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EMD分解的阶次跟踪方法研究
1
作者 魏仕华 蔺梦雄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4-1612,共9页
摆线针轮减速器组成零部件繁多、构成复杂,工作时噪声干扰大且多在变转速、往复的复杂工况下工作,因此,难以准确提取其内部的故障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与阶次跟踪分析的方法,对摆线针轮减速器进行... 摆线针轮减速器组成零部件繁多、构成复杂,工作时噪声干扰大且多在变转速、往复的复杂工况下工作,因此,难以准确提取其内部的故障特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与阶次跟踪分析的方法,对摆线针轮减速器进行了故障诊断。首先,对采集到的时域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进行了等角度域差值采样,得到了振动信号的等角域平稳信号;然后,对等角域信号进行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了若干个固有模态分量(IMFs),计算了各个固有模态分量的峭度值,选取目标模态分量进行了信号重构;接着,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故障信号的阶次图;最后,根据减速器的传动方式、各零部件的模数,计算出了各主要部件的故障阶次,对比减速器在故障前后阶次图的能量峰值进行了故障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包含故障信息的固有模态分量,实现从等时域信号到等角域信号的转换,并提取摆线针轮减速器的滚针故障阶次(8.37阶),故障准确率达到99.6%,可实现摆线针轮减速器在非平稳工况下的故障特征识别,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针轮减速器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阶次跟踪分析 故障诊断 变转速工况 固有模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重合度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杜风娇 刘建刚 廖强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3-1363,共11页
为了解决组合齿廓非圆齿轮增大重合度问题,对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增大齿高系数,减小节曲线压力角、负变位的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对变渐开线-不完全变摆线齿廓展开了大重合度组合齿廓设计,并对大重合... 为了解决组合齿廓非圆齿轮增大重合度问题,对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增大齿高系数,减小节曲线压力角、负变位的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对变渐开线-不完全变摆线齿廓展开了大重合度组合齿廓设计,并对大重合度的非圆圆柱齿轮进行了设计;然后,分析了齿高系数、变位系数、节曲线压力角与非圆齿轮渐开线齿廓和变渐开线-不完全变摆线组合齿廓的重合度变化规律,制造了2种增大重合度的组合齿廓非圆齿轮;最后,测量了增大齿高系数和减小节曲线压力角的非齿轮齿侧间隙,并与标准的渐开线齿廓齿侧间隙进行了对比,开展了大重合度组合齿廓非圆齿轮传动比的测量试验,以及承载能力仿真对比分析(主动轮固定,从动轮添加15 N·m扭矩)。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齿廓非圆齿轮的齿侧间隙(减小节曲线压力角0.106 mm,增大齿高系数0.107 mm)明显小于渐开线齿廓非圆齿轮的齿侧间隙(0.173 mm);大重合度组合齿廓非圆齿轮的试验传动比与理论仿真传动比一致;减小节曲线压力角的大重合度齿廓设计方法承载能力(应力最大值157.5 MPa)最优,增大齿高系数的大重合度齿廓设计方法承载能力(应力最大值213.2 MPa)最差。采用增大齿高系数,减小节曲线压力角的组合齿廓非圆齿轮设计方法来实现非圆齿轮的大重合度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重合度组合齿廓 渐开线齿廓非圆齿轮 齿高系数 变位系数 节曲线压力角 变渐开线-变摆线 齿侧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线式永磁齿轮结构参数与转矩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葛研军 胡浩 +2 位作者 王玥 姜玉龙 张帅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5,共5页
基于摆线式永磁齿轮(Cycloid Permanent Magnetic Gear,CPMG)运行机理给出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可对CPMG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初步设计;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对CPMG内外轭铁厚度、永磁体厚度及气隙等参数与... 基于摆线式永磁齿轮(Cycloid Permanent Magnetic Gear,CPMG)运行机理给出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可对CPMG各关键结构参数进行初步设计;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对CPMG内外轭铁厚度、永磁体厚度及气隙等参数与传递转矩的关系进行仿真分析,并对上述参数逐一优化。结果表明:所建的CPMG结构参数计算模型与仿真结果相当;CPMG中的各结构参数对转矩影响较大,经优化后可提高其输出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式永磁齿轮 结构参数 控制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盘变截面摆线传动啮合原理
4
作者 王淑妍 陈兵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25-1030,共6页
利用变截面摆线行星啮合副实现无侧隙啮合的新型双圆盘摆线轮行星传动装置。根据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采用运动学法建立了平行轴内啮合行星传动的齿廓啮合方程,给出了已知内齿轮齿廓条件下与之共轭的行星轮齿廓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论... 利用变截面摆线行星啮合副实现无侧隙啮合的新型双圆盘摆线轮行星传动装置。根据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采用运动学法建立了平行轴内啮合行星传动的齿廓啮合方程,给出了已知内齿轮齿廓条件下与之共轭的行星轮齿廓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论证了变截面摆线行星传动针齿齿廓半径沿轴向变化时所对应的系列短幅摆线互为等距线。针对变截面摆线传动,给出了针齿半径沿轴向线性变化的锥形摆线轮和非线性变化的鼓形行星轮的设计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盘摆线轮行星传动 变截面行星轮 等距线 锥形摆线轮 鼓形行星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