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tinex的可变注意力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
1
作者 陶洋 龚霁霆 周立群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2,共12页
针对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任务存在光照不足和水下散射引起的复杂退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的可变注意力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框架。设计了光照引导的可变注意力模块,利用亮度特征图提供的语义信息帮助增强暗区域,提高模型的自适应增... 针对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任务存在光照不足和水下散射引起的复杂退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的可变注意力低照度水下图像增强框架。设计了光照引导的可变注意力模块,利用亮度特征图提供的语义信息帮助增强暗区域,提高模型的自适应增强能力。构建了空频域特征融合模块,通过多尺度特征提取和不同层次间的特征融合,提升图像纹理信息的显著性。引入介质传输模块,进一步解决增强过程中水下散射引起的图像伪影。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其他前沿方法在4种客观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PSNR达到22.7818,SSIM达到0.8821,UCIQE达到0.6146,UIQM达到3.3659。增强后的图像视觉质量出色,验证了该算法提升水下低照度图像清晰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低照度 RETINEX 可变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光照下树上柑橘目标检测与遮挡轮廓恢复技术 被引量:19
2
作者 卢军 桑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1,60,共7页
遮挡是自然场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在变化光照条件下正确检测出自然环境中的树上成熟水果目标,从而为全天候的机械采摘提供运动参数,研究了基于彩色信息和目标轮廓整合的树上遮挡柑橘检测方法。在对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可见光彩色图像进... 遮挡是自然场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在变化光照条件下正确检测出自然环境中的树上成熟水果目标,从而为全天候的机械采摘提供运动参数,研究了基于彩色信息和目标轮廓整合的树上遮挡柑橘检测方法。在对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可见光彩色图像进行颜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R-B色差图融合归一化RGB颜色空间的方法,对树上水果目标区域进行了初分割。然后提取R-B色差图的主边缘构造边缘片段集,根据边缘片段长度、弯曲程度以及凹凸性来选择有效边缘片段集,对每个有效边缘片段进行拟合,最后根据水果形状知识选择出有效拟合目标椭圆。根据对不同光照条件和遮挡程度的场景处理的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恢复出树上存在遮挡的水果目标,最后遮挡轮廓恢复结果的相对误差为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柑橘 变化光照 检测 遮挡轮廓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Retinex的光照变化人脸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杜明 赵向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08,112,共5页
为了提高可变光照条件下的人脸图像整体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单尺度Retinex的光照变化人脸增强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对数变换,经过曲波变换得到高频和低频两部分;然后采用双边滤波对高频进行去噪处理,同时采用Kimmel变分模型对低... 为了提高可变光照条件下的人脸图像整体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单尺度Retinex的光照变化人脸增强算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对数变换,经过曲波变换得到高频和低频两部分;然后采用双边滤波对高频进行去噪处理,同时采用Kimmel变分模型对低频部分进行光滑滤波;最后对人脸图像进行重构,并对图像进行伽马校正处理。在Yale B光照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防止"光晕"现象出现,可以还原出人脸图像的本来面貌,使人脸图像更加适合人眼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可变光照 图像增强 色彩恒常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导增量与自适应滑模控制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硕 李萍 +1 位作者 赵峰 张庆贺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5期147-154,共8页
针对传统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存在适应环境变步长搜索能力差、动态响应速度慢、稳态跟踪精度低的问题,提出新型电导增量法与自适应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方法。该方法构建关于环境参量的变搜索速度函数与功率⁃电压微分... 针对传统光伏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存在适应环境变步长搜索能力差、动态响应速度慢、稳态跟踪精度低的问题,提出新型电导增量法与自适应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方法。该方法构建关于环境参量的变搜索速度函数与功率⁃电压微分绝对值(|dP_(pv)dU_(pv)|)的sigmoid函数,共同预测参考输出电压的步长,以提高不同环境下最大功率点的搜索速度与精度;具有自适应调整比例积分参数的滑模趋近律,克服了传统滑模控制固有的抖振问题,提高了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动态响应速度与稳态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温度的各种变化下,与基于传统滑模控制的变步长电导增量法对比分析,所提控制策略的最大功率输出曲线跟踪速度快、精度高,且光滑平稳,无明显振荡,能有效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光照强度 最大功率点跟踪 新型变步长 电导增量法 自适应滑模控制 BOOST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源照度对跨媒体颜色复制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黄敏 刘浩学 +1 位作者 Guihua Cui M.R.Luo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0年第S1期103-103,共1页
为了研究在D65光源的不同照度下,观察者对显示和打印颜色匹配的变化性,EIZO显示器和标准观察箱同时放置在观察者前,19名观察者通过编制的程序分别调节显示器上的颜色,对标准观察箱里不同照度(2521x,8501x,1900lx)下的17个颜色分别进行... 为了研究在D65光源的不同照度下,观察者对显示和打印颜色匹配的变化性,EIZO显示器和标准观察箱同时放置在观察者前,19名观察者通过编制的程序分别调节显示器上的颜色,对标准观察箱里不同照度(2521x,8501x,1900lx)下的17个颜色分别进行配色实验,用Monitor-Optimizer测量显示器上匹配色的色度值。不同观察者间的配色精度用色度椭圆表示,与CIE标准色度观察者函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不同照度下也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同时随着照度的增加,显示器上匹配色的饱和度有增加的趋势。观察者间的配色精度在不同照度下的CIELAB和CIEDE2000色差值也分别随着标准观察箱中光源照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光源照度越高,配色精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体复制 照度 观察者精度 色度椭圆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可变光照下人脸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高玉潼 雷为民 原玥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实现人脸图像识别真实性的过程中,为提升可变光照下人脸识别图像的识别率,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可变光照下人脸图像识别方法,小波分解人脸图像,过滤掉人脸图像中的冗余信息,获取人脸低频图像,采用Gamma校正改善图像亮度、通过高斯差分过... 实现人脸图像识别真实性的过程中,为提升可变光照下人脸识别图像的识别率,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可变光照下人脸图像识别方法,小波分解人脸图像,过滤掉人脸图像中的冗余信息,获取人脸低频图像,采用Gamma校正改善图像亮度、通过高斯差分过滤出人脸图像低频中的光照和高频中的噪声,通过对比度变换增强图像质量,实现人脸图像的光照处理。采用小波变换和LBP编码方式提取光照处理后人脸图像的LBP直方图特征,计算特征间距离,近邻分类人脸图像,实现可变光照下人脸图像识别。经过实验检测发现,所提方法有效降低可变光对人脸图像的影响,完整保存人脸面部表情,并改善图像亮度对比度和滤出人脸图像中光照成分,识别可变光照下人脸图像的最高识别率达到98. 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可变光照 低频图像 人脸图像 识别方法 直方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光照易变场景下的回环检测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凌云 蔡成林 吴芊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针对室外光照条件易变场景下,传统回环检测算法容易产生感知变异,进而导致回环召回率降低的问题,结合可在线删增视觉词的词袋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光照易变场景的回环检测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图像曝光检测算法,然后利用基... 针对室外光照条件易变场景下,传统回环检测算法容易产生感知变异,进而导致回环召回率降低的问题,结合可在线删增视觉词的词袋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光照易变场景的回环检测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图像曝光检测算法,然后利用基于曝光区域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图像整体恢复更多细节,从而提高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在光照易变场景下稳定运行,在New College室外场景数据集测试中,算法满足实时性的同时召回率比iBoW-LCD提高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定位 回环检测 光照易变场景 信息熵 直方图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和分块同态滤波的变光照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法法 刘莉莉 +2 位作者 杨蕴鹏 陈保家 肖文荣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07-112,共6页
为提高变光照情境下图像质量,针对部分图像存在亮度不均、对比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与分块同态滤波的图像特征增强算法.首先将图像从原始色彩空间转换为HSV空间,以图像亮度分量V作为增强对象;然后利用小波变换代替分块同态滤波中... 为提高变光照情境下图像质量,针对部分图像存在亮度不均、对比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与分块同态滤波的图像特征增强算法.首先将图像从原始色彩空间转换为HSV空间,以图像亮度分量V作为增强对象;然后利用小波变换代替分块同态滤波中的传统傅里叶变换对亮度分量分解,并对小波分解的子图像进行分块后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对滤波后的图像进行合并、重构从而实现特征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变光照情境下的图像增强效果明显,有效校正了图像的整体亮度,显著提高了图像的细节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同态滤波 overlap块效应消除 变光照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光片照明系统设计
9
作者 姜连 芮丛珊 +1 位作者 曾春梅 马锁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3-191,共9页
为解决目前光片荧光显微镜光片厚度单一的问题,基于变倍扩束原理进行了可变光片照明系统设计。首先,对光片照明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了高斯光学计算,得到光片厚度与扩束比的关系以及扩束比与各组元垂轴放大率、焦距的关系;然后,设计了基... 为解决目前光片荧光显微镜光片厚度单一的问题,基于变倍扩束原理进行了可变光片照明系统设计。首先,对光片照明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了高斯光学计算,得到光片厚度与扩束比的关系以及扩束比与各组元垂轴放大率、焦距的关系;然后,设计了基于10倍扩束的可变光片照明系统,得到厚度和长度连续可变的光片;最后,对光片参数、均匀性及系统的公差进行分析。设计结果表明,连续可变光片的厚度为3.33~33.3μm,在YOZ平面上60%的光片高度区域内,低(1×)、中(6×)和高(10×)扩束比下的照度均匀性分别达到0.65、0.4和0.61。公差分析表明,光片厚度在1×扩束比时的最大改变量小于设计值的15%,在6×和10×扩束时小于6%。设计实现了光片厚度的连续变化,且在60%的光片高度区域内有利于样本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可变光片照明系统 无焦变倍扩束 照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赤霉素浓度及变温光照条件对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艳玲 武林岩 +2 位作者 张忠宝 刘广娜 韩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轮叶党参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条件。[方法]通过不同赤霉素浓度和变温光照条件下对轮叶党参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在18~25℃变温条件下,用300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在25℃、24h黑暗条件下,用300~500mg/L赤... [目的]研究轮叶党参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条件。[方法]通过不同赤霉素浓度和变温光照条件下对轮叶党参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在18~25℃变温条件下,用300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在25℃、24h黑暗条件下,用300~500mg/L赤霉素浓度处理轮叶党参种子,发芽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轮叶党参大面积人工种植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党参 变温 光照 赤霉素 种子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余弦变增益微视觉图像自适应增强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翔 张宪民 +1 位作者 李海 李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4-1266,共13页
微视觉系统中同轴光源和光学衍射的存在,使CCD相机获取的图像具有灰度值偏低、光照不均匀、动态范围大、对比度差以及微细结构丢失或无法辨识的缺陷。为改善图像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升余弦变增益子带分解微视觉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该算... 微视觉系统中同轴光源和光学衍射的存在,使CCD相机获取的图像具有灰度值偏低、光照不均匀、动态范围大、对比度差以及微细结构丢失或无法辨识的缺陷。为改善图像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升余弦变增益子带分解微视觉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该算法首先基于图像特性利用自适应Log增益对原图像进行增强,提高微视觉图像中亮暗区细节特征与背景的对比度;接着使用自适应升余弦卷积进行快速照度估计;然后对各通道的输出图像采用自适应变增益子带分解算法获取独立光谱子带;最后进行亮度校正、图像融合与色彩恢复。将该算法用于微位移测量系统中可使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20%;用于处理光照不均的图像可有效降低同轴光源靠近中心区域的亮度;此外,扩展至普通图像的处理中可提高对比度,改善细节特征。3组实验结果的平均图像质量相对提高率为81.46%,71.18%和93.75%;平均耗时为3.86s,0.24s和1.27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觉 图像增强 光照不均 升余弦 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地震技术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5
12
作者 熊翥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1期1-4,11,i001,共6页
近几年,西部山前冲断带已成为油气勘探重点地区,许多地区均取得明显的进展,某些地区已有重大的突破,这与地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山前冲断带地表地质条件和深部地质条件都十分复杂,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恶劣,油气勘探面临着许... 近几年,西部山前冲断带已成为油气勘探重点地区,许多地区均取得明显的进展,某些地区已有重大的突破,这与地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山前冲断带地表地质条件和深部地质条件都十分复杂,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恶劣,油气勘探面临着许多难题。从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环节出发,结合当前的现状提出建议:①基于地面共中心点和面元的观测系统设计,立足点要真正落实到目的层段模型上;②观测系统参数优化从覆盖次数、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等几何属性参数改为目的层段上的照明度和照明率分析;③参数优化应用正演模拟和参数计算时,从斯奈尔定律直射线追踪逐渐引入波动方程波场外推方法;④观测系统优化原则应从成像道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振幅保真考虑入手,并与处理紧密结合;⑤处理要实施时域和深度域两个流程,前者主要为后者服务,后者才是目的;⑥叠加速度在这里失去其作用和地位,要从源头上考虑速度分析和速度建场方法;⑦不再用传统的成图方法,而应用变速成图方法;⑧改进正演模拟技术;⑨提高综合物探的能力和效率;⑩科学地组织和实施一体化的思路。尽管实施上述建议还有很大的难度,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目标的。最后对如何实现上述建议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一些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震技术 冲断带 西部 地震数据采集 观测系统设计 地质条件 参数优化 成图方法 方位角分布 重点地区 地理环境 共中心点 覆盖次数 属性参数 参数计算 外推方法 波动方程 射线追踪 优化原则 振幅保真 紧密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