀成 +5 位作者 魏柳斌 许杰 王前平 熊鹰 武春英 杜健笙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2,共13页
基于测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 基于测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相泥质白云岩,分布于怀远运动期构造不整合面之上,具有与早奥陶世弗洛期全球海侵可对比的δ13C正漂移特征;②奥陶系马一段—马二段沉积期全球海平面上升、古陆淹没为水下隆起,形成一隆两坳构造格局,中央隆起首次接受沉积;随后马三段沉积期盆外俯冲挤压、盆内隆坳分异,乌审旗—靖边凸起活化;③构造格局演变对沉积古环境产生显著影响,马一段沉积期向西超覆,东部坳陷内海侵封隔形成大规模盐质蒸发潟湖;马二段沉积期持续海侵并沟通广海,环东部坳陷发育大规模颗粒滩,晚期干化收缩形成小规模蒸发潟湖;马三段沉积期受高地封隔影响,向东侧水体渐次分异分别形成云膏质和盐质蒸发潟湖,同时颗粒滩环凹沿高地展布;④马家沟组底部发育烃源岩,马二段和马三段滩相储层环坡展布,源储配置良好,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构造演化 构造格局 古地貌 构造沉积分异 岩相古地理 源储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沈安江 熊绍云 +8 位作者 胡安平 张建勇 许强 付小东 潘立银 王鑫 刘思琪 李茜 段军茂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4,共15页
由于资料的欠缺和分布的不均衡,羌塘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程度总体不高,不能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的研究,解决了资料丰富区域沉积相解释的多解性、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缺乏... 由于资料的欠缺和分布的不均衡,羌塘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程度总体不高,不能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的研究,解决了资料丰富区域沉积相解释的多解性、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缺乏沉积模式指导的问题,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和认识:(1)系统梳理了可可西里—金沙江洋、班公湖—怒江洋、龙木错-双湖洋的闭合史,明确了羌塘盆地属性,指出北羌塘地块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复合前陆盆地、陆内弱挤压残留海盆地、褶皱-冲断快速抬升剥蚀3个构造演化阶段,南羌塘地块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被动陆缘、活动陆缘、褶皱-冲断快速抬升剥蚀3个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8个关键沉积时期的盆地属性。(2)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系统恢复了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早白垩世10个关键地质时期的构造-岩相古地理背景,揭示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提高了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的准确度。(3)明确了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的构造-岩相古地理背景,认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巴贡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前陆坳陷、被动陆缘深水陆棚等构造单元,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弧后伸展盆地、陆内弱挤压残留海盆地等构造单元,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储层分布于台缘带。上述成果将为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属性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生储盖组合 晚三叠世—早白垩世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沉积层序与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29
10
作者 屈红军 李文厚 +3 位作者 何希鹏 梁文华 黎荣剑 王文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4,共5页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的沉积层序进行了剖析,把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划分为一个沉积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反映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从形成、扩张、鼎盛到萎缩消亡的发展过程。...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的沉积层序进行了剖析,把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划分为一个沉积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反映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从形成、扩张、鼎盛到萎缩消亡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及上覆层)和作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圈闭形成、关键时刻和保存)的发育特点,指出虽然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整体上尚未到达,但在逆冲断块的下盘及断层带附近的局部构造中仍会找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下白垩统 沉积层序 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 岩相组合 生油层 储集层 盖层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一)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3-652,共20页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恢复。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发育22种岩相组合和10种古地理单元,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板块解体、汇聚造山及大陆形成的影响;以前寒武纪及古生代7个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为例,前寒武纪晚期及寒武纪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大规模解体时期,造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较小,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扩展;泥盆纪随劳俄超大陆的形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开始增加,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萎缩;二叠纪潘基亚大陆形成,全球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的发育达到极盛,滨浅海相区分布十分局限。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为分析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要素形成条件,揭示全球油气分布规律,科学预测油气富集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图 板块构造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岩相组合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纪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屈红军 梅志超 +1 位作者 崔智林 孟庆任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42,共7页
通过对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系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 ,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及碳酸盐岩台地四种沉积体系 ,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具有南北向分异、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从地层由南向北超覆 ,相类型由北部的近源相至南部的远... 通过对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系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 ,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及碳酸盐岩台地四种沉积体系 ,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具有南北向分异、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从地层由南向北超覆 ,相类型由北部的近源相至南部的远源相 ,以及碎屑搬运方向总体从北向南的变化趋势 ,更加确定了以前认为北部存在一个消失的古陆的认识。根据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的演化 ,把研究区的沉积盆地演化归纳为初始拗陷、拗陷和强裂断陷三个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不同的环境格局 ,由北向南表现为 :D2 吉微特期古陆—海岸—陆棚 ;D2 弗拉斯期古陆—碳酸盐岩台地—陆棚 ;D3 法门期块断隆起—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台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沉积体系 岩相组合 浊积扇 古地理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岩相古地理新认识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2
13
作者 付金华 吴兴宁 +3 位作者 孙六一 于洲 黄正良 丁振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6,共8页
准确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对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分析古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对大量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果,结合测井岩石结构组分解释、单因素图分析、地... 准确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对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分析古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对大量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果,结合测井岩石结构组分解释、单因素图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成果,建立了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沉积模式,并客观地恢复了马五5、马五7、马五9这3个亚段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1)马家沟组中组合具有隆、洼相间的沉积特点,中央古隆起东侧发育乌审旗—吴起和神木—榆林—延安2个南北向展布的次一级低隆带,在二者之间发育台内洼地,至盆地东部米脂地区则为潟湖沉积;(2)该盆地元古代发育4条北东向展布的裂陷槽,对奥陶纪沉积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控制了马家沟组中组合台内颗粒滩的展布;(3)受隆、洼相间沉积格局和元古代裂陷槽的共同影响,中组合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神木—榆林—延安和乌审旗—吴起2个低隆起带上,并呈北东向近似雁列式分布。结论认为,上述2个低隆起带是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马家沟组沉积期 中组合 岩相古地理 白云岩 优质储集层 颗粒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构造-岩相古地理、规模源储分布与勘探区带评价 被引量:29
14
作者 魏国齐 朱永进 +5 位作者 郑剑锋 俞广 倪新锋 闫磊 田雷 黄理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4-1126,共1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上震旦统—中寒武统)源储分布不清的问题,利用最新采集/拼接处理的50余条地震大测线、三维地震数据体、22口钻井与周缘剖面等资料,开展以组为单元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落实规模性源储分布,评价有利勘探...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上震旦统—中寒武统)源储分布不清的问题,利用最新采集/拼接处理的50余条地震大测线、三维地震数据体、22口钻井与周缘剖面等资料,开展以组为单元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落实规模性源储分布,评价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①该盆地经历了缓坡→深水富泥质缓坡→缓坡→弱镶边-强镶边台地演化序列,台内分异受前寒武系古裂陷控制;②罗南—玉北古裂陷控制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与北部坳陷共同构成主力烃源岩区;③发育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和吾松格尔组3套规模性储集层,古丘滩、早期白云石化及多级不整合控制储集层的发育;④评价出塔中北斜坡、麦盖提上斜坡、柯坪—温宿周缘及塔北南斜坡等4个有利区带,塔中北斜坡为勘探突破最现实领域,塔北南斜坡是探索上震旦统大型风化壳白云岩的最佳领域,麦盖提斜坡及柯坪—温宿周缘勘探潜力得到明显提升,值得加快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相古地理 成藏组合 勘探区带 晚震旦世—中寒武世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岩相组合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宁方兴 王学军 +2 位作者 郝雪峰 杨万芹 丁桔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5,共11页
综合应用岩芯、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根据岩石组分、沉积构造、TOC和碳酸盐晶体结构等指标划分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该段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隐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 综合应用岩芯、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根据岩石组分、沉积构造、TOC和碳酸盐晶体结构等指标划分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该段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隐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块状灰质泥岩、含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和含有机质层状膏质泥岩相等8种岩相。结合地球化学元素资料恢复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及古水体的氧化还原性和古物源等指标恢复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环境,进而明确不同沉积环境细粒沉积岩岩相组合特征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细粒沉积岩的沉积模式。该成果对陆相页岩油勘探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沉积环境 岩相组合特征 沉积模式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伊迪卡拉纪宏体生物群的古地理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烽 高林志 王自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4-533,共10页
伊迪卡拉纪(635—542,Ma)是前寒武纪全球大规模末次冰期(Marinoan)结束后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一段重要的地质时期,由于受到新元古代气候和环境剧变的影响,真核生物乃至多细胞生物迅速演化、分异,出现显著的适应辐射。中... 伊迪卡拉纪(635—542,Ma)是前寒武纪全球大规模末次冰期(Marinoan)结束后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一段重要的地质时期,由于受到新元古代气候和环境剧变的影响,真核生物乃至多细胞生物迅速演化、分异,出现显著的适应辐射。中国华南的伊迪卡拉系——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及其相当地层代表着这一特殊地史时段的沉积,地层记录完整,岩相环境多样,化石产出丰富,是深入研究伊迪卡拉(震旦)纪(Ediacaran/Sinian)地层划分及全球对比、探讨早期多细胞生物起源和辐射的理想地区之一。其中,扬子台地边缘相地层中出露丰富的宏体化石材料,分异显著,具有较为独特的组合面貌。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南宏体化石群中也含有澳洲伊迪卡拉生物群和俄罗斯白海生物群的典型分子。作者总结了前人关于华南伊迪卡拉纪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了近年来开始研究的贵州江口"翁会生物群"、云南"江川生物群"的宏体化石;简要记述了华南伊迪卡拉系中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若干宏体生物群的古地理位置及其宏体化石组合特征,据此提出了华南伊迪卡拉纪丰富多样的宏体生物群基本发育在扬子台地边缘碎屑岩至碳酸盐岩相的过渡带和斜坡带;各生物群宏体化石的组合面貌受沉积微相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宏体化石记录表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显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不仅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比如:多细胞藻类和后生动物普遍开始出现多样化发展,为寒武纪生命的演化辐射奠定了生态基础;而且在华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浅海生态系统,以浮游和底栖真核藻类为主的海洋初级生产者大量繁盛,尤其是丰富的多细胞藻类可能成为前寒武纪末期至寒武纪早期主要的生烃植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伊迪卡拉(震旦)纪 宏体化石组合 岩相古地理 古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页岩油地层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博兴洼陷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中凯 张少龙 +5 位作者 李传华 王敏 闫建平 蔡进功 耿斌 胡钦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1期39-51,共13页
为实现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油储层高效开发,以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湖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全岩衍射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多种地质资料,在厘清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阶段及二者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8种岩... 为实现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油储层高效开发,以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湖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全岩衍射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多种地质资料,在厘清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阶段及二者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8种岩相组合类型,并基于不同组合类型页岩油甜点评价参数对比分析,确定了优势组合类型及其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以及含有机质块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6种岩相类型;(2)沙四上纯上至沙三下地层,沉积古环境整体上呈现出古气候由干旱到湿润、古氧化还原性变化不大、古盐度由高到低、古物源由少到多的变化特征,显示出8个演化阶段,对应8种岩相组合类型;(3)岩相组合F和D分别为沙三下和沙四上纯上亚段有利岩相组合类型,整体产能高且与当前生产实践吻合性较好;平面上,前者主要分布在F159-F156-F160井区,后者主要FYP1-F116-F119和F156-F159-F161井区,为博兴洼陷页岩油富集高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油 沉积古环境 岩相组合类型 平面分布 博兴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下白垩统岩相古地理恢复与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志勇 石雨昕 +2 位作者 冯佳睿 周川闽 罗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80,共13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钻井少、地震成像复杂、勘探程度低而导致的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困难、沉积砂体展布范围可信度低的问题,基于源-汇思想,使用新方法开展岩相古地理恢复与砂砾岩体分布预测研究,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确定宏观...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钻井少、地震成像复杂、勘探程度低而导致的原型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困难、沉积砂体展布范围可信度低的问题,基于源-汇思想,使用新方法开展岩相古地理恢复与砂砾岩体分布预测研究,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确定宏观物源区范围与隆升时间;依据砾石径与搬运距离定量关系、构造缩短量等地质参数,恢复物源区范围、湖岸线迁移过程;开展钻井岩心与野外露头沉积构造等分析,编制岩相古地理演化与砂砾岩体分布范围系列图件。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南缘物源区范围由南向北逐步扩大,湖盆经历扩张—萎缩—扩张、古气候经历潮湿—干旱—潮湿的演化过程。西段一直发育来自南部古天山物源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中段与东段物源区具有由远源到近源的演化特征,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沉积;西段与中段物源区的分界线推测为红车断裂带。恢复出的古湖岸线与现今盆地边缘线呈向西北敞开的夹角,控制了其两侧三角洲平原相带与前缘相带储集体的非均质性,湖岸线与现今地层剥蚀线、盆地边缘线限定了有利储集体的类型与范围。该认识可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下组合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深层下组合 侏罗系 白垩系 物源区 湖岸线 岩相古地理 有利砂体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湖泊水介质条件对混积岩相组合沉积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惠民 杨怀宇 +2 位作者 张鹏飞 韩同欣 刘鑫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基于沉积水介质与富灰混积岩相组合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综合利用井孔、地震以及岩心的...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从而严重影响了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基于沉积水介质与富灰混积岩相组合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综合利用井孔、地震以及岩心的古生物、微量元素、粘土矿物、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分析,在岩相组合划分及其水介质环境解剖基础上,综合多种方法量化恢复古湖盆水介质(盐度、水深)条件,从而探讨水介质条件对混积岩相组合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沙三段岩相组合可划分为7种,其中含灰混积类型有5种;古气候、古物源及深部流体直接控制着陆相湖盆的古水介质条件,碳酸盐含量受控于湖盆水体的盐度,富灰区主要分布于坨-胜断裂区、草北地区、中央背斜带及斜坡带地区,贫灰区主要分布于淡水物源注入区及深洼区。因此,浊积岩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为前三角洲附近的淡水影响区和洼陷中心的淡水稀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相组合 古水介质恢复 浊积岩油藏 沙河街组三段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类型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熊亮 曹勤明 +1 位作者 张玲 王玲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5期548-558,F0002,共12页
为解决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以下简称须五段)细粒沉积岩岩性复杂“、甜点”类型难以明确的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有机碳、元素分析等多种地质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在分析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关系... 为解决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以下简称须五段)细粒沉积岩岩性复杂“、甜点”类型难以明确的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有机碳、元素分析等多种地质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在分析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关系的基础上,划分了14种岩相类型,并基于页岩气评价参数对比分析,确定了发育“甜点”的主要岩相类型,为须五段陆相页岩气勘探指明了方向。结果表明:(1)川西坳陷须五段主要发育块状黏土质粉砂岩、块状混合沉积岩,其次为纹层混合沉积岩、纹层黏土质粉砂岩和块状粉砂质黏土岩;(2)须五段沉积环境经历了微咸水—浅水—干热、淡水—水体较深—湿润、微咸水—浅水—干热的演化过程,陆源输入先减少后增加,须五段中部是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层段;(3)纹层黏土质粉砂岩和纹层混合沉积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碎屑颗粒溶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可压裂性较好,是“甜点”发育的有利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五段 细粒沉积岩 岩相划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