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ensation for secondary uncertainty i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by gain adaptive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友旺 桂卫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2期256-263,共8页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immeasur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able variables i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adaptive dynamic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s(ADRFNNs) were employe...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immeasur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able variables i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adaptive dynamic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s(ADRFNNs)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primary uncertainty and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the system was turned into an equivalent linear model with terms of secondary uncertainty.At the same time,gain adaptive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GASMVSC) was employed to synthesize the control effor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realization problem caused by some system's immeasurable state variables in traditional fuzzy neural networks(TFNN) taking all state variables as its inputs is overcome.On the other hand,the identification by the ADRFNNs online with high accuracy and the adaptive function of the correction term's gain in the GASMVSC make the system possess strong robustness and improved steady accuracy,and the chattering phenomenon of the control effort is also suppressed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 adaptive dynamic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ADRFNN) gain adaptive sliding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GASMVSC) secondary uncertain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ble Structure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with Unknown High Frequency Gain Sign 被引量:2
2
作者 DONG Wen-Han SUN Xiu-Xia LIN Yan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408,共5页
可变结构模型引用为有比一个和未知高频率获得符号大的相对的度的工厂的适应控制被建议。一个切换的计划基于为靠近的环系统的第一个辅助错误设计的监视功能被介绍。在至多切换和追踪的错误的一个有限数字收敛到能被适当地选择一些设计... 可变结构模型引用为有比一个和未知高频率获得符号大的相对的度的工厂的适应控制被建议。一个切换的计划基于为靠近的环系统的第一个辅助错误设计的监视功能被介绍。在至多切换和追踪的错误的一个有限数字收敛到能被适当地选择一些设计参数使任意地小的一个剩余集合以后,在监视函数的管理下面,切换停止,这被显示出在至多切换和追踪的错误的一个有限数字收敛到能被适当地选择一些设计参数使任意地小的一个剩余集合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控制 自适应系统 频率 放大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区间最优带遗忘因子迭代学习控制算法
3
作者 戴宝林 罗雨霜 厚亚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2-117,共6页
针对传统时变遗忘因子迭代学习控制(ILCFF)算法中遗忘因子需依靠经验确定且缺乏取值依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控制增益与可变修正区间的最优ILCFF算法。该算法在已有最优ILCFF算法基础上,引入矩阵范数构建涵盖迭代轴和时间轴的遗忘... 针对传统时变遗忘因子迭代学习控制(ILCFF)算法中遗忘因子需依靠经验确定且缺乏取值依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控制增益与可变修正区间的最优ILCFF算法。该算法在已有最优ILCFF算法基础上,引入矩阵范数构建涵盖迭代轴和时间轴的遗忘因子二维修正区间,通过在该区间单独设置遗忘因子值,实现局部干扰抑制。该算法突破了传统时变遗忘因子必须在多次迭代后趋近于1的设计思路,理论推导证明了算法收敛性,并给出了算法收敛条件。同时,证明了系统输出跟踪误差趋于稳定后,局部增大遗忘因子可以进一步减小系统输出跟踪误差。该算法结构简单,计算量小,在保证系统收敛速度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了系统输出跟踪误差,抑制系统干扰效果较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最优控制增益 可变修正区间 遗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式AC-DC变换器母线电压纹波前馈控制方法
4
作者 贺虎成 李凯凯 +2 位作者 王承海 翟恒 王嘉若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6-827,共12页
在两级式AC-DC变换器中,前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固有的瞬时功率波动特性会造成母线电压存在二倍频纹波,影响后级CL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质量。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二阶广义积分(second order general... 在两级式AC-DC变换器中,前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固有的瞬时功率波动特性会造成母线电压存在二倍频纹波,影响后级CL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质量。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二阶广义积分(second 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l,SOGI)的可变增益母线电压纹波前馈控制方法。采用SOGI提取母线电压纹波信息,基于品质因数Q与电压增益的关系和母线电压纹波对归一化频率的影响,解析了母线电压纹波对CLLLC谐振变换器输出电压的影响机理,得到Q值与前馈增益系数Ka的关系,采用仿真寻优加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前馈可变增益系数曲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无前馈控制,所提控制方法对CLLLC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输出电压纹波降低了72%,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式AC-DC变换器 CLLLC 可变增益前馈控制 纹波抑制 SO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和自适应反推滑模的多电机同步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磊 赵希梅 金鸿雁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8-1256,共9页
针对多电机系统存在跟踪性能差、同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VGDC)和自适应反推滑模(ABSM)的同步控制方法.首先,由于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负载改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单电机跟踪性能差的问题,设计ABSM控制... 针对多电机系统存在跟踪性能差、同步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增益偏差耦合(VGDC)和自适应反推滑模(ABSM)的同步控制方法.首先,由于受参数变化、外部扰动和负载改变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单电机跟踪性能差的问题,设计ABSM控制算法,并构建李雅普诺夫函数验证该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然后,为了克服固定耦合增益不能随负载或扰动发生改变,从而降低多电机同步控制性能的缺点,利用模型参考辨识法(MRIM)获得电机的实时转动惯量,将其发送到速度补偿器获得可变耦合增益,以此改进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提高多电机系统同步性能.最后,根据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且可以提高多电机同步控制精度,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机同步控制 偏差耦合 变增益 速度补偿 自适应反推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指幂趋近律和高增益观测器的四旋翼模糊滑模控制
6
作者 杨舒博 毛剑琳 +1 位作者 向凤红 徐峰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2,共10页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在未知干扰下跟踪慢、精度低以及模型耦合性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指数幂次趋近律和高增益观测器的模糊滑模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指数幂次趋近律,通过趋近律中幂次趋近项和指数趋近项的相互作用,使系...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在未知干扰下跟踪慢、精度低以及模型耦合性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指数幂次趋近律和高增益观测器的模糊滑模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指数幂次趋近律,通过趋近律中幂次趋近项和指数趋近项的相互作用,使系统得到较快的趋近时间降低稳态误差;其次,在位置子系统中,采用高增益观测器实现状态估计以抑制耦合;最后,将变论域思想引入自适应模糊控制,在切换控制项设计了一个带有伸缩因子的模糊逼近系数来补偿高增益观测器带来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削弱抖振,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控制精度;即使在复杂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四旋翼飞行器依然能够迅速按要求进行轨迹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飞行器 滑模控制 变指数幂次趋近律 高增益观测器 自适应模糊控制 变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冷室压铸机压射速度的变增益迭代学习控制及试验
7
作者 舒颂龙 娄军强 +2 位作者 冯光明 彭文飞 李国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10-217,265,共9页
卧式冷室压铸机具有适用性好、生产效率高且压铸质量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广泛。但压铸机本身结构复杂,耦合因素多且非线性强,导致其压射速度难以精确控制,影响了铸件的形位精度和力学性能,加大了模具等零件产生裂... 卧式冷室压铸机具有适用性好、生产效率高且压铸质量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广泛。但压铸机本身结构复杂,耦合因素多且非线性强,导致其压射速度难以精确控制,影响了铸件的形位精度和力学性能,加大了模具等零件产生裂纹和破损的风险。为提高卧式冷室压铸机压射速度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变增益迭代学习控制器,设计了基于误差指数项变化的增益调整曲线来提高迭代收敛的速度和精度,并基于压缩映射原理推导出了控制器迭代收敛的条件。最后,在某卧式冷室压铸机上开展了压射试验,分析了控制前后不同压射速度精度及动态特性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固定增益的迭代控制,所提出的变增益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能使得迭代完成后压射速度最大误差降低50%,峰值时间减小10%左右,且压射过程中速度的超调量和冲头位移变化幅值明显降低,验证了所设计变增益迭代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卧式冷室压铸机压射速度的控制精度和压射过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冷室压铸机 压射速度 变增益迭代学习 压铸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暂态无功支撑能力提升及关键参数优化
8
作者 贾伊杭 许国瑞 +2 位作者 卢伟甫 桂中华 李善颖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暂态无功支撑能力不足和电压稳定问题日益突出,而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可通过调节转子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为系统提供双向暂态无功支撑,对于提升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暂态无功支撑能力不足和电压稳定问题日益突出,而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可通过调节转子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为系统提供双向暂态无功支撑,对于提升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暂态无功支撑能力和关键影响参数,推导了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有效无功电流增益,并作为定量描述其暂态无功支撑能力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有效无功电流增益进行频域灵敏度分析,研究了本体参数和控制参数对变速抽水蓄能机组暂态无功支撑能力的影响,并获得了关键参数及其优化方向;建立了变速抽水蓄能电机及其励磁控制系统的耦合模型,研究了系统严重电压故障下机组的暂态运行特性,揭示了本体及控制参数对暂态无功支撑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抽水蓄能机组 暂态无功支撑能力 有效无功电流增益 频域灵敏度分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楸无性系幼龄期生长变异与中龄优选
9
作者 贠慧玲 杨海裕 李银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6,60,共7页
分析灰楸不同种源间遗传变异,为选择表现优良的灰楸无性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标准差选择方法,对5个地点62个灰楸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与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及各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F=7.56_(**)和F=6.32^(**)),种源... 分析灰楸不同种源间遗传变异,为选择表现优良的灰楸无性系,采用相关分析和标准差选择方法,对5个地点62个灰楸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与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及各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F=7.56_(**)和F=6.32^(**)),种源内差异显著。树高变异系数10.27%~19.54%,胸径变异系数为9.47%~25.39%。灰楸62个无性系变异基础丰富,选择潜力较大。灰楸各性状的重复力在0.429~0.829之间,遗传属于中等强度范围,不同种源间差异较大,各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强,环境影响较弱,对其进行早期选择比较可靠。10 a生灰楸的树高、胸径均呈现出极显著的年-年相关性。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短可作为灰楸优良无性系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其他指标综合选优。按10%入选率,选择6个灰楸优良无性系(线灰、线灰14号、灰楸07104、暖家灰、灰楸07150、细20-2)。所选优良无性系平均树高和胸径分别比对照提高17.5%、82.9%。树高遗传增益达到9.7%,胸径遗传增益达到18.9%。灰楸无性系应在树龄6 a后进行早期优选和良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无性系 变异系数 优选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范围输入三电平半桥LLC变换器混合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存刚 刘威 +2 位作者 朱文杰 张治国 李善庆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针对传统变频(PFM)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在宽电压输入条件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PFM-PS)混合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建立其等效模型,获得了移相控制和变频控制下... 针对传统变频(PFM)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在宽电压输入条件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变频-移相(PFM-PS)混合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三电平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态,建立其等效模型,获得了移相控制和变频控制下的电压增益曲线。其次,分析了变频控制的工作区间与软开关特性,推导得到了移相控制下实现软开关的最小占空比。通过混合控制策略,在升压时采用变频控制和在降压时采用移相控制,相较于全变频控制和全移相控制,混合控制可在较小频率变化范围内对电压进行升降压,在全增益范围内实现软开关,获得较宽的电压增益范围,提升了变换器的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和输入500~800 V/4.5 kW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出混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变换器 变频控制 电压增益 混合控制 宽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自适应变增益传动比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寇发荣 方博 +1 位作者 张新乾 常航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29,共9页
转向传动比是影响车辆主动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改善线控转向车辆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下的转向特性,设计了随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变化而自适应调整的变增益传动比。建立汽车二自由度模型,分析影响横摆角速度增益的因素,并通过... 转向传动比是影响车辆主动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改善线控转向车辆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下的转向特性,设计了随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变化而自适应调整的变增益传动比。建立汽车二自由度模型,分析影响横摆角速度增益的因素,并通过仿真得到影响因素与增益之间的数据关系。采用Min-Max归一化方法,将影响因素与横摆角速度增益之间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神经网络数据集;设计蛇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SO-BP),利用预处理后的数据集对SO-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由此动态获取变横摆角速度增益。采用变横摆角速度增益与侧向加速度增益按比例综合的策略,设计线控转向变增益传动比。利用Simulink-CarSim搭建线控转向整车模型,分别在高附着系数路面双移线工况和低附着系数路面角阶跃工况下,将所设计的变增益传动比与传统定增益传动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附着系数路面条件下,两种传动比车辆的行驶轨迹误差保持在3%以内,而变增益传动比车辆的转向盘转角峰值降低了9.1%;低附着系数路面条件下,变增益传动比车辆在中低车速下的横摆角速度稳态值降低了22.3%、峰值降低了24.6%,中高车速下的横摆角速度稳态值降低了6.6%、峰值降低了10.8%。变增益传动比不仅可以提高车辆在高附着系数路面上的转向灵敏度,也改善了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行驶的安全性与操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横摆角速度增益 变传动比 SO-BP神经网络 路面附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色预测单神经元PI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快控电源电流控制
12
作者 黄海宏 陈昭 王海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6-1897,共12页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EAST)快控电源负载电感的电流受多种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预测,灰色预测无需精确对象模型,只需少量已知信息即可实现输出电流短期预测,已在EAST快控电源中有了一定研究应用。为解决灰色预测在EAST...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电装置(EAST)快控电源负载电感的电流受多种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预测,灰色预测无需精确对象模型,只需少量已知信息即可实现输出电流短期预测,已在EAST快控电源中有了一定研究应用。为解决灰色预测在EAST快控电源中对突变信号边沿预测精度低和预测延时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灰色预测算法实现输出电流预测。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对输出电流进行等时长间隔采样4次作为原始序列,将滚动式采样预测改为逐周期采样预测,在实现灰色预测的过程中不必依赖过去几个周期的历史采样信息,只需本周期的4个原始采样值即可实现输出电流的预测。根据预测电流与参考电流误差自适应调整单神经元比例-积分(PI)控制的输出增益,实现输出电流的快速准确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EAST快控电源电流预测过程中所提出的改进灰色预测,对比传统灰色预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小的预测延时,改进灰色预测变增益单神经元PI控制能够在减小电流超调的同时加快输出电流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快控电源 改进灰色预测 逐周期采样预测 变增益单神经元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奇异负载转矩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抗扰动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诚 王兵 +1 位作者 郭皓源 李罗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负载转矩波动及惯性负载的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采用一种非奇异负载滑模观测器实时辨识负载转矩,并将观测的负载转矩按比例转化为补偿电流值对控制系统进行前馈补偿,以降低负载扰动的影响;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辨识...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负载转矩波动及惯性负载的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采用一种非奇异负载滑模观测器实时辨识负载转矩,并将观测的负载转矩按比例转化为补偿电流值对控制系统进行前馈补偿,以降低负载扰动的影响;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辨识系统的转动惯量,并将观测出的惯量输入到负载转矩观测器中,减少惯性负载扰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负载转矩和系统惯量变化时,设计的非奇异负载转矩滑模观测器补偿效果比一阶滑模负载转矩观测器补偿效果好,能够快速恢复到给定速度,系统的抗扰性能有很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负载转矩观测器 转动惯量辨识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大动态范围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威 彭卫东 +1 位作者 漆军 张一帆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针对传统数据采集系统受动态范围限制,进行测量时对大信号易过载、小信号易丢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大动态范围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讨论了噪声相关性与放大器增益对动态范围的影响。该系统采用一种分立式架构的双ADC同步采集单... 针对传统数据采集系统受动态范围限制,进行测量时对大信号易过载、小信号易丢失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大动态范围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讨论了噪声相关性与放大器增益对动态范围的影响。该系统采用一种分立式架构的双ADC同步采集单元,结合FPGA高速并行处理的特点进行数据融合,对前端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实时控制,实现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对微小信号采集时的高分辨率以及对大信号采集时的高容差。对采用动态范围最大为108 dB的AD7768芯片研制的实验样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其在64 kHz的采样频率下可达到160 dB以上的动态范围,系统采样精度达到0.1%,线性度优于0.005%,通道间相位精度达到±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范围 数据采集 FPGA 多通道 实时控制 并行处理 可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风况下萨沃纽斯风力机集群性能及布局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文闯 陈云瑞 +2 位作者 郭朋华 邹瀚森 李景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5,共11页
为探究风况条件对萨沃纽斯风力机集群功率输出和安装方向的影响,基于变转速控制策略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结果,获得了集群在我国8个典型站点不同安装方向下的输出功率,分析了集群在实际风况下的最佳布局规律,并验证了规律的普适性。仿真... 为探究风况条件对萨沃纽斯风力机集群功率输出和安装方向的影响,基于变转速控制策略和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结果,获得了集群在我国8个典型站点不同安装方向下的输出功率,分析了集群在实际风况下的最佳布局规律,并验证了规律的普适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沈阳、厦门、昆明、呼和浩特、青岛、喀什、大连以及郑州8个站点合理安装集群,可使单台机组的输出功率分别提升至原来的1.14、1.23、1.31、1.20、1.21、1.24、1.12、1.11倍;对于有明显单一主风能风向的地区,集群应正对此方向摆放;对于两个主风能风向相位差较大的地区,需选择两者中周围风能更丰富的方向排布集群;对于有3个主风能风向、主风能风向不明显或风能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区,应先使机组相互格挡的方位避开风能相对集中区,再选择风能资源较丰富的方向排布集群。该研究可使实际风况下萨沃纽斯风力机集群耦合增益最大化,并为复杂风场条件下集群安装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转速控制 萨沃纽斯风力机集群 耦合增益 安装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最速梯度下降法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修正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益明 张雪锋 +2 位作者 高龙将 徐奇伟 罗凌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27,671,共12页
滑模观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中、高速控制系统。然而,具有固定参数的滑模观测器很难在宽速度范围内保持一致的估算精度,而采用基于速度观测器带宽限制的方法进行噪声和扰... 滑模观测器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中、高速控制系统。然而,具有固定参数的滑模观测器很难在宽速度范围内保持一致的估算精度,而采用基于速度观测器带宽限制的方法进行噪声和扰动抑制会降低电机的动态性能。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滑模观测器估算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的误差产生机理,提出一种新型位置误差观测器,主要思想是基于磁链观测进行位置误差连续估算,并采用最速梯度下降法对积分过程进行反馈校正;然后,通过变增益循环迭代优化提高位置误差观测器的速度与准确性;最后搭建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加载测试平台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位置观测精度高、鲁棒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变增益最速梯度下降法 滑模观测器 估算位置修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筒传感器自动增益谐振电路仿真设计和测试
17
作者 陈晓锦 康志宏 +1 位作者 姚敏强 宋继红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1,共4页
基于结型场效应管(JFET)可变电阻区和夹断区的特性,对振动筒传感器自动增益谐振电路进行仿真设计和测试。重点论述了激励信号占空比与振动筒电气特性的关系,自动增益控制谐振电路的实现方式和谐振电路激励端输出信号的波形、幅值和占空... 基于结型场效应管(JFET)可变电阻区和夹断区的特性,对振动筒传感器自动增益谐振电路进行仿真设计和测试。重点论述了激励信号占空比与振动筒电气特性的关系,自动增益控制谐振电路的实现方式和谐振电路激励端输出信号的波形、幅值和占空比设计思路。通过对振动筒的激励信号波形、幅值和占空比的设计,有效提高了传感器性能稳定和输出信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型场效应管 可变电阻区 夹断区 自动增益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增益NDOB的异步电机分段积分滑模控制
18
作者 崔鹏 于海生 +1 位作者 孟祥祥 满忠璐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为改进异步电机的动态性和鲁棒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滑模控制方法。首先,滑模面引入平滑的分段饱和函数,改进传统的积分滑模控制,在传统积分滑模控制的跟踪精度下,获得更好的暂态性能;其次,采用了一种超扭曲类算法的新型趋近律,削弱了系... 为改进异步电机的动态性和鲁棒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滑模控制方法。首先,滑模面引入平滑的分段饱和函数,改进传统的积分滑模控制,在传统积分滑模控制的跟踪精度下,获得更好的暂态性能;其次,采用了一种超扭曲类算法的新型趋近律,削弱了系统的抖振,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最后,设计变增益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可消除初始时刻观测器峰值,准确估计因模型不确定性、负载扰动等集总扰动。通过与传统积分滑模控制器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快速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转速控制 分段函数 变增益扰动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RAS算法的转动惯量辨识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诚诚 赵云 +1 位作者 曹颖强 万翔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08,113,共4页
为改善传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MRAS)辨识系统无法同时满足收敛速度与稳定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自适应变增益MRAS算法。对于基于MRAS的转动惯量辨识系统而言,辨识增益系数是影响辨识效果的重要参数,但在... 为改善传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MRAS)辨识系统无法同时满足收敛速度与稳定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自适应变增益MRAS算法。对于基于MRAS的转动惯量辨识系统而言,辨识增益系数是影响辨识效果的重要参数,但在传统的MRAS辨识系统中,辨识增益系数是一个根据经验选择的固定值,无法同时满足收敛速度与稳定性两方面的需求。对MRAS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的辨识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了辨识增益系数对电机转动惯量辨识结果的影响,设计出一种辨识增益系数基于辨识结果偏差而实时改变的自适应变增益MRAS法。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同时具有速度收敛快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转动惯量辨识 模型参考自适应 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MO与变参数LTD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代成刚 杨其华 +1 位作者 袁月峰 李锐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为解决基于滑模观测器的PMSM无感控制系统抖振大、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在转速环PI控制器前引入变参数线性跟踪微分器,实现由I/F起动向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模式的平稳过渡。采用sigmoid函数替换sign函数消除由sign函数在滑模面切换给等效... 为解决基于滑模观测器的PMSM无感控制系统抖振大、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在转速环PI控制器前引入变参数线性跟踪微分器,实现由I/F起动向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模式的平稳过渡。采用sigmoid函数替换sign函数消除由sign函数在滑模面切换给等效反电动势带来的高次谐波;根据反电动势与电机转速关系以自适应滑模增益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分析改进后算法稳定性。在仿真平台以及PMSM控制系统上进行控制算法验证,表明了所提出的改进PMSM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对抑制系统抖振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观测器 变参数线性跟踪微分器 I/F起动 SIGMOID函数 自适应滑模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