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n-Line Modeling Based Kalman Filtering Process for Time-Interval-Variable Sequences with Application to Astronomic Surveying
1
作者 韩建国 孙才红 李彦琴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3年第2期52-56,共5页
The problem of variable sampling time interval which appears in application of Kalman Filtering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iltering process with or without present transition matrix is suggested, then an appli... The problem of variable sampling time interval which appears in application of Kalman Filtering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iltering process with or without present transition matrix is suggested, then an application experiment for astronomical surveying is introduced. In this process, the known stochastically variable sampling time intervals play the roles as deterministic input sequences of the state-space descrip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trix and (if needed) state transition matrix can be established by performing real-time and structure-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man filtering variable sampling time interval Real-time and structure-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在地质分析中的若干难点及应用现状
2
作者 袁静 李迎春 +3 位作者 谭桂丽 黄海波 张华 刘娇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具有无损、快速、环保和分析精度高等特点,常作为地质样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地质样品的矿物组成、物理结构特征(如尺寸、形状和分层等)和化学成分(如元素组成、化学形态等)的复杂性与多样...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具有无损、快速、环保和分析精度高等特点,常作为地质样品中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地质样品的矿物组成、物理结构特征(如尺寸、形状和分层等)和化学成分(如元素组成、化学形态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XRF在地质样品分析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本文从小样品量和珍贵样品的分析、XRF的散射效应的应用、易挥发元素分析、变价元素分析和稀有金属分析等方面,对XRF在地质分析中的难点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指出制备易于保存和便于反复测量的小尺寸样片是小样品量和珍贵样品XRF分析的合适方法;XRF散射效应可用于成分未知的样品中更多化学成分信息的获取以及异质性样品原位分析误差的校正;超细粉末制样、稳定剂的加入和标准加入法建立工作曲线是解决易挥发元素XRF分析困难的方法。认为元素的特征X射线相对强度可用于变价元素价态和形态的分析;优化校准曲线、降低熔融制样的稀释比、高压激发和改善谱线重叠干扰是解决稀有金属分析困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小样品量和珍贵样品 散射效应 易挥发元素 变价元素 稀有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nal difference-based deadband H_∞ control approach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ith limited resources
3
作者 Yingying Liu Weiwei Che Yunkai Ch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573-583,共11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signal difference-based dead- band H∞ control approach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CSs) with limited resources. The effects of variable network-induced de- lays, sampling intervals an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signal difference-based dead- band H∞ control approach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CSs) with limited resources. The effects of variable network-induced de- lays, sampling intervals and data transmitting deadbands are con- sidered simultaneously and the model of the NCS is presented. A Lyapunov functional is adopted,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bounds of net- work delay (BND), the bounds of sampling interval (BSI) and the bounds of transmission deadband (BTD). In the meanwhile, the new H∞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ontroller design conditions for the NCSs are proposed, which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of BND, BSI, BTD and the system's performance. Three exampl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data traffic, but also guarantees the system asymptotically sta- ble and achieves the prescribed H∞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NCS) H∞ control vari-able network-induced delay variable sampling interval transmission deadb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RT^(*)-DR算法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 被引量:11
4
作者 商德勇 汪俊杰 +1 位作者 樊虎 索双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9-1160,共12页
为使机械臂在障碍物环境下快速规划较优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采样的改进RRT^(*)-DR路径规划算法,将整个规划过程分为快速探索路径和优化初始路径两个步骤。首先利用半目标导向扩展快速探索,找到连接起始点和目标点的路径。随后... 为使机械臂在障碍物环境下快速规划较优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采样的改进RRT^(*)-DR路径规划算法,将整个规划过程分为快速探索路径和优化初始路径两个步骤。首先利用半目标导向扩展快速探索,找到连接起始点和目标点的路径。随后利用动态区域采样方法,始终在当前最优路径的周边范围内采样,优先密化当前最优路径附近的节点树,节省计算资源,使初始路径经过迭代快速向渐进最优路径收敛。同时,提出一种近障碍节点变步长机制,有选择性地缩短靠近障碍节点的扩展步长,可有效减少碰撞检测失败次数,提高算法效率。最后,在MATLAB和ROS系统下进行路径规划算法仿真,结果表明RRT^(*)-DR算法可在更短时间内实现路径规划,同时有效缩小路径代价。进一步通过实体机器人路径规划避障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路径规划 动态采样区域 变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参数自适应EWMA SR控制图及其变采样间隔设计
5
作者 唐安安 胡雪龙 +1 位作者 谢富鹏 孙金生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本文基于Wilcoxon符号秩(Signed Rank, SR)检验统计量,提出了一种非参数自适应指数加权移动平均(Adaptive 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AEWMA)控制图。所提出的AEWMA SR控制图结合了非参数统计量的稳健受控性能以及自适应... 本文基于Wilcoxon符号秩(Signed Rank, SR)检验统计量,提出了一种非参数自适应指数加权移动平均(Adaptive 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AEWMA)控制图。所提出的AEWMA SR控制图结合了非参数统计量的稳健受控性能以及自适应控制图良好的整体偏移检测特性。同时,为了提高固定采样间隔下的非参数AEWMA SR静态控制图对异常偏移的检测效率,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可变采样间隔(Variable Sampling Intervals, VSI)下的非参数AEWMA SR动态控制图设计问题。使用了Markov链方法计算控制图的精确平均运行链长(Average Run Length, ARL)和平均报警时间(Average Time to Signal, ATS)等性能指标。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VSI AEWMA SR控制图、FSI AEWMA SR控制图和VSI EWMA SR控制图的统计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VSI AEWMA SR控制图能兼顾对于不同大小偏移的敏感性,且变采样间隔的动态策略能显著提高控制图的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AEWMA控制图 变采样间隔 平均运行链长 平均报警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变换的变样本容量Shewhart比例控制图设计
6
作者 周思阳 张莹 柯楚贤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622,共13页
为了提高Shewhart型比例控制图的监控效率,将其与变样本容量策略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比例控制图(VSS Shewhart-RZ*控制图)来监控二元正态变量之比。基于正态变换方法设计了新的比例统计量Z*,以消除样本容量变化对比例控制图设计及使用的... 为了提高Shewhart型比例控制图的监控效率,将其与变样本容量策略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比例控制图(VSS Shewhart-RZ*控制图)来监控二元正态变量之比。基于正态变换方法设计了新的比例统计量Z*,以消除样本容量变化对比例控制图设计及使用的不利影响。采用马尔科夫链方法计算了该控制图的平均运行长度和平均样本容量,给出该控制图的参数优化算法。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该控制图的统计性能,并与Shewhart比例控制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SS Shewhart-RZ*控制图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样本容量Shewhart比例控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样本容量 比例分布 平均运行链长 正态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取样尺度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盛建东 肖华 +3 位作者 武红旗 陈冰 王军 杨新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7,共5页
以3种取样间距(100m、50m、25m)进行网格取样,对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样间距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水平、变异系数影响不显著;取样间距对合理取样数目具有一定的影响,合理取样数目分别为:碱解氮(71)、速效磷(36... 以3种取样间距(100m、50m、25m)进行网格取样,对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样间距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水平、变异系数影响不显著;取样间距对合理取样数目具有一定的影响,合理取样数目分别为:碱解氮(71)、速效磷(36)、速效钾(18)。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但碱解氮与速效磷受随机因素影响强于速效钾。利用Kriging内插法绘制了不同取样间距土壤速效养分的等值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养分 速效钾 空间变异特征 农田土壤 速效磷 空间变异性 碱解氮 初步研究 影响 结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合理取样数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许红卫 高克异 +2 位作者 王珂 周斌 J.S.Bailey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3,共7页
以嘉善县陶庄农场内一块0.52hm^2的水稻田为研究区,采用地统计方法和常规统计方法进行土壤pH及养分(全氮、全碳、速效钾、速效磷、速效镁、速效锰、速效铜、速效锌)的空间变异及其合理取样数目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在田间尺... 以嘉善县陶庄农场内一块0.52hm^2的水稻田为研究区,采用地统计方法和常规统计方法进行土壤pH及养分(全氮、全碳、速效钾、速效磷、速效镁、速效锰、速效铜、速效锌)的空间变异及其合理取样数目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壤养分在田间尺度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异,全氮、全碳、速效钾、速效磷等主要养分的空间格局呈南北向条带状,与农户经营田块的方向基本一致;不同农户耕种、管理下的4田块的土壤养分差异显著;反映土壤肥力的土壤全碳、全氮等养分的合理取样数目在95%的置信度和5%的相对误差条件下为4~5个,基本上每个农户经营田块为1个,即可反映土壤养分的真实情况。因此,试验区以N素管理为主的精确田间管理的土壤采样可以采用以农户经营地块为单位的混合样采样方式,以减少土壤采样量和分析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合理取样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抽样方法估算冬小麦播种面积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迪 周清波 +2 位作者 陈仲新 刘佳 邓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184,F0003,F0004,共10页
为改进现行农作物播种面积空间抽样技术体系,该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以冬小麦播种面积为研究对象,通过"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及全球定位技术)与传统抽样方法的联合应用,选取4种抽样技术(简单随机抽样、按冬小麦种植区划分层... 为改进现行农作物播种面积空间抽样技术体系,该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以冬小麦播种面积为研究对象,通过"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及全球定位技术)与传统抽样方法的联合应用,选取4种抽样技术(简单随机抽样、按冬小麦种植区划分层抽样、按耕地类型分层抽样和按分县冬小麦面积大小分层抽样),设计8种样本容量水平(变化范围74~333)进行了冬小麦播种面积空间抽样方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抽样方法中,在外推总体相对误差相近条件下,以分县冬小麦播种面积大小为分层标志的分层抽样方法效率最高;基于8种样本容量下的样本观测值进行研究区冬小麦播种面积总体外推与误差估计时,随着样本容量增加,外推总体总值估计值与真值的相对误差随之减小,但总体总值估计量的变异系数(CV)值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抽样 外推总体 误差估计 冬小麦 播种面积 样本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空间变异性对粒度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涛 常庆瑞 +2 位作者 刘钊 赵业婷 刘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为有效揭示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尺度效应,为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台塬区耕地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STN)为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了不同采样粒度条件下土壤属性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 为有效揭示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尺度效应,为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台塬区耕地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STN)为例,利用空间自相关、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了不同采样粒度条件下土壤属性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SOM和ST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14.79 g/kg和0.78 g/kg;随采样粒度增大,SOM变异系数基本未变,STN则表现总体增加;其空间自相关性减弱,由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导致结构变异比重趋于减小;SOM和STN空间异质性随粒度的变化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耕地SOM和STN的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SOM含量总体中等偏下,而STN含量较低,耕作时应适当增加氮素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采样粒度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数量与空间插值方法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质量评价空间预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贝尔 黄标 +4 位作者 赵永存 张晓光 孙维侠 胡文友 杨劲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0-547,共8页
空间插值方法的差异以及采样数量不同对土壤质量评价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会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的土壤质量指数为例,从359个土壤采样点中抽取了340,170,90,50,30五个样本子集,通过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 空间插值方法的差异以及采样数量不同对土壤质量评价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会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的土壤质量指数为例,从359个土壤采样点中抽取了340,170,90,50,30五个样本子集,通过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反距离加权法和样条函数法4种插值方法,分别对其空间变异和布局进行了解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插值方法对预测精度影响不显著,而采样点数量则显著影响了土壤质量指数空间分布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在华北平原县域尺度上,以土壤质量评价作为调查目的的土壤采样中,90个样点是比较适宜的采样数量。同时,将我们的结果与Cochran最佳采样数量计算公式获取的最佳采样量比较后发现,Cochran方法获取的最佳采样数量明显偏低,若不考虑实际的空间变异情况,仅仅使用Cochran公式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空间预测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采样数量 空间插值方法 空间变异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品数量对径流事件平均浓度估算结果的影响--以时间间隔采样法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莹 王昭 +1 位作者 赵剑强 杨文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0-627,共8页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4年8月~2014年11月的3场径流事件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Pb、Zn、溶解态Pb、溶解态Zn的浓度变化及出流规律,基于随机抽样法编程研究...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4年8月~2014年11月的3场径流事件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Pb、Zn、溶解态Pb、溶解态Zn的浓度变化及出流规律,基于随机抽样法编程研究时间间隔采样法样品数量对场次径流事件平均浓度(EMC)估算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类型的降雨事件,径流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波动剧烈且受雨强影响较大,径流中后段浓度下降且逐渐趋于平稳,为提高EMC估算的准确性应对径流全程采样并在初期加密样品采集.时间间隔采样法样品数量对EMC估算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场次径流样品数量较少时,根据样品浓度结合相应时段径流量计算的EMC呈较大离散性,随着样品数量增加估算EMC值离散性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不同场次径流各污染指标估算EMC值与EMC近似真值的最大相对误差随样品增多而降低的趋势不尽相同,其与径流水质水量波动程度有关.若场次径流样品数量小于10,各污染指标估算EMC值与EMC近似真值的最大相对误差接近40%,当样品数量增至13个或19个,其最大相对误差分别小于30%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径流 事件平均浓度 样品数量 时间间隔采样法 随机抽样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S网络中的SIP洪泛攻击检测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尚广 孙其博 杨放春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1-772,共12页
为了检测针对3G核心网中IP多媒体子系统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洪泛攻击,提出了一种双抽样多点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使用计数式布鲁姆过滤器统计检测特征信息的基础上,将检测空间划分为5个范围,即正常范围、关注范围、检测范... 为了检测针对3G核心网中IP多媒体子系统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洪泛攻击,提出了一种双抽样多点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使用计数式布鲁姆过滤器统计检测特征信息的基础上,将检测空间划分为5个范围,即正常范围、关注范围、检测范围、精检测范围和攻击范围,然后对落在不同范围内的统计信息给予相应的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多媒体子系统 会话初始协议 计数式布鲁姆过滤器 双抽样与变抽样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临床试验目标值法的精确样本含量估计及统计推断 被引量:16
14
作者 成琪 刘玉秀 +1 位作者 陈林 刘丽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针对结局为二分类变量以率作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单组临床试验,探讨基于二项分布原理进行单组目标值法样本含量估计及统计推断的精确方法。方法:系统综合和全面论述了单组临床试验目标值法所涉及到的样本含量计算、可信区间估计和假... 目的:针对结局为二分类变量以率作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单组临床试验,探讨基于二项分布原理进行单组目标值法样本含量估计及统计推断的精确方法。方法:系统综合和全面论述了单组临床试验目标值法所涉及到的样本含量计算、可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精确方法。结果:按目标值起点为75%,间隔1%增加,给出预期事件发生率起点为76%,间隔1%增加,与目标值对应的精确样本含量结果,并列表给出β在0.20条件下,α分别取单侧和双侧0.05水平下的两套结果,可供直接查用。提供了可信区间估计及假设检验的精确计算公式。结论:为单组临床试验目标值法的样本含量计算、可信区间估计及假设检验提供了系统、实用的方法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临床试验 目标值 精确法 样本含量 可信区间 假设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区土壤有机碳时间变异及合理采样点数量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忠启 于法展 +1 位作者 于东升 胡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1-900,共10页
相对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变异性及合理采样点数量的研究,其时间变异性及揭示特定时段SOC变化所需采样点数量的研究较少。选择红壤丘陵区的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分析了1982—2007年SOC含量的时间变异特征,并估算... 相对于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空间变异性及合理采样点数量的研究,其时间变异性及揭示特定时段SOC变化所需采样点数量的研究较少。选择红壤丘陵区的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分析了1982—2007年SOC含量的时间变异特征,并估算了揭示该时段SOC变化所需土壤采样点数量。结果表明,1982—2007年SOC含量均值由14.18增至16.27 g kg-1,增幅为14.74%,其变异系数则由0.22上升为0.44。各土地利用方式中,水田和林地SOC含量分别增加了2.93和3.12g kg-1,而旱地则降低了2.55 g kg-1;同时各利用方式的SOC含量变异系数均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基于两时段的全部样点,在95%和90%置信区间上,计算得到揭示该时段全县SOC时间变异所需的采样点数量分别为186和147。基于各土地利用方式的SOC变化,计算得到水田、旱地和林地所需采样点数量分别为68、44和144(95%置信区间)及54、34和112(90%置信区间);揭示旱地SOC变化所需采样点数量应为水田的60%以上,而林地所需样点则为水田的2倍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红壤区SOC时间变异性及其调查采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时间变异 采样点数量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算法识别率的区间估计与样本量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峻 赵宏钟 付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21-1026,共6页
针对雷达ATR性能评估中样本量的特点,从贝叶斯分析角度出发,选取最小长度准则对ATR算法的识别率进行区间估计,主要分析不同估计精度要求下的最小样本量。分析了识别率区间估计的影响因素,分别给出了无先验信息和两类典型有先验信息情况... 针对雷达ATR性能评估中样本量的特点,从贝叶斯分析角度出发,选取最小长度准则对ATR算法的识别率进行区间估计,主要分析不同估计精度要求下的最小样本量。分析了识别率区间估计的影响因素,分别给出了无先验信息和两类典型有先验信息情况下的识别率区间估计方法和样本量确定准则,得到了识别率估计精度和所需最小样本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目标识别 性能评估 样本量 区间估计 贝叶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土壤全氮空间变异及合理采样点数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忠启 于东升 +1 位作者 胡丹 程瑶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8-802,共5页
基于2 500 m×2 500 m规则网格在江苏省沛县全县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212个,研究了土壤全氮空间变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揭示该县全氮空间变异性所需合理采样点数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全氮平均含量为0.96 g/kg,其4个主要土... 基于2 500 m×2 500 m规则网格在江苏省沛县全县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212个,研究了土壤全氮空间变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揭示该县全氮空间变异性所需合理采样点数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全氮平均含量为0.96 g/kg,其4个主要土壤类型中,淤土的全氮含量最高,轻盐碱土含量最低,分别为1.08 g/kg、0.81g/kg,而沙土和两合土居于两者之间;从空间分布来看,该县中东部和西北部地区全氮含量较高,而西南部和北部地区含量较低;在5%、10%和15%三种设定误差等级及95%和90%两个置信水平上,估算全县土壤全氮变异性所需的合理采样点数量分别为152、38、17和107、27、12。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壤调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 空间变异 合理采样点数量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复杂磨损趋势的神经网络多变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果 杨虞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针对非等间隔的受加油因素影响的光谱油样分析数据的建模预测问题,建立了BP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预测模型,充分考虑了油样分析数据的非等间隔性及受加油因素影响的特点,同时,用遗传算法对网络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利用两组实际的航空发动... 针对非等间隔的受加油因素影响的光谱油样分析数据的建模预测问题,建立了BP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预测模型,充分考虑了油样分析数据的非等间隔性及受加油因素影响的特点,同时,用遗传算法对网络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利用两组实际的航空发动机油样光谱分析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神经网络多变量预测模型能有效解决实际的受多因素影响的油样分析数据建模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和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油样分析 多变量预测 非等间隔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样单轴抗压强度区间估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洪宝 王中伟 +1 位作者 李伟 张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7,共10页
基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对岩样单轴抗压强度置信区间、置信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整理并推导出了岩样单轴抗压强度"区间估计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岩样单轴抗压强度样本均... 基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对岩样单轴抗压强度置信区间、置信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整理并推导出了岩样单轴抗压强度"区间估计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岩样单轴抗压强度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总体均值置信区间、总体标准差置信区间等与岩样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前人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单值点指标"方法给出的数据"信息不足",导致不同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各组试验数据之间的横向比较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而"区间估计指标"可克服其不足,且在岩样数量较小时仍可使用,只是其置信度会较低(置信区间宽度会较大);当岩样数量较小时,样本标准差的波动性比样本均值的波动性约高一个数量级,样本标准差的随机性与离散性更大且达到收敛稳定所需的岩样数量也更大;岩样单轴抗压强度的"区间估计指标"置信区间、置信度等与岩样数量、岩样非均质性、岩样强度分布的随机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抗压强度 强度离散 置信区间 置信度 岩样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碱解氮空间变异与合理采样点数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忠启 于法展 李保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68,72,共4页
掌握土壤碱解氮变异特征是合理施肥与精准农业发展的前提,而合理采样点数量的确定是高效获取土壤碱解氮空间变异特征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江苏省沛县内约38km2的区域中148个均匀分布的土壤采样点,分析了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并通过... 掌握土壤碱解氮变异特征是合理施肥与精准农业发展的前提,而合理采样点数量的确定是高效获取土壤碱解氮空间变异特征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江苏省沛县内约38km2的区域中148个均匀分布的土壤采样点,分析了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并通过区域随机抽样理论,计算了不同置信水平和误差等级的合理采样点数量。研究表明,沛县土壤碱解氮的平均含量为109.97mg/kg,变异系数为0.29,其在空间分布上以中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土壤碱解氮含量较高,而东北部地区含量较缺乏;在95%置信水平上,当误差为5%和10%时的合理土壤采样点的数量分别为69个和27个;而在90%置信水平上,两误差等级所需合理采样点的数量分别为56个和20个。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土壤养分调查时高效采样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碱解氮 空间变异 合理采样点数量 江苏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