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权均值GM(1,1)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史雪荣 王钟羡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3年第3期91-94,共4页
通过数据处理,寻求一种改进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方法 文中首先论证了加权均值生成的若干相关性质,然后将加权均值生成法运用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 计算结果表明,加权均值GM(1,1)模型比传统的GM(1,1)模型有所改进,精度得到... 通过数据处理,寻求一种改进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方法 文中首先论证了加权均值生成的若干相关性质,然后将加权均值生成法运用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建模过程 计算结果表明,加权均值GM(1,1)模型比传统的GM(1,1)模型有所改进,精度得到提高 并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应力集中问题,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表明,加权均值GM(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改进gm(1 1)模型 加权均值生成法 建模过程 应力集中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和改进MUGM(1,m,w)的导弹装备故障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建忠 徐廷学 +1 位作者 叶文 张磊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2-837,共6页
针对现代导弹装备系统组成复杂、结构关系模糊、特征参数获取不完整和不确定,造成其故障预测实现困难的问题,借鉴数据融合技术和灰色预测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和改进多因素新陈代谢不等时距加权灰色预测模型(improved multi-vari... 针对现代导弹装备系统组成复杂、结构关系模糊、特征参数获取不完整和不确定,造成其故障预测实现困难的问题,借鉴数据融合技术和灰色预测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和改进多因素新陈代谢不等时距加权灰色预测模型(improved multi-variables metabolism unequal interval weighted grey model,IMUGM(1,m,w))的导弹装备故障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引入加权因子w的方式建立多因素不等时距加权灰色预测模型(UGM(1,m,w)),再通过初始值改进、残差修正、新陈代谢思想相结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改进;然后以特定个体的历史监测数据为基准,计算同类产品和特定个体的相应预测值及其与特定个体性能退化数值的Euclid距离,并根据Euclid距离确定隶属度权值,基于加权思想建立特定个体的性能退化模型,最后结合实时监测数据依次更新性能退化数据、Euclid距离、隶属度权值和性能退化模型,实现导弹装备故障预测,实例仿真及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 灰色预测模型(gm(1 1)) 多因素不等时距加权灰色预测模型(Ugm(1 m w))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觉模糊GM(1,1)模型及其在灰色发展决策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鹏 朱建军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92,共6页
研究了以直觉模糊数为对象的GM(1,1)模型并运用到灰色发展决策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核和灰度的内涵,将直觉模糊数的犹豫度和记分函数结合构建了直觉模糊数序列GM(1,1)预测模型,从而实现了直觉模糊数的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变权原理... 研究了以直觉模糊数为对象的GM(1,1)模型并运用到灰色发展决策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核和灰度的内涵,将直觉模糊数的犹豫度和记分函数结合构建了直觉模糊数序列GM(1,1)预测模型,从而实现了直觉模糊数的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变权原理提出了基于直觉模糊数的灰色发展决策方法。最后,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模糊数 gm(1 1)模型 灰色发展决策 变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GM(1,1)的三种负荷预测模型及其组合 被引量:5
4
作者 阮仁俊 刘天琪 吴安平 《南方电网技术》 2009年第3期54-58,共5页
SCGM(1,N)模型是灰色预测理论在传统GM(1,1)上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首次将单变量的SCGM(1,1)模型应用于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分别阐述了简化SCGM(1,1)模型、均值SCGMmv(1,1)模型、拓广SCGMa0(1,1)模型的原理和特点,并应用于实例。同时将精... SCGM(1,N)模型是灰色预测理论在传统GM(1,1)上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首次将单变量的SCGM(1,1)模型应用于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分别阐述了简化SCGM(1,1)模型、均值SCGMmv(1,1)模型、拓广SCGMa0(1,1)模型的原理和特点,并应用于实例。同时将精度较高的后两种模型和GM(1,1)模型进行固定权值和变权组合,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法预测准确,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是中长期负荷预测新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 SCgm(1 1)模型 简化模型 均值模型 拓广模型 组合预测 变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M(1,1)模型的管壁结蜡厚度增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靳文博 秦大鹏 +2 位作者 孙辰 陈景皓 王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63-2570,共8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蜡沉积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灰色理论和相关数据变换方法建立了改进GM(1,1)模型。在掌握传统GM(1,1)模型建模步骤的基础上,基于弱化缓冲算子的基本原理和线性变换方法对GM(1,1)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均方差比、小概率... 为了进一步分析蜡沉积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灰色理论和相关数据变换方法建立了改进GM(1,1)模型。在掌握传统GM(1,1)模型建模步骤的基础上,基于弱化缓冲算子的基本原理和线性变换方法对GM(1,1)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均方差比、小概率误差及平均相对误差对比分析了传统模型和改进GM(1,1)模型的精度。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弱化缓冲算子作用后的改进模型较传统模型有更高的精度;采用缓冲算子结合线性变换方法所建改进模型的精度较好,其精度高于仅考虑缓冲算子时的改进模型;线性变换函数中常数R的改变会影响改进模型的精度,合理选择R有助于模型达到更高的精度;应用弱化缓冲算子结合线性变换方法建立改进模型来研究管壁结蜡厚度的增长规律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结蜡厚度 弱化缓冲算子 线性变换 改进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GM(1,1)模型参数估计的加权最小二乘方法 被引量:19
6
作者 何霞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7,共5页
研究了灰色GM(1,1)模型参数估计问题.针对灰色GM(1,1)模型参数估计一般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而出现稳健性不好的情况,提出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并对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模型参数估计从数学上进行了严格证明,不仅使得其与传统... 研究了灰色GM(1,1)模型参数估计问题.针对灰色GM(1,1)模型参数估计一般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而出现稳健性不好的情况,提出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并对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模型参数估计从数学上进行了严格证明,不仅使得其与传统灰色GM(1,1)模型参数求解的形式一致,而且使得模型参数求解变得简单易行.计算实例说明,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模型参数估计的灰色GM(1,1)模型具有很好的精度和稳健性,因而使得灰色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gm(1 1)模型 加权最小二乘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在GM(1,1,λ)模型上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晓曦 张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44-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带有动态自适应惯性权重和随机变异策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每次迭代时,算法可根据粒子的适应度变化动态改变惯性权重,从而使算法具有动态自适应性。当用早熟判断机制判断算法陷入早熟收敛时,采用随机变异策略使其跳出局部最... 提出了一种带有动态自适应惯性权重和随机变异策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每次迭代时,算法可根据粒子的适应度变化动态改变惯性权重,从而使算法具有动态自适应性。当用早熟判断机制判断算法陷入早熟收敛时,采用随机变异策略使其跳出局部最优。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GM(1,1,λ)模型的求解,具体实例表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能够显著提高GM(11,λ)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 λ)模型 粒子群优化 动态自适应惯性权重 随机变异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GM(1,1)模型对地铁开挖沉降的预测 被引量:8
8
作者 戴文亭 王振 +1 位作者 王宇放 王琦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1-577,共7页
为了提高GM(1,1)模型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量预测的精度,预防较大沉降或其他危险出现,提出了改进GM(1,1)模型预测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原始序列个数建立起来的预测值并确定最佳原始序列个数后,对GM(1,1)模型进行优化,并对构造背景值进... 为了提高GM(1,1)模型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量预测的精度,预防较大沉降或其他危险出现,提出了改进GM(1,1)模型预测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原始序列个数建立起来的预测值并确定最佳原始序列个数后,对GM(1,1)模型进行优化,并对构造背景值进行优化.通过缓冲算子对原始序列进行优化,之后再构造背景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背景值对模型的预测影响较小,缓冲算子在原始序列变化较大、变化不平顺时优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暗挖法 地表沉降预测 灰色理论 gm(1 1)模型 缓冲算子 背景值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背景值双变权GM(1,1)中长期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王彤 张凯 +4 位作者 杨军 刘瑞 张浩祥 周晓 涂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6-50,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GM(1,1)模型在中长期预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较大偏差问题,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拓宽其应用范围,结合全信息变权弱化缓冲算子、全信息加权平均法、Newton-Cotes公式和三次牛顿插值公式,从原始数据变换、背景值重构、初始条件优化... 为了解决传统GM(1,1)模型在中长期预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较大偏差问题,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拓宽其应用范围,结合全信息变权弱化缓冲算子、全信息加权平均法、Newton-Cotes公式和三次牛顿插值公式,从原始数据变换、背景值重构、初始条件优化3个方面对传统GM(1,1)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重构背景值双变权GM(1,1)中长期预测模型。用西安市年供水量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精度检验等级为一级,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可用于西安市年供水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模型 变权弱化缓冲算子 加权平均法 中长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变权缓冲GM(1,1)模型在GPS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定邦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79-184,共6页
GPS卫星钟差预报时,传统GM(1,1)模型对存在跳变和扰动因素的卫星钟差数据预报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报精度,提出应用缓冲算子改善原始数据的光滑度,而现实中传统的缓冲算子大都是固定不变的,作用强度不可调,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些问... GPS卫星钟差预报时,传统GM(1,1)模型对存在跳变和扰动因素的卫星钟差数据预报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报精度,提出应用缓冲算子改善原始数据的光滑度,而现实中传统的缓冲算子大都是固定不变的,作用强度不可调,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引入变权缓冲算子结合加权背景值,通过搜索寻优算法以拟合值和实际值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选择最优变权缓冲系数和背景权值,从而构建双变权缓冲GM(1,1)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GPS卫星钟,优化的模型相比传统GM(1,1)模型的预报精度改善效果不同,其中对铯钟提高不明显,对铷钟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钟差预报 变权缓冲算子 加权背景值 双变权缓冲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非等间距GM(1,1)-BP模型的导弹退化状态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廷学 刘崇屹 +2 位作者 朱桂芳 唐玲 刘沛纹 《现代防御技术》 2019年第3期128-136,共9页
为提高导弹退化状态预测的精度,结合导弹测试数据不等时间间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非等间距GM(1,1)-BP模型的导弹退化状态预测方法。对传统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背景值和初始条件进行优化,引入新陈代谢思想,在此基础上,构造灰色... 为提高导弹退化状态预测的精度,结合导弹测试数据不等时间间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非等间距GM(1,1)-BP模型的导弹退化状态预测方法。对传统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背景值和初始条件进行优化,引入新陈代谢思想,在此基础上,构造灰色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序列,进而建立差值序列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还原得到最终预测值,提高了预测精度。此设计方法结合了灰色模型对趋向性数据的预测优势和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达到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导弹测试数据的预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间距gm(1 1)模型 背景值优化 初始条件优化 新陈代谢 BP神经网络 权值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耦合协调性分析
12
作者 熊鹰 蒋一心 陈斯玄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1,共10页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探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TOPSIS法、标准差椭...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探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TOPSIS法、标准差椭圆对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5 a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承载力在研究年间呈波动上升状态,由警戒转变为良好状态,水资源承载力中心总体向承载力较低的西南方向移动;系统间的耦合度除2012年外均达高水平耦合阶段,且耦合协调度评价值由濒临失调逐渐转变为良好协调,系统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占比、城镇化率、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是与水资源承载力关联性最强的3个因子;未来5 a水资源承载力发展呈现向好态势。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合理规划利用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CRITIC-TOPSIS模型 耦合协调度 关联度 gm(1 1)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权组合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状况指数预测
13
作者 李海莲 周思汝 +2 位作者 李清华 刘忠磊 贾卫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以某高速公路若干路段为工程背景,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影响路面破损的关键因素,基于GM(1,N)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进行预测,结合组合原理和赋权思想提出3种变权组合预测模型.通过误差检验对各模型予以综合评价,变... 以某高速公路若干路段为工程背景,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影响路面破损的关键因素,基于GM(1,N)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对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进行预测,结合组合原理和赋权思想提出3种变权组合预测模型.通过误差检验对各模型予以综合评价,变权组合预测模型能充分利用各模型的优势,有效提高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的准确性,并根据特定路段预测结果择优选取.4个路段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21×10^(-5)、4.24×10^(-5)、2.13×10^(-5)、4.22×10^(-3).路面损坏状况作为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组成部分,需要准确把握路面损坏状况指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 gm(1 N)模型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变权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优化组合的PSO-SVR-NGM边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晴文 裴华富 +1 位作者 宋怀博 朱鸿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9-958,共10页
基于边坡监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是边坡变形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方法。但是单一预测模型的形式和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不同模型对数据的利用程度也有所差别,往往不能充分运用已知信息,导致模型精度不高,适用性不强。针对单一预测模... 基于边坡监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是边坡变形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方法。但是单一预测模型的形式和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不同模型对数据的利用程度也有所差别,往往不能充分运用已知信息,导致模型精度不高,适用性不强。针对单一预测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熵权法的PSO-SVR-NGM优化组合模型。该模型结合高精度变权缓冲NGM(1,1,k,c)模型和PSO-SVR模型,能够减小单一预测模型的误差,大幅度提高预测精度。首先通过引入变权缓冲算子λ和背景值权重系数η、κ改进无偏NGM(1,1,k,c)模型,构建新的3参数变权缓冲NGM(1,1,k,c)模型。结合最大灰色关联度和最小平均相对拟合误差重新构造粒子群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提出的变权缓冲模型进行搜索寻优,确定最佳的参数组合。然后通过熵权法对改进的变权缓冲NGM(1,1,k,c)模型和PSO-SVR模型进行赋权建立优化组合模型。最后,将该组合模型应用于3个不同变形特征的边坡工程中,并与其他单一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模型,本文所提出的组合模型的拟合和预测误差较小,与原始位移数据的相关性较好,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边坡变形规律,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性。同时组合模型的提出与发展也促进了单一模型的优化改进,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权缓冲算子 变权缓冲Ngm(1 1 k c)模型 粒子群优化 支持向量机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下早龄期混凝土强度演变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学鹏 张戎令 +3 位作者 杨斌 肖鹏震 王小平 龙朝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213,共9页
为了研究冻融-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对早龄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新疆若羌地区实际环境条件,对三种水胶比的早龄期混凝土分别进行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冻融-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工况下的耐久性试验,分析不同环境作用工况与水胶比... 为了研究冻融-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对早龄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新疆若羌地区实际环境条件,对三种水胶比的早龄期混凝土分别进行冻融循环、硫酸盐腐蚀、冻融-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工况下的耐久性试验,分析不同环境作用工况与水胶比交互作用下早龄期混凝土强度经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制。同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与遗传算法,建立早龄期混凝土强度的变权缓冲GM(1,1)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同环境作用工况下,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早龄期混凝土抗蚀系数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并且在腐蚀终期,水胶比与早龄期混凝土抗蚀系数呈负相关。在同水胶比条件下,相较于单一冻融循环工况,冻融-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工况对早龄期混凝土抗蚀系数终值的影响程度更高。早龄期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的最大平均预测误差仅为1.893%,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可为寒冷、盐渍土地区混凝土结构服役状态评估提供参考;通过预测模型对不同环境作用工况下早龄期混凝土进行耐久性评估,可知:冻融循环作用下,0.26、0.32、0.38水胶比的早龄期混凝土预测服役寿命分别是75.3 a、24.6 a、15.3 a,而在冻融-硫酸盐腐蚀耦合作用工况下,同水胶比下早龄期混凝土预测服役寿命缩短至30.7 a、22 a、12.7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硫酸盐腐蚀耦合 早龄期混凝土 强度演变规律 遗传算法 变权缓冲gm(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艳霞 邱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8-265,共8页
[目的]揭示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厘清其演绎规律,助力黄河流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方法]基于2012—2021年统计数据,选取黄河流域58市州为研究单元,通过PSR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了黄河流域... [目的]揭示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厘清其演绎规律,助力黄河流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方法]基于2012—2021年统计数据,选取黄河流域58市州为研究单元,通过PSR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了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绎规律,运用莫兰指数揭示其空间自相关问题,最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探究了其未来趋势。[结果](1)时间序列演化上,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逐年向好的发展态势,10年间经历了从“敏感级”向“良好级”的提升;(2)空间格局演化上,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呈现“大杂居,小聚集”的特征,始终表现出“下游最优、中游次之、上游最差”的阶梯状分布格局;(3)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空间正相关,集聚特征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下游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中上游青海、甘肃、陕西部分地区;(4)2022—2025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将保持平稳上升,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将保持在“良好级”。[结论]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持续向好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流域沿线地区应持续促进土地生态系统治理与联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黄河流域 熵权TOPSIS模型 灰色预测gm(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权重组合模型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涛 杨路华 +2 位作者 张玮婷 王妍 高立川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7,共9页
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筛选出节水灌溉面积为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考虑关键因素与时间序列两方面,基于逐步回归法、GM(1,1)模型和Logistic生长模型构建变权重组合模型。变权重组合... 通过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筛选出节水灌溉面积为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关键因素。考虑关键因素与时间序列两方面,基于逐步回归法、GM(1,1)模型和Logistic生长模型构建变权重组合模型。变权重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各单项模型,模拟效果与实际符合度高,适用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预测。最后采用变权重组合模型对广东省2023-2035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预测分析。2023-2035年广东省灌溉水有效系数逐年提高,其中2035年预测值达到0.679 2,高于全国绝大多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现状值。变权重组合模型预测法可为农业水资源规划与灌溉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逐步回归法 灰色gm(1 1)模型 Logistic生长模型 变权重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
18
作者 陈知椿 彭玉玲 梁嘉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35-42,共8页
以湖北省为例,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法、综合指数法、障碍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湖北省2015—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分析,基于GIS对研究区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预测2022—2027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趋... 以湖北省为例,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法、综合指数法、障碍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湖北省2015—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分析,基于GIS对研究区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预测2022—2027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快速增长,只在2016年、2019年因经济大环境、自然灾害与突发传染病有所下降,2021年已达到较安全区间;研究期间湖北省土地结构较合理,未发生明显改变,仍有上升空间,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守但耕地面积的保持工作仍然不容忽视;障碍度从响应层转至压力、状态层,主要限制因子转移为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耕地面积比重,这是今后调控的重点;2022—2027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将保持较安全,之后可能突破至安全,发展趋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预测 PSR模型 熵权法 障碍度模型 gm(1 1)模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及调控 被引量:16
19
作者 余文波 蔡海生 +1 位作者 张莹 吕博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9-196,共8页
让绿色主导发展方向,有利于湖北省建成生态省。以湖北省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灰色预测模型等对2005-2014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并对2015-2020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预测,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湖北省... 让绿色主导发展方向,有利于湖北省建成生态省。以湖北省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灰色预测模型等对2005-2014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并对2015-2020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预测,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5年0.459 6(中警)到2014年0.365 5(轻警),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2)用GM(1,1)模型预测湖北省2016年生态安全值为0.354 5(轻警)、2020年为0.295 0(轻警),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朝着"无警"发展。(3)从准则层障碍度来看,压力层从2005年到2014年呈现着快速下降趋势,而状态层和响应层障碍度逐年趋同;制约其向"无警"等级指标有:自然保护区比重、万元GDP能耗、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第三产业比重、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等,这是今后调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预警 熵权法 gm(1 1) 障碍度模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构建灰色预测模型的新算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军平 樊文侠 +1 位作者 敬忠良 王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3-616,共4页
针对传统的GM(1,1)建模方法,对于历史数据采取等权处理的局限性,提出了GM(1,1)建模的新算法,不同的历史数据在预测值中具有不同的权重,并且解决了确定权值的学习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灰色预测模型 权值学习算法 gm(1 1)模型 参数辨识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