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钾配比对巴西陆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军民 周清明 唐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为了提高旱稻的产量和品质,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施磷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 为了提高旱稻的产量和品质,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配方对巴西陆稻IAPAR9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干物质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施磷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钾量与稻谷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施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和增穗、增重有明显的作用;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与巴西陆稻的成穗率均呈较弱的负相关,氮、磷、钾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不大,不同处理间的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幅度较大.巴西陆稻IAPAR9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说明提高巴西陆稻IAPAR9单产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陆稻 氮磷钾配比 生长发育 经济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木通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熊大胜 熊英 +1 位作者 席在星 梅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用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一年生实生苗,进行定植密度(X1)、施肥时期(X2)、施氮量(X3)、施磷量(X4)及施钾量(X5)五因素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三叶木通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定植密度、施氮量、... 用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一年生实生苗,进行定植密度(X1)、施肥时期(X2)、施氮量(X3)、施磷量(X4)及施钾量(X5)五因素各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探讨三叶木通丰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定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及施磷量是影响三叶木通单位面积内茎及果实产量的显著或极显著因素;定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3个主效在[-2,2]内,茎长会随之增加而增加,氮、钾肥与密度互作对茎长的影响,当某一项为零水平取值以上时,三叶木通单位面积内茎长会随氮、钾施量增加而下降.通过模拟寻优计算表明,三叶木通最佳栽培密度为329~348株/(667 m2);最佳施肥期是2月9日、3月31日、5月20日,分别施萌芽、春梢、夏梢肥;纯氮、纯磷、纯钾最佳施量分别为(1.99~2.22)kg/(100 m2),(1.34~1.48)kg/(100 m2),(2.61~2.78)kg/(100 m2);最佳氮、磷、钾质量比是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定植密度 施肥时期 氮磷钾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配比对莴笋品质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会合 陈德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1033-11034,共2页
[目的]为生产优质、高产叶菜类蔬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收获后,测定每盆产量和莴笋的硝酸盐、维生素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增施氮肥、钾肥莴笋产量增加13.9%... [目的]为生产优质、高产叶菜类蔬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收获后,测定每盆产量和莴笋的硝酸盐、维生素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增施氮肥、钾肥莴笋产量增加13.9%-51.0%,以200 mg/kg N和100 mg/kg K处理增加幅度最大(51.0%)。增施氮肥使莴笋的Vc含量降低6.7%-10.1%,氨基酸含量增加24.9%-44.8%,对硝酸盐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作用不一致,而增施钾莴笋硝酸盐含量增加22.7%,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降低15.2%和19.9%,对Vc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从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200 mg/kg N和100 mg/kg K处理对莴笋的综合效应最好,为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钾配比 莴笋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掖单13号等玉米品种增产潜力及优化措施的研究
4
作者 刘俊明 李振文 +1 位作者 李治良 王日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68-173,共6页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掖单13号、海单2号、沈试26号和6107/340等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化栽培技术。试验证明,掖单13号、海单2号和沈试26号玉米现阶段产量潜力可以达到1000kg/mu,6107/340等品种最高产量为900kg/mu...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掖单13号、海单2号、沈试26号和6107/340等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优化栽培技术。试验证明,掖单13号、海单2号和沈试26号玉米现阶段产量潜力可以达到1000kg/mu,6107/340等品种最高产量为900kg/mu上下。密度、施氮、施磷、施钾和农肥的数量对产量均有影响,不同品种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增大密度和增施氮肥是玉米大幅度增产的关键性措施。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彼此提高肥效,氮磷钾适宜配比为1:(0.33~0.47):(0.47~O.61),不同品种最适密度不同,掖单13号和沈试26号为4100~4200株/mu,海单2号和6107/340为38OO~3900株/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掖单13号 栽培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