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预测
1
作者 张益 刘聪 +5 位作者 魏峰 何右安 陆红军 朱鹏宇 宁崇如 李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87,共7页
为解决预测油井见水时间因没有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油井见水时间预测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计算... 为解决预测油井见水时间因没有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导致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问题,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油井见水时间预测模型,并分析各影响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的见水时间与油藏实际见水时间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仅6.99%。应力敏感效应和避水高度与见水时间呈正相关性;原油黏度、产液强度、启动压力梯度系数、压敏效应及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与见水时间呈负相关性。该模型对低渗透底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水时间 低渗透底水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心涡轮可变喷嘴激波优化研究
2
作者 程江华 杨世龙 +1 位作者 刘正先 李孝检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3-470,共8页
针对某型增压器涡轮可变喷嘴,在大膨胀比、小开度工况下实施激波优化研究.首先引入可兼顾全局与局部特性的Hicks-Henne函数对喷嘴叶型进行参数化设计,然后提出了静压周向梯度最大值加权方法来量化喷嘴激波强度,最后基于径向基函数和NSGA... 针对某型增压器涡轮可变喷嘴,在大膨胀比、小开度工况下实施激波优化研究.首先引入可兼顾全局与局部特性的Hicks-Henne函数对喷嘴叶型进行参数化设计,然后提出了静压周向梯度最大值加权方法来量化喷嘴激波强度,最后基于径向基函数和NSGA-Ⅱ遗传算法实施了喷嘴叶型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喷嘴激波等效强度降低68.88%、总压损失减小25.77%、涡轮绝热效率增大3.57%及流量变化不超过4%,实现了在不降低涡轮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削弱可变喷嘴激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涡轮 可变喷嘴 激波优化 静压周向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变质量流动压降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汪志明 肖京男 +1 位作者 王小秋 魏建光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29,共4页
水平井由于壁面孔眼流体的流入,造成沿水平井筒为流量不断增加的变质量流动。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螺旋射孔钢管为实验管材,对壁面孔眼入流对主流压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比的增加,管中压降增大;由于入流与主流的... 水平井由于壁面孔眼流体的流入,造成沿水平井筒为流量不断增加的变质量流动。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螺旋射孔钢管为实验管材,对壁面孔眼入流对主流压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比的增加,管中压降增大;由于入流与主流的掺混,将会造成一定附加压降,该值的大小与加速度压降和注入比两者间的比值成线性关系。考虑不同注入比条件,建立了井筒流动压降新模型,井筒中流动总压降为射孔管摩阻压降与附加压降两者之和,模型计算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仅为7.5%,精度高于其他理论模型,从而为井筒流动和油藏流动耦合计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射孔完井 变质量流动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筒流体变质量流动压力梯度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于乐香 周生田 张琪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8,共2页
建立了水平井筒油藏流体从管壁流入时孔眼段流体压力梯度模型 ,讨论了井筒有效管壁摩擦系数对流体压力梯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同时考虑井筒流体流动和油藏渗流的井筒油藏耦合模型 ,该模型将Dikken模型中沿整个水平段单位长度生... 建立了水平井筒油藏流体从管壁流入时孔眼段流体压力梯度模型 ,讨论了井筒有效管壁摩擦系数对流体压力梯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同时考虑井筒流体流动和油藏渗流的井筒油藏耦合模型 ,该模型将Dikken模型中沿整个水平段单位长度生产指数为常数的假定进行了推广。在给定条件下对压力降模型进行了讨论 ,计算了单个孔眼段的压力损失。计算结果表明 ,水平井段较长或产量较高时 ,水平段流体压力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力梯度 变质量流动 射孔段 模型 油藏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非稳态计算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周英芳 王晓冬 +1 位作者 李斌会 杨清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7,共5页
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是我国今后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潜力措施之一。相对渗透率曲线作为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基础数据,在引入动态变化的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SPG)后,分析了水驱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方程特征,在此... 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是我国今后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潜力措施之一。相对渗透率曲线作为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基础数据,在引入动态变化的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SPG)后,分析了水驱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方程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推导了低渗透岩心水驱油相对渗透率的算法。结果表明水相的相对渗透率包含了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油相的相对渗透率算法的形式和传统的JBN方法的形式一致,然而形式一样却不表示计算结果也一样。算例表明新算法得到的低渗透岩心水驱油相对渗透率要比传统JBN方法的值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相对渗透率 非稳态 变启动压力梯度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州油田水平井水平段压降计算及测试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长银 姬生柱 王希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共3页
水平井水平段的流动为变径入流量的变质量流动,根据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水平段流动的压力梯度基本方程;通过不同位置的采液指数变化,表征水平井筒中的流动与油藏渗流的耦合,考虑孔眼入流情况下的管壁摩阻系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水平井水... 水平井水平段的流动为变径入流量的变质量流动,根据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水平段流动的压力梯度基本方程;通过不同位置的采液指数变化,表征水平井筒中的流动与油藏渗流的耦合,考虑孔眼入流情况下的管壁摩阻系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水平井水平段压降计算模型及方法.水平段压力损失由摩阻压力损失、加速压力损失、混合压力损失以及势能压力损失等四部分组成.对肇州油田州62-平61井水平段压降进行了计算,并在相同生产条件下进行了测试,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6%.计算表明,肇州油田9口水平井的水平段总压降大约在0.048~0.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降计算 变质量流动 流动耦合 压力梯度 肇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压力梯度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3
7
作者 崔海清 李楠 +1 位作者 杨立国 宋兴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建立给定流量条件下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瞬时压力梯度方程,给出这种流动的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以HPAM水溶液为例,对其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时均压力梯... 建立给定流量条件下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瞬时压力梯度方程,给出这种流动的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以HPAM水溶液为例,对其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时均压力梯度进行数值计算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环空偏心度对时均压力梯度有明显影响,内管冲程和冲次对时均压力梯度的影响不明显;试验验证了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系数二阶流体 偏心环空 轴向往复运动 非定常流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敏效应的变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型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承龙 李敏 何鑫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9,共9页
特低渗透油藏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而目前已有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中仅体现静态启动压力梯度,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往往偏差较大。利用非... 特低渗透油藏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而目前已有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中仅体现静态启动压力梯度,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往往偏差较大。利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及压敏效应公式等,以长垣外围扶余油层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模型,并以朝阳沟油田C区块为例分析了压力、渗透率、启动压力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开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油井渗透率、地层压力及产量大幅度下降;C区块油井井底附近,渗透率下降21.33%,启动压力梯度增加26.94%;采用小井距,同时提高储层渗透性可有效提高产量。研究成果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敏效应的变启动压力梯度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承龙 赵国忠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4,共8页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影响显著,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严重制约油田生产。目前已有的特低渗透油藏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模型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与...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影响显著,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严重制约油田生产。目前已有的特低渗透油藏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模型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基于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压敏效应公式,分析了压敏效应对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变启动压力梯度模型,推导了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五点法、四点法和反九点法井网产量计算模型以及启动系数计算模型。实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可用于评价不同井网条件下储层动用状况,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面积井网 产量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井阶段温度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璐 刘月田 +1 位作者 葛涛涛 陈民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9-513,共5页
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中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受流度影响。在油藏注蒸汽开采过程中,压力传播将受到储层内温度分布的制约,因此,开井生产阶段储层内的加热范围和温度分布情况的研究是确定油藏蒸汽吞吐极限动用半径的基础。... 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中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受流度影响。在油藏注蒸汽开采过程中,压力传播将受到储层内温度分布的制约,因此,开井生产阶段储层内的加热范围和温度分布情况的研究是确定油藏蒸汽吞吐极限动用半径的基础。文中运用马克斯-兰根海姆油藏热力学模型,建立了水平井蒸汽吞吐注汽阶段加热半径计算模型、焖井结束后加热区平均温度计算模型、开井生产加热区平均温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开井生产阶段温度分布计算模型,研究了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阶段加热区内温度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相比天然能量开采,注蒸汽开采将增大水平井的极限动用半径;在水平井蒸汽吞吐生产阶段,沿着水平井段的径向方向,渗流过程转变为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流动形式,其压力传播特征与定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稠油油藏 水平井 蒸汽吞吐 变启动压力梯度 极限动用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外围油田低渗透裂缝发育储层缝控窜流通道发育井层及方向精准判识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沙宗伦 姚兰 李承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2,共10页
针对已有窜流通道判识方法考虑因素不全面、不适用于裂缝发育储层的问题,按照“识裂缝、判趋势、定方向”的思路,注水井以剖面测试数据为主、采油井以全井生产数据为主,创建流度分析法识别裂缝发育井层,明确窜流层位;集成发展以隶属度... 针对已有窜流通道判识方法考虑因素不全面、不适用于裂缝发育储层的问题,按照“识裂缝、判趋势、定方向”的思路,注水井以剖面测试数据为主、采油井以全井生产数据为主,创建流度分析法识别裂缝发育井层,明确窜流层位;集成发展以隶属度区间函数、主客观组合赋权为核心的模糊数学分析法,判别注采井窜流趋势;首次建立面积井网注入水推进速度计算模型,制定小层级窜流通道判别标准,实现小层级窜流通道的有效识别。结果表明,C45区块发育各类程度窜流通道共14条,与示踪剂测试结果相近;从注入水推进速度计算结果看,误差仅为5.94%;新方法可有效解决假性窜流通道及多向连通作用影响,实现窜流通道的精准识别。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大庆外围油田的资源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井层 小层级窜流通道 变启动压力梯度 注入水推进速度 假性窜流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敏感的稠油油藏变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瑞忠 倪庆东 +3 位作者 张春光 张凤博 郜益华 蔺靖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62,共9页
稠油油藏由于其高黏度特性,因此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表现出非达西渗流的特点。以达西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软件未充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与压敏效应对油田生产指标的影响。鉴于实际储层的非均质性,在考虑压敏效应的基础上,将启动压力梯... 稠油油藏由于其高黏度特性,因此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表现出非达西渗流的特点。以达西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软件未充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与压敏效应对油田生产指标的影响。鉴于实际储层的非均质性,在考虑压敏效应的基础上,将启动压力梯度处理成与流度相关的变量并考虑其方向性,从而建立稠油油藏变启动压力梯度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与线性化,全隐式求解压力与饱和度,将模拟器前后处理模块对接ECLIPSE,对典型稠油区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器应用于矿场实际模型研究渗流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会减小水驱波及面积,加剧非活塞现象与层间矛盾,同时压敏效应会降低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非均质 变启动压力梯度 压敏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压敏效应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承龙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2期56-61,126,共7页
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未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注采井间驱替压力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该研究通过建立考虑压敏效应油水井附近驱替压力公式及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 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未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注采井间驱替压力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该研究通过建立考虑压敏效应油水井附近驱替压力公式及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基于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推导了考虑压敏效应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并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大,注入压力越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越高,采油井井底流压越小,压敏效应影响越小,启动压力梯度越小,技术极限井距越小。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比,所建模型计算技术极限井距需要进一步缩小,平均缩小10 m以上;Y-4-W1井组根据文中计算结果优化设计压裂规模后,实现了有效驱替。该研究成果可为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技术极限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变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锐尧 李军 柳贡慧 《石油科学通报》 2022年第4期564-575,共12页
为了提升注空心球变梯度控压钻井中井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并准确掌握井筒压力的分布规律,研制了以球形过滤塞和金属过滤网为核心结构的新型井下过滤分离器,对其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多孔介质模型对过滤结构进行模拟,并引入... 为了提升注空心球变梯度控压钻井中井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并准确掌握井筒压力的分布规律,研制了以球形过滤塞和金属过滤网为核心结构的新型井下过滤分离器,对其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多孔介质模型对过滤结构进行模拟,并引入欧拉多相流模型对钻井液和空心球混合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注入速度或空心球体积分数对过滤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基于自主研制的变梯度控压钻井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过滤分离器分离效率的敏感性试验,研究了泵排量、空心球体积分数、密度和直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依据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所得分离效率,并考虑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井筒温度和压力对流体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单相流条件下瞬态井筒温压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差分和高斯赛德尔迭代方法分别对模型进行离散和求解,对不同变梯度参数(如分离器位置、数量、空心球体积分数或密度等)条件下的井筒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滤分离器可以显著提升分离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8.5%;环空压力在过滤分离器位置处存在明显的拐点,总体呈折线形分布且拐点位置、数量与分离器的位置和数量同步变化;井筒压力与分离器数量、分离器距离井口的深度以及空心球体积分数呈负相关,与空心球密度和排量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以为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梯度钻井 过滤分离器 分离效率 压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产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郝 李承龙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3期77-80,共4页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目前已有的产量计算方法未同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特低渗透油藏...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目前已有的产量计算方法未同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利用压敏效应公式等,建立了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产量计算模型,并以朝阳沟油田C区块为例,分析了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计算C区块累计产量,计算精度提高了4.17%,其中27口采油井产量计算误差小于5%,模型计算结果更符合矿场实际情况。研究成果完善了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可为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变启动压力梯度 压敏效应 朝阳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因素的低渗透气藏压裂井产能公式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鹏 魏俊 +5 位作者 张志军 吴东明 吴慎渠 徐浩 徐良 华科良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1期34-37,43,共5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低渗透气藏压裂井产能,应综合考虑产能影响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渗透气藏启动压力梯度与储层平均渗透率呈幂函数关系,介质变形作用使得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效应较为严重;滑脱效应使得气体渗流阻力减少,气井产能增...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低渗透气藏压裂井产能,应综合考虑产能影响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渗透气藏启动压力梯度与储层平均渗透率呈幂函数关系,介质变形作用使得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效应较为严重;滑脱效应使得气体渗流阻力减少,气井产能增大。因此基于保角变换原理,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滑脱效应、变启动压力梯度因素的压裂井产能预测模型,并研究了各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敏感系数的增大,气井产量下降,且对低井底流压影响更大;井底流压越低,气井产量随滑脱系数的增大而变化的越明显;启动压力梯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对于低渗透气藏压裂井产能的预测,需要考虑多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压裂井 产能方程 变启动压力梯度 应力敏感 滑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宇 何鑫迪 李承龙 《复杂油气藏》 2020年第3期62-66,共5页
特低渗透油藏受压敏效应影响大,而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未考虑压敏效应对注采井间驱替压力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区块难以建立有效驱替,降低了开发效果和效益。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研究通过... 特低渗透油藏受压敏效应影响大,而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未考虑压敏效应对注采井间驱替压力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区块难以建立有效驱替,降低了开发效果和效益。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研究通过建立考虑压敏效应油水井附近驱替压力公式及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基于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推导了考虑压敏效应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并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越高、注入压力越大、采油井井底流压越小、压敏效应影响越小,技术极限井距越小;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比,采用所建模型计算技术极限井距需进一步缩小,平均缩小10 m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技术极限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圆形管道中的脉冲流动
18
作者 白革命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43-146,共4页
在半圆形管道中,周期振荡的压力梯度驱动不可压粘性牛顿流体的流动,运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半圆形管道内N-S(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速度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无量纲压强梯度有关的参数A和震荡雷诺数Re对速度剖面f的影响.结果... 在半圆形管道中,周期振荡的压力梯度驱动不可压粘性牛顿流体的流动,运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半圆形管道内N-S(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速度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无量纲压强梯度有关的参数A和震荡雷诺数Re对速度剖面f的影响.结果说明速度振幅随参数A减少而减少,随Re减少而增加,而且出现脉动流速度的"环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梯度振荡 半圆形管道 脉冲流 分离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质量流的变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
19
作者 张锐尧 王文明 +3 位作者 樊鹏 巨江涛 李军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了探究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被分离的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动态质量流对井筒温压场的影响规律,考虑动态质量流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影响、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多梯度参数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瞬态井筒... 为了探究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被分离的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动态质量流对井筒温压场的影响规律,考虑动态质量流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影响、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多梯度参数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瞬态井筒温度压力耦合场模型,结合经典模型和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了传统钻井、双梯度钻井和考虑动态质量流变梯度钻井井筒温压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弥补了以往模型只考虑多梯度参数所导致的预测误差,利用经典模型和测试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精度最高可以提升7%;动态质量流会减小分离器处环空温度约5℃,使得分离口处的钻井液密度增大,井底压力升高1.75~3.05 MPa;井筒压力在分离器处存在拐点,整体呈“折线形”分布,分离器位置和数量与拐点的位置数量相同。该研究可以为多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和控压钻井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梯度钻井 动态质量流 传热与传质 井筒温压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