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 被引量:128
1
作者 刘金砺 迟铃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不同基宽压缩层深度、基础和桩侧土变形范围、双桩相互影响系数以及桩顶荷载分布的测试结果说明 ,土 -土、桩 -土、桩 -桩相互作用效应较连续介质弹性理论值明显弱化。这是导致按弹性理论计算沉降和相互作用影响偏大的基本原因。本文提... 不同基宽压缩层深度、基础和桩侧土变形范围、双桩相互影响系数以及桩顶荷载分布的测试结果说明 ,土 -土、桩 -土、桩 -桩相互作用效应较连续介质弹性理论值明显弱化。这是导致按弹性理论计算沉降和相互作用影响偏大的基本原因。本文提出土 -土、桩 -土、桩 -桩相互作用影响计算修正模型 ,应用于高层建筑地基 -基础 -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计算 ,工程验证表明实测沉降等值线与计算接近 ;并提出共同作用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概念与方法 ,应用于 7项工程 ,收到了大幅节约桩基造价、减小差异沉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共同作用 变刚度 调平设计 地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基基础空间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郭院成 王会杰 张四化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基于地基基础支承刚度与上部荷载分布特征相对应的原则,考虑地基中的应力场、应变场的分布,对地基基础的空间变刚度设计方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复合地基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地基变形模量的变化来反应地基的支承刚度的空间变化,讨... 基于地基基础支承刚度与上部荷载分布特征相对应的原则,考虑地基中的应力场、应变场的分布,对地基基础的空间变刚度设计方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建立复合地基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地基变形模量的变化来反应地基的支承刚度的空间变化,讨论地基支承刚度空间变化时,基础沉降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验证了地基基础空间变刚度对减少基础沉降差,改善建筑结构的受力模式,减小筏板内力和厚度、降低上部结构次应力具有显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 沉降变形 变刚度调平设计 数值模拟 设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优化设计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庆伟 张博 +1 位作者 王建宏 秦大同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5,共6页
同时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啮合误差以及风速变化引起的外载荷波动,建立了1.5MW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集中参数模型,并利用谐波平衡法,得到时变振动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各构件的振动加速度和系统体积/质量为目标函数... 同时考虑时变啮合刚度、啮合误差以及风速变化引起的外载荷波动,建立了1.5MW风力发电机齿轮传动系统的集中参数模型,并利用谐波平衡法,得到时变振动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各构件的振动加速度和系统体积/质量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动态优化模型,利用混合离散变量组合型法对其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系统建模和优化设计方法,可有效降低风电齿轮箱的振动水平和质量,为低噪声、低成本的风电齿轮箱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齿轮传动系统 谐波平衡法 离散变量 动态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奎 徐日庆 +1 位作者 郭印 周鹏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37-942,共6页
在现场试验基础上对条形基础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着重讨论了褥垫层、承台、刚性桩、柔性桩等的参数变化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沉降随着褥垫层厚度减小而减小,随着褥垫层模量增加而... 在现场试验基础上对条形基础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着重讨论了褥垫层、承台、刚性桩、柔性桩等的参数变化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沉降随着褥垫层厚度减小而减小,随着褥垫层模量增加而减小,承台厚度增加有利于减少差异沉降,刚性桩是控制沉降的主要构件,柔性桩桩长增加可以减少差异沉降。分析结果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 有限元 沉降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经验设计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娄炎 何宁 娄斌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22,共6页
研究目的: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目前大都是沿用刚性基础复合地基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结果与实际出入很大,造成刚性桩复合地基造价很高,影响它广泛使用。为了使刚性桩在复合地基中成为路堤荷载承担的主力及刚性桩的高承载能力特性得... 研究目的: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目前大都是沿用刚性基础复合地基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结果与实际出入很大,造成刚性桩复合地基造价很高,影响它广泛使用。为了使刚性桩在复合地基中成为路堤荷载承担的主力及刚性桩的高承载能力特性得到较好发挥,本课题开展了大规模的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刚性桩复合地基经验设计方法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要发挥桩的主导作用,二要充分发挥桩高承载特性。为此,确定桩、土荷载承担比确定为3,扩大桩间距和提高置换率,是实现这两条原则的有效途径。按建议的方法设计刚性桩复合地基时,桩只要打到持力层,路堤的沉降变形是可以控制的,能满足规范对桥头工后沉降的要求,其造价也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路堤.冈巾f生桩复合地基 土拱效应 工后沉降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防水煤柱合理尺寸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斌 董书宁 徐艳玲 《矿业科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07-315,共9页
根据深部急倾斜煤层工作面开采方式、积水位置的不同组合,将防水煤柱留设分成三种常见模式,并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煤柱留设的主要依据;运用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急倾斜煤层失稳力学模型,推导出煤柱区段稳定尺寸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矿区的... 根据深部急倾斜煤层工作面开采方式、积水位置的不同组合,将防水煤柱留设分成三种常见模式,并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煤柱留设的主要依据;运用块体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急倾斜煤层失稳力学模型,推导出煤柱区段稳定尺寸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矿区的具体条件,提出急倾斜防水煤柱留设合理尺寸的优化体系。将优化设计的理论运用于唐山某矿,得出防水煤柱留设合理高度为59.3 m,而该矿在防水煤柱高度60 m的条件下实现安全试采,说明优化设计理论具有工程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防水煤柱 优化设计 块体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座式单轨交通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设计参数影响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盼到 王新山 +1 位作者 刘一平 程京伟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9,共6页
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的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对结构受力及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为掌握设计参数对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影响程度,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典型桥梁(等截面3×25m连续、变截面单跨40m门架式及变截面x+80m+x连... 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的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对结构受力及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为掌握设计参数对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影响程度,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典型桥梁(等截面3×25m连续、变截面单跨40m门架式及变截面x+80m+x连续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桥型方案)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不同梁高、墩柱尺寸、平曲线半径等参数下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针对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影响,等截面连续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对主梁高度及平曲线半径较为敏感,变截面单跨门架式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对桥墩尺寸及平曲线半径较为敏感,边跨跨度、中支点梁高、桥墩尺寸及平曲线半径对变截面连续刚构体系钢轨道梁桥的主梁中支点应力和桥墩配筋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座式单轨交通 刚构体系 钢轨道梁 等截面 变截面 门架式 设计参数 有限元法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桩变刚度结构隔水导管稳定性研究及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姜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3期186-189,共4页
采用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了隔水导管稳定性的特点及临界载荷,并根据海上钻井作业中隔水导管设计和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既能增强稳定性,又能降低成本的变刚度结构隔水导管设计方法,并且在考虑自重均布载荷和端部井口集... 采用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和分析了隔水导管稳定性的特点及临界载荷,并根据海上钻井作业中隔水导管设计和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既能增强稳定性,又能降低成本的变刚度结构隔水导管设计方法,并且在考虑自重均布载荷和端部井口集中载荷条件下,对单桩隔水导管的弹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及工程实例计算分析。本文的探讨对于降低海上钻井作业成本和提高隔水导管安全性能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变刚度结构 隔水导管 稳定性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基超高层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知夏 金来建 孙占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75-279,共5页
西安飞机公司运营及研发设计中心为黄土地基上的大底盘超高层建筑,塔楼、裙房和地下室连为一体不设缝。针对工程土质地基、摩擦桩型、超高层带裙房等特点,桩筏基础设计时采用以控制沉降变形为目的、以共同工作分析为手段的变刚度调平设... 西安飞机公司运营及研发设计中心为黄土地基上的大底盘超高层建筑,塔楼、裙房和地下室连为一体不设缝。针对工程土质地基、摩擦桩型、超高层带裙房等特点,桩筏基础设计时采用以控制沉降变形为目的、以共同工作分析为手段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使反力与荷载分布相协调,有效地减小基础沉降差、降低筏板内力及上部结构次应力、减小筏板厚度及配筋;采用合理的基床刚度系数,使变形计算结果接近工程实际;钻孔灌注桩采用后注浆工艺,有利于提高单桩承载力及控制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筏基础 变刚度调平设计 基床刚度系数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水平推桩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金铋 俞缙 +3 位作者 林植超 周先齐 刘士雨 涂兵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93-201,共9页
双排抗滑桩常用于加固大型滑坡,其中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由于施工便利,受到工程界广泛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后排桩承受的滑坡推力大于前排桩,是困扰设计的重要问题。文章借鉴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通过改变前后排桩间距实现前后排桩刚度的调整... 双排抗滑桩常用于加固大型滑坡,其中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由于施工便利,受到工程界广泛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后排桩承受的滑坡推力大于前排桩,是困扰设计的重要问题。文章借鉴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通过改变前后排桩间距实现前后排桩刚度的调整,设计了变刚度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支护形式,并进行了室内水平推桩模型试验,得到桩顶及坡顶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滑体内土压力分布。结果表明:水平推桩模式下,桩顶位移和桩身弯矩随荷载增大而增大,模型边坡沿着滑动面破坏,根据桩顶的荷载-位移曲线,双排桩在推力作用下的发展过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适度增大前排桩的桩间距并不会明显降低双排抗滑桩的临界荷载;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悬臂式双排抗滑桩,前排作用被充分调动,前后排最大弯矩差值变小;双排抗滑桩存在明显的三维土拱效应,在推力方向上被划分为后排桩后土拱效应、桩排间土拱效应、前排桩前土拱效应,在深度方向上,滑体中部土拱效应与滑体下部有所不同;适度扩大前排桩的间距,桩排间土体保持稳定,未见土体绕流现象,桩排间土拱效应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双排抗滑桩 变刚度调平设计 水平推桩 土拱效应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扩支盘桩的数值模拟及变刚度调平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米晓庆 朱杰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差异沉降是群桩复合地基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往往使得结构产生不良内力.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改变桩长、桩距、桩径等来实现地基的刚度调平.支盘桩是一种具有高承载力和低沉降量特性的新型桩,通过差分分析软件FLAC 3D对挤扩支盘... 差异沉降是群桩复合地基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往往使得结构产生不良内力.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改变桩长、桩距、桩径等来实现地基的刚度调平.支盘桩是一种具有高承载力和低沉降量特性的新型桩,通过差分分析软件FLAC 3D对挤扩支盘桩、基础、土层共同作用进行模拟,并对挤扩支盘桩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最终达到减少和消除差异沉降的目的,使结构布置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扩支盘桩 变刚度调平 差异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层建筑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26-328,共3页
针对某高层建筑大柱网结构引起的内外柱荷载差异大的情况,采用桩基变刚度调平方法,对荷载集中度高的中柱基础变桩长变桩径以增加刚度,中柱基础采用直径800 mm桩长40 m灌注桩,边柱基础采用直径600 mm桩长25 m灌注桩,内外柱基差异沉降问... 针对某高层建筑大柱网结构引起的内外柱荷载差异大的情况,采用桩基变刚度调平方法,对荷载集中度高的中柱基础变桩长变桩径以增加刚度,中柱基础采用直径800 mm桩长40 m灌注桩,边柱基础采用直径600 mm桩长25 m灌注桩,内外柱基差异沉降问题得到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桩基 变刚度 调平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筏共同作用的改进Geddes计算模型与变刚度调平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永涛 杨桦 李峰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875-3879,共5页
Geddes应力法虽然实现了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由于没有考虑筏板的刚度,无法实现桩与筏板的共同作用。对Geddes模型进行了改进,以实现桩与筏板的共同作用。通过一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改进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阐述了通过调整桩的... Geddes应力法虽然实现了桩与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由于没有考虑筏板的刚度,无法实现桩与筏板的共同作用。对Geddes模型进行了改进,以实现桩与筏板的共同作用。通过一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改进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阐述了通过调整桩的疏密布置进行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达到减小差异沉降、防止结构产生次应力和节约工程造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共同作用 Geddes模型 变刚度 调平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